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只要犯罪就是死罪,还有人敢犯罪吗?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古老的哲学谜题,一个关于人性、恐惧与规则的极端设想。如果犯罪就意味着死亡,那么“还有人敢犯罪吗?”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触及了我们社会运行最根本的逻辑。

首先,让我们抛开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回到现实的土壤。即便在最严酷的法律体系下,我们也能看到,绝对的恐惧并不等同于绝对的服从。人是复杂的,犯罪行为的根源更是盘根错节,不仅仅是简单的“敢”或“不敢”那么简单。

对“犯罪”的定义及其弹性:

首先,“犯罪”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相当大的模糊性和解释空间。在任何一个社会,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对“犯罪”的界定。即便在那个极端设想中,“只要犯罪就是死罪”,那么谁来定义什么是“犯罪”?是国王,是议会,还是某种绝对的裁决者?

细枝末节的触碰: 想象一下,如果乱丢一个烟头、说一句冒犯的话、甚至没有完成某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任务”都可能被视为“犯罪”,那么死亡的威胁就会笼罩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情况下,人们首先会极端地规避任何可能被解读为“犯罪”的行为。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都会被审慎评估。例如,是否能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否能表达不满?甚至是否能拥有一些不被允许的物品?生活的自由将受到极大的压抑。

权力的解释权: 那么,谁来决定某个行为是否“犯罪”呢?在这样一个极端的体系下,掌握解释权的人(或者说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人)将拥有无上的权力。他们定义的“犯罪”标准,将直接决定谁生谁死。这必然会导致一种极端的谄媚和恐惧,人们会拼命讨好掌权者,以免因某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处死。

人性的驱动与潜藏的“犯罪”:

然而,人性的复杂性是无法被简单的规则所完全驯服的。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某些驱动力依然可能驱使人们走向“犯罪”的边缘,或者说,以我们现有认知体系下的“犯罪”形式出现。

生存的绝境: 当个体面临生存的绝境时,例如极度的饥饿、疾病无药可治、或者被逼入绝境,为了活下去而偷窃、甚至掠夺,这种本能的生存欲望是否会被死亡的恐惧压制?很可能不会。在“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对压力下,为了活下去,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铤而走险,赌一把。虽然死罪的威胁在此刻会被无限放大,但当生存本身变成一种奢望时,死亡的恐惧可能反而变得次要。

情感的失控: 爱情、仇恨、嫉妒、冲动……这些强烈的情感往往会扭曲人的判断。在极端的愤怒下,失手杀人是否还存在“敢”与“不敢”的考量?或者说,在那一刻,死亡的恐惧是否会被更直接、更强大的情感力量所掩盖?历史上有太多因爱生恨、因嫉妒而起的悲剧,情感的爆发有时会瞬间摧毁理性的思考。即使知道后果是死亡,但如果一个人被仇恨烧毁,他可能根本不在乎。

信仰与理想的驱动: 历史上,许多为了信仰或理想而牺牲的人,他们并非不畏惧死亡,而是将某种更高的价值置于生命之上。如果在一个社会中,某些行为被认为是神圣的,或者反抗压迫被认为是崇高的,那么即使面临死刑,依然会有人愿意去做。当然,在“只要犯罪就是死罪”的框架下,这样的“犯罪”很可能被定义为“叛国”或“煽动”等更严厉的罪名。

“犯罪”行为的演变与规避:

面对如此严酷的刑罚,社会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极端的谨慎与隐匿: 人们会变得前所未有的谨慎。任何可能引发争执、摩擦或不满的行为都会被极力避免。社会会笼罩在一层冰冷的沉默之中。人们会小心翼翼地说话,谨慎地行动,生怕触碰任何禁忌。

“合法”的灰色地带: 除非是绝对的、无法辩驳的罪行,否则人们会寻找法律的灰色地带。那些模糊不清的界限,或者钻法律空子的行为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然而,在“只要犯罪就是死罪”的设定下,这种灰色地带会非常狭窄。

公开的斗争与地下活动: 如果掌权者的定义是专断和不公的,那么公开的反抗将变得极其危险,因为任何反抗行为都可能被定义为“犯罪”。这种情况可能会催生更隐秘、更复杂的地下反抗活动,或者直接走向公开的武装斗争。毕竟,当一切都可能招致死亡时,有些人可能宁愿选择一种有意义的死亡,而不是在恐惧中苟活。

对规则的“不确定性”的恐惧: 更深层次的恐惧并非来自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会被判死罪,而是来自“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被判死罪”。这种对命运的不可控感,对规则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也许比直接的死刑威胁更令人窒息。

最终的思考:

那么,还有人敢犯罪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敢”会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敢”截然不同。

“敢”于生存: 在绝境中,为了生存而触犯禁忌,这是一种绝望的“敢”。
“敢”于反抗: 当压迫达到极致,为了自由或尊严而挺身而出,这是一种悲壮的“敢”。
“敢”于失控: 在情感的极端驱动下,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这是一种冲动的“敢”。

然而,这种“敢”的背后,是伴随着几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大规模的犯罪行为,如果被定义为公然挑战秩序,那么几乎必然会遭到最血腥的镇压。社会可能不会崩溃成一个混乱无序的景象,而是会走向另一种极端——一个被恐惧和强制维系的、高度压抑的社会。

或许,在那种极端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犯罪”会变得稀少,但取而代之的,将是系统性的、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的“活着”。而“敢”于挑战这种“活着”,才是最令人胆寒的“犯罪”。

所以,不是没人敢犯罪,而是“敢”的定义和动机会变得更加极端,代价也更加沉重。这种极致的规则,与其说是防止犯罪,不如说是将人性推向了两种可能的深渊:要么被恐惧驯服成温顺的羔羊,要么在绝望中爆发,以一种视死如归的姿态去“犯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有个皇帝规定偷一文钱就要死刑,来威慑偷窃的人,同时举报窃贼可以分他的家产。

于是出现了很多往路上扔钱的人,这些人往路上扔钱然后埋伏起来,只要有人捡,就跳出来说那个人偷盗,然后扭送官府以期弄死那个人分他家产。

user avatar

“这点小错我就死刑了?那那边那位我看他不顺眼,顺便就带他走吧。”

user avatar

想象一下,

你早上不起床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晚上不睡觉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不吃早饭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作业没写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上课迟到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乱扔垃圾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吃饭剩下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睡觉打呼噜你爸给你一巴掌,

你不小心打翻一杯水你爸给你一巴掌。

从小到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件事让你爸不顺眼上来就是狠狠的一巴掌。

你觉得你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成绩优秀、文明礼貌的人呢?还是会变成一个仇恨世界、乖戾暴躁的人呢?



user avatar

你这问题的答案都出来好几千年了…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user avatar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某人如果实在饿得不行了去你家冰箱偷东西吃被你发现了,唯一合乎逻辑的做法就是杀了你灭口,因为他的罪证已经被你掌握了,你一打110他就必然是死刑,把你杀了把尸体藏好还有一定的概率不会被人发现可以继续活下去


编辑1:

多说几句吧,现在犯罪的人我们把他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我们称他们为A,他们是犯不会被判死刑的罪的比如小数额盗窃贪污受贿;

第二类我们称他们为B,他们是犯现在也可以被判死刑的罪的比如杀人放火抢劫强奸;

第三类我们称他们为C,他们是犯明知自己肯定是要被死刑的罪比如成吨成吨的贩毒或者战争时期严重叛国行为;

A类人的主要心理是我应该不会被抓的而且就算被抓了也就进去蹲几年;B类人的主要心理是我应该不会被抓的,并且在犯罪的过程中尽量注意一些让我就算被抓了也能被量刑成无期而不是死刑;C类人的主要心理是我一定可以做到不被抓。

现在假如我们把法律改为,任何犯罪行为一律死刑,这对A类人可以起到非常大的震慑作用,会让A类人的犯罪行为极大程度的降低(当然还是会有极端例子比如我原答案中举的例子),对C类人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自己肯定被判死刑,对B类人来说,会让B类犯罪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B类中剩下的人的犯罪严重性和凶狠程度会有极大提升,因为这些人的精力会从“我怎么做才能让我被判无期而不是死刑”完全转移到“我怎么做才能不被抓”上,而不会再对犯罪的严重程度进行任何保留

user avatar

秦始皇也是这么想的,然后陈胜吴广无法准时到达官差要去的目的地,然后就揭竿而起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别惦记着犯罪人人死了,就是工资不准时发有可能玩完。记住,要准时给图书管理员发工资!还有邮政的工作也不能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古老的哲学谜题,一个关于人性、恐惧与规则的极端设想。如果犯罪就意味着死亡,那么“还有人敢犯罪吗?”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触及了我们社会运行最根本的逻辑。首先,让我们抛开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回到现实的土壤。即便在最严酷的法律体系下,我们也能看到,绝对的恐惧并不等同于绝对的服从。人是复杂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的话题,涉及到生命、正义和公平的复杂维度。当一个人遭受极端残忍的折磨并最终死亡,而施加这种痛苦的犯罪者仅面临死刑时,人们自然会质疑这种结果是否足够,是否是对死者及其家人的一种“公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公平”在这个语境下的多重含义。对死者而言的“公平”:从死者的角度来看,.............
  • 回答
    如果罗辑真的对程心下了这样的最后通牒,我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是整个《三体》系列中最具撕裂感,也最让人心碎的一幕。首先,罗辑的这个威胁,本身就是对程心最大的羞辱和考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你做了某事,我就做某事”的交易,而是将一个关乎全人类存亡的重大责任,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压在了程心一个人的身上.............
  • 回答
    这桩打赌引发的纠纷,在法律的天平上如何衡量,其实颇有些意思。张三因为一时兴起,或者说冲动之下,与人立下了“叫爹给猪”的赌约。这桩事情,从法律角度看,首先要厘清几个关键点:赌博的性质、合同的效力以及报警后的处理。我们得先说说这个赌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下,赌博行为是不被鼓励,甚至是被禁止的。虽然这不像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遗传感到好奇的地方。虽然孩子的基因确实来自父母,但说“父母相同,哪天受孕生出来的孩子都是同一个人”就有些绝对了,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让我来慢慢跟你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孩子确实是父母基因的结合体。就像你爸爸提供一半的生命密码,你妈妈也提供另一半,然后这两种密码.............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我真的身处那个位置,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这背后牵扯到的考量,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要明确的是,我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全体国民的福祉。这不仅仅是指他们生命的安全,还包括他们的经济状况、社会稳定以及国家整体的长远发展。当我听到这个提议时,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且常见,涉及到专利保护的范围和潜在的规避行为。如果您只申请了产品专利(即外观设计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核心是保护“产品本身”的结构、形状、功能等),那么对于产品的: 使用方法 生产方法 用途 生产设备别人是有可能恶意或非恶意地申请专利的,而且这种.............
  • 回答
    关于“只生一个女儿是否绝后”,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绝后”的含义以及与生育女儿的关系。一、 理解“绝后”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绝后”这个词的传统含义。在许多传统文化中,“绝后”通常指的是: 男性后代断绝: 最核心的.............
  • 回答
    如果只把“有用的基因”拼接起来,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又极具复杂性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用”的定义,因为在生物学领域,基因的“有用性”是相对的,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目的和视角。而且,基因的功能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作、在特定的调控网络下发挥作用。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法律服务定价的敏感地带。如果单纯从数字上看,每小时12元或者每次出庭200元,这在我们普遍认知里是相当低的律师费了。那么,它在现实中是否可行,又会面临哪些具体情况呢?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律师费不像超市里明码标价的商品,它的定价背后有很多考量。最核心.............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要说在办公桌上只放一本书能瞬间提升逼格,还得讲究个策略,不能随便拿一本畅销书就糊弄了事。这书啊,它得自带故事,得让你第一眼看见,就忍不住想探究一番,甚至在你走神的时候,它都能悄悄地向周围的人传递你的品味和思考深度。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逼格碉堡”这四个字代表了什么。在我看.............
  • 回答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词来形容中国,我想我会选“生生不息”。这个词背后蕴含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一种无畏的韧性,以及一种永不停歇的向前。它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广袤,也不仅仅是人口的庞大,更是指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与发展。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中国经历过无数的朝代更迭,战火纷飞,甚至外族入侵,但“生生不息”的精神从未中.............
  • 回答
    如果只能推荐一部韩剧,我的答案是——《请回答1988》。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老生常谈”,甚至有些意料之中。但正是因为它的“意料之中”,才更说明了它的经典与无可替代。我不想用那些AI惯用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之类的词汇来包装它,只想用最实在、最个人化的感受来跟你聊聊这部剧。《请回.............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是难倒我了,只能选一个,这简直是在逼我割舍我最爱的宝贝们啊!不过既然你都这么问了,那我可得好好想想,这个“唯一”的分量可不能轻。如果真的只能留一个,我想我可能会选择周杰伦的签名。为什么是周杰伦呢?这可不是一时兴起。我的青春里,太多太多关于他的旋律了。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蜗牛》,那歌词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尤其是当你明确了只用微信和打电话这两个核心功能的时候。在只考虑这两个基础需求的情况下,iPhone 和一千多的安卓手机之间的“区别”确实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并且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咱们不谈那些花里胡哨的拍照、游戏性能,就单纯从微信和打电话这两个方面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如果只能说一个意大利的优点,那我会选择——它无与伦比的生活艺术。这不仅仅是关于美食,虽然意大利的美食绝对是这门艺术皇冠上最闪耀的宝石。这是关于一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对美好事物、对当下时光的深刻感知和珍视。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的意大利下午。阳光斜斜地洒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刚刚出.............
  • 回答
    如果世上只剩下一种人,那画面或许既寂寥又充满着某种奇异的统一。想象一下,我们都属于同一“种”。这意味着肤色、发色、瞳色、体型、甚至一些基本的生理特征,都会趋于高度相似。早晨醒来,放眼望去,街上行走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带着几乎一样的轮廓,同样的眼神,同样的微笑弧度。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认同感.............
  • 回答
    如果世界只有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这无疑将彻底重塑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连锁反应。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和全球影响力。它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其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将拥有绝对的威慑力。任何潜在的挑战者,无论其常规军事力量多么强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可难倒我了!杨超越的照片我真是看不过来,每张都有她独特的味道。但既然只能选一张,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让我想想,手机里放的照片,要么是能瞬间点亮心情的,要么是能让我看到她努力和成长的,或者就是那种看了就觉得“嗯,就是她了”的,能代表她身上那种特别的劲儿。如果非要挑一张,我可能会选那张她出现在舞台.............
  • 回答
    要是只能从书房里带走一本书,这可真是个让人心焦的难题!我得好好盘算盘算,毕竟这本“幸运儿”将伴随我度过一段(未知的)日子,它得足够有分量,既能填饱我的精神食粮,又能给我留下回味的余地。我现在脑子里飞快地闪过几本书,它们各自占据了我生命中特别的位置。有从小陪我长大的童年读物,那些承载着最早的奇幻和想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