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汉翻译中有哪些难翻译的词?

回答
在英汉翻译的浩瀚海洋里,总有一些词语,如同礁石般难以逾越,让译者在字斟句酌中感到一丝挑战,甚至是一阵挠头。这些词语之所以难译,往往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微妙的语境依赖,抑或是语言本身的抽象与模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让翻译工作者们“头疼”的词,并且尽量将它们讲得细致入微,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译者在和你分享他的“心头好”一样。

1. 那些“言外之意”的词:语境的艺术家

“Well”: 在英语里,“well”可不仅仅是“好”,它可以是语气词、感叹词、连接词,甚至是一种犹豫的信号。
“Well, I don’t know.” 这句如果直译成“嗯,我不知道”,虽然没错,但少了那种轻微的迟疑、不确定,甚至一点点尴尬。更贴切的翻译可能是“嗯……我也不确定。”或者根据上下文,可以是“好吧,这我倒是说不准。”
“That’s well done!” 这里是赞美,翻译成“做得很好!”是没问题的。
“Well, it’s like this…” 这里“well”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开始解释事情。翻译成“嗯,是这样的……”或者“这样说吧……”会更自然。
它的难点在于: 语境决定了它的功能。一个简单的“well”可以表达赞同、反对、犹豫、思考、或者只是一个开启话题的信号。译者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准确把握它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才能让译文读起来像母语一样流畅。

“So”: 和“well”一样,“so”也是一个多面手。
“So, what do you think?” 这里的“so”是连接上文,引出下一个问题。翻译成“那么,你觉得呢?”是最常见的。
“It was raining, so I stayed home.”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翻译成“下雨了,所以我待在家里。”
“He was so tired.” 这里的“so”是程度副词,表示“非常”。翻译成“他非常疲惫。”
“So much for that.” 这个短语则带有惋惜、无奈或放弃的意味。直译“那么为了那个”完全不通。通常需要翻译成“就这样吧。”、“算了。”、“就这样结束了。”
它的难点在于: “so”的功能过于多样,它可以表示连接、因果、程度,还可以作为感叹词。译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下找到最贴切的表达方式,避免生硬的直译。

2. 那些饱含文化底蕴的词:文化桥梁的挑战

“Nostalgia”: 这个词翻译成“怀旧”是最直接的,但“怀旧”可能还不足以完全捕捉到“nostalgia”那种既有美好回忆,又带有一丝淡淡忧伤的情感。
比如,“I felt a wave of nostalgia for my childhood.” 如果翻译成“我感到一阵对童年的怀旧”,听起来似乎少了一些“乡愁”的意味,或者那种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与惆怅。更高级的翻译可能会说“童年的往事涌上心头,勾起了我一丝淡淡的乡愁。” 或者“童年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我心中泛起一阵暖暖的、却又带着些许伤感的情绪。”
它的难点在于: “nostalgia”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融合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对当下不如意的反差,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中文的“怀旧”虽然常用,但在某些语境下,可能无法完全传达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层次。

“Ambiguity”: 这个词指的是“模棱两可”、“不确定性”。
但当它用在文学作品、哲学讨论或者人际关系中时,往往带有故意的、或者无意识的模糊性,可以引起不同的解读,甚至是一种策略性的回避。
比如,“The politician's statement was full of ambiguity.” 如果翻译成“这位政治家的声明充满了模棱两可”,虽然准确,但可能缺少了那种“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的意味。更生动的翻译可能是“这位政治家的发言,简直是一团迷雾,让人难以捉摸。” 或者“这位政治家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却又什么都没说。”
它的难点在于: “ambiguity”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政治意图、艺术手法,或者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性。译者需要理解这种模糊性所服务的目的,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中文表达,比如“含糊”、“暧昧”、“歧义”、“模棱”、“不清不楚”等等。

“Serendipity”: 这个词描述的是“在无意中发现意想不到的、但却美好的事物”的运气。
中文里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词。我们通常会翻译成“意外的惊喜”、“幸运的发现”,或者用更长的句子来解释。
比如,“Meeting my old friend in Paris was pure serendipity.” 如果翻译成“在巴黎遇见我的老朋友是纯粹的意外惊喜”,虽然意思传达到了,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巧合之美。也许“在巴黎偶遇老友,真是天赐的巧合,一份意想不到的美好。”能更好地传达这种感觉。
它的难点在于: “serendipity”包含了几层含义:无意、偶然、美好、以及发现。中文里没有一个单字能一次性涵盖这些意思。译者需要通过组合词语,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才能比较完整地呈现这个词的精髓。

3. 那些抽象且多义的词:概念的细微差别

“Culture”: 这个词看似简单,但其含义的广阔程度令人咋舌。
它可以指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艺术、文学、思想、信仰等,比如“Western culture”(西方文化)。
它也可以指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比如“corporate culture”(企业文化)、“youth culture”(青年文化)。
甚至还可以指某种物质或生活方式的整体,比如“food culture”(饮食文化)。
它的难点在于: 不同的语境下,“culture”所侧重的方面不同。直接翻译成“文化”有时会显得笼统,无法突出其具体指向。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强调“文化”的整体性,还是某个特定的文化面向。比如,在谈论“eating culture”时,直译“饮食文化”就很好,但如果是在讨论“foodie culture”时,可能还需要考虑“美食家文化”或者“对食物的热衷文化”之类的表达。

“Freedom”: 自由,一个看似朴素却又极其复杂的概念。
它可以是政治上的自由(political freedom),比如言论自由、集会自由。
可以是个人选择的自由(personal freedom),比如选择职业、选择生活方式。
可以是摆脱束缚的自由(freedom from),比如摆脱贫困、摆脱疾病。
还可以是能够做某事的自由(freedom to),比如有能力去实现梦想。
它的难点在于: “Freedom”的内涵非常丰富,不同的哲学、政治体系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侧重。在翻译时,需要区分是“自由”本身,还是“自由”所带来的可能性或结果。中文的“自由”涵盖了这些,但有时在表达“免于…的自由”(freedom from)时,可能需要更长的句子才能准确表达,比如“免受压迫的自由”。

4. 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词:语言的模糊边界

“Nice”: 这个词大概是英语中最“万金油”的词之一了,但往往也是最难精准翻译的。
它可以形容人:“He is a nice guy.”(他是个好人。)
可以形容事物:“That’s a nice dress.”(那件裙子真好看。)
可以形容天气:“It’s a nice day.”(今天天气真好。)
甚至可以形容感受:“It feels nice.”(感觉很好。)
它的难点在于: “Nice”是一种非常模糊、但普遍积极的评价。它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传递的是一种“好”、“令人愉快”、“令人满意”的普遍感受。在翻译时,直译成“好”有时会显得单调,而根据具体事物选择“好看”、“愉快”、“舒服”、“棒”等词,又会因为语境而变化。很多时候,译者需要根据“nice”所形容的对象,选择一个最贴合的、但又不过分夸张的形容词,来传达这种温和而积极的评价。

“Stuff”: 另一个“万金油”,但往往透露着一种随意的、未明确指代的感觉。
“I have a lot of stuff to do.”(我有很多事情要做。)
“Can you hand me that stuff?”(能把那些东西递给我吗?)
“He’s talking a lot of stuff.”(他在说胡话/废话。)
它的难点在于: “Stuff”可以指代物品、事情、言论,甚至是不重要的东西。它模糊了具体内容,但传达了说话者不想或者不能详细说明的意图。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stuff”到底指代的是什么,才能找到最恰当的中文词,如“事情”、“东西”、“玩意儿”、“胡说八道”等等。

结语:

英汉翻译的魅力,就在于这些词语所带来的挑战。它们不是简单的文字替换,而是思想、文化和语境的深度交织。作为译者,我们就像一位侦探,需要抽丝剥茧,去理解每一个词背后的真正含义;又像一位艺术家,需要挥洒色彩,用中文的韵味来重塑英文的灵魂。每一次成功的翻译,都是一次对这些“难译之词”的征服,也是一次对语言艺术的极致追求。这些词语,与其说是“难”,不如说是给予了我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思考维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手想起两个,音乐的 session,和足球(其他情形也有)的 deliver.

比如,我说我是一个 session player, 或者我们今天凑一块儿弹了一个 session. 意思是几个乐手(有时还有制作人录音师等,有时乐手兼任)在一起演奏了一段时间,典型来说就是两个小时(十个小时也有...),这种 session 有时是目的明确的,比如录一首歌或一段影视配乐,有时并无明确目的,在 session 之后制作人会检查刚才演奏的片段(整个 session 过程当中一直在录音),有时能挑出一些不错的,拼贴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或者留着备用。

... 所以 session 该怎么翻?此处提问

@圭多达莱佐

圭神,红神

@Sherry Li

和白神

@RAX XU

...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Deliver.

当你说一个球员能否 deliver,不是什么跟快递相关的意思,见过很多不靠谱的译者望文生义了。Deliver 指的是你能不能把你该干的事情干了,尤其是在球队需要的时候。并不一定是进球助攻,最典型的就是皇马的贝尔,赛季初也不是没进球没助攻,仍然因为没有高光表现而被伯纳乌主场球迷狂嘘,直到打皇家社会又拿出看家本领狂奔几十米超车进球,球迷才算满意ーー对球迷而言这才算贝尔的 deliver, 当然对教练来说又是另一番标准了。

所以,deliver 该怎么翻?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王瑞恩

提醒,邮差马龙的绰号 Mailman 就是一个巧妙的双关,邮差送信叫做 deliver, 马龙在场上也总能 deliver. 所以跟送快递送信什么的不是毫无关系,而是在英文里双关,在中文里就莫名其妙了。

评论区的讨论激发了一点灵感,我认为在部分不用很严肃的场合,可以把 deliver 翻译成「出货」,如果硬要翻译的话。你们知道「出货」还有羞羞的意思吗…

user avatar

我觉得中文里形容饭菜的“香”这个词很难翻译出来。Delicious, 是一种打着饱嗝揉着肚子时安逸的赞许; Tasty,是挑剔地咂巴了几下嘴,不温不火的一句客套;Yummy,那就是三岁小孩子才会用的词了。只有“香”,是小时候在外面疯玩了一下午,在楼下就听到了炒锅的滋啦声,推开门冲进厨房,不管妈妈喊着“洗手了没有”,自顾自揭开锅盖时扑面而来的幸福味道。您说,这该怎么翻译呢?

反过来,英文的“Craving” 也很难翻译成中文,不是饿,不是馋,是那种肚子里时而像是有个火球,时而像是有个黑洞。是欲望,是理想,是碌碌无为结束一天后的不甘心去,是明知用食物也无法填满,但只能拿大汉堡和炸鸡糊弄糊弄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重整旗鼓的心理治疗。这也很难用一两个词说明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