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为什么在几年之后才听说比特币(或者bitcoin),是什么让我们无法抓住这种阶级跃层的机会?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涉及到技术创新、信息传播、市场认知、经济因素以及个人心理等多个层面。比特币(Bitcoin)最初在2009年发布,但直到几年后(大约2013年左右),才真正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段时间差和随之而来的“阶级跃层”机会,确实让很多人感到遗憾。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我们会迟几年才听说比特币,以及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可能错过了最初的“阶级跃层”机会:

一、 技术与理念的早期阶段:不为人知和难以理解

1. 加密朋克(Cypherpunks)的产物,小众圈子的试验:
比特币最初是由一个化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匿名个人或团队在2009年发布的。其诞生背景与加密朋克运动紧密相关。加密朋克是一群致力于利用密码学保护个人隐私和自由的倡导者,他们普遍对中心化机构(如政府和银行)持怀疑态度。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创造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不受任何中央机构控制,实现点对点交易。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理念,挑战了千百年来以法币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在早期,比特币主要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和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爱好者的小圈子中流传和讨论,比如在相关的邮件列表、论坛和技术社区。这些地方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陌生的。

2. 技术门槛与理解难度:
比特币的核心技术涉及复杂的密码学算法(如SHA256)、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等。这些技术概念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人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望而却步。
要“拥有”比特币,在早期需要自己进行挖矿(虽然难度极低)或者在一些早期交易所购买,这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对数字钱包的了解。这与今天通过手机App轻松买卖股票或数字货币完全不同。

3. 缺乏用户界面和易用性:
早期的比特币软件是命令行界面,操作复杂,不适合普通用户。没有现代化的交易所、钱包应用和用户友好的界面,使得参与比特币的门槛非常高。

二、 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噪音与关注度

1. 有限的媒体报道和市场推广:
在比特币成为热门话题之前,只有少数科技媒体或密码学相关的出版物偶尔提及。主流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对此几乎没有报道。这与后来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形成了鲜明对比。
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的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比特币的知名度自然非常有限。

2. 被视为“投机泡沫”或“网络游戏币”:
当比特币开始出现在一些技术圈子之外时,很多人将其与早期的网络游戏币(如《魔兽世界》的金币)或被视为一种纯粹的投机工具联系起来。这种误解阻碍了人们对其作为一种新资产类别或价值储存手段的认真认知。
早期也出现过一些与黑色产业链相关的负面新闻(如丝绸之路交易),这些新闻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它的负面印象。

3. 网络效应的缓慢启动:
任何新兴技术或资产的价值都与网络的规模有关。比特币需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开发者和商家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早期的用户基数非常小,网络效应不明显,因此其价值和吸引力也相对较低。

三、 经济和市场因素:价值认同与信任建立

1. 早期价值极低,波动性大但缺乏参照:
在2010年,比特币的价格还非常低,甚至有人用10,000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著名的“比特币披萨日”)。即使是早期购买者,也因为其极低的初始价值,很难想象它未来能达到如此惊人的价格。
虽然价格波动性一直存在,但在早期,这种波动更多被视为技术实验的风险,而不是投资机会的信号。人们缺乏一个可靠的参照系来衡量其内在价值。

2. 对“无形资产”的心理障碍:
大多数人习惯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如黄金、房产、股票(代表公司的所有权)。比特币是一种完全数字化的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也没有背后的公司或政府信用背书(这正是其去中心化的体现,但也是许多人难以接受的)。这种“无形性”是很多人理解和接受的障碍。

3. 信任危机和监管不确定性:
作为一种不受监管的去中心化货币,比特币的出现也伴随着对洗钱、非法活动和金融稳定的担忧。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持观望甚至敌视态度。这种不确定性让许多潜在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四、 个人心理和行为模式:错过机会的普遍原因

1. “后见之明”的陷阱(Hindsight Bias):
当我们回顾历史,看到比特币从几美分涨到几千甚至几万美元时,我们会觉得当初“为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没买?”。但这种想法是基于“后见之明”。在事实发生之前,没人能确切预知。
“阶级跃层”往往是少数人抓住早期机会的结果,而大多数人是在趋势明朗后才参与。当事物大众化时,其增长空间往往已经大幅缩减。

2. 风险规避和传统投资思维:
大多数人倾向于风险规避,更喜欢投资自己熟悉和理解的领域。比特币的颠覆性、未知性和高风险性,与许多人的传统投资思维相悖。
“不熟悉就不投”是很多人潜意识里的行为模式。

3. 懒惰和惰性(Inertia):
即使有人在早期听说过比特币,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和驱动力去深入了解和参与,也很容易因为惰性而错过。获取和理解新知识需要时间和精力,而很多人更愿意保持现状。

4. 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新兴事物吸引和分散。即使比特币的信息偶然出现,也可能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流中,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5. 对“一夜暴富”的警惕:
许多人对那些承诺快速致富的“机会”持怀疑态度,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防御。然而,有时这种怀疑会演变成对真正具有潜力的颠覆性事物的过度警惕,从而错失良机。

总结来说,我们在几年后才听说比特币,以及错过了最初的“阶级跃层”机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技术的早期和复杂性: 比特币最初是小众技术圈子的产物,其技术和理念对大众而言门槛很高。
信息传播的滞后和负面叙事: 主流媒体的延迟报道,以及早期与负面事件的关联,限制了其正面认知度的传播。
价值认同的缺失和信任建立的缓慢: 作为一种无形、去中心化的资产,其价值和可行性需要时间来验证和被大众接受。
个人心理因素: 风险规避、传统思维、信息过载和“后见之明”等普遍的心理模式,使得大多数人难以在事物早期抓住机会。

“阶级跃层”往往是对少数能够理解新趋势、敢于承担风险并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的回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一个事物已经显露峥嵘、被广泛认知时,其早期的高增长红利通常已经过去。 这也提醒我们,对于新兴技术和概念,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付出必要的努力去理解和学习,也许能让我们更早地发现潜在的机会,而非追悔莫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特币主要是投机。

有多少人“阶层跃迁”,就有十倍于此的人给他们做垫脚石,后面这些人无一不是损失巨大乃至倾家荡产。

不要只看到极少数赚得盆满钵满的人。绝大多数跑进去的人,都是垫脚石而已。

年初一大堆风险投资人跑到拉斯维加斯去参加CES,中间有一天晚上开了个投资人派对,派对上大家一起买比特币。结果就买到了最高点上。当然,他们只是娱乐一下,损失的钱也无足轻重。但是你也足以看到一个问题。

你有钱,又怎么样?你聪明,又怎么样?你学识高,又怎么样?

在投机里面,输赢都是随机的。太多不可掌控的要素了。无论你有什么条件,无论你有什么思维,更大的概率还是你给别人当垫脚石,而不是你自己赚大钱。很多投机赚了大钱的人,就以为自己掌握了投机的秘诀,然后无非就是在下一次投机中损失殆尽。不要觉得投机能有什么必胜秘诀。

所以,别指望这个,还是琢磨点正道吧,那个成功概率更高。

user avatar

你为什么无法抓住这种机会呢?

因为这个机会属于告诉你比特币这个东西的人,而不属于你。

你以为的世界是这样的:

出现了比特币->有人知道了->认为这是阶级跃层的机会->买->持有->卖->阶级跃层。

实际上的世界是这样的:

有人想要阶级跃层->想出了比特币割韭菜->发现蠢货->告诉他比特币->卖给他->阶级跃层。

user avatar

你回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你眼前有这么几条路

买房

买车

红茶菌

猴票

股票

海南房子

钢筋

等等等等

你选择哪一个?



现在你知道是买猴票买房子


那么你现在,2018年,你能能知道要买什么到2020年会升值嘛?


不知道





但是有钱人



他可以什么都买一份……


天使投资人投资一百个能赚一个就发财了


他们这么专业都只能保证一百个才能判断出来一个对的


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资本只能够买一个,你就能买对呢?


最简单的数学模型

你买一个盒子,五十万一个,打开一半可能是空的,一半可能是五百万,

你就五十万,你敢买吗?

有钱人可以买十个……

user avatar

因为幸存者偏差。

不管是几年前,还是现在,还是几年后。

你随便网上搜一个如何发财,如何暴富的方法。

你都会发现,不管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时时刻刻有无数的传销头子,在四处发展韭菜,在四处发展下线。


几年前网络上各种号称改变命运,加入财富快车道,难道只有比特币打出这个口号吗?


传销不是吗?

什么国家战略,1040工程。


微商不是吗?

什么王总喜提法拉利,赵总喜提和谐号。


p2p不是吗?

什么张哥办贷款,李哥发红包。


期货,现货,炒黄金,炒石油,炒外汇,炒艺术品,这些难道没有打出和比特币一样动人心弦的口号吗?


这一个又一个旁氏骗局,金融游戏,哪样又和比特币有本质区别?


搞传销的,搞微商的,玩p2p的,玩高利贷,玩现金贷的,网络赌博的。

做这些的难道没有发财的吗?


e租宝,钱宝骗了数百亿,趣店在美国上市了,微商模式发展出拼多多这种巨头……

各种旁氏游戏里,都有人踩着其他人实现阶级跨越。


这一个又一个财富快车道,跨越阶层的方法和比特币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唯一的不同,在这些各种炒作和赌博当中,一部分比特币买家暂时成功,又大张旗鼓的表现了出来,仅此而已。


为什么你几年前不能发现比特币这个跨越阶层的机会。


因为抱着你这样想法,实际去行动的,大多数都进了传销,做了微商,搞了p2p,玩了网络博彩。

只有极少数运气爆炸的,低点买了比特币。

当然,他们相信自己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看到了未来,靠自己的努力。


那些炒藏獒,炒兰花发财的也是这么想的。


那些看到了未来的传销骨干,现在还在坚持奋斗呢。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层面来看:

1. 为什么没有早点了解btc。

2. 早点了解btc,是否就能实现阶级跃迁。


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认知能力不足,间接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并没有消除信息不对称,新生的、小众的、有套利空间的事物,都会局限在小圈子里面。当你从推送给你的网络资讯那里了解到的时候,这东西早已经烂大街了。每个人都希望可以什么都不做,有价值的信息自动推送到眼前,但这只是奢望,现在不行,将来也不行,因为本质上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那如何才能进入这些小圈子,从而更快的获取到别人无法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呢?我想,只有靠提升自己在专有领域的知名度,才有可能被接纳到这些圈子里。比特币是在一个讨论密码学的邮件列表里发布的,后来扩散到一些极客圈子里,所以,想想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进入这些圈子。除了努力,或许就只剩下运气了!

信息不对称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认知能力。假设现在是2009年,你在一个论坛上看到有人在讨论一个叫btc的东西,说这玩意将会取代法币,会价值连城。你绝对会认为是传销(话说即使10年后的今天,逼乎上绝大多数人也认为btc是荷兰郁金香)。你之所以会觉得它有价值,不过是看到它从一文不值涨到上万美金,假设它现在跌回几毛钱,相信你就不在认为它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因为你没看过白皮书,看了大概率也没看懂,看懂了可能也没能悟出它的价值,不就是一堆代码嘛,还是开源的,GitHub上folk一个不要太简单,什么,不会?百度一下可好,不需要Google的不用怕。所以你又怎么会觉得这玩意有价值呢,怎么会相信这玩意10年后会让你财富自由呢。这就是认知的不足。而认知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所以即使你运气爆棚,早期接触到了有价值的信息,你也会因为认知不足而错过它。不用担心,你每天都在错过,btc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第二问题,早期接触,并且认知超前,意识到了btc的价值,买了一篮子。今天就一定财富自由了吗?

今天一毛钱买,过几天涨到一块钱,10万变100万了,可以买房交首付了。明天腰斩,后天继续腰斩,100万变5万了,房子没了。过段时间涨回20万,清仓,净赚10万美滋滋。清完发现怎么还涨,不行我要控制自己,第二天涨到2块钱了,悔不当初,如果不卖,现在就是200万。想了想这应该是顶部了,不能追,追涨杀跌乃韭菜。第三天尼玛还在涨,不行再不买就买不起了,all in。故事可能会继续按着剧本循环几遍,然后曲终人散。

是的,这本质是个金融市场,并且是24小时无监管的野蛮市场,庄家靠量化交易,对敲机器人随意收割,你靠盯着k线怎么跟人家玩。


能持有不为价格所动的人,要么是坚定的信仰者(什么是信仰,耶稣了解下,像基督徒对耶稣一样虔诚,那才叫信仰),要么是早已经财富自由,不需要套现改善生活的人,要么就是忘记了自己有btc的人。

user avatar

我大概是2010年知道比特币的。

初始是电视上很简短的新闻,属于“海外逸闻”性质,和狮子与老虎通奸的报道同属一类。但我一见钟情,很有兴趣,想买。

不是说多有投资眼光啊,没有,纯粹是个人爱好。我从小就有收藏钱的情操。作为五线城市少年,小学时我就有从战国刀币到荷兰盾的各种钱,在同学间出了不少风头。现在又来了新玩意,看新闻还挺便宜,必须整啊。

然后上网一顿查,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这玩意不印刷,没有实物。这就很不好玩了,不能塞进我的藏宝罐里时时拿出来欣赏,没意思。

第二,不知道怎么买,找不到渠道。

五分钟热情消退,也就过去了。

我认识的人中,还有一位也是非常早就知道比特币并且触发了好奇心的。不同的是她精通英文,剁手经验也丰富,买到了一些。可见学好外语多么重要。不过她也没赚到钱,五分钟热情消退,她把这事给忘了。几年后想起来了,死活记不得密码。

我们两个的案例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不是说你听说一个机会就能发财,差的远呢。真正的致富台阶是这样的。

你听说一个机会,没有兴趣。白扯。

你听说一个机会,有兴趣,没找到加入渠道。白扯。

你听说一个机会,有兴趣,找到了渠道,但是没有重视。白扯。

你听说一个机会,有兴趣,找到了渠道,很重视,但是没坚持下去。白扯。

你听说一个机会,有兴趣,找到了渠道,很重视,坚持下去。最后发现所谓的机会就是个坑。不仅白扯还要倒贴本钱。

你听说一个机会,有兴趣,找到了渠道,很重视,坚持下去,幸运的是机会是真的或者你在机会转坑之前及时变现。发财。

你看到一个人进了山洞,带着财宝出来,就以为自己没发横财是没找到山洞。然而在你没看到的地方,还有10个人进了藏宝洞解个手就出来了,还有100个人进了藏宝洞只看到了屎,还有1000个人进了老虎洞就再也没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