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否使用3的指数来减小二进制文件存储的体积?

回答
当然可以,并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潜力的优化方向。不过,要理解如何用“3的指数”来减小二进制文件存储体积,我们需要先理清一些基本概念,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可能性与限制。

核心问题:二进制文件存储与数据压缩

二进制文件的本质是信息的载体,这些信息最终以0和1的序列形式存储在硬件中。存储体积的减小,本质上就是用更少的0和1来表示相同的信息,也就是进行数据压缩。

传统的数据压缩算法,比如LZ77、LZW、Huffman编码等,都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寻找数据中的重复模式和出现频率差异,然后用更短的编码来表示更频繁出现的元素。

那么,“3的指数”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3的指数”在压缩中的可能含义与应用

这里的“3的指数”可能指向几种不同的概念:

1. 三进制(Ternary)表示法与编码:
我们通常接触到的是二进制(基数为2),即只使用0和1。而三进制则使用0、1、2这三个数字。
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将数据以某种方式映射到三进制表示,并设计出高效的三进制编码方式,就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实现比纯二进制更紧凑的存储。
运作原理推测: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例如一组字符。如果这组数据中,某些字符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另一些出现频率较低。传统的二进制编码(如ASCII)为每个字符分配固定长度的字节。霍夫曼编码等变长编码会为高频字符分配短的编码,为低频字符分配长的编码。
三进制的可能性: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可以将数据分解成更小的单元,并用三进制来编码这些单元。例如,如果一个数据块有三种可能的状态,我们就可以用一个三进制数(0, 1, 2)来表示它,而不是用两个二进制位(00, 01, 10, 11)。
挑战:
数据本身的特性: 并不是所有数据都天然适合三进制表示。如果数据的内在结构更适合二进制划分,强行引入三进制可能会增加编码和解码的复杂性,甚至适得其反。
硬件支持: 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硬件都是基于二进制设计的,直接使用三进制存储会非常困难且效率低下。因此,这种方法更可能体现在软件层面的编码和解码算法上,而不是直接改变存储介质的物理原理。
信息熵: 数据压缩的极限受到信息熵的约束。三进制编码能否比最优的二进制编码更接近数据的实际信息熵,取决于数据的概率分布。如果数据的概率分布并非“三等分”的,那么强行使用三进制可能无法达到最优。
实际应用: 在某些特殊的、高度优化的场景下,比如特定的密码学算法或者低功耗的嵌入式系统中,可能会设计出混合进制的编码方案,其中可能涉及类似三进制的逻辑,以期在特定数据类型上获得微小的压缩增益。

2. 三的指数级的数据表示或模式:
这可能不是指“三进制”本身,而是数据中存在某种以3的指数(3^0=1, 3^1=3, 3^2=9, 3^3=27...)为单位的重复模式或结构。
运作原理推测: 例如,如果一个二进制文件中有大量的特定数据块,这些数据块的大小正好是9字节,或者16个连续的“010”序列,那么设计一种算法来识别和压缩这种以3为基础的模式。
压缩思路:
模式匹配与替换: 发现这些以3为指数长度的模式,然后用一个更短的标记来替换它们。例如,如果发现连续出现9个相同的字节,就用一个标记加上一个计数来表示。
分层编码: 将数据按照3的指数级进行分块,并对不同大小的块采用不同的编码策略。例如,对于非常小的、出现频率很高的模式(可能是3^0=1个字节的某种组合),使用极短的编码;对于稍大的模式(3^1=3个字节),使用次短的编码;以此类推。
挑战:
通用性: 这种方法高度依赖于特定数据的结构。对于不包含这种3指数级模式的数据,这种压缩算法可能毫无效果,甚至会增加额外的开销。
算法复杂度: 设计一个能有效识别和编码这类特定模式的算法,其复杂性可能非常高。

3. “压缩因子”为3的某个特定算法:
这更像是一种比喻,表示某种算法能将数据体积减小到原来的1/3,或者进行某种“3倍”的优化。但这通常不是指“3的指数”本身,而是算法的结果或特性。

更实际的考虑与类比:

与其直接思考“三进制”,不如从现有成熟的压缩技术中寻找相似的思路:

变长编码(如霍夫曼编码): 正如前面提到的,霍夫曼编码根据符号出现的概率分配不同长度的编码。如果一个数据集的“信息单元”可以用三个等概率的选项来表示,那么理论上用三进制的每个符号(0, 1, 2)比用两个二进制位(00, 01, 10)来表示,每个符号可以携带更多的信息(log2(3) ≈ 1.58 比 log2(2) = 1)。但这需要数据本身就具有这样的概率分布。
算术编码: 算术编码比霍夫曼编码更进一步,它可以将整个消息映射到一个概率区间内的单个实数,并用这个实数来表示消息。这意味着算术编码可以更精细地利用概率信息,甚至可以处理概率非常接近于0或1的符号,从而更接近理论上的信息熵极限。如果数据存在“三等分”的概率分布,算术编码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一点。
RunLength Encoding (RLE): RLE 用于压缩连续重复的字符,例如“AAAAA”可以表示为“5A”。如果我们的数据中有大量的“重复三次”或者“重复九次”的模式,我们可以设计专门的RLE变种来处理这些情况。例如,对于“abcabcabc”这样的模式,一个通用的RLE可能不会直接压缩它,但一个针对“repeats of multiples of 3”的RLE可能会识别出“abc”重复了3次,并用一个特殊的标记来表示。

总结:

直接利用“3的指数”来减小二进制文件存储体积,如果理解为纯粹的三进制存储硬件,那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如果理解为在软件层面设计特殊的编码算法,来利用数据中与3的指数相关的特定模式或概率分布,那么这理论上是可能的,但难度非常大且适用范围有限。

这类优化通常是极其高度专业化的,并且只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才有意义,比如:

特定类型的数据分析: 如果某种科学计算或模拟生成的数据天然具有以3为周期的模式。
定制化压缩格式: 针对特定数据库、图像或音频格式,如果其编码方式存在可以被“3的指数”技巧优化的缝隙。
硬件加速的特定指令集: 某些低级指令集或处理器架构,可能会为处理特定进制的数据提供硬件支持,从而间接支持这类优化。

对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通用文件(文本、图片、视频等),最有效、最普遍的压缩方法仍然是基于成熟的统计学原理和模式识别的算法(如LZ系列、Brotli、Zstandard等)。设计一种通用的、以“3的指数”为核心的压缩算法来普遍优于这些现有算法,难度极高,而且可能需要对数据本身的特性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与其说“使用3的指数”,不如说是在探索数据压缩的更深层优化空间,而“3的指数”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可以被挖掘的、非常特定的优化维度,并且这个维度是否能带来显著收益,完全取决于目标数据的具体内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话说,虽然题主的表达方式确实是错的,在嘲笑题主的同时,但难道各位不知道3进制确实比2进制更节省存储空间吗?更接近e的进制是更节省空间的,显然3比2更接近e,所以三进制节约空间是有道理的,只不过题主他看错了方向。

1到100000这个范围的正整数里,2进制更省空间的有8488个,3进制更省空间的有76226个,其余15286个是占空间相等的情况。

当然了,三进制补码很难看,估计会被人骂死。换了我,我也不喜欢用三进制,太反人类了。

-----------------------------------------

看来很多人还是没明白,我再补充一些:

本来想自己算,但发现有人已经给算过了(zz from newsmth e进制是信息表示的最优解):

假定总共有n位,每位m个状态,m*n=v
在v一定时,使得m^n最大
也就是k(n)=(v/n)^n最大
考虑一般情况下
ln(k(n))=(ln(v)-ln(n))*n=ln(v)*n - ln(n)*n
对n求导 ln(v) - (n*1/n + ln(n)) = ln(v) - 1 - ln(n)
解得ln(n)=ln(v)-1是k(n)唯一的极值点
易知是k(n)最大值点
所以n=v/e m=e时,k(n)最大

所以数学上就可以证明三进制比二进制更省空间。

有人说二进制存储器更便宜,那是因为现代计算机已经选择了二进制,所以硬件制造商自然会寻找更廉价的二进制存储设备,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

user avatar

是时候设计无穷大进制了
这样就可以把任意信息压缩到一个符号

香农,给,吃苹果



Update 1: 题目现在这个表述的话

那其实是压缩编码...

压缩的代价是解码表会变大...

和那个 进制最优不是一回事...


Update 2: 说个题外话...

Code Golf...现在不堪入目

就是被这种破压缩法搞的...

J语言,Befunge语言还算好的...

Jelly(Python),MATL(Matlab),Japt(JavaScript)这种什么玩意儿...

一个巨大的编码表,用UTF字符代替函数...

为了短而短,恶心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