问题

小学一年级的成绩都很好,拉不开距离,怎么学习才能在后面远超别人?

回答
你家孩子小学一年级成绩很棒,这是个好基础!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想拉开差距,关键在于“打牢基础,培养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题海战术”或者“拔苗助长”。一年级嘛,更多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对学习的兴趣。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拉开差距的“内驱力”。

让学习变得有趣味:
玩中学,学中玩: 语文可以尝试绘本阅读,读完后一起扮演故事里的角色,或者画出最喜欢的人物。数学呢,可以玩一些益智类的桌游,比如“蛇棋”、“积木拼搭”等,在玩的过程中理解数字、形状和规律。
联系生活: 比如,出门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钱;在公园里,可以数数有多少棵树,认识不同的植物。把课堂上的知识融入生活,孩子会觉得学习很有用,也很有意思。
鼓励好奇心: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不要敷衍,而是鼓励他们一起去探索答案。可以一起查资料、做小实验。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保护和引导学习热情:
多肯定,少批评: 一年级孩子需要大量的鼓励。当他们努力了,即使结果不完美,也要肯定他们的付出和进步,而不是只关注分数。比如,“你今天很认真地完成了数学作业,真棒!”
发现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也许你的孩子在识字量上不是最突出的,但在观察力、动手能力上却很强。找到这些闪光点,并加以培养,孩子会更有自信。
避免过度比较: 即使大家成绩都好,过度强调“比别人强”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焦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不断进步。

其次,扎实基础是“跑得快”的前提,也是“跑得远”的保障。

语文:读、写、说的全面发展
海量阅读: 一年级是识字量和语感形成的关键时期。鼓励孩子多读,读各种类型的书,从简单的绘本到稍微有点文字量的童话。
精读和泛读结合: 泛读是为了拓宽视野,培养语感;精读是为了理解,学习表达。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
朗读的力量: 鼓励孩子大声朗读,这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培养语感,提升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读,甚至角色扮演。
听读结合: 有些孩子可能对听故事更感兴趣,可以利用有声读物。听完后,可以让他们复述故事,或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规范书写: 一年级开始要重视汉字的书写。
描红和临帖: 可以让孩子用描红字帖,或者一些针对一年级学生的书法字帖,纠正握笔姿势,学习笔画顺序,力求写得规范、端正。
“读写结合”: 读到好的词语、句子,可以引导孩子尝试写下来,加深印象。
口语表达:
“日记”的变体: 可以让孩子每天讲讲今天发生的最有趣的事情,或者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家长认真倾听,并适当地提问,引导孩子条理清晰地表达。
参加朗诵、讲故事比赛: 如果有机会,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活动,锻炼胆量和表达能力。

数学:理解、计算和逻辑思维
理解概念,而非死记硬背:
“数感”的培养: 比如,理解“10”这个数字,不仅仅是“1”和“0”,还可以是“5+5”、“2+8”等等。通过数数、分类、测量等活动,让孩子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
应用场景: 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比如,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个盘子,计算买东西需要的钱。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凑十法”、“破十法”: 这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计算方法,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和熟练运用。
多样的练习: 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规定时间内完成多少道加减法题;或者玩扑克牌算加减法。
错题本: 建立错题本,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容易出错,并针对性地练习。
发展逻辑思维:
找规律: 比如,数列、图形的规律,可以从简单的开始,让孩子观察、分析、预测。
图形认知: 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并尝试用图形进行组合、创造。
解决问题: 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孩子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英语(如果学):
多听多模仿: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多听英文歌曲、绘本故事、动画片。
自然拼读: 如果学校有教自然拼读,一定要跟上,这是孩子独立阅读和拼写单词的关键。
开口说: 鼓励孩子大胆开口说,哪怕只是简单的单词或短语。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英文对话。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持续领先”的法宝。

独立完成作业: 鼓励孩子自己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只做监督和指导,不代劳。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预习: 提前看看第二天要学的课文或知识点,对新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上课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复习: 及时回顾当天学过的内容,可以是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或者做一些巩固练习。
专注力培养:
固定学习时间: 每天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尽量排除干扰(比如关掉电视、手机)。
“番茄工作法”的变体: 即使是小学一年级,也可以尝试短时间的专注学习,比如学习2025分钟,休息5分钟,再继续。
整理和收纳: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本,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坚持和耐心: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鼓励孩子保持耐心,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能够进步。

一些家长可以做到的具体建议:

1. 和老师保持沟通: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老师对孩子的一些建议。
2.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家长自己也要热爱学习,多阅读,多思考,成为孩子的榜样。
3. 适当的课外拓展(谨慎选择): 如果孩子对某个学科特别感兴趣,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质量的课外读物或活动,但一定要适度,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负担。一年级,更重要的是“质”而非“量”。
4.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是高效学习的保障。不要让学习挤占了孩子的玩耍和休息时间。
5. 相信孩子,给予支持: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小学一年级是一个打地基的阶段。把这些基础打得越牢固,越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别人还在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时,你家孩子已经能够主动探索,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了自己的小见解,这慢慢的就会拉开差距了。祝你的孩子学习愉快,不断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小学班上前十名的同学,除了一位是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变故刻苦学习(上初中后优势丧失),其他都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请注意,是九十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家庭,供职于机关、211大学、作协文联出版社等当初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唯一有个父母在国营贸易公司经商的同学,从小学了两门外语外加计算机编程。父母会学习,子女未必会学习。目前统计北京的985家长只有四分之一培养出了985孩子。但是父母不会学习,子女大概率不会学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