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学历高的群体喜欢不喜欢,不如说在特定的时期,喜欢这些东西所自带的门槛,筛选出了很多更有可能变成高学历人群的人。在比较早期的时候,比如00年代,或许这个定义是没错的。
因为在那个时候不仅各类上网设备不够普及,而且买杂志等渠道获取ACG信息都需要付出不低的杂志钱。一本《动心》10块,《看动漫》之类的就十几二十块了,至于《二次元狂热》系更是随便都20快起跳。除非家里给钱买电脑,不然像游戏机这种四位数的玩物更是只有少数家庭有条件的才会给。
再加上,就算你有了上网能力,你还需要想方设法去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例如玩游戏需要用daemon tools虚拟光驱,对于一些特定游戏你还需要解决电脑驱动问题甚至硬件问题,还有一些东西你不得不网上查阅资料。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练就了自己的电脑技术,这本身也是在磨练人。
有条件接触,且真的喜欢,并且有条件去钻研,并且真的体验到,是需要经济条件的。而大家都知道,经济条件足够的情况下更容易获得高学历。
更何况上面这些还没考虑语言门槛。
如果你对特定的游戏有需求,足够研究深入,你想要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的游戏内容的话……需要有游戏机,还有外语能力。外语能力这就更考验家底。因为本身外语学习就依赖累积,且本身ACGN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日语。在大家普遍拿本科考的英语四六级还能当一回事的大环境下,大家12年苦读学个英语都已经很费劲了,因为毕业之后考验英语还写点you didadida me i hualahuala you的句子。在这种环境内,学日语,尤其是学到真的可以看懂生肉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在这种古早环境里,能够支撑起买游戏机or电脑,且能够让人出于兴趣钻研外语,达到能够自由浏览自己喜欢的、原生的内容,究竟有多奢侈,想必各位都能想到了。
至于现在手机已经三位数就能买到,流量套餐两位数一个月,且各种app为了流量都各种免费白嫖送内容,已经不止是内容唾手可得,更是到了内容找人来看的年代……这就自然没有门槛,没筛选力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写这个问题的你
喜欢ACG嘛?
上过大学嘛?
找了工作吗?
早期(2000年之前)因为渠道有限,普通人要么需要生活在沿海地区大城市、要么需要有远超平均的可支配财产才能成为这种文化的爱好者。有这两种条件的人,平均学历本来就会偏高。
举个例子,在1999年,要在国内成为资深的任天堂粉丝,玩通过《超级银河战士》、《耀西岛》、《多拉基亚776》、《塞尔达传说:时之笛》等游戏,需要两个条件。
1、拥有SFC、N64实机和相应的游戏。当时超任主机就要1000左右了,超任的盗版只有磁碟机,磁碟机要2000左右。而《耀西岛》等特殊芯片游戏,磁碟机要玩的话也要再加装芯片,不如玩正版,300应该可以买到。N64当时没有盗版,水货进来也要两千了,还要买记忆卡、部分游戏需要内存扩展卡,而且由于国内不普及,货很少;正版卡带四百块也是要的。如果家里的电视机是不支持N制的老电视,还要买个制转。
2、拥有一台当时顶级的PC,玩zsnes等SFC模拟器和project64等N64模拟器。99年初顶级的PC是Katmai核心的PIII CPU,配上至少256M内存,TNT2显卡,zsnes玩没芯片的游戏还可以,有芯片的游戏有些是会卡的。Project64则所有的游戏都不能满速。同时,必须能连接并使用互联网,才能获得模拟器、ROM文件以及所需要的其它资源。
因此当时要成为ACG爱好者,硬成本就不低,自然其群体会和学历较高的群体重叠。
而现在的问题则是,成为资本热捧的作品的爱好者非常容易。但是像一些资本介入困难甚至无法介入的领域,还是有一点门槛的。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东方,二个是不属于ACG,但同样是小圈子的五学。
东方指以ZUN(太田顺也)个人开发的同人游戏《东方Project》系列为核心的文化圈。
五学指从韩剧《第五共和国》发散开来的关于韩国现代史特别是军政府时期历史的圈子。
前者历史悠久(25年),是“三大同人奇迹”之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广泛的受众,但主流资本的介入从未取得过成功。进入东方圈只能从少数几个入口切入,不会有资本将其推送到面前,同人动画、本子、音乐都只是其表,深入其里就必须玩STG,但STG在国内资源又不是特别多。因此深入东方圈,是需要一定的信息搜索能力、信息分类能力,以及一定的游戏实力的。
后者主要的问题是,该剧是一部偏政治的历史剧,该剧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既视感”非常强烈,几乎不可能官方引进到中国,且属于非常危险的灰色地带。因此在中国,资本不可能介入这个圈子。进入五学圈的门槛是,必须设法看完《第五共和国》以及相关的《第三》《第四》、《野人时代》等剧集本身,在国内此类剧盗版只能在百度网盘存在,而且经常会被屏蔽。然后,需要阅读《朴正熙血溅宫井洞》、《全斗焕兵变青瓦台》、《朴正熙传》、《谁在判决总统》、《从总统到囚徒-卢泰愚全斗焕案始末》、《朴正熙经济论著选》、《绝望锻炼了我一一朴槿惠自传》等一批中文书籍,然后就是需要学习韩语,学会FQ、韩文网络常识,因为很大一部分深层次的资料只有韩文版。
自然,具备较高学历、较多的业余时间的人更容易通过这些门槛而进入此类小圈子。但对于大众化、资本化的那些ACG领域,这并不是必要条件。
感觉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学历越高且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年轻)群体更容易有机会喜欢ACG文化。
因为单纯只是学历高,但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的群体,虽然可以看动画买漫画消遣娱乐,但不太容易达到喜欢ACG文化,成为“动漫婆罗门”“二次元大佬”的程度。
而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的群体,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也很难说能真正进入ACG文化的门槛。
ACG文化在现在的中国,仍然算是一个进入成本较低,但热衷起来却比较奢侈的小众文化。且成为(非本职的)ACG文化爱好者,在现在的中国,需要有大量的业余时间(以用来追番、看漫画、轻小说,长时间精玩某几部游戏,钻研ACG相关资料等),而拥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本身也是相当奢侈的一件事情。
也就是说,喜欢ACG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关系更密切。
同时,现在经济条件和获得高学历的关系也更密切。
从而导致经济条件越好,学历越高的年轻群体,有更多机会去扩展兴趣爱好,而ACG文化属于兴趣爱好中的一种,因此造成了表面上“学历越高的群体越容易喜欢 ACG 文化”这个现象。
举一个有证可考的例子,
2019年,清华有约3800名新生,其中内地有3400人,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有400多人。
而在内地招生的3400名学生中,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学生数量,占比19.3%,是656人,而其中学校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共有379人。去除针对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清华的农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
和清华等名校类似,通常情况下,大中城市里家庭处于中等收入及以上的考生,更容易上大学,因此成为名校或学历高学生的年轻群体里,城市考生通常比重更大,这还不算富裕到可以直接留学海外的留学生群体。
而这点在知乎动漫区也能得到佐证。现在知乎里比较有影响力(但非本职专业)的动漫区大佬里,究竟是来自三线城市以下的比较多,还是来自二线城市以上或常年海外留学(与定居)的比较多?究竟是学历高于本科的比较多,还是学历止步于高中的比较多?扩展到B站up主和论坛、贴吧大佬也是。
另一个可以佐证的简单经验之谈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有比较大规模的二次元人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地图软件上搜搜,看下这座城市有多少家独立的动漫周边店就可以了。人或许会吹逼骗人,但钱的流动不会骗人。
就现在来说,如果一座城市连一家动漫周边店都没有,那即便吹破天这座城市也不可能有多少二次元人群,更不用谈大量的“ACG文化热爱者”了。
而不管用哪个地图软件,得出的结果必然是一二线城市的动漫周边店更多,同时,在三四线城市以下,很可能整座城市也没有一家专门的动漫周边店。
同时,相较于三四线以下城市更依靠教辅和单位采购的中小书店,一二线城市里,依托于书店、报刊亭的二次元文化产品也更多,像上海外文书店这种,普通中小城镇和二三线城市并没有这样的书店。
如果一座城市不单有很多家动漫周边店,而且经常有大型漫展,作品相关活动,或者有很多动漫相关的企业,那么即便这座城市看起来很保守,它也仍然有很大规模的二次元人群,在这样的城市进行调查的话,得到的数据或许会让喜欢ACG文化的人感到很开心。
很多发达地区或大城市里,校园中习以为常的社团活动,在国内其他地区基本是没多少人见过的奢侈品。很多小城市里,动漫社团虽然总会有人想搞,但总是搞不起来,因为即便搞起来也没有几个人常驻,甚至直接被学校禁止或被家长干涉解散。
而这种现象背后更悲惨的事实可能是,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年轻人不单享受着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升学压力却相对(落后地区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甚至留学等高考外选项已经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因为经济落后,基础条件差,普通城市与落后乡村的年轻人,不单升学压力更大(因为名额和分数线相对更不占优势),可能也没有学校组织下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而能够选择高考外升学出路的人相对很少。最终,本已享受丰富多彩校园生活的发达地区青少年往往更容易快乐着进入更好的学校,而校园生活时间被打压甚至被剥夺的普通地区同龄人最终还是难以在考试和出国留学的争取中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最后在资本的逻辑下合理合法地实现恶性循环。
而“进入成本较低,但热衷起来却比较奢侈”这点,结合一下人均支出统计数据就很清楚了,
无论是城市和农村,人均居民教育文化相关平均消费支出都不超3400元,且不可能全部都用来进行二次元相关消费。
这种大背景下,导致虽然网络上的免费ACG资源已经很多了,却仍然不难看到各种“伸手党”(有不少的伸手党确实是懒,但不少伸手党……确实是真的不知道去哪里找资源的萌新,因为身边没有人带入坑)。导致即便B站的大会员已经不算贵了,也不是B站所有人都有大会员(不然为什么会有“富贵使我们相遇”这种既可笑又可悲的弹幕存在呢)。
那么,再结合市场上正版手办单个价格动辄300-500元(粘土、figma、景品之类)、700-1000元(GK等)以上,正版单机游戏100-300元以上,网站会员(像B站)100元以上,正版国产漫画10元到15元一本(进口原版则40到60元一本),手游每单氪金动辄500以上,做视频及电竞用电脑等相关设备的高昂价格,以及个人定制cos服、痛车、手办展览房间等价格几无上限等情况,应该不难得出,能常年消费得起ACG文化产品的年轻群体,其经济条件无疑是远超我国居民平均收入和支出水平的。
所以感觉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学历越高且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年轻)群体更容易有机会喜欢ACG文化,从而体现为“学历越高的群体越容易喜欢 ACG 文化”这个现象了。
因为越是经济上富有,越是思想上开放,就越是有爱好上的选择空间。
就是这种感觉吧。
可能有用的相关内容:
其实这个回答本来就是写着玩的,本意是希望给大家带来欢乐,如果有共鸣就再好不过了。没想到爆红,所以非常谢谢大家。
最后的最后 ,迟来的:图多慎入!!!!
我这么说吧:
如果你说的acg文化
是这指这个
这个
这个
这个
和这个东西的话
我认为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如果大家acg文化也包括
这个
这个
这个
和这个的话
我认为因果关系就没那么强了
因为就在今天下午,我发现一群小朋友,在玩这个
显然不止是高学历,更多的这个
喜欢下面这些东西
虽然有主动划清界限,把下面那些开除二籍,不是我们的acg文化,你们不是二次元
但这不能说明上面那些就比下面玩的高端,可能自己眼中自己形象是这个
但下面人看到个别上面人玩的东西,可能表情是这个
所以各自圈地自萌,鄙视链不可取
把话题说回来,其实与其说是不是学历越高越容易喜欢二次元,我拿我自己举例子
我原先家里为了我学习,没给我买这个。
更没有这个
那个时候,我如果给我爸妈说拿2000块钱,买这个
迎来的是这个
能有个这个
就开心成这个
我小中学的时候,手机是这个
只能干这个
想了解acg,只能靠这个和这个
但是那时候的我很缺这个
同时因为出台了这个
我只能在电视上看这个
根本不知道有这个
后来18岁上了大学,家里才给我买了这个
有了一点这个
以及这个
18岁了,才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日本动画不止有这个
游戏不止有这个
还有这个
和这个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获取信息逐渐从这个
慢慢变成这个
和这个
我了解越来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acg文化
后来工作后赚钱,有钱买了这个
这个
以及这个
说来说去,我认为当时想了解acg文化,有一个不算高的这个
而现在孩子幸福多了,2012年后有性能越来越强的这个
价格越来越便宜,体验内容越来越丰富
即可以干这个,动画多到看不完
又能干这个
而且人硬件成本是这个
不需要这个
就能玩高仿版的这个
你再怎么喷,至少人画面是这个
比我小时候玩的这个
强了两个这个
而且对小朋友来说,还不要这个就能玩
还能在同学面前装逼,根本把持不住
同时人家有这个
不用特意线下
喊几个小伙伴,随时随地就能干这个
走大马路也能看动画,在想想我的童年,真的很这个
之前去吃饭,老板孩子也就七八岁的小学生在大厅里,喊了很多小伙伴,拿着大厅的电视,放这个。让我惊愕万分。
遥想我高中只能艰难去下载后,再传输用mp4看海贼王,18岁才算有途径正式接触深夜动画。我估摸着之后acg文化接触的年龄层会越来越小,长此以往下去很小就是这个
哎
最后祝福给我点赞的,有越来越多的这个
找了这么多图,我容易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