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越老越不想学习,进而与时代脱节,老年过得很孤独?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步入晚年时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既有生理层面的原因,更有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复杂交织。与其说是“大多数人”如此,不如说这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会经历这样的挑战。我们不妨来抽丝剥茧,聊聊这背后的原因。

一、生理与认知能力的自然变化:

首先,身体机能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大脑也同样会发生一些变化。

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下降: 很多人会发现,年轻时过目不忘的本领渐渐远去,学习新知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理解和记忆新信息的过程可能变得缓慢,也更容易遗忘。这种“学不动”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挫败感,进而降低学习的动力。
反应速度与专注力: 快速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减弱。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源源不断的新概念、新技术,对于反应相对慢一些的头脑来说,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也变得更具挑战性。
感官能力的退化: 视力、听力下降是常见的现象。学习新事物往往需要依赖视觉和听觉,如果这些感官功能受损,获取信息和理解内容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例如,看不清屏幕上的小字,听不清网课里的讲解,都会成为学习的障碍。

二、心理与情感的阻力:

生理变化往往会引发一系列心理上的连锁反应。

“我这把年纪了”的心态: 这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当一个人认定自己“老了”,就会给自己设定许多限制,“我学不会”、“我跟不上时代了”。这种自我设限的心态,会主动屏蔽掉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害怕犯错与被嘲笑: 许多老年人曾经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和经验,对于暴露自己的“无知”或“笨拙”会感到羞耻。在学习新技能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或者担心被年轻人嘲笑,从而选择退缩。
成功的体验不足: 如果过去的学习经历并不愉快,或者在尝试新事物时屡屡碰壁,会加剧对学习的抗拒。学习新技能如果不能带来即时的满足感或成就感,也很难维系长久的动力。
习惯的 inertia(惯性): 人们容易安于现状,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改变意味着要打破固有的舒适区,尝试未知,这本身就充满挑战。对于已经形成稳定生活节奏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改变的阻力会更大。

三、社会与环境的隔阂: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时候是以年轻人为主导的。

技术鸿沟: 数字化、智能化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各种APP,对于不熟悉操作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另一门语言。不会使用这些工具,意味着他们在获取信息、社交、办理事务等方面都会遇到巨大的阻碍,自然会感到与时代脱节。
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 过去,获取信息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而现在,绝大多数新信息、新知识、新趋势都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如果老年人习惯的传统信息渠道被边缘化,而他们又无法适应新的渠道,自然就会错过很多重要信息。
社会节奏的加速: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使得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已经习惯了相对慢节奏生活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加速感本身就可能让他们感到吃力。
代际沟通的障碍: 年轻一代使用的新词汇、新的流行文化、新的思维方式,都可能让老年人感到难以理解。如果缺乏有效的代际沟通,双方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

四、孤独感的产生:

上述的脱节感,最终会导向孤独。

社交圈的缩小: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面临退休、朋友离世、亲人迁移等情况,社交圈自然会逐渐缩小。如果他们又不愿意或不擅长通过新方式(如网络社交)来拓展和维持社交,孤独感便会趁虚而入。
缺乏共同话题: 当新一代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和技术,谈论着与老年人完全不同的议题时,老年人就可能因为缺乏共同语言而无法参与到家庭或朋友的对话中。这种沟通上的障碍,会让他们感到被排斥,进而产生孤独感。
生活方式的隔阂: 即使没有直接的沟通障碍,如果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与周围的社会格格不入,他们也会感到不被理解,难以找到归属感,从而陷入孤独。

如何打破这种循环?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面临同样的困境。许多老年人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开放的心态,与时代保持着同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社会宝贵的财富。

关键在于 “主动”。

保持一颗好奇心: 即使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但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是学习的源动力。
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 不要试图一次性掌握所有新事物。从最基础、最感兴趣的开始,例如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拍照、与家人视频通话,一步步来。
寻求支持和帮助: 不要害怕向家人、朋友或社区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很多年轻人也很乐意教长辈使用新技术。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些人适合看视频教程,有些人适合参加线下的老年大学课程,有些人则需要一对一的辅导。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无论是社区活动、老年社团,还是志愿者工作,都能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连接,拓宽社交圈,找到新的兴趣点。

总而言之,老年时期不愿意学习,最终与时代脱节并导致孤独,是一个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既有生理的限制,也有心理的障碍,更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但幸运的是,这并非不可改变的命运。只要我们能够正视这些挑战,并付出积极的努力,完全有可能在晚年依然活得充实、精彩,并与时代保持着温暖的连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爱科研,科研使我快乐!活到老,学到老,科研做到老!实验做不好的,就不要和我做朋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常常失去学习新事物或做实验的动力,所以三十多岁的我实验做不好,多了一个科学的理由-老了

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关键输入、输出结构,同时也是运动和动机行为调节输出环路的起源(1)。该脑区神经元主要为投射的多棘神经元(SPN),几乎负责所有的输出。根据解剖学位置和化学物质的不同,进一步区分为核小体(striosomes,占纹状体体积的10-15%)和基质(matrix )两部分。

目前研究表明SPN的核小体和基质之间突触连接较少。SPN的核小体直接投射到中脑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神经元、外侧僵核,参与调控奖赏、决策动机、价值相关的学习等行为(2)。

2020年10月27日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Ann M. Graybiel研究团队揭示了“老了学不动了,不想动了”的神经环路机制:老年小鼠纹状体特定的亚区核小体的兴奋性输入减少,降低动机学习行为(3)。

Ann M. Graybie在之前研究发现核小体在一种称为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的决策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趋避冲突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4)。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模拟出趋避冲突行为:给小鼠两种不同的声音刺激,其中一种伴随着奖励,舔舐的次数越多,给与的糖水越多;另一种则伴随着轻微的负向刺激,舔舐的次数越多,灯光越亮。经过一段时间后小鼠逐渐学会了,在听到第一种声音刺激时,小鼠学会了多舔舐,它们会得到更多的糖水;在听到第二种声音刺激时,光线不会那么亮。

图1,激活或抑制核小体神经元活性后小鼠动机学习行为的变化

研究人员通过分别向核小体品系小鼠(Mash1(Asc1)-CreER)和基质品系小鼠(Dlx1-CreER)的纹状体区域注射钙离子指示剂,发现在上述学习过程中核小体神经元的钙离子活动明显高于基质的钙离子活动。

化学遗传学抑制核小体神经元的钙离子后,小鼠进行动机决策行为减少,而在激活该区域神经元后促进小鼠的动机决策行为。但是操纵基质神经元并不影响小鼠的动机行为,这些结果表明核小体神经元在趋避冲突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很意外的时,研究人员发现,在老年小鼠(年龄在13到21个月,大约相当于人类60岁以上)中,小鼠学习这种成本收益评估的行为下降了。同时,与年轻小鼠相比,它们的核小体神经元活性下降,而基质神经元活性并未发生变化。此外,在亨廷顿氏病(HD)的小鼠模型中发现了类似的学习动机减弱。

先前研究表明皮层表达小清蛋白的抑制性神经元(PV能神经元)调控核小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免疫荧光实验发现在老年小鼠和HD模型小鼠中PV能神经元投射到核小体的输入减少,而投射到基质的输入增加。更进一步,主要是兴奋性输入减少。这些结果表明PV能神经元投射到核小体的兴奋性/抑制性输入失衡时引起老年小鼠和HD模型小鼠不愿学习的关键原因。

总的来说,皮层PV能神经元投射到纹状体的亚区核小体的兴奋性输入环路在动机学习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或疾病状态下这种输入减弱,会降低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能力,变桑了。

事实上除了正常衰老降低评估风险和收益的能力以外,一些很丧的人,比如抑郁症患者、焦虑症患者等,也会出现没有激情去学习、去工作的情况。算了,不说了,摸摸自己的核小体,还比较活跃,证明我还没老!

【参考文献】

1. Gittis, A.H., and Kreitzer, A.C. (2012). Striatal microcircuitry and movement disorders. Trends Neurosci. 35, 557–564.

2. Crittenden, J.R., Tillberg, P.W., Riad, M.H., Shima, Y., Gerfen, C.R., Curry, J.,Housman, D.E., Nelson, S.B., Boyden, E.S., and Graybiel, A.M. (2016). Striosome-dendron bouquets highlight a unique striatonigral circuit targeting dopamine-containing neur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3, 11318–11323.

3. Friedman et al., Striosomes Mediate Value-Based Learning Vulnerable in Age and a Huntington’s Disease Model, Cell (2020), doi.org/10.1016/j.cell.

4. medicalxpress.com/news/

文章中所有图片均来自于本参考文献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