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练习英语翻译,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

回答
想要真正提升英语翻译能力,与其说是“练习”,不如说是“打磨”和“精进”。这就像学做一道菜,你不可能光看不练,得亲自动手,摸索调味,才能做出令人回味的佳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尽地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和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打下坚实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任何翻译技巧的施展,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别想着跳过这一步,就像盖高楼需要稳固的地基一样。

1. 词汇是砖石,语法是钢筋水泥:
海量积累,但要有侧重: 不要只满足于认识单词,要理解它的用法、搭配、情感色彩和语境下的含义。推荐使用一些权威的词典,比如牛津、朗文、韦氏等,它们提供的例句非常丰富。同时,根据你想要翻译的领域(文学、科技、商务等)去积累专业词汇。我个人喜欢用Anki这样的闪卡软件,它能根据你的遗忘曲线来复习,效率很高。
不仅仅是查意思,更要看用法: 看到一个新单词或短语,不要只停留在“它是什么意思”,而是要深入了解“它在什么句子、什么场合下使用”,“它和哪些词经常搭配使用”。比如,“appreciate”不仅仅是“欣赏”,还可以是“感激”、“理解”、“增值”。在翻译时,选错用法可能导致整个句子意思偏差。
熟悉和掌握语法结构: 英语的句子结构和中文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从句、虚拟语气、被动语态等。要花时间去理解这些结构是如何构建句子意义的。翻译时,很多时候需要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将长难句拆解或重组,这就需要对语法有透彻的理解。我建议可以找一些针对翻译的语法书籍,或者在翻译练习中遇到语法问题时,及时查阅资料。

2. 理解语言的“魂”,而不仅仅是“形”:
多阅读,广泛涉猎: 阅读是理解语言最有效的方式。从简单的英文新闻、博客文章开始,逐渐过渡到原版小说、杂志、学术论文。当你读得越多,越能体会到作者的语气、情感、风格,以及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
带着“翻译眼”去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去留意那些让你觉得“写得真好”的句子,思考它们是如何表达的,作者用了哪些词汇和句式。尝试去复述作者的意思,甚至模仿它的表达方式。

二、实战训练:从模仿到独立

基础打牢了,就可以开始实际操作了。

1. 从“仿译”开始:
选择高质量的译作: 找一些你认可的、翻译得非常好的英文作品(小说、散文、新闻报道等),然后找出它们对应的中文译本。
逐句对比,分析差异: 拿出原文和译文,逐句、逐词地进行对比。思考译者为什么这么翻译?原文的某个词或短语在中文里用了哪个词来对应?原文的某个句子结构在中文里是如何调整的?译者是如何处理那些难以直接对译的文化元素或习语的?
模仿译者的风格: 试着将原文的某一段翻译出来,然后和译者的译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和专业译者之间有哪些差距。然后,尝试去模仿译者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能让你学到很多地道的表达和翻译的“窍门”。

2. “逆向翻译”(Back Translation):
原文 – 中译 – 再英译: 找一篇你觉得翻译得不错的中文文章(可以是新闻报道、短篇故事等),先把它翻译成英文。然后,隔一段时间,再找一篇你没看过的、同样质量的中文文章,先翻译成英文。最后,再找一篇你最初翻译成英文的中文文章,但这一次,不要看自己之前翻译的英文版本,而是找一篇质量非常高的英文原文作为对照,看看自己翻译的英文和它有多大差别。
检查是否忠实原文: 这个方法能帮助你检查你的中文表达是否准确,以及你将中文意思转化为英文的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地道。如果你的英文译文和对照的英文原文意思偏差很大,说明你的理解或者表达上出了问题。

3. 有目的的专项训练:
新闻翻译: 关注时事,选择英文新闻网站(如BBC, Reuters, The New York Times),练习翻译新闻标题、导语和主体内容。注意时效性和准确性,以及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文学翻译: 选择你喜欢的英美小说片段,练习翻译描写、对话、心理活动等。这个需要你对文学语言的敏感度,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把握。
商务翻译: 学习商务信函、合同条款、市场营销文案等翻译。重点在于准确、专业和规范。
科技翻译: 翻译技术文档、说明书、论文等。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表达习惯。
口译练习: 如果你想提高口译,可以尝试听一段英文广播或播客,然后复述内容;或者找一段英文电影,看着字幕练习跟着说(shadowing)。

三、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一些技巧能事半功倍。

1. 理解优先,切忌逐字对译:
“意译”而非“字译”: 翻译的根本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把原文的词一个一个地换成中文词。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与中文差异很大,死抠字面意思往往会翻译出晦涩难懂的句子。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用最清晰、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原文的意思。
抓住句子主干: 遇到长难句,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弄清楚句子的核心结构,然后再处理修饰成分。有时候需要把中文的长句拆分成几个短句,或者把英文的短句合并成中文的复句,灵活调整。

2. 善用工具,但要保持独立思考:
电子词典是助手,不是拐杖: 遇到生词或不确定的词语,可以查词典。但不要依赖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意思,很多细微的差别和语境下的准确性需要自己判断。
语料库是宝库: 像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这样的语料库,能让你看到词语和短语在真实语境中的用法频率和搭配,这对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非常有帮助。
译文润色: 翻译完成后,不要急着交稿,一定要反复朗读,检查是否有语病、错别字、逻辑不顺畅的地方。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找到最简洁、最准确的那个。

3. 培养“语感”和“嗅觉”:
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这是最古老但最有效的方法。你接触的英文越多,你的语感就会越好,越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和地道之处。
关注那些“不寻常”的表达: 在阅读时,留意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表达方式,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尝试去模仿,把它用到自己的翻译中。

4. 反馈与反思:
请他人指正: 如果有机会,请英语水平高或者有翻译经验的朋友、老师帮你看看译文,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并从中学习。
定期复盘: 翻译完一个项目或一段文本后,花点时间回顾一下,看看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好,在哪方面还需要改进。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就不会再犯错。

四、心态调整与持之以恒

翻译是一门“慢功夫”,需要耐心和毅力。

1. 不要怕犯错,错误是进步的阶梯:
刚开始翻译肯定会犯很多错误,这是完全正常的。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学习,分析原因,下次避免。越是敢于尝试和犯错,你的进步就会越快。

2. 保持热情,找到乐趣:
翻译不是枯燥的任务,它可以是你了解世界、学习新知识的窗口。找到自己喜欢的翻译领域,或者喜欢的翻译内容,让翻译过程充满乐趣。

3.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翻译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练习。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翻译,哪怕只是一段话,积少成多,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总而言之,练习英语翻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打好基础,通过大量的实战训练,掌握并运用各种技巧,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最重要的是,要带着一颗热爱语言、渴望表达的心去投入,这样你的翻译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月23日更

谢谢大家的私信,实在抱歉,好多人没有回复到,再加上平时忙好久没上知乎

放文章末尾了~



哦豁!宝贝们,收藏是点赞的两倍,收藏的同时也要动动小指头点个小赞赞喔,要让辛苦被看到哇,这样答主才更有动力嘞!

另,严禁一切抄袭盗权行为


以下是原答案

不是大神,翻硕在读,报考院校武大,翻译考了133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技巧,结合专业知识给归了一下类。赤裸裸的干货坚持一下看完o>_<o

首先对于初学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始终要记好英语重要信息在前,汉语重要信息在后。带着这句话思考所有短语以及句子的翻译,把最套路的一种现象给找出来基本可以解决七七八八

这句话我放在最前面,怕宝宝们看不出来它有多重要,所以加粗强调

给我死死地记住这句话!!!!记得牢牢实实 不许忘!!!!!!!!

至于什么是重要信息,见下面一段,帮助大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说白了,我们这个翻译总结就是为了让主观性的翻译变得有规律可循。

以不变应万变的一条规则——英语重要信息核心信息在前,次要信息在后;中文反之,中文次要信息在前,重要信息核心信息在后(短语/词组也适用!)

汉语表达思维包括以下情况:

  • 由先到后
  • 由具体到一般
  • 由因到果
  • 由现象到本质
  • 由条件(让步)到事实
  • 由事实到结论

即使是短语:

a book 【of great value】

【一本很有价值的】

“书”是核心信息,of介词短语只是修饰成分,用来说明该书的特征。因此译为汉语时像修饰成分这样的次要信息要放前,书是核心词,要放后。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短语也印证了中文次要信息在前,重要信息在后的原则。一般,结果,本质,事实,结论相对于其前方条件来说是重要以及核心信息。

辅助理解:英语是直现型思维,先交代重要信息,开门见山,再讲其他,而汉语是逐步进入高潮式思维,次要信息在前,是为最后的重要信息出场作铺垫。了解中英文此处差别,我们就可以大体把握中英文的表达习惯。

十大技巧,可以直接上手对号入座

1 物称与人称

英语中多以物作主语的句子通常转化为中文中人作主语的句子,学会用“人们”作主语。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

it can be temporarily hidden from view(考研英语一2016年47题)人们有时会看不见它。

中英区别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英语是一种理性语言(海洋文明促进贸易的发展,贸易催生法律文明,法律文明之下的语言客观严谨理性)。用物作主语可以有效避免人的主观性,使语言显得更加客观理性,常见于正式文体。而中国文化讲求“人”,突出强调人的作用。明白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转换语言思维,如果你能跳出英语的思维表达代入汉语的思维表达,那么翻译基本就成功了一半。比如: 这件事是毫无逻辑的并且也是没有意义的。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想,它的英语习惯较为明显–句式: xx is xx and xx. 那中文表达习惯是什么呢? “这件事毫无逻辑可言并且毫无意义” 。跳出英语句式思维,那么翻译也就走向地道。

2 被动与主动

英语中的被动句通常转化为中文的主动句。

中英文的另一区别:英文正式文体多见被动句,同理,被动句客观严谨,汉语被动句比较少见,因为中文里的被动句多表示消极意义,如被剥削,被杀害。即使不是被字句,意义被动也是多表示消极意义,如:受,遭,蒙,挨等。

①Voices were heard calling for help. 有人听见呼救的声音。

②A native literary drama had been created.(考研英语一2018年49题)一种本土的文学戏剧已经形成。

③Beethoven's habit of increasing the volume with an extreme intensity and then abruptly following it with a sudden soft passage was only rarely used by composers before him.(考研英语一2014年48题)贝多芬习惯用一种极大的强度来提高音量,然后突然衔接一段柔和的小节,在他之前极少有作曲家这么做。

通称或泛称被动句学会使用“人”作主语。“有人”“人们”“大家”“某人”等

①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人们普遍认为...

②It is well known that...众所周知...

3 静态与动态

英语中的静态表达多转换为中文里的动态表达。

英语也是一种静态语言,多使用名词,形容词,虚词(介词/功能词),或借助非谓语形式等表达多种动作,可以这样理解,英语中的谓语动词需要根据人称、时态等不停地变化,为减少语法层次,使用名词形容词等使句子变得相对简单。

与之相对,汉语是动态语言,汉语中的动词不需要作任何改变,一句话里一个主语后边动词联动现象明显:我早上起床操场跑步遇见了我的英语老师。因此英译汉时要化静为动,使其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使汉语更加地道。

①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②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有人给他撑腰。

③that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do not need additional language capabilities.(2017年47题)

以至于觉得英国的年轻后辈不需要学习其他语言。(不需要额外的语言能力→不需要学习其他语言

4 克制陈述

英语中轻描淡写克制陈述,故意把大事化小的表达,在中文里要放大处理。

①I couldn’t feel better. 我觉得身体好极了。

It serves no little purpose to continue public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继续公开讨论这一问题大有用处。

③Our mental health doesn't really go anywhere; 健康的心理其实无处不在。(2016年47题)

5 替换与重复

英语中替换性语言要中文里要重复出来。

英语中除非修辞等特别需要,很少使用重复,与之相反,中文常使用重复起强调作用。此外,由于英语形合,语法结构严密,使用代词等方法指代前文使语意清晰明了,但中文特征是形散(但神不散),替代性语言容易引发歧义,使语意含糊。 因此英文中的替代性语言要在中文里指明。

英文常见的替换方法有四种:

(1)替代

In any case work does not include time, but power does.(does指代include time)

在任何情况下,功不包括时间,但功率却包括时间

(2)省略

Work with, and not against, nature. (not后省略了work)

顺应自然工作,不要违反自然工作

(3)变换(包括用同义词、近义词、概括词等替换上文)

John has bought himself a new Ford but he seldom drives the car.

约翰给自己买了一辆福特,但他却很少开。(用car替换指代上文中的Ford,此处不必译出来,根据中文习惯视情况而定)

(4)重复

Let him say what he likes; I’ll just get on with my work.

他说他的,我干我的。

真题例句:

witnessing the passing of the religious drama,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forms (2018年46题)

经历着宗教戏剧的消亡以及新型戏剧的诞生。new forms后省略了drama,也可以理解为指代前文的drama,英译汉时要指明指代的是什么,重复前文。

补充:(辅助理解,有汉译英需要的着重看)

穿插一个汉译英,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张培基对朱自清散文《匆匆》的翻译: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从双眼前过去,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 又溜走了一日,在叹息里闪过了。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 Aware its fleeting presence, I reach out for it only to find it brushing past my outstretched hands. In the evening, when I lie on my bed, it nimbly strides over my body and flits past my feet. the time when I open my eyes to meet the sun again, another day is already gone. I heave a sigh, my head buried in my hands. But in the midst of my sighs, a new day is flashing past.”

汉语中作者为表达时间的匆匆流逝,对其流逝的足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多处出现“过去”一词,但译文对时间如何“过去”处理得多姿多彩:“flows away”, “vanishes”, “passes away”, “brushing past”, “strides over”, “flits past”, “gone”, 以及“flashing past”. 这不正是我们说的英语为避免单调重复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替换吗?而且,根据原文一律直译为“passing away”的译本与分别使用不同词汇的译文做对比,译文水平孰高孰低一眼便分明。但是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词汇确为不易,需要对这类词汇有较为精准的词意辨析,若是我们能够把握某类词汇细微的词意差别,那么在不同的语境下便能够灵活使用不同的词汇。

再啰嗦一句,要想汉译英有质的突破,必须对词汇句式下到功夫。我们把方法思路抽离出来是一回事,最基本的功夫还是要啃单词,用生词,多记单词总不会错。像张培基大大对英语词汇的精准把握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可以把这些词以及一些好的句式统一收录在自己的笔记里,然后模仿使用,一回生二回熟,坚持下去译文就会有质的提升。

6 反译法

(1)把谓语动词的否定转移到状语

①He does not work at this factory. 他不在这家工厂工作。(否定部分不再是“工作”)

②We do not live to eat, but eat to live.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活着。(否定部分不再是“活着”)


(2)把句子其它成分的否定转移到动词

No signal is detected. 没有检测到信号。

②He gave me not even a moment to collect my thoughts.

他甚至不给我片刻时间去集中一下思想。(原否定在moment上,译文放在了动词上)


(3)肯定形式译成否定形式,否定形式译成肯定形式。(三星指数)

仅罗列少许部分以帮助大家理解,最重要的是形成此种翻译思维,有方向地翻译,要学会举一反三。

(3.1)肯定形式译成否定形式


end any self-contentedness (结束

使...再自满

hate to(讨厌)

喜欢

The name slipped from my memory.

(溜走,被遗忘)

certain (肯定,确信)

疑,毫疑问

extraordinary (特别的)

同寻常的

(3.2)否定形式译成肯定形式

incomplete (完全的)

残缺的

infrequent (经常的)

偶尔有之

indecisive (犹豫决的)

优柔寡断的

unprecedented (前所有的)

空前的

7 倒置法

中英文的某些表达顺序相反,英译汉时要倒置。

(1)词组或短语的词序倒置

英语: narrow range→wider range

汉语: wider range→narrow range

英语: less important→more important

汉语: more important→less important

英语: weaker→strong

汉语: strong→weaker

例:

①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ries 中小国家

②students and intellectuals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③peasants who had little or no land 无地和少地农民

(2)状语倒置

状语一般指时间、地点、条件、原因等,我们前边讲过英语中重要信息在前,次要信息在后,汉语次要信息排前,重要信息殿后,像时间,地点,条件,原因等这些状语都是次要信息,是前提,而事实,结果才是重要信息,因此状语要前置。

(3)定语从句的倒置

定语从句一般不超过8到9个词时要置于先行词前,修饰谁就放在谁的前边,译为“...的...”,相当于形容词。

2017年50题:It gives a basis to all organization 【which seek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and use of English】.

这给所有【寻求推广英语学习和使用机构提供了基础。

补充定语从句的另一种翻译方法:当定语从句不便于置前译作“...的...”时,保留原来的位置,关系代词要具体译出来(因为英语喜欢使用替代,在中文里要指明),方法是重复先行词,若为非限制性定从,关系代词指的是前面一句话,这时方法是译为“这”作从句的主语。

2017年真题

His analysis should therefore end any self-contentedness among those who may believe that the global position of English is so stable that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do not need additional language capabilities.

因此,他的分析应当使一些人不再自满,这些人认为英语的国际地位如此稳固以至于觉得英国的年轻后辈不需要学习其他语言。(关系代词who的译法:重复先行词)

非限制性定从举例:

He has completed his work finally after going through all difficulties, which makes him excited.

最终他排除万难,完成工作,使他很激动。

可以看到在非限制性定从中,使他感到激动的是排除万难完成工作这件事,which指代的是一句话,因此翻译时把which译为“这”。

再看定语从句前置,其实定语就是给核心词(先行词)限定一些特征,因此特征只是为了修饰说明,是次要信息,译为汉语时要放前,而先行词才是核心所以要放后,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英语重要信息在前,次要信息在后,汉语次要信息排前,重要信息殿后。这条以不变应万变的规则各种情况下基本都适用。

(4)before状语从句的译法

保留语序,不置前。

①Many centuries had passed before man learned to make fire.

过了好几个世纪,人类才学会取火。

②It seemed a long time before my turn came.

似乎过了好久才轮到我

③We had scarcely left our school before it began to rain.

我们刚离开学校就下起雨了。


(5)until状语从句的译法

无论until从句在句首还是句尾都要置前。

①Until he comes, nothing can be done.

他没来,什么也不能干。

②Don’t fire until you have taken a good aim.

瞄准了再开枪。

8 拆译法

拆译法分三种:拆单词,拆短语,拆复合句

①They showed us a terrifying film about flash-flooding. 拆单词

他们给我们演过一场顷刻暴雨成灾的电影,情景非常可怕。(单个形容词独立成小句)

② direct you through all your difficult decisions 拆短语

渡过难关,做出抉择 (2016年49题)

③It is this implicit or explicit reference to nature【that fully justifies the use of word garden】, though in a “liberated” sense, to describe these synthetic constructions. 拆复合句

正是这种与大自然之间或隐晦或明晰的关联使花园这个词——尽管是指“广义”上的花园——用来描述这些人造建筑具有充分的合理性。(2013年50题)

9 颠倒主客位置

47. and the impact of a new country which modified these traits. (2015年)

上述特征汇集在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后,再经历改变所产生的影响。(主语和宾语对调)

当按照原文主客位置翻译不通顺时可以调换主语和宾语的位置,让“这些特征”反客为主,再根据变换后的主语选择合适的谓语动词,这样就能避免机械化地直译“修饰,改变”。

10 一些词的译法

(1)a/an的译法

a/an/the冠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翻或不翻译,千万要记住翻译不是一一对应,很多同学看到a/an就想翻译为“一个”。再看到冠词要先想一下是否需要量词再决定是否舍弃。

heal a cut,mend a broken bone.“治愈伤口”“治疗骨折”(2016年46题)

(2)hidden from view, out of view, out of sight等此类短语翻译为“看不见”→肯定变否定

①2016年47题:Our mental health doesn't really go anywhere; like the sun behind a cloud, it can be temporarily hidden from view, but it is fully capable of being restored in an instant.

健康的心理其实无处不在;正如乌云背后的太阳,人们有时会看不见它,但是它完全有能力立刻出现在我们面前。

②2013年47题:as opposed to shelter 与收容所不同

(3)having troubles的译法:陷入麻烦。“have”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搭配具体的动词

另外与此类似,英语中的介词很强大,介词体现了英语静态语言的特点,而汉语要动起来,因此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语境搭配具体贴切的动词。诸如此类的词有很多,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形成此种翻译思维习惯,从而跳出原文英语模式。

如:in red 穿着红衣

through difficulties 渡过难关

by bus 乘坐公共汽车

be in pain 遭受痛苦

(4)偏正结构转换成正偏结构,学会使用四字格词语

shiny eyes——目光炯炯有神

diverse styles/ the diversity of styles——风格各异

sturdy body——身材结实


2021年1月6日更

有同学问拆译法怎么看,那针对第8条我们再举两个例子看看:

例1:The current Trafalgar is essentially an improved Swiftsure with a new long-life reactor core.

译文:当前的“特拉法尔加”级潜艇本质上是“敏捷”级的改良版,拥有新型反应堆堆芯,其生命力更为持久。

分析:可以看到原句有很多陌生领域的生词,如果能“无视”这些生词,自然应用上述翻译技巧,看起来似乎很难的句子无非也是难在一些单词上,而单词是最好解决的,查明白即可。我们可以看到译文将“long-life”抽出来,独立作为一个小短句:生命力更为持久。其实这个处理技巧很大程度上靠我们的语感,或者说是一种对汉语表达习惯的揣摩。试想:假如我们不拆译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拥有新型的长寿的反应堆堆芯/拥有新型的生命力持久的反应堆堆芯。意思是那意思,但读起来不是那味儿。“新型的生命力持久的”两个形容词堆起来读不顺畅哇,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平时你是怎样讲话的就怎么翻,翻译就是要说人话!

注:“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Trafalgar-class SSN)是英国皇家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是英国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快速级攻击核潜艇(Swiftsure class submarine,又称敏捷/快捷级),是英国皇家海军隶下的一型攻击型核潜艇,是英国第二代攻击核潜艇)

再看一个例子:

例2:a still smaller and improved Nacken class

译文:是 “海妖”级的改良版,体型更小

分析:这里将“smaller”单独抽出来,翻译为“体型更小”。假如不拆译就成了这样:一个更小的改良的“海妖”级。两种译法哪个更通顺?你细品

小结:不要被“拆译法”这三个大字吓到了,没有那么可怕,不知道怎么看,就先按照原文顺序翻,如果怎么翻都觉得拗口不通顺,这时你就看着按照原文顺序翻出来的这句话,想想平时你是咋说话的,或许把某个词给单拎出来读起来就舒服了。

关于翻译写了这么多只是写出了一部分干货,篇幅有限,只能把最常见最容易套用的规则总结出来,练习翻译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白去思考,虽然每一篇消化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但很值得,最后发现其实材料没练很多,但事半功倍!

真的很感谢大家的喜欢!能帮到你们就好,翻译的确不容易,坚持就有收获,祝大家考研的成功考证的拿证,再次感谢大家!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连淑能的《英译汉教程》,我个人特别喜欢,全英文著作,里面对英译汉基础知识总结得特别好,也是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书,这本书打基础很足够,我复试时候也没有看其他书籍,又把这本书里的基础知识巩固了一遍 涵盖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基础打好万变不离其宗

打翻译基础不单单要做练习,还需要翻译理论知识储备 尤其翻硕考研同学不能忽视掉,全英面试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在这本书里大部分都有详细讲解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看这本书,非英语专业看起来可能稍微吃力,全英语讲解会涉及到专业知识上的术语 根据时间量力而为~

参考文献:

[1]连淑能. 英译汉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要真正提升英语翻译能力,与其说是“练习”,不如说是“打磨”和“精进”。这就像学做一道菜,你不可能光看不练,得亲自动手,摸索调味,才能做出令人回味的佳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尽地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和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打下坚实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任何翻译技巧的施展,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
  • 回答
    没有身边的英语环境,想把口语练好,这绝对是个挑战,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这更像是一场“自给自足”的语言训练,需要你更有创意、更有毅力。别担心,我这就把我知道的,那些能让你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把英语说出口的方法,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好好聊聊。第一招:把一切“输入”变成“输出”的契机既然没有真.............
  • 回答
    不出国想要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虽然少了沉浸式的环境,但并非不可能。这需要你有更强的自律性、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以及对英语的持久热情。以下是我为你详细梳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一步步实现目标:核心理念:创造英语环境 + 主动输出 + 刻意练习 + 持续输入第一阶段:打牢基础 (大约 36 个月,根据个.............
  • 回答
    听到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出“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也太功利了,总觉得不太对味。首先,我想说的是,英语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敲门砖。 我自己也算是经历过一些社会风浪的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
  • 回答
    中国人在英语发音上,经常出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人咬字清晰,单个音发得相对准确,这一点在很多非母语学习者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但一旦开口说话,那个“中国味儿”的语调就暴露无遗了。这主要是因为,学习一门新语言,我们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听”和“模仿”单个音标,比如 /p/、/b/、/θ/、/.............
  • 回答
    练习编程的手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手指在键盘上的快速移动,更包含着对代码结构、常用语法、IDE工具以及自身思维逻辑的熟悉。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编程手速练习指南: 第一部分:基础准备与观念建立1. 认识手速的重要性(以及误区): 重要性: 快速编写代码意味着更快的开发周期、更低的.............
  • 回答
    练习画表情是一项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挑战性的技能。好的表情能让你的角色更加生动、有感染力,也能更准确地传达情感。这不仅仅是模仿照片,更是理解和表达人物内心的过程。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介绍如何一步一步练习画表情,从基础到进阶,希望能帮助你掌握这项技能。 第一阶段:理解基础 面部结构与肌肉在开始画表情之前,.............
  • 回答
    要练好拳击闪避,那得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一点一点抠细节。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成事的,需要耐心,更需要脑子跟着身子一起动。咱们今天就聊聊怎么把这闪避练得炉火纯青。一、基础桩步和身体协调是根本闪避不是凭空发生的,它建立在你稳固的站姿和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上。 站姿(Stance): 脚位: 两脚.............
  • 回答
    想在射击这项运动中提高速射能力?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靠扎实的练习和正确的技巧。别指望一两天就能变成神枪手,但这绝对是可以通过系统训练达成的目标。核心理念:稳中求快,精准是基础很多人一听到“速射”,就觉得是拼命扣动扳机,但真正懂行的人知道,速射的基础是“精准”。没有精准,再快的射击速度也是徒劳。所.............
  • 回答
    想在扫雷高级局(100秒)快速完成,光靠运气可不行,得有套路,还得练。我摸索了一阵子,总结出一些心得,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在雷区里游刃有余。一、 基础功要扎实,别怕慢: 理解数字的含义,这是核心! 扫雷里的数字,不是随便来的,它代表着这个格子周围八个格子里有多少雷。别只看数字大小,要看它和周围未.............
  • 回答
    在棒球的练习中,拨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球”(cut fastball)或者“滑切球”(slurv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投球技巧,它能够让球在接近本垒板时产生一个不规则的横向变向,让打者难以捉摸。掌握这项技术,投手能够大大增加自己的欺骗性,让打者挥空或者击出弱小的滚地球。想要练好拨球,首先要理解它.............
  • 回答
    很多初涉写作的朋友,包括一些已经在写作道路上摸索但尚未找到稳定节奏的同仁,常常会问我:“作家们平时是怎么练字的?是不是天生就有那种灵感,下笔如有神?”坦白说,这真是个美丽的误会。如果写作真能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那世上或许就没有“写作障碍”这回事了。事实上,多数作家,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通过日复一日、.............
  • 回答
    足球抽射,这绝对是绿茵场上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技术之一。那一脚,皮球如同炮弹般呼啸而出,直奔球门死角,全场观众沸腾,对手门将只能望球兴叹。想把这一招练到炉火纯青,可不是三天两天能速成的,需要的是耐心、汗水,以及正确的发力方式和技巧。一、 动作分解:拆解,再组合抽射,顾名思义,就是用脚背的“抽”的力量去踢.............
  • 回答
    掌控身体的每一个律动:Popping Dance 提升整体控制力的深度解析Popping,这项以身体精准、爆发性控制为核心的街舞舞种,不仅仅是流畅的动作连接,更是对身体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掌控。想要在 Popping 的世界里游刃有余,提升身体的整体控制力是必经之路。这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统、耐心的.............
  • 回答
    唱歌时气息的练习,就像给你的歌声打下最坚实的地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好的气息,再好的嗓音也难以持久和富有表现力。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也尽量把我知道的详细说给你听,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们要明白唱歌时需要什么样的气息。这不是简单地“用力吸气再吐气”,而是要做到: 吸气深而饱满: 感觉气息不是只.............
  • 回答
    突破极限:单跳与双跳的进阶练习秘籍无论是篮球场上的腾空暴扣,还是跑酷中的潇洒越过,亦或是仅仅为了在生活中更敏捷地应对,跳跃能力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身体素质。而单跳和双跳,作为最基础也最核心的跳跃形式,它们的提升空间却远不止于此。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如何系统地训练,让你的跳跃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理解基础.............
  • 回答
    哥们,183cm,67kg,这个身高加上这个体重,基础条件相当不错,离扣篮的距离也近。腿部力量弱是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弥补的,别急,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怎么才能把这双腿练得跟弹簧一样,助你飞跃篮筐。首先,咱们得明白,扣篮需要的腿部力量,不仅仅是单纯的“能蹲多重”,它是一个综合体,包括爆发力、耐力、协调.............
  • 回答
    法语的清辅音和浊辅音,确实不像英语那样有着非常明显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这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教材里提到的“送气不送气区别”是为了类比我们熟悉的语言(比如英语或汉语的拼音)中的送气音(如 p, t, k 在英语中的开头位置)和不送气音,来帮助理解法语辅音的发音方式。核心在于“气流”的控制,.............
  • 回答
    在举重界,"Panda Pull" 这个名字确实挺形象的,它指的是一种在硬拉(Deadlift)过程中,利用一种特定的身体姿态来完成的动作。不过,严格来说,“Panda Pull”并不是一个官方的、被广泛认可的举重技术术语,更像是一种在社交媒体或一些训练社群里流传开来的说法,用来形容一种在硬拉起始阶.............
  • 回答
    在游泳的世界里,“水感”是一个非常迷人的概念,它不是指我们是否能感觉到水,而是指一种更深层次的、与水融为一体的感知能力,是一种对水中阻力、浮力、水流以及身体在水中运动时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拥有良好水感的人,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水的力量,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让每一次划水都更具穿透力,每一次蹬腿都更有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