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哈尔科夫政府大楼广场遭炮击后,俄方强调俄军只针对军事目标,而乌军拿平民作人盾,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哈尔科夫政府大楼广场遭受炮击后,俄乌双方就此次事件的责任归属以及炮击原因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说法。俄方强调其军事行动仅针对军事目标,并将平民伤亡归咎于乌军将平民作为人盾。乌方则坚决否认这一指控,并指责俄军蓄意攻击平民区。

要深入了解此次事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值得关注:

一、 俄方的说法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疑点:

“只针对军事目标”的声明:
信息关注点: 俄方提出这一声明的依据是什么?他们如何定义“军事目标”?是否有具体证据能证明哈尔科夫政府大楼广场在被炮击时确实是军事目标?
潜在逻辑: 俄方的声明符合其一贯的军事行动原则宣传,即避免误伤平民,将目标限制在军事设施。这有助于在国际舆论上为自己的行动辩护,并试图将战争责任推卸给乌克兰。
需要关注的疑点:
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区分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极具挑战性。俄军如何确保其目标识别的准确性?是否存在误判或信息情报不准确的情况?
武器选择: 如果俄方确实要攻击该区域的军事目标,他们选择了何种武器?某些类型的武器(如集束炸弹、重型火炮)在城市环境中更容易造成附带损害,即使目标是军事设施。
行动的必要性与比例性: 即便存在军事目标,俄军的炮击行动是否符合国际人道法中关于必要性(military necessity)和比例性(proportionality)的要求?即是否已经采取一切可行措施避免或最小化平民伤亡和民用财产损失?
其他潜在军事目标: 除了政府大楼本身,广场附近是否有其他俄方声称的军事目标?这些目标是否构成了俄军攻击的迫切理由?

“乌军拿平民作人盾”的指控:
信息关注点: 俄方提供何种证据来支持这一指控?是否有独立调查或目击者证词能证实乌军士兵或军事装备位于政府大楼内或广场周边,并且阻止平民疏散?
潜在逻辑: 将平民伤亡的责任推给对方是战争宣传的常见手段。通过指控乌军使用人盾,俄方试图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军事行动造成平民伤亡的关注和批评。
需要关注的疑点:
人盾的定义: 国际法中对“人盾”有明确的定义,即故意利用平民的存在来保护军事目标免受攻击。单纯的军事存在于民用建筑内并不等同于人盾。是否存在强迫平民留在军事目标附近的情况?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俄方披露的信息通常来自其官方渠道。是否有独立第三方(如联合国、红十字会、可信的调查机构或记者)的报告支持这一说法?
乌克兰官方回应: 乌克兰官方如何回应这一指控?是否有视频、照片或证词反驳俄方的说法?
军事存在的可能性: 在战时,乌克兰军队可能会在城市建筑中设立指挥所、通信节点或防御工事。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就一定将平民置于危险之中?

二、 乌方的说法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疑点:

“俄军蓄意攻击平民区”的指控:
信息关注点: 乌方提供了哪些证据来支持这一指控?例如,被摧毁建筑的性质、炮弹碎片类型、目击者证词、来自独立机构的评估等。
潜在逻辑: 乌方坚决否认俄方的指控,并将俄方的行动定性为战争罪行。这有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并为国际刑事法院等机构的介入提供依据。
需要关注的疑点:
政府大楼的性质: 政府大楼是否确实是纯粹的民用建筑,不包含任何军事功能或人员?即使是政府大楼,在战时也可能被用作临时指挥中心或行政机构。
攻击范围: 炮击是否仅限于政府大楼,还是波及了周边的大量民用建筑和基础设施?如果是后者,就更能支持“蓄意攻击民用区”的说法。
武器选择的证据: 是否有证据表明俄军使用了特别具有破坏性或不精确的武器?

“否认使用人盾”的回应:
信息关注点: 乌克兰官方如何具体反驳俄方关于人盾的指控?是否有证据证明其军队没有强迫平民留在危险区域,或者其军事存在是必要且不对平民造成不合理风险的?
需要关注的疑点:
疏散措施的有效性: 在城市交战中,如何确保平民的安全?是否有及时有效的疏散警告和通道?平民是否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行动不便、不愿离开家园、缺乏信息等)未能及时疏散?
军事部署的合理性: 乌克兰军队在城市中的部署是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将平民置于危险之中?

三、 独立调查和证据的重要性:

国际观察员和调查机构: 关注是否有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人权组织(如大赦国际、人权观察)或独立的调查团队在事发后进行实地调查,并发布客观的调查报告。这些报告通常会收集现场证据、采访目击者、分析弹道等,是判断责任的关键。
目击者证词: 来自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人员、记者等的证词非常重要,但同时也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偏见或信息操纵。
证据链: 炮弹残骸的类型、爆炸地点、破坏程度、是否有平民的遇难或受伤证据、以及是否有视频监控录像或卫星图像,都构成了判断事件真相的重要证据链。

四、 政治宣传和信息战:

信息传播速度和控制: 双方都会积极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布信息,以争取国际舆论支持。需要警惕信息战可能带来的信息扭曲和虚假信息。
叙事构建: 双方都在努力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叙事。俄方试图将自己描绘成“解放者”或“保护者”,而乌方则将自己描绘成“抵抗侵略者”的受害者。理解这些叙事构建的背后逻辑,有助于更客观地看待事件。
历史和背景: 了解哈尔科夫在冲突中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以及俄罗斯在该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更广泛背景,有助于理解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总结:

在哈尔科夫政府大楼广场炮击事件中,俄方强调军事目标和乌军人盾的说法,以及乌方指责俄军蓄意攻击民用区的说法,都需要 独立的、客观的证据 来核实。

对俄方说法的关注点: 其“军事目标”的定义是否明确且经得起推敲?其武器选择是否符合国际人道法?其人盾指控是否有确凿证据支持?
对乌方说法的关注点: 其政府大楼是否完全是民用建筑?是否有证据显示俄军的攻击范围超越了必要的军事目标?其否认人盾指控是否足够有力?
最重要的关注点是: 任何结论都应基于 独立的调查机构、可信的目击者证词以及对炮弹残骸等物证的科学分析。在信息高度对抗的环境下,保持批判性思维,多方查证,是避免被信息战误导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到目前为止俄军显然比美军和北约军队人道多了,但是“只针对军事目标”恐怕不是事实,在技术上也难以实现。随着战争的持续,俄军的轰炸有可能会越来越无法顾及平民。以下图片真实性还可以,如果有假消息请评论区告诉我,我将道歉删除。






user avatar

现在是第八天,哈尔科夫扔在争夺中。

这个反复最多没有之一的地方,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第一天俄军就宣称大批乌军放弃武器离开阵地。

估计没带重装备,结果当天没进去。

之后调来了2s7m、tos-1和冰雹,26号开始犁地。就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哈尔科夫应该是俄军第一个投入重武器的战场。

27号说乌军已经都逃了,白天先遣部队进城结果被人打了埋伏。

你细品,乌军也不是一开始就在城内铁了心拿平民当肉盾。

你自己晚上只顾着犁地,地面部队没及时推进导致乌军撤进城内躲避炮火,错失歼敌于城外的机会,回过头指责乌军不讲武德,可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几百台探照灯打开硬吃泽洛高地那劲头呢?不说这个,徐进弹幕这一战就有的玩意总会吧?晚上炮击,白天太阳晒屁股了先遣侦察部队才上去,这是闹哪样?

乌军又不是固定靶站着被你轰。

这是打仗,是战争,搁这儿实弹演习呢?还是在叙利亚打isis丧失了步炮协同能力?

所以说东线俄军战意不高未必是杜撰。

哈尔科夫这仗我一直觉得俄军打的很别扭。

你说他战术死板吧,进攻受阻后立刻有部队绕开直扑南线。

你说他战术灵活吧,现在可能还没围上。

你说他克制吧,哈尔科夫是目前毁损最严重的城市没有之一,基本每个楼都挨了炮弹。

你说他不克制吧,也没直接往城里一片片打温压弹打的尸山血海。

你说乌军拿平民当肉盾,企图打巷战顽抗,也对。

可俄军也咣咣拆迁,哈尔科夫坦克厂可能都被扬了,你说哈尔科夫老百姓把这笔账记在乌军头上呢?还是俄军头上?

你说俄军不是存心攻城,是佯攻,可每天晚上往里咋炮弹,昨天一口气轰了12小时。

你说他不是佯攻,可步炮有这么协同的?当年打柏林你是这么打的?

目前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场攻城战,这个节奏我是真看不懂。

user avatar

既然你们只针对军事目标,那么可否停火半个月,给被包围的乌克兰城市中的平民以足够的时间安全疏散呢?

既然你们只针对军事目标,那么可否购买中国的卫星和无人机侦测服务,更好地识别军事目标周围的平民目标呢?

既然你们只针对军事目标,是乌克兰军队违反日内瓦公约没有疏散平民,那么可否收集足够的证据,并对已经捕虏的战争罪犯进行公开审判呢?

既然你们只针对军事目标,那么可否先离开乌克兰,回去研发装备具备精准度的武器系统,再来执行军事行动呢?


我一向都反对一个主权国家侵略另一个主权国家,无论这个国家是美国、法国、俄罗斯,还是印度、土耳其、以色列,又或者是卢旺达、乌干达和利比亚。

user avatar

你告诉我bm21、bm30、tos-1、2s3m、2s4、2s7m这些原始的大口径火炮有能力“只针对军事目标”开火?炮弹打出去俄军怕是自己都不知道往哪栋楼飞,这是城市战不是野战。常规炮弹的散步大概是射程的1/200,20公里开外打出去散布能有100米,两个标准操场的大小了。更别提俄军已经在哈尔科夫使用了搭载反人员集束战斗部的火箭弹,俄军的巷战打法看看格罗兹尼。

不是俄军不想,任何正常国家的军队都会尽量避免附带伤亡,对平民的伤害既不利于己方士气也不利于舆论,单纯的能力不够,没钱用精确制导炸弹拆房。(集束武器的使用频率似乎高了点)

对哈尔科夫政府大楼的打击很漂亮,一枚“口径”巡航导弹直接命中顺便扬了在里面举行集会的新纳粹,好死,早该图图了。


↑俄国人一定爱民如子,不会使用集束炸弹这种东西吧

↑在卧室里窝藏乌军,罪大恶极!早该用集束火箭弹炸炸了。(右下角为火箭弹残骸,原视频包括边上的一张床和被砸穿的天花板)

↑bm30火箭炮发射的9m55k集束火箭弹使用的子弹药,这玩意掉路边上和易拉罐一个样,手贱踹一脚弹片能削了半条街的人。

↑一枚500公斤无制导大宝贝

明白了,凡是炸死的平民就说是乌克兰人在拿平民当肉盾,逻辑闭环。我们俄军真是太厉害了,外网上舆论战输的一塌糊涂却在国内大获成功,阿富汗战场上的pfm-1反步兵地雷一定是美国人投放的吧,俄军狠起来是不顾平民的。(苏联入侵阿富汗造成了近一百万的死亡,火箭弹和直升机日常屠村)

我个人眼里平民伤亡是数字,俄国人怎么炸无所谓,反正挨炸的不是中国人。但是对于现代化军队,这个数字太难看说明你这仗打的臭,说明你们发言人脸皮比t90m的装甲还厚。另外我真怀疑某些人啥比的程度,我说亚速营死得好、以色列是byd、解放海峡对岸,这些都看不见。因为说俄军水平差就赛博两岸自由行,俄国是你跌还是你是他跌?

user avatar

我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是泽伪政府的又一个苦肉计……没办法,泽连斯基的骚操作太多了,蛇岛士兵起死回生,发枪给市民,释放罪犯让他们拿枪参战,再加上这个视频题目也提到了,是由西方媒体放出来的,西方媒体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断章取义,抹黑,造谣,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保持怀疑态度。


并不排除这是俄罗斯军方炸的,但是有没有可能这是乌克兰泽伪政府自导自演的?反正战争中信息也不透明,说啥都行。


如果说乌克兰军事基地被摧毁,而这个政府大楼作为临时的军队集结地段来使用,那么被炸也不奇怪,俄罗斯已经算是手下留情,还只针对军事目标,相比当年的伊拉克战争,俄罗斯人算是斯文人了,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平民死了20万到25万,如果按照美国的打法,乌克兰早就打完了。

但是美国遭到什么制裁了?没有吧?美国所控制的西方媒体,还教怎么做人呢,炸了个大楼大惊小怪的,洋老爷心善啊,见不得别国被自己以外的国家攻打,而且还打得那么斯文。

user avatar

乌克兰目前对付大毛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武装平民发动巷战,把乌克兰人民彻底脱入泥潭,绑上美帝搅乱欧洲收割资本的战车,当然这也是最无耻的计划。

通过一个多月的骚操作,美国如愿以偿,挑起了俄乌战争,然后在一旁高呼加油。

泽连斯基给平民发枪,鼓励大家制作燃烧弹,将乌克兰人绑上了战车。

北约国家紧闭大门,军警严防死守,拒绝乌克兰难民进入。

波兰等国家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军火。

跑?不许跑,拿着枪继续打。

拱起火来了,美国宣布绝对不参战并再次向乌克兰再次提供3.5亿军援。

你觉得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吗?

同一时刻俄罗斯的进攻,被迟滞了,迟滞的原因,一是俄罗斯不想伤害平民,这样要打巷战难度当然比较大;二是俄罗斯的无人机还是不够发达,在进攻的时候经常形成拉锯,如果有先进的无人机对乌克兰的城市发起攻击,那早就拿下多个城市了。从媒体披露的战争细节看,俄罗斯的战法总体还是较老的。三是普京做出了不影响平民的承诺,而泽连斯基是要将所有平民绑上战车,抵抗普京的进攻。

接下来的几天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西方的舆论发酵前拿下基辅则前途一片光明,半年内俄乌战争基本上就会结束,然后就是占领军同美国支持的恐怖分子及复国军的战斗,可参考美军在阿富汗的遭遇。

否则乌克兰将成为欧洲动荡的中心,基辅成为冒险家乐园,俄罗斯被长期拖入泥潭。但最终乌克兰还是会被拿下,因为不把乌克兰全面占领,就不可能把欧洲吓得全部躲在美国身后,美国团结欧洲的目标就无法完成。

但无论乌克兰局势如何,美俄博弈都会成为拉锯战,两国长时间处在对抗状态,至少三五年之内不会有缓和的可能。

今后俄乌战争将会有两个战场,一个在线下集中于基辅及其周边;一个在线上集中于在各国的媒体、自媒体。

这两天或许是拜登的钱给到位了,网上开始出现各种同情乌克兰骂普京的声音。

圣母这一波是全球联动,推特和面书连夜封俄国和支持俄国的声音,很多服务器在美国的网站直接禁止俄罗斯IP访问,英特尔等电子产品企业停止向俄国发货。美国现在是全力打造一个反俄的信息茧房,推上现在全是“自由乌克兰”和“拯救乌克兰”这样的标签,而且是不同语言。这一波美元+技术封锁,中国自媒体、大V出几个跪舔的圣母不稀奇。拜登政府现在的节奏是:普京=希特勒=川总,谁支持他们,就是大逆不道。

对此我们需要努力做个新时代的明白人,别受网上一些拿了利益说话的人的影响,中国人要站在中国人自己的立场上,同情乌克兰人民,但绝对反对乌克兰政府!谁反华就反谁,这才是正确的立场。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尊严是我们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同样不变的理想和不变的追求,主持公道和支持公平正义是我们永远保持不变的操守。但

谴责俄罗斯之前请先想明白,是谁如一步步把一个大国逼到墙角。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