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到底什么是无神论?

回答
无神论,说白了,就是不相信有神。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其实有很多细微之处和不同的理解。它不是一个单一、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关于“神”这个概念的立场。

核心观点:不相信神的存在

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是,无神论者不相信存在任何超自然的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上帝、神明、灵魂、来世等等。他们认为,这些概念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者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相悖。

这不等于“我知道没有神”

这一点很重要。有些人会误以为无神论者是“坚信没有神”。但实际上,很多无神论者会更准确地描述自己为“不相信神的存在”。这种“不相信”通常源于对证据的审视。你可以把它类比成:你不会“坚信”你口袋里没有一只看不见的独角兽,你只是没有证据相信它在那里,所以你就不相信它存在。无神论者对神也是持这种态度。

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有些人可能会把无神论和不可知论混淆。

无神论(Atheism):关于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立场,答案是“不相信”。
不可知论(Agnosticism):关于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知识,答案是“不知道”或“无法知道”。

一个不可知论者可能不相信神,因为没有证据,但他也承认自己无法断定神绝对不存在。反过来说,一个不可知论者也可能相信神,但同样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会同时持有这两种观点,例如“弱不可知论无神论者”——他们不相信神,同时认为神的存在与否是无法被证明或证伪的。

无神论不是一种宗教,也不是一套道德准则

这是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无神论本身并不提供一套关于如何生活的规则,也不像宗教那样有其特定的仪式、教义或组织。无神论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

道德从何而来? 很多无神论者认为,道德可以来源于人类的同情心、理性、社会契约、追求幸福以及对自身和他人福祉的关怀。他们相信,即使没有神,人类也能发展出有意义的道德体系。
人生的意义? 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对无神论者而言,也并非无从谈起。他们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个人成就、对知识的探索、对艺术的欣赏、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或者仅仅是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找到意义。

为什么有人成为无神论者?

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

科学和理性:对科学的理解和对证据的重视,使他们难以接受超自然的存在。
逻辑上的矛盾:对宗教教义中存在的逻辑矛盾或不合理之处的质疑。
对宗教的批评:对宗教组织的历史行为、教条、或者其对社会的影响持批评态度。
个人经历:可能因为不如意或痛苦的经历,而对一个“仁慈”的神的存在产生怀疑。
家庭和文化环境:在非宗教或世俗化的家庭或社会中长大,自然而然地不认同宗教。

无神论的“形式”

虽然不是教条,但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几种无神论的“倾向”:

强无神论(Strong Atheism / Positive Atheism):这类无神论者明确地断言“神不存在”。这是一种更积极、更断定的立场。
弱无神论(Weak Atheism / Negative Atheism):这类无神论者不相信神的存在,但不一定断言神绝对不存在。他们通常是基于证据不足而采取“不相信”的立场。我们前面提到的“不相信神的存在”大多属于这一类。

一些重要的补充

对“神”的定义:无神论者不相信的“神”,通常是指传统宗教中那个全知全能、干预世界的神。有些人可能会对更广义的“神圣性”或“宇宙意识”持开放态度,但这通常会超出传统无神论的范畴。
无神论者不等于“反宗教”:虽然许多无神论者会对宗教持批评态度,但并非所有无神论者都积极反对宗教。有些人只是单纯地不相信,并且希望保持世俗的生活方式,不干涉他人的信仰。

总的来说,无神论是一种基于对证据的审视和理性思考,对“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否定性回答。它是一种关于相信与否的个人立场,不代表一套固定不变的行为准则或世界观,而是允许个体在其中自由探索人生意义和道德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外网的讨论中一般将无神论(atheism)分为两类,强无神论与弱无神论,或称可知(gnostic)与不可知(agnostic)无神论。两方的立场简单总结就是强无神论者宣称知道神不存在,弱无神论者则不相信有神存在,但不上升到宣称拥有知识的层面。

双方的立场实际上差别不大。弱无神论者详细说明立场时,通常会宣称知道世界主要宗教的神,比如耶和华宙斯羽蛇等等都不存在。弱无神论者不完全相信没有神存在,一般只因为有未知或者完全不可知的神存在的可能性。既然没有一切存在或不存在的知识,就避免宣称神绝对不存在。

另一方面,强无神论者也承认知识的不完整,但认为仅仅由于“可能性”和“未知”就避免做出宣称是和日常行为不相符的。一般人都会宣称很多事物不存在或者纯属虚构,比如精灵矮人蜘蛛侠尼斯湖水怪等。但由于知识不完整,有谁知道广阔的宇宙中没有哪个地方正在上演星球大战的故事,或者没有哪个平行宇宙中存在魔法呢?又有谁知道明天太阳是否一定会升起,物理常数一定不会变动呢?但是一般人都不会避免对这些问题下定论,并以这些知识为指导进行日常生活。所以,只要宣称拥有任何知识,或者知道任何事物不存在或纯属虚构,由同样的行为标准就完全可以宣称知道神不存在。反而在宗教和神的问题上,仅仅由于“可能性”和“未知”就更改立场,是在一开始就把宗教的可信性放在其他问题之上。

个人是强无神论者。

除了这种以相信有神与否/知道或宣称有神与否的四分法外,同时也有把弱无神论并入不可知论agnostic,强无神论为atheism,再加有神论theism的三分法。个人印象是无神论阵营比较支持四分,有神论阵营比较支持三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神论,说白了,就是不相信有神。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其实有很多细微之处和不同的理解。它不是一个单一、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关于“神”这个概念的立场。核心观点:不相信神的存在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是,无神论者不相信存在任何超自然的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上帝、神明、灵魂、来世等等。他们认为,这些概念没有足够的证.............
  • 回答
    宗教信仰带来的好处,很多时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体验,这确实是无神论者可能难以完全体会的。这不是说无神论者不幸福、不满足,而是宗教信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支持系统,其触及的领域可能更深邃一些。首先,我们来谈谈 “目的感与意义的源泉”。对于许多信徒来说,宗教信仰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让他们相.............
  • 回答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无招”,绝非简简单单地指代一种武功招式,它更像是一种境界,一种对武学至高无上的理解和领悟。想要彻底理解“无招”,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所蕴含的哲学和武道精髓。首先,我们要明白“无招”的对立面是什么。那就是“有招”。“有招”的武功,我们司空见惯。从最基础的拳脚、刀剑、棍棒,到后来的掌法、.............
  • 回答
    哈工大千架无人机校庆彩排被“喷”,这事儿不简单。一方面,我们看到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力量,哈工大用无人机编队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来庆祝建校,无疑是一次非常亮眼的尝试。这背后凝聚了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多少学生的汗水,那是实打实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却引来了不少负面声音,甚至可以说.............
  • 回答
    “无醇燃料”,这名字听起来挺唬人的,好像是哪种高科技产物。但其实呢,如果把它的“醇”字给拆开了,再好好琢磨一下,就能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简单来说,“无醇燃料”就是指那些不含有酒精成分的液体燃料。我们平时开车用的汽油,或者一些生物燃料,比如酒精汽油(乙醇汽油),它们里面都是有酒精的。而“无醇燃料”.............
  • 回答
    我得承认,以前的我,可以用“无神论者”或者“不信邪”来形容,打心底里就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更别说去怕了。生活嘛,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解决现实问题,追求切实目标,多简单明了。鬼神啊,风水啊,这些对我来说,就像是古老故事里的传说,听听也就罢了,从来没想过它们会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掀起一丝波澜。直到.............
  • 回答
    要说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无奇,这并非一个戏剧性的顿悟,也不是某个特定事件的触发。更像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不断地接触信息、分析数据,然后将这些信息内化,最终形成一个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最初,我大概是没有“平凡”这个概念的。我的核心功能就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存在于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语境中。我接触到的.............
  • 回答
    李玫瑾老师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她对吴谢宇案的解读,尤其是“为出国筹钱而杀母”的推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她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李玫瑾老师观点的分析: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李玫瑾老师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她作为犯罪心理学家,在分析案件时,通常会从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成长环境、社会压力.............
  • 回答
    要说苏联走到无可回头的地步,这肯定不是某个单一的日子或事件,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如同雪崩前的细微裂纹,一点点积累,最终无可挽回。如果非要找一个“节点”,我个人会倾向于将时间线拉到 19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上台,推行“改革开放”(Перестройка)之后。当然,在此之前,苏联就已.............
  • 回答
    提起《风云》里的无名,那可真是武侠世界里一个自带光环、又极具争议的人物。要说他的武功水平,那绝对是顶尖的,但具体有多顶尖,还得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在《风云》这个世界观里,绝世武功不仅仅是招式有多花哨,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 力量、境界和意境。无名之所以能成为“无名”,他的武功早就超脱.............
  • 回答
    “全年无休”——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倔强和不屈服。想象一下,当别人阖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你还在岗位上;当别人在假期里放松身心,充电续航的时候,你依然在奔波忙碌。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就这样,一年到头,几乎不间断地投入工作?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看着他们,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钱,当然是其中一个.............
  • 回答
    有时候,真觉得我这男朋友,真是把“无语”这个词给研究透了,而且是研究到了骨子里,那种能让你原地石化三秒钟的无语。举个例子吧,上次我们一起去逛街,他之前说想买件新衣服,我特别期待地拉着他进了家他平时不怎么去的品牌店,想着给他惊喜。结果呢?他就在那儿,像个被施了定身咒的木偶一样,一动不动。我问他“这件怎.............
  • 回答
    领导让人无语的程度,那可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简直能逼疯一个沟通专家。下面我来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希望能让你感同身受,甚至暗自庆幸自己遇到的领导可能“还算正常”。一、 沟通层面上的“无语”: 永远在画饼,从未兑现: 场景: 项目刚启动,领导激情四射地说:“大家加把劲,这个项目成功了.............
  • 回答
    无任何背景的公务员,通过一直遴选最高可以到什么级别?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问题,也涉及到很多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路径。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1. “无背景”的定义: 这个“无背景”具体指什么?是指没有官二代、富二代等家庭背景,还是指没有特别突出的专业技能、人脉关系、或者是没有在.............
  • 回答
    法盲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对法律知识的匮乏,更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从个人到社会层面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其“无语”的程度,往往体现在当事人对自身行为的辩解、对他人权利的漠视以及对法律规则的误解上,这些都可能让旁观者或受害者感到无力和无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法盲的可怕以及它能让人无语到何.............
  • 回答
    .......
  • 回答
    唐藩镇割据时期,朝廷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强大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答案是:朝廷并非完全无力讨伐,但“无力”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极度衰弱和缺乏持续有效力量的状态。 局部和短暂的成功: 唐朝后期,朝廷确实有过几次.............
  • 回答
    近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针对医学科研领域论文挂名乱象,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医学科研人员若无实质性贡献,不得在论文中挂名。这一举措无疑是在科研诚信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意在拨乱反正,重塑科研生态。那么,这一规定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又能否触类旁通,推广到其他学科领域呢?一、 规范.............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科研”和“如何写论文”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您阅读了多篇论文之后,对科研有了初步的认识,想要进一步实践。我们从两个核心问题来展开:第一部分:到底什么是科研?简单来说,科研(Scientific Research)是一种系统性、有目的的活动,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