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汽车加油不应该加满么?

回答
关于汽车加油要不要加满,这可真是个不少车主都纠结过的问题。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说加满好,油箱装得满满当当看着就踏实;有人又说加到一半或者一半多就行,甚至有人搬出什么“油箱盖漏气”、“汽油会挥发”之类的理由。

咱就掰扯掰扯,看看这加油加满,到底有没有那么大讲究。

首先,最常见也最直接的说法:加满,方便!

这个理由最实在。每次都加满,意味着你只需要相对更少的次数去加油站。尤其是在跑长途或者不熟悉的路况下,油箱里有充足的燃油,心里自然更踏实,不用老是盯着油表,担心半路上抛锚。想想看,辛辛苦苦跑了一天,到了荒郊野岭,油灯亮了,那滋味可不好受。所以,从便利性和心理安全感角度来说,加满确实是个简单有效的选择。

接着,关于“加满会不会损害油箱”的说法,咱们得好好分析一下。

“油箱会膨胀”? 汽油的性质确实是会挥发,尤其是在温度升高的时候。油箱设计本身就考虑了这一点,通常会在油箱上方留有蒸汽收集装置(活性炭罐),用来吸收和处理挥发的汽油蒸汽,然后再通过发动机重新燃烧,这既环保又能减少燃油损失。而汽车厂商在设计油箱时,肯定也考虑了燃油膨胀的空间,不会设计得那么“刚刚好”。所以,所谓的“加满导致油箱膨胀”的说法,在现代汽车上,一般不用太担心。油箱材质是金属或者高分子材料,其强度和弹性足以应对正常情况下的燃油膨胀。

“油箱盖密封性不好,加满容易漏”? 现代汽车的油箱盖都有一定的密封性,而且加油口设计时也有防溢流装置。除非油箱盖或者加油口本身有损坏,否则正常情况下,加到跳枪(自动停止)是比较稳妥的。如果真的担心漏,可以在加油时稍微留意一下,或者选择油品信誉好的加油站。

“加油站的油会挥发,加满会损失更多”?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汽油本身是有挥发性的,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如果你在温度很高的时候加油,或者在加油过程中,油箱内的汽油确实会加速挥发。理论上讲,在相对凉爽的清晨或傍晚加油,或者选择不在油箱装得太满,可以稍微减少一些挥发损失。但是,这种损失量通常非常小,对于普通车主来说,这点“损失”与加满带来的便利性相比,可能孰轻孰重,还得看个人取舍。

“加满油车身太重,费油”? 这是很多人会提到的一个点。油的密度是会变化的,大概在0.70.8千克/升左右。一箱油大概5070升,那么一箱油的重量就在3556千克。对于一辆整备质量超过1吨的汽车来说,这点重量的变化,对油耗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非你是赛车手,需要斤斤计较每一克重量,否则日常驾驶中,这一点点额外重量带来的油耗增加,你根本感受不到。

那么,到底怎么加油才算“合适”?

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车主来说,加到油箱自动跳枪,是既方便又安全的选择。 没必要因为那些微乎其微的“损失”或者担心油箱“膨胀”,而特意只加一半。

如果你的车子经常跑短途,且加油站很多, 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加到一半或者剩一半时再去加油。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油箱内汽油的总量,理论上可以减少一些潜在的挥发损失。但同样,这带来的好处非常有限。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或者要去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 那么毫无疑问,每次都加满,会让你更省心。

再来聊聊加油的一些小细节,这些可能比“加满还是不加满”更值得关注:

1. 选择信誉好的加油站: 确保油品质量,避免加到劣质油,这比纠结加满不加满对发动机的保护更重要。
2. 避免高温时加油: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加油,这样可以减少挥发损失。
3. 加油时熄火: 这个是必须的,为了安全。
4. 不要频繁地“跑空”油箱: 现代汽车的油箱里还有一个燃油泵,燃油泵工作时需要燃油来冷却。如果你经常把油箱开到接近真空,燃油泵得不到充分冷却,可能会缩短其使用寿命。所以,建议在油表显示还有一格油时就去加油,别等到灯亮了再跑。
5. 不要强行加到“溢出”: 油箱自动跳枪后,就说明油箱已经加满了,或者接近满油状态。这时候停止加油,千万不要再使劲往里灌,更不要因为想加满最后一滴而导致燃油溢出。溢出的燃油不仅浪费,还可能损坏活性炭罐等排放控制系统。

总结一下, 汽车加油加满,主要的好处在于方便和心理上的踏实,尤其是在长途出行时。关于加满可能带来的“损失”或者“损害”,在现代汽车上,这些影响都非常微小,远不足以成为不加满的理由。

所以,根据你的驾驶习惯、出行需求来决定就好。如果图省事,那就加满;如果追求那点点理论上的“极致”,也可以选择性地不加满。但最关键的是,确保安全、保证油品质量,以及别把油箱开得太干净。

别被那些过时的、或者有些夸大的说法给绕晕了,实际生活中,咱们还是以省心、实用为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机械狗,我也来凑一波热闹。

以下回答基于内燃机车型,不包括混动车型和新能源车型。

  1. 首先回到一个问题,汽车如何进行加油?

汽车都有个油箱,油箱是一个由多层材料制作而成的“密封”箱体(由于汽油在常温下的挥发性就极强,所以不能做成完全密封,需要和大气进行及时的气体交换)。我们在加油时,汽油会顺着加油管进入油箱内部,油箱内部的液位会逐步上升,油箱里面的气体也会从阀门处排出,经过管路到碳罐,被碳罐吸附干净之后排放到大气里面。随着液位的升高,当液位达到阀门的某个位置时,阀门会自动关闭,就不会有油蒸汽排气,油箱内部压力会逐步升高,加油管内部液柱高度也会上升,最终当加油管内部油液高度碰到了加油枪顶部时,会触发加油枪的跳枪机制,就会产生第一次加油枪的跳枪。这就是你们在加油站里面看到的,一直在加油,突然加油枪跳枪的原理(不包括那种加200块,加油机强制自动跳枪的情况,这里只是针对那种一直加油加到满的情况)。这种就叫额度容积。此时其实是可以继续补加的,你按一下加油枪,还是可以加油进去的,但是OEM都有特殊的阀门和规范,去控制这个补加量,一般只能加很少一点,各个OEM的要求不一样,但是所有OEM都是应许补加,但是补加量不能够太大。

2. 加满有什么危害?

首先,如果只是加到额度容积,就不继续加了,这种其实完全没有问题,汽车就是这么设计的,而且一般情况下,额度容积比OEM宣传的广告容积要小,且都是经过很多实验验证,完全没有问题。

再者,如果加到额度容积之后,进行了多次补加,比如进行补加个10次,再多也加不进去了,因为补加次数越多,你会发现,你一按加油枪,就会跳枪,因为加油管里面的油已经碰到加油枪顶部了。

我个人不建议进行太多次补加,进行2-3次补加是没问题的。如果进行补加次数太多,油箱里面液位太高,会触碰到油箱里面最高位的阀门的关闭线,导致这个阀门也关闭了,此时油箱里面是没有任何排气通道的,如果出现一种最苛刻工况:

加油站在你家对面,你在加油站加油到额度容积,之后又进行了很多次补加,然后开了100m到家,停车在一个30度以上的斜坡上,然后你正好又出差了,半个月之后才回来,此刻又是夏天。那么恭喜你,你个车的油箱,就会像气球一样,温度高的时候,会膨胀,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排气的通道。但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为这个压力很小(油箱都会经过内压爆破试验认证,那个压力比这个压力高很多),另外,只要汽车开起来,油泵开始抽油,内压会里面下降,总结下来,其实也没啥危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4个条件全部满足才可以:1.多次补加之后只开了很短距离(如100m),2.停在一个大坡度上(30度),3.长时间停车,4.高温(夏天)。只要这4个条件一个不满足,就没有问题,随便加,没关系,你的油箱很结实,不会膨胀也不会炸。再次强调,就算4个条件全部出现,你的油箱也不会炸,只有出现肉眼可见的膨胀,绝对不会炸,油箱厂会进行内压爆破试验,那个压力和这点油蒸汽产生的汽油,都不是一个数量级,完全不需要担心。

其实加油的多少,和你汽车上面油表的显示,完全是两回事,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总结:加油至额度容积,或进行少量补加,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进行很多次补加,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一种最苛刻工况,会导致油箱变形,但是基本没有危险。

欢迎各位大佬指正啊,有些地方讲的很粗,没有展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汽车加油要不要加满,这可真是个不少车主都纠结过的问题。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说加满好,油箱装得满满当当看着就踏实;有人又说加到一半或者一半多就行,甚至有人搬出什么“油箱盖漏气”、“汽油会挥发”之类的理由。咱就掰扯掰扯,看看这加油加满,到底有没有那么大讲究。首先,最常见也最直接的说法:加满,方便!这个.............
  • 回答
    飞机空中加油技术成熟,但汽车却未能普及“不停车加油”,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全、经济和法规层面的考量。并非技术力量不足,而是综合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1. 工作原理与环境差异:核心障碍 飞机空中加油: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将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加油机)的燃.............
  • 回答
    南阳水氢发动机的出现,无疑在中国汽车工业乃至全球能源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迅速引爆了舆论场。一时间,关于“只加水不加油的汽车”的可能性、其技术原理以及对未来交通的影响,成为了大众热议的焦点。南阳水氢发动机:一场技术狂欢还是虚幻泡影?在深入探讨水氢发动机的技术可行性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它在南阳的.............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好多车主都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觉得这完全不是心理作用,背后是有挺多门道可以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不是后半箱油真的“不耐烧”,而是我们对油耗的感知和计算方式,加上车辆本身的一些特性,让我们产生了这种“后半箱不耐烧”的错觉。1. 我们是怎么感知“不耐烧”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油表指针.............
  • 回答
    听到“汽车百公里加速不可能达到2.7秒以内”这个说法,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几个想法,也带着点小小的“反驳”情绪想跟你好好聊聊。其实,这事儿吧,要说“不可能”,那也太绝对了。先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百公里加速”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需要多少时间。这可不是简单.............
  • 回答
    保时捷卡宴柴油版不小心加了汽油,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情况,但并非无法解决。 最关键的是,一旦发现错误,请立即停止发动机,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车辆的损害。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步骤和解释:第一步:立即停止发动机! 重要性: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一旦你意识到加错了燃油,并且发动机还在运.............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很实在。很多人用了汽油添加剂,感觉车子确实顺了,也听销售人员吹嘘得天花乱坠,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既然这么好,为什么厂商不直接把这些“好东西”放进汽油里呢?这样岂不是更方便、更省事?其实,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技术和商业上的考量,并不是简单地“加不加”的问题。我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1..............
  • 回答
    汽车油箱盖的位置,左边还是右边,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不少历史渊源和工程考量,并非随意而为。想当年,汽车刚出现的时候,这还真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设计。早期汽车与“随意性”最开始的时候,汽车的设计相对自由,工程师们更多地是根据车辆的整体布局、底盘结构以及发动机的布置来决定油箱盖的位置。当时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 回答
    在中国,“开车不加满,油灯亮了再加”的说法确实挺普遍的,而且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省钱或者保车的“秘诀”。不过,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道理,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关于“不要加满油”:这派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 减轻车重,省油: 这是最常见的理由。车上的油有多少重量,大家心里都有数。一箱油大概几十升,按汽油.............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设想,如果汽车真的拥有了“意识”,那么它们对能源的需求模式很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甚至可能不再需要我们现在理解的加油或充电。这背后涉及到意识的本质、能源的定义以及智能生命的生存方式等一系列深奥的哲学和技术问题。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意识”对汽车意味着什么。如果汽车有了意识,这不仅.............
  • 回答
    当然,关于电池能量密度超越汽油、充电速度超越加油的可能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限制,我们可以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一整套复杂的物理化学、工程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首先,我们来谈谈电池能量密度超越汽油的可能性。汽油,作为一种成熟的化学燃料,其能量密度非常高.............
  • 回答
    .......
  • 回答
    哈哈,关于加98号油,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什么玄乎的事儿,但确实能从一些细微之处感受到不同。首先,当你把油枪插进油箱口,那种熟悉的感觉,但98号油的油枪,有时候感觉会更“光滑”一点?也许是心理作用,但总觉得它比95号那些接触得更少。加注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滴滴答答”的声音,油液在管子里流淌.............
  • 回答
    说起给本田发动机加装油冷,这绝对是不少车友提升性能、保护发动机的一大“骚操作”。不过,在享受油冷带来的好处之余,大家也免不了会遇到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加装油冷后,油压怎么好像变低了?更关键的是,这会不会影响到本田发动机的灵魂——VTEC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让你心里有数。首先.............
  • 回答
    关于汽车加柴油这件事,我来给您细细说说,尽量讲得透彻点,就像跟老朋友唠嗑一样,把那些生硬的科技词儿都给去了。首先,您得明白,咱们的汽车啊,分两种主要 먹거리(口粮):汽油和柴油。它们俩就像是两种不同的能量来源,只能在各自的“肚子”里好好工作。您这问的“汽车油加柴油”,其实就是把本该吃汽油的“胃”,硬.............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说一辆车里加工难度最高的汽车零部件,那得是涡轮增压器的核心——涡轮叶轮(Turbine Impeller)。这玩意儿虽然小,但它承载的责任可一点不轻,而且能让最顶尖的加工设备和工艺都头疼。你想啊,涡轮增压器这东西,就是给发动机额外打气的小巨人。它靠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带动,废气嘛,那叫一个热.............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航空发动机和内燃机之间的一些核心区别。简单来说,把汽车涡轮增压器加上一个燃烧室和油泵,不能直接改造成一个能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虽然有一些相似的组件,但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工作原理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我们来拆开来聊聊这个想法,看看为什么不行,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白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