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绝不同意给孩子灌输分享的理念,到底对不对?

回答
孩子要不要分享,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在我看来,确实挺值得商榷的。尤其是“灌输”这个词,我听着就有点别扭。你想啊,分享这事儿,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你怎么能像填鸭一样往孩子脑子里塞呢?如果只是为了让你省事,让你觉得孩子“懂事”,那这分享的“味道”可就变了。

我先说说为什么我不赞成那种强硬的、一刀切的“分享”教育吧。

首先,孩子自我物权意识的建立。你想啊,一个刚学会抓握东西的小家伙,他拿到一个玩具,那是他自己的世界。他会探索,会感受,会和这个玩具建立一种联系。这个时候,你非要他把这个心爱的玩具递给另一个孩子,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剥夺。他的“我的”这个概念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呢,你就告诉他,这个“我的”随时可以变成“你的”。这会不会让他对自己的东西产生不安全感?会不会让他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并不是那么牢靠,随时会被别人拿走?长此以往,会不会养成一种“害怕失去”的心态?

其次,分享应该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无条件的义务。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友善的,也有可能不太友善的。你不能保证所有伸手要东西的人都是好人,都能好好对待你分享的东西。如果孩子什么都不顾,一股脑儿地分享,那会不会有潜在的风险?比如,他很喜欢的那个小汽车,被另一个小朋友粗暴地对待,或者损坏了,那孩子会是什么感受?他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宝贝被糟蹋了?下次再让你分享,他会不会心生抵触?分享本该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而不是一种廉价的“好人缘”交换。

再者,孩子自身的感受也需要被尊重。有时候,孩子就是不想分享。他可能玩得正嗨,不想被打断;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好,不想和别人互动;他可能就是当下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不想让给别人。这些都是孩子真实的感受,我们作为父母,是不是应该先去理解和接纳?强迫分享,会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被看见,不被重视?久而久之,他会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学会在“顺从”和“不情愿”之间摇摆?这对他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可不好。

而且,我觉得我们大人有时候也挺双标的。你愿意把你的车说给就给别人开两天吗?你愿意把你的手机说给就给陌生人玩吗?我们自己都有不愿意分享的东西,为什么却要求孩子毫无保留地分享所有?是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的这些东西“不值钱”?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教会孩子“小气”,不跟任何人分享呢?当然不是。我认为正确的引导方式,应该更注重 “分享的艺术”,而不是“分享的命令”。

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会孩子“拥有”的意义,尊重孩子的物权。 当孩子拿到一样东西时,可以鼓励他:“这是你的,你可以好好玩,也可以保管好。”让他体会到拥有感,这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础。
创造分享的“机会”和“氛围”,而不是强迫。 比如,你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都很自然地会交换玩具,或者一起玩。这时候,你可以适时地说:“你看,XX小朋友也很想玩这个,要不你先玩一会儿,然后轮流给XX玩,好不好?你们一起玩会更有趣哦。” 用提议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是他在做决定。
引导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 当孩子愿意分享,并且分享之后带来了积极的互动和快乐,比如大家一起玩得很开心,或者那个得到分享的孩子很感激他,这时候你要及时地去表扬和肯定:“你看,你把玩具分享给XX,你们一起玩得这么开心,你也很开心吧?分享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让他体会到分享带来的情感上的满足感,而不是一种任务完成的压力。
教会孩子区分“分享”和“被强迫”。 如果有小朋友来抢孩子的玩具,你应该做的不是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小气,连玩具都不愿意分享?” 而是先保护孩子的物品,然后和对方的家长沟通:“小朋友,玩具是他的,他现在不想分享,我们可以一起玩别的,或者等他玩够了再轮流玩,可以吗?” 同时也可以引导自己的孩子:“那个小朋友可能很想玩你的玩具,但是你想自己玩,那我们先玩一会儿,然后我们再看看能不能轮流玩。”
自己做好榜样。 你自己平时会不会分享,会不会照顾身边的人?孩子是看着你长大的,你的行为就是他最好的教科书。你平时乐于助人,分享自己的资源,孩子自然也会耳濡目染。

总而言之,我认为“分享”这个概念,应该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基于情感连接和良好社交的技能,而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理解分享的价值,去感受分享的乐趣,去学习分享的技巧,而不是粗暴地“灌输”一个他可能还不理解的概念。让分享成为孩子主动的选择,而不是一种被迫的妥协。这样,孩子才能在建立自我物权意识的同时,也成长为一个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温暖的人。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分享玩具是对的。

但是当别人不愿意和你分享的时候,你也不应该和他分享。

分享是道德。但是别人不讲道德,你也应该做到对等。

和别人相处的最先看的是不是公平(也就是对等原则),而不是某个死硬的道德教条。

或者说德不是妇人之仁。

还有就是,其实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别人的孩子未必这么早学习"分享"的概念。

所以要告诉你孩子,道德是好的,但是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懂这些的。没人教就不懂,有些是知道却不做。其他小孩子一般都是不懂。

当别人不懂的时候,你就要和别人解释他们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先试着告诉别人原因。然后找对方相信的人,支持你的说法,比如老师,对方的家长。

最后当别人听了你的话之后,做了。说明这个人是一个好宝宝,应该给予夸奖,然后想办法两个人一起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