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灭亡时,甚至到灭亡以后很久,这个国家哪怕四分五裂,依然没有任何外族敢于入侵我们文明的核心区。
不仅如此,我们即使在分裂中依然没有停止向外的扩张。蜀汉征蛮,东吴探索台湾,曹魏守卫北疆也毫无压力。
这种局面一直到八王之乱自己把自己作死。
但是这已经和汉朝灭亡没有什么关系了。
但是唐朝末年,帝国的崩溃直接将整个民族跌入地狱。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反差简直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因为“安史之乱”,不仅仅是唐王朝的转折点。不夸张的说,它甚至就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巅峰开始衰落的转折点!自此之后,中华文明虽然数次触底复兴,却再也没有达到同样的巅峰!
宋代是富得空前绝后的,然而富得流油,被人揍得鼻青脸肿。
元……八十年而灭。你也不能把四大汗国都算成中华文明的领域。
明是盛世,天子打死不降。可是明的威慑力,拿来和盛唐比,顶天了算是缩水版大唐。而且缩水缩得很厉害…………
汉是缓慢衰落的,而且中间还搞出来个“位面之子”,逆天改命,强续二百年。这好比是一个英雄迟暮,自然规律。结果八十岁还莫名其妙第二春,搞出来一个儿子。
唐是在一个乐章最华美,最激昂,最酣畅淋漓的巅峰,戛然而止。
当时的唐朝,不缺钱,不缺兵,不缺人才,不缺武将,不缺粮食,不缺上进心。一支偏师都能打得西域鸦雀无声。(当然这事汉武帝也干过)
这样的王朝,这样的帝国,腐败吗?民怨沸腾吗?国库空虚吗?偏安不进吗?
然后,她就这样轰然倒塌,一地飞尘!余晖所及,四野无声,不敢擅动!
更心疼的是,唐朝也出过类似光武那样的人:小太宗、宣宗。
然而,他的接班人猪队友,终于把他的努力,二三十年之内,败得彻彻底底!
唐朝,是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寂寞高手,只是一个大意,被人用一把锈剑割了一下,以为是小事,结果尼玛破伤风……
————————————————————————————因为看着一块切成正方形的肘子不顺眼,我被知乎禁言到今日。看看评论区各位厚重的回答,忍不住手痒,也来补一发:
一,各位所指出的“唐有必亡之道”,都很对。中央王朝与地方实权的冲突,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国内经济矛盾已经开始爆发等等,等等。都是天宝年间已经看得见的弊端。
然而,这些只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我们看看此时唐王朝的繁盛,到了何等地步!长安城夜不闭户,公仓之中,钱粮堆积如山!军队在域外还在不断扩张!高仙芝、哥舒翰、仆固怀恩等异族将领,对王朝忠心耿耿!(异族都死心塌地,你说现在的中央王朝有多强大的生命力?这可比某些精美分子还要更铁吧?)这是亡国之相?历代比这烂得多的时期多了去了!
二,755年安史之乱引爆,唐朝在将边军精锐调入平叛之后,居然到790年,才彻底失去安西北庭!其实说“彻底失去”都还是夸张。此时和中央王朝已经失去联系的西域,还有一支军队,一直打着唐字旗,并未倒下!你说这样的军队有没有战斗力?这样的王朝有没有威慑力?你说他们耗了国家多少钱粮?
三:自唐玄宗错杀高仙芝、封常清,逼死哥舒翰。(顺便说一句,你看看这些说杀就杀的异族将领!哥舒翰被安禄山劝降时的痛骂!)唐军战局才急转直下。然而此前并没有太过于显山露水的郭子仪、李光弼如同巨星,骤然点亮!这说明什么?唐朝缺人才吗?再看看内地是不是都是腐败?睢阳军民告诉你,颜老大人告诉你,我们是唐朝子民,我们愿意为了这个国家,死战不退!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这帮人才在李隆基在位时,一个个被压得死死。而他的儿子,急着夺权的李亨,实在是志大才疏,再也压不住阵脚!邺城之战,发兵几十万,李亨居然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让各方信服的统领节制!他儿子那个“兵马大元帅”,那就是个虚衔,连他自己都没当真。
这就成了一个黑色笑话:群星闪耀的将星,堆积如山的钱粮、稳定繁荣的腹地……所有这些盛世的特征,就因为一个不能服众、志大才疏的皇帝,全部成了各方割据的最大资本!尼玛你要是将星弱一点,钱粮少一点,甚至开发得不那么充分一点。这些割据势力怕也没这么大底气跟皇帝搞“听调不听宣”那一套!
因为我们后人是开了上帝视角的啊。
读到汉灭亡的时候,我们是知道后面的漫长岁月里又发生了什么,潜意识里会告诉自己“没关系,后面还有唐呢”。唐甚至某种程度上比汉更强盛。而读到唐灭亡的时候,你忽然发现,自那以后的一千多年里,这片土地上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盛唐气象”,而未来又不可知,一切都遥遥无期。
试想你如果是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你读到汉献帝让位曹丕的时候,注定也是非常悲伤的。大汉盛世,遥遥无期。
就跟你现在的感觉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