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汽车工业(主要设计和制造工艺)真的这么烂吗?

回答
中国汽车工业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到底怎么样,这可不是一句“烂”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明白里面的门道。

从“模仿”到“追赶”,再到“并跑”,甚至“引领”

说实话,早些年中国汽车工业确实是“模仿”的阶段。那会儿,国外品牌在国内卖得风生水起,很多国内车企就走上了引进技术、模仿车型的老路。那时候造出来的车,细节上、性能上,跟人家的原版比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纱,说白了就是“形似而神不至”。发动机噪音大点、底盘总感觉有点飘、内饰用料也比较廉价,这些都是当时不少国产车的标签。

但这就像一个孩子在成长,总有个学习的过程。中国汽车工业并没有停滞不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合资车企在国内的深入发展,也带动了国内汽车技术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和技术中心。

设计上的进步,不能忽视

如果你关注中国汽车市场,你会发现最近几年,国产车的“颜值”提升是肉眼可见的。过去那种“照猫画虎”的设计语言,现在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原创性、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

外观设计: 很多国产品牌都在努力塑造自己的家族式设计语言,有的走硬朗霸气路线,有的走时尚科技路线。比如一些新势力品牌的车型,外观设计大胆前卫,甚至在一些国际大牌看来都很有创意。当然,也有一些设计还在摸索阶段,可能有点用力过猛,或者借鉴痕迹仍然存在,但整体来说,进步是巨大的。我们能看到线条越来越流畅,比例越来越协调,灯光设计也越来越有辨识度。
内饰设计: 内饰方面,过去那种硬塑料堆砌的廉价感已经大大缓解。现在很多国产车的内饰,无论是在用料上还是在设计感上,都能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大尺寸的中控屏、贯穿式的空调出风口、精致的缝线工艺、氛围灯等等,这些曾经是高端车型才有的配置和设计元素,现在在很多国产车上都能找到。

制造工艺,一直在进步的路上

制造工艺是汽车工业的基石,也是最考验一个车企硬实力的部分。这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同样经历了从“粗糙”到“精细”的转变。

合资品牌的带动作用: 国内的合资车企在引入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工艺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合资工厂,无论是冲压、焊接、涂装还是总装,很多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的工人也通过与外方合作,学习到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操作规范。
本土品牌的崛起: 随着合资品牌的成熟,国内的本土品牌也在不断学习和吸收。他们不仅引进设备,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掌握核心工艺。很多本土品牌已经建立了世界级的制造工厂,自动化水平很高,质量控制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细节的打磨: 在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细节上,比如零件的公差控制、装配的严丝合缝程度、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控制、车身刚性的表现等等,过去确实是中国品牌与国际一流品牌之间比较明显的差距。但现在,通过持续的投入和技术攻关,很多国产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说,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国产车的车门关起来不够厚重,现在很多高端国产车都能做到很扎实的关门声音。NVH的表现也在不断改善,一些车型在高速行驶时车内的静谧性已经相当不错。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核心技术,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整车集成、智能化配置的制造方面,中国企业也走在前列,尤其是在电子电气架构的整合和软件的开发应用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差距依然存在

虽然进步神速,但说实话,要说中国汽车工业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就“全面超越”国际一流水平了,那也不现实。

核心技术的掌握: 在一些关键的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底盘调校技术等方面,一些老牌汽车强国积累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经验,他们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比如一些高端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或者某些豪华品牌底盘那种高级的滤震和操控平衡感,这是需要时间和大量积累才能达到的。
品牌沉淀和用户口碑: 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品牌积淀和良好的用户口碑。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信赖度,不仅仅是基于产品本身,还包括品牌文化、服务体系等等。这方面,国产车还需要时间去建立和巩固。
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 在一些对工艺精度要求极高的环节,比如发动机内部零件的加工精度、一些精密零部件的制造等等,国外的顶级制造能力仍然是标杆。虽然差距在缩小,但某些领域的“极致”仍然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不是“这么烂”了,而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过去的模仿者,到现在很多领域成为追赶者,甚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成为引领者。设计上越来越有灵魂,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精进,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甚至领先实力的车企。

我们应该看到这个巨大的进步,同时也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未来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这就像一个人在成长,已经学会了跑,但还要学会怎么跑得更快、更稳、更远。中国汽车工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是搞汽车的,作为外行瞎扯几句。请

@Xie Yipeng

老师指正。

我是搞船的。船舶行业这几年苦啊,企业倒闭清算、员工跳槽转行的不要太多,我一朋友前不久刚跳槽,从做船舶建模改行去做游戏建模了……

船舶订单太少,日子实在难熬,所以俺单位就要想办法承揽楼厦路桥的钢结构工程之类的项目(由此可见交大把船舶海洋工程与土木工程放在同一个学院的合理性2333)。前两天,俺单位又签了一个钢结构工程的合同,不过不是楼厦路桥的钢结构,而是——

——汽车风洞!

这不是俺单位的第一个汽车风洞项目,近几年已经搞过国内两家和美国一家,近期在洽谈的还有国内三家——国内的汽车企业这几年做大了都知道得搞风洞这样的花样了。

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行业,归根结底就是个砸钱的行业。过去或者现状烂?不要怕不要怕,只要钱砸得够多,总能砸出花来的嘛嘻嘻。(而且,如何更有效率地砸钱,这也是一门需要砸钱才能搞明白的技术……)

人家欧美日砸钱砸了一个多世纪、大半个世纪,至今还在继续砸钱,这汽车技术当然牛掰啊。天朝汽车业如今有钱可砸了,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就已经可喜可贺了:国内车企搞汽车风洞,你问我滋不滋磁,我当然滋磁!人家是客户,我怎能不滋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汽车工业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到底怎么样,这可不是一句“烂”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明白里面的门道。从“模仿”到“追赶”,再到“并跑”,甚至“引领”说实话,早些年中国汽车工业确实是“模仿”的阶段。那会儿,国外品牌在国内卖得风生水起,很多国内车企就走上了引进技术、模仿车型的老路。.............
  • 回答
    在中国消费者汽车知识普及和汽车消费观成熟之日,欧洲汽车工业走向衰亡的说法,这是一种相当激进的论调,里面包含了一些颇具争议的观点。想要深入分析,得先拆解开来看,每个环节是不是都那么必然,以及欧洲汽车工业“灭亡”这个词的份量到底有多重。首先,我们得捋清楚“中国消费者汽车知识普及”和“汽车消费观成熟”这两.............
  • 回答
    特斯拉退出中国市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都会是一场牵动深远的变局,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下面我将尽可能细致地剖析其中的利弊。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坏处: 高端电动汽车技术差距凸显: 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领跑者,其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化座舱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
  • 回答
    关于铝合金在汽车工业普及程度不如预期的原因,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成本、生产以及行业惯性等多个层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铝质车身就是轻便、环保、未来趋势,但实际应用中却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成本是绕不开的坎。 原材料成本高: 相较于钢材,铝的提炼成本就更高。铝土矿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处理.............
  • 回答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的工作就像是在一个大型的、高度精密的玩具工厂里不断探索和创造。每天都充满着挑战,也常常伴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乐趣。以下是一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1. “啊哈!”时刻的诞生:解决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有时候,一个设计上的瓶颈,一.............
  • 回答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我的工作就像是为一辆活生生的机器注入灵魂,让冰冷的钢铁和复杂的电路,能够承载人们的出行梦想,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整个庞大的体系运转得更高效、更安全、更令人愉悦。具体来说,我所在的岗位,主要聚焦在“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优化”这个环节。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虚,但它却是从零到有,或者从“好”到.............
  • 回答
    从一辆汽车在纸上还是一个模糊的念头,到最终在工厂流水线上诞生,再到我们手中成为驰骋在路上的钢铁伙伴,这个过程背后凝聚着一群充满创造力和专业技艺的设计师们的无数心血。他们是汽车的灵魂塑造者,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比例、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他们的思考和打磨。故事的开端,通常是从一个“灵感”或者“需求”开始的.............
  • 回答
    中国汽车行业的“寒冬”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其持续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X年”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当前“寒冬”的主要表现、成因以及可能影响其走向的未来趋势,从而对“持续多久”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一、 “寒冬”的表现:不仅仅是销量下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汽车行业的“寒.............
  • 回答
    中国在汽车产业“世界工厂”的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虽然产量惊人,但要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存在不少值得深挖的问题。与其说“没能”,不如说在某些关键维度上,我们还没完全站稳脚跟。这背后,是技术、品牌、生态以及全球化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博弈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汽车制造的“量”上已.............
  • 回答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依旧面临着一些盘根错节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格局下,这些“卡脖子”环节的突破变得尤为迫切。这些难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一、核心电池材料与制造工艺的深层依赖虽然我国在锂电池产业链的布局上已取得.............
  • 回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从生产、销售到供应链、品牌发展和消费者行为等各个环节。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影响: 一、生产制造端的影响: 停工停产与产能受阻: 疫情早期(2020年初): 疫情爆发初期,为了阻断病.............
  • 回答
    P7作为小鹏汽车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其上市一周年至今,在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确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影响力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标杆的树立: 高级别智能驾驶的落地先行者: P7上市时,其搭载的XPILOT 3.0系统(现已升级)是中国量产车中最早实现L3.............
  • 回答
    广汽蔚来这波操作,说实话,让不少人跌破眼镜。一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努力转型、希望抓住机遇的企业,突然抛出“接受比特币支付车款”的消息,这一下就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首先,咱们得捋捋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首家支持比特币支付车款,这几个字的分量可不轻。在国内,虽然大家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度很高,但真正能落.............
  • 回答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划归为“燃油汽车”,这一举动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要理解这个调整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它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得明白发改委在制定投资管理规定时的核心目标是什么。通常来.............
  • 回答
    中美贸易战的风云再起,叠加此前特斯拉(Tesla)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告状”事件,无疑为全球汽车行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场由政治和经济因素交织而成的危机,将对汽车行业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并导致赢家和输家的出现。一、 中美贸易战对汽车行业的深层影响: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
  • 回答
    印度政府的这一表态,即特斯拉若想进入印度市场,必须在当地设厂生产,并且不接受“中国制造”的汽车,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信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一、 政策动机分析: 推动本土制造业发展(“印度制造”倡议):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印度总理莫迪推行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
  • 回答
    在汽车行业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往往只看到最终呈现的光鲜亮丽,而对于那些为了实现这一切而暗流涌动的“幕后英雄”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却鲜有感知。其中,有很多问题,最终消费者压根不在乎,甚至听都没听说过,但主机厂和其配套供应商却投入了天文数字般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攻克。这些问题,虽然不直接体现.............
  • 回答
    中国汽车产业用市场换技术,这桩买卖做得怎么样,说实话,是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多少”能概括。这更像是一场漫长的“磨合”和“学习”过程,付出了不少代价,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最早期的“换”:摸着石头过河,学的是“皮毛”要说“换技术”,得从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说起。那时候,国内汽车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
  • 回答
    中国汽车行业想要实现像手机和家电那样惊人的逆袭,绝非易事,但并非没有可能。这是一个庞大、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赛道,其发展轨迹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过往的“逆袭”与基础的奠定首先,回顾一下手机和家电行业的“逆袭”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模式: .............
  • 回答
    特斯拉如果在中国市场遭遇重大变故,甚至被“赶出”,这无疑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巨变,其影响之深远,绝非简单一句“有利有弊”可以概括。这会是一场影响多维度、多层次的连锁反应,既有短期阵痛,也可能带来长期格局重塑。一、短期内的冲击与阵痛:首先,直接的冲击在于市场空白和品牌效应的真空。特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