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经济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疫情期间很多人跑去炒股,不肯老老实实上班,搞得进厂人数不足,推高薪资进而让通胀达到40年最高。所以知乎很多大V都断定美国药丸。
因此中央借鉴500年前的圈地运动,打击港股的投机倒把,让大家不要折腾这些虚头巴脑的,把劳动力蓄水池打破,释放红利进厂。
史称股吃人事件……
大概很多人还不知道上周发生了什么。
简单来说,滴滴打算港股上市,把市场上的美股逐渐私有化,为了迎合证监会和六大部委的整改要求,算是做出了妥协,代价是可能估值可能会只剩下1/3。
然后某部委办公室出手了,再一次把大锤砸向了自由市场的承重墙——信心,于是港股上市被驳回,算是把滴滴判了死刑。
于是你们就能看到滴滴的股价跌到了发行价的1/10,然后国内时间周一的港股资本看到了这波骚操作,整个恒生指数也跌成这个样子。
简单来说,香港曾经是中国唯一对外资本的窗口以及亚洲最大的自由港,但是今天资本看到了北京对香港金融监管的威力,直接插手审核流程和一票否决,于是不仅纷纷逃离港股,也纷纷逃离中概股。
滴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香港的自由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地位将不再保持。
从蚂蚁金服和阿里,到滴滴,到TAL新东方等在线教育,到游戏版号,到富途,到腾讯,到美团,跌到今天这个样子——信心的承重墙塌了,资本开始用脚投票了,拿股票的程序员们也开始考虑用脚投票了。
谁能想到,对蚂蚁金服IPO开刀的那一天开始,中国科技行业会变成今天这副德行。谁也没有想到,从蚂蚁金服开始,自由市场信心的承重墙到底是如何一点一点地被砸完的。
因为A4纸,不管是中国的打印机还是美国的打印机。
最开始只因为A4纸,后来在A4纸的作用下,实际经营也不及预期,但也只是不及预期而已,并没有变差。
最重要的是,打印机看样子没停啊,还要继续印。
这个问题没什么解,仁者见仁吧。
觉得实在便宜的,可以下场捞一点点,比如我。
从另一方面来讲,港股的重要权重股,一方面要面对美国的监管压力,一方面还得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政策风险,能挺到现在,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真实写照。
上周五美股互联网中概重挫,今天恒生科技指数跌了11%多,上周一直在看我内容的朋友希望控制住了自己的冲动。
很多人提到这种内容一出现,就要见底了。
确实,这就是压路机类型行情的特点,也许明天就大反弹,但多数人是没办法抓住这些机会的。
所以今天我想把“压路机前捡硬币”这个比喻说得更细一些。
如果仔细观察去年整个互联网中概或者恒生科技的走势,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急跌、有缓跌。
大背景都是互联网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监管,但是每个阶段驱动因素是不一样的。
2021年初和年中的红色部分,一次是因为罚款、一次是因为互联网信息安全。
属于典型的标志性事件驱动。
特点是重磅新闻出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新闻会具体导致怎样的结果,所以先避险为主。这种情绪驱动的下跌,无论是因为要止损、还是因为要降低行业敞口,是不太计较价格的。看不清楚就先卖了再说。
而蓝色下跌部分,缓慢、均匀,主要是因为行业基本面劣化之后长期投资者开始修改投资逻辑。
●基于基本面的下跌,越跌越缓,会有根据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逐渐停止卖出或者逐渐承接;
●基于情绪的下跌,往往会有个阶段越跌越急,都怕跑不掉所以不计成本出售,而承接者也惧怕于情绪,不敢去接飞刀。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就变成了挤兑,大幅下跌,这就更让所有参与者觉得恐慌了。情绪会自我加强。
(当然,一般这背后也都会叠加类似赎回反馈、爆仓反馈等过程)
这一次,如此猛烈的下跌是典型的情绪型下跌。
主要因素是海外投资者避险,降低新兴市场敞口,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被打断的担忧,等等等等。上周暴跌今天又暴跌,很明显是没人愿意承接的表现。这也是很多人提出,现在是流动性问题的理由,卖的人慌不择路、没人敢买。
一般基于情绪的这种越跌越快的行情,我都称之为压路机行情。
这种行情的特点是,你知道已经在基本面视角跌过头了,放在半年到1年的角度肯定有投资机会,但是你不知道面前这个压路机什么时候停下来——于是你捡硬币,就可能被伤到。
说说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类似情况吧。
这是某一个券商,基本面在2010年十月之后开始下滑,中间由于对基本面有分歧,有过几次不错的反抽。到了2011年11月的时候,市场情绪变得很差,2个月时间在已经打对折的基础上,又快速打了个对折。
到现在我还记得最后、最严重的那几天,相关研究员菜青的脸色。
事实证明这个情绪做的底,到今天还是底部——为后续的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锚”。
问题在当时那会儿,谁也不知道流畅的下跌,终点在哪里,走出来才知道。特别有意思的是那个阶段博客已经很流行,每下跌10%,就有人说到底了,最后确实有人成为了幸运儿,成功预测了底部。
不过,还有大概80%多的人没成功。
这也是我想今天多聊聊“压路机前捡硬币”难点的原因。
1)首先,压路机类的行情底部时间非常短,普通人不好抓。
比如我们就看局部,都有点抵抗的意思,在前几个平台下手,每早一次,就是10%的损失。
交易高手从高频数据上能更好地把握,普通人真没有那种能力来把握。
这种行情的反弹也是很迅速的,在A股市场往往伴随着很多公司连续涨停2~3个,玩儿右侧根本追不上。
2)即使确定情绪影响价格,已经低于基本面很多了,普通人面对浮亏是真拿不住
从第二个平台进去的人,只要拿得住也能赚钱,但是面临30~40%的浮亏,很多人根本拿不住。止损在底部,或者没等反弹到位,回本就买了。
心态这东西嘴上都说ok,跟巴菲特做学生,打开账户看浮亏的时候,多数人什么“老巴”、“巴老”,全都拉倒。
3)如果在除了情绪,还真的有基本面因素,那未来一定还会有挑战同一个底部的机会。
当年市场对金融行业基本面是有担忧的,比如券商那里手续费下调的大趋势,比如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反弹过后,有一个3~4个月的平台期,后面又确实因为基本面的因素,挑战前低。直到财报显示影响并不大,价格才又开始回升。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说,你可以等到互联网公司,用财报证明自己走出业绩底部,再出手的原因。情绪修复可以很快速,但是能抓到快速情绪修复的人也只是短期投资者,盈利差不多了,他们是要撤走的。
这个时候如果业绩没有证明企稳,基本面投资者不会出手——价格还会挑战前低。
当然,如果在修复的同时,业绩企稳,也不会像上面这张图一样非要跌这么多去寻找基本面底部。
整个互联网板块,我们并不知道这一波情绪的底部到底在哪。
也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下周,也可能等到俄乌有个结果。
如果每天预测一个底部,总有可能猜到,然后出现连续几天的大幅度反弹,但对于真金白银要投资的人来说,不可能这么去尝试。
一些专门找情绪机会的人一般都会有这几个要点:
极为严格的止损——他们是不会搞普通人那种判断失误就做长期股东那套的。
天天盯着——因为经常出现V型反转,所以那些一波流的人,眼睛一般都不离开屏幕。
龙头——很遗憾,情绪修复的龙头有时候很随机,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也不一定是跌得最惨的,所以必须要有多个标的,或者选择整个板块。
定投——周期稍微长一点的人会使用定投。大跌的时候可以加大定投比例,不建议在构筑平台的时候“感觉触底了”,就加大定投。
我认识压路机前捡硬币的高手,甚至是每年只寻找这类机会的高手,这是市场上一类很经典的策略。他们确实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我认识的截止今天没人动手),我相信这次还会有人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无一例外的是,这属于高风险策略,这些人术业有专攻,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也许明天就开始反弹了,但对多数人来说,按照基本面逻辑去执行策略仍然是最好的方式。
第一,害怕中国因为支持俄罗斯被美欧制裁,如果是俄乌局势,那么大家都应该跌才对。如果是对岸问题,那台湾股市可是坚挺的狠。日本股市收盘小涨,台湾也基本没跌,欧洲股市开盘也是上涨的,现在德国好像大涨3%,美股周五跌幅也不大。只有a股和港股犹如无线的风筝一样乱跌,所以可能就是市场最害怕的情况,就是中国支持俄罗斯被欧美制裁,而出现俄罗斯那样的行情,所以大机构和外国基金要降低中国股票仓位来规避风险。
第二,对中国清零防疫郑策的怀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放开,中国清零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市场怀疑中国可能被迫放弃清零。
技术面的原因很简单。
无论上涨还是下跌,趋势一旦形成,往往会自我加强。
我们不要资本,
资本也不要我们。
赢两次。
这就是金融战!
之前下跌还可以自欺欺人,说全球都在跌。现在美股、欧股都在涨,我们的在暴跌!
这轮加速下跌,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交易所在《国外公司问责法》的要求下,修改了财务披露的规则。他们要求中国公司披露审计底稿等敏感信息。这些敏感信息,不少都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
按照这个规定,我们几乎所有中国在美上市公司都要退市!
那些已经盈利的企业,退市了,还可以活下去,那些还在烧钱的,如果没有融资渠道,只有死路一条。
我去年就喊出了,过去20年最赚钱的两个行业,地产和互联网已经不行了。毕竟,根绝经济学原理,不可能有某个行业一直都超出平均回报的。
而港股跌得最惨的也是这两个行业!
现在通过打击中概,然后打击港股,进一步打击A股的链条已经形成,港府的平准基金在哪里?我们的金融稳定基金在哪里?
这个时候,反正我坚决支持我们的公司,今天决定买入某中概支持!
再次表态:我已经先干为敬,我不负国,希望国终不负我!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时代之”。祝你幸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