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世上真的有因果和报应存在吗?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我们小时候总会问“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一样,充满了好奇,也夹杂着一丝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究。说实话,我没办法给你一个斩钉截铁的“有”或“没有”,毕竟这是个关于宇宙法则、人性善恶的千年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但我可以跟你聊聊,我是怎么看待这个“因果报应”的,试着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把我的想法讲给你听。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因果报应”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它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做了好事,迟早会有好事回报;你做了坏事,也难逃惩罚。这听起来很朴素,但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有的人认为这是神明的裁决,有的人觉得是宇宙自身的规律在运转,还有的人则把它看作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或者社会互动的必然结果。

那么,为什么会有“因果报应”的说法呢?

我想,这跟我们人类内心深处的公平感和对秩序的渴望有关。

公平的渴望: 谁都不希望好人吃亏,坏人得势。当我们看到有人作恶却逍遥法外,或者好人饱受苦难时,心里总会觉得不平衡。于是,“因果报应”就成了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对宇宙终究会恢复平衡的信念。它告诉我们,即使眼前的结果不公平,长远来看,善恶自有其归宿。
秩序的需求: 生活在混沌中可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我们希望世界是有规律的,有可预测性的。因果报应提供了一种解释和预测的框架,让我们觉得行为是有后果的,世界不是无意义的随机事件堆砌。这种秩序感给了我们安全感。
社会经验的总结: 从古至今,人们通过观察生活、历史,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比如,诚实守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帮助;而欺骗背叛别人的人,最终也容易孤立无援。这些都是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的联系,久而久之就被提炼成了“因果报应”的朴素道理。

具体来说,“因果报应”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觉得不能仅仅把它理解成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在背后操控,很多时候,它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深刻的影响:

1. 心理层面的报应: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忽视的。
负罪感和良心谴责: 做了亏心事的人,就算外界没人知道,内心也会饱受煎熬。这种愧疚感、不安感本身就是一种“报应”。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甚至导致健康问题。
自我实现的负面预言: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做坏事会有不好的结果,那么他可能会下意识地放大生活中的负面信息,或者因为恐惧而做出更加错误的判断,最终“印证”了自己的担忧。
习惯的形成: 长期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形成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影响你接下来的行为模式。比如,习惯了撒谎,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失去说真话的能力,也难以再建立信任。

2. 社会层面的报应:
信任危机: 在人际交往中,信任是基石。如果你是个言而无信的人,别人就不会再愿意与你合作或交往。失去了信任,你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损失。
名誉受损: 做了不好的事情,名誉会受损。一旦名誉扫地,想要重新赢得别人的尊重会非常困难。古人说“好名胜过好金银”,不是没有道理的。
法律和道德的制约: 法律就是最直接的“报应”机制之一。做了违法的事情,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法律够不着,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3. 长远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环境塑造: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容易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总是充满善意和正能量,身边可能就聚集着和你一样的人,形成一个积极的环境。反之,如果你总是负能量爆棚,也容易吸引同样磁场的人,形成负面循环。
机会的错失: 有时候,“报应”不是直接的惩罚,而是错失了本该属于你的好机会。比如,因为懒惰而没有学习新技能,当机会来临时,你就因为缺乏能力而无法把握。
基因和传承(有些人会这么认为): 有些更玄乎的说法,会把因果报应延伸到家族几代人,认为祖辈的行为会影响后辈。这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解释为行为模式、价值观的代际传承,或者后代因为家庭环境而承担的某种“负担”。

那是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因果报应来解释?

当然不是。现实世界远比这复杂得多。

随机性和偶然性: 有时候,很多事情的发生是随机的,比如一场意外的事故,或者突如其来的疾病。我们很难直接将它们归咎于个人的“因”。
社会结构和不公平: 有些人之所以贫穷或遭遇不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制度、历史遗留问题或者环境因素造成的,而不是他们自身行为的直接“报应”。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切都是命”或者“这是他应得的”来回避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理解的局限性: 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很难完全理解一个行为的全部因果链条,尤其是那些跨越时间很长、影响范围很广的后果。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报应”可能只是事物复杂运作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我相信“因果”是存在的,但它不一定是我们想象中那种黑白分明、立竿见影的神明审判。它更像是一种深刻的自然法则,体现在心理、社会和行为的各个层面,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做好事,不是为了祈求什么回报,而是因为那是对的,是符合我们内心善良的本性。 这样做会让我们内心安宁,获得内心的力量和尊重,并可能在无形中吸引来正面的回应。
不做坏事,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会伤害自己和他人,会破坏内心的平静和社会关系。 即使暂时尚未得到“报应”,那种行为本身就埋下了负面影响的种子。

与其纠结于“有没有报应”,不如关注当下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和行为。因为你当下做出的选择,正在一点点地塑造你未来的生活,你周围的人,甚至你所处的世界。

最终,这个“因果报应”或许是一种让我们更加审慎地对待生活,更加珍视善良和责任的提醒。它让我们明白,我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我们的行为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并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响回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而迷人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记得老子道德经那句话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人世间的事,其实上天是不关心的。换句话说就是,你善良与否,积德与否,在天地面前不值一提,该来地震,海啸死得时候,你还是会死,瘟疫饥饿兵荒马乱,人的生命也跟野草一样贱。


至于现代,国际歌的歌词也说的直白极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你根本不能指望救世主来解救黎名百姓的苦难,人世间不存在这玩意,要靠自己。


我们就说最简单最简单的例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和个人的道德水平毫无关系。学习成绩,就是你只要努力了,你就会获得好成绩,你不努力,你再锄强扶弱,心地善良,整天喂猫喂狗,扶老奶奶过马路,也不会提高你数理化的成绩。

社会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薪水好不好,和他是不是善良关联度较小,关系远没有他的职场能力和职位高低重要。你是万中挑一的人才,那你道德有瑕疵,也没人关心。你是个腼腆,心肠好的废物,只会成为炮灰。


但你要说,世间有没有因果和报应,那确实是有的,只不过不是你想象中的黑白二元论,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这么简单。

它更接近于,你的行为是一个程序的输入值,根据当时的环境,社会因素,人为因素,运气因素(整套程序),然后产出一个输出值,就是你的行为产生的反馈。


比如说,你晚上决定陪小猫、小狗玩,不复习第二天的考试,行为=陪宠物玩,不学习,第二天可能会输出两个效果=考试不及格,和宠物的友情+2.

这个结果看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不好好学习,将来会变差。但它没有那么简单,世界是一个非常多维的系统,你的每一个数值都是互相关联的,有些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如果持续这个行为,有可能你的工作并不好,但是因为你的家庭因素或者城市因素,你还是找到了一份稳定清闲的工作,薪水不高。这个时候你没有男女朋友,但是因为你有许多宠物,每天回家的时候,和宠物一起玩,抚慰了你孤独的心,让你的心理稳定性维持在健康的状态。

如果换过来做一个决策,行为=晚上学习,不理家里的宠物。持续很多年后,你找到了一份薪水优渥的500强工作,让众人羡慕。但是随着你的能力越高,领导的期待就越大,公司就越给你添加困难的工作,你害怕表现不好,就越来越努力,终于有一天蹦不住,得了抑郁症,不得不辞职治疗。


你说这算因果和报应么?这只能说你的行为会有反馈,但反馈的结果未必是你想要的结果,它的系统太多维太复杂。


那我们再回到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就说你举的例子,捞偏门赚钱,好人被压榨。

捞偏门这个抉择=赚钱能力+200%,脑子反应速度+10%,被抓风险几率+5.5%,被人嫉妒+100%,同道利益冲突风险+1000%,被黑道盯上几率+20%,被客户报复几率+10%,社会声望-100%,同行声望+10%,心理疲劳度+300%

好人老实工作这个抉择=赚钱能力+0.00%,脑子反应速度-0.1%,同行声望+5%,同事友善+50%,社会声望+0.8%,身体疲劳度+10%

然后这个社会就根据你做出的抉择,以及社会当时的情况,最后给了一定的反馈。这个反馈是在某个区间内,不是说客户报复概率增加,你就一定会怎样,只是这个可能性会变大,随着工作时间变长,这样的可能会越来越大,但是也可能一辈子你也碰不到,这也是运气问题。


每一个抉择都是复合性的,多维的,因果是有的,但它没有那么简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