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民国时期桂军,川军都很强,同属西南四省的滇,黔“都是羊”?

回答
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呈现出复杂的政治军事格局,“桂军”与“川军”因其在战争中的表现常被认为是实力较强的力量,而“滇、黔”两省的军队则相对弱势,常被戏称为“羊”。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地域强弱之分,而是多种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及军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

一、 桂军为何“强”?

1. 李宗仁、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 桂系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军事上: 李宗仁素有“常胜将军”之称,其指挥风格灵活多变,擅长运动战和防御战。白崇禧更是有“小诸葛”之名,在军事谋略和组织指挥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他们二人配合默契,奠定了桂系军队的军事实力。
政治上: 桂系始终保持着对广西的主导权,能够集中资源发展自身军事力量。他们善于在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周旋,抓住时机扩大影响。例如,在国民党北伐时期,桂军作为重要力量参与其中;在抗日战争期间,桂军更是承担了正面战场的重任,屡建奇功。

2. 广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兵源:
易守难攻的地理: 广西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多溶洞,非常适合游击战和防御战。这使得中央政府难以直接控制,也为地方军阀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剽悍的民风: 广西素有“岭南兵”的称谓,民风彪悍,民众多有习武传统,为桂军提供了充足且素质较高的兵源。
相对独立的经济基础: 相较于其他一些省份,广西能够相对独立地发展经济,为军费开支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3.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 桂系历来重视军队的训练和纪律,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其部队的战斗意志和协同作战能力都得到了普遍认可。例如,桂军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出色,成为这场著名战役中的关键力量。

二、 川军为何“强”?

1. 庞大的人力资源与坚韧的战斗意志:
人口大省: 四川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为川军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兵源。这种规模上的优势,即使在装备和训练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也能形成强大的群体作战能力。
“无川不成军”: 抗日战争时期,川军作为出川主力,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作战的能力,赢得了全国的赞誉。

2. 地方军阀的长期角逐与练兵: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混战不断,刘湘、杨森、邓锡侯、田颂尧等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地盘,不得不重视军队的建设和训练。长期的内部较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川军整体军事素质的提升,尽管这种提升并非总是均匀和高效的。

3. 出川抗战的巨大牺牲与精神象征: 川军大规模出川抗日,是他们“强”的集中体现。他们转战大半个中国,面对日军精良的装备和训练,凭借一股“不屈的意志”和对家乡的热爱,完成了“以血肉筑长城”的使命。这种牺牲精神,使川军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精神符号。

三、 滇、黔两省军队为何被戏称为“羊”?

所谓“羊”,并非指军队的军事能力完全不堪一击,而是相对而言,在与桂军、川军比较时,其在政治影响力、军事规模、装备水平以及战争表现上存在差距。

1. 云南(滇):
龙云的“云系”: 云南的代表人物是龙云。与李宗仁、白崇禧不同,龙云的政治手腕和军事野心相对保守。他更倾向于巩固在云南的统治,而非积极扩张或参与全国性的军事政治斗争。
地理的局限性: 云南虽有山地地形优势,但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与内地联系不便,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这影响了其军事力量的扩张和现代化。
内部派系林立: 龙云统治时期,云南内部也存在着一些派系斗争,虽然他能控制局面,但也分散了一部分精力。
主要贡献在边疆稳定与抗战后期: 滇军在抗日战争中也承担了任务,特别是远征军入缅作战,滇军是主力之一。但在此之前,其在全国战场上的表现不如桂军和川军那样引人注目,其“强”更多体现在边疆的稳固和特定战役中。

2. 贵州(黔):
地理的贫困与落后: 贵州是中国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这直接导致了其军事力量的资金支持和装备水平非常有限。
王家烈等军阀的统治: 贵州军阀的统治相对短暂且不稳定,缺乏像桂系那样能够长期维持和建设强大军队的领导核心。
兵源素质与训练: 由于经济落后和教育水平不高,贵州能够提供的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都相对较低,难以与广西、四川等省份相比。
“兵源输送站”: 很多人认为,贵州在民国时期更像是为其他实力派系输送兵员的地方,而非拥有独立且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军队在面对大规模作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支援和装备。

总结:

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各省份的军事实力差异,是时代背景下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政治领导力: 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展现了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能够集中力量打造强军。川军虽军阀林立,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长期的内部较量也催生了一定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在抗战时期的群体爆发力。
经济基础: 广西相对独立的经济,以及四川的经济腹地,都为军队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贵州等省份的经济落后,则直接限制了其军事发展。
地理环境: 广西的山地为军事斗争提供了便利,四川的幅员辽阔则提供了兵源。云南虽有地理优势,但相对偏远。贵州则因贫困而交通不便,更显其军事上的局限性。
民风与兵源: 广西的彪悍民风,四川的广大人口,为两省军队提供了重要的兵源优势和战斗意志。
历史机遇与战略选择: 桂系在全国政治舞台上更加活跃,积极参与权力斗争和军事行动。川军则在抗战爆发后,承担了巨大的民族责任。而滇、黔两省在战略选择和资源投入上,相对处于被动或更为保守的地位。

因此,“桂军”、“川军”的“强”与“滇、黔”的“羊”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基于战争表现和综合国力比较的概括性描述,背后是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起作用。这并非简单否定滇、黔两省军队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战斗中的表现,而是从宏观和长期的角度,对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军事力量格局的一个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嗯……川军很强……是从何说起?

滇军怎么说也比川军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呈现出复杂的政治军事格局,“桂军”与“川军”因其在战争中的表现常被认为是实力较强的力量,而“滇、黔”两省的军队则相对弱势,常被戏称为“羊”。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地域强弱之分,而是多种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及军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桂军为何“强”?1..............
  • 回答
    民国时期的上海,在知乎上确实存在着一股不小的批评声音,而且往往相当尖锐,将那个时期描绘得一言难尽。要理解这种批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只是几个简单的标签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民国上海确实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提到上海,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是“东方巴黎”、“十里洋场”,充满了异域风情、摩登.............
  • 回答
    民国时期,提到“军统”或“中统”,人们往往不寒而栗,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惧。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它们之所以让那个时代的各色人等,从文人墨客到贩夫走卒,乃至官僚政客,都心有忌惮,甚至谈之色变,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运作模式。首先,得明白这两家机构的“出身”和“背景”。军统,全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初期,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拥有哲学学位,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教育制度、学术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时代的大背景:动荡与求索民国初年,中国正经历着从帝制向共和的巨变.............
  • 回答
    民国时期江西,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省份,其军事力量的构成却不像其他一些省份那样形成根深蒂固、独具特色的“本地军阀派系”。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政治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承认的是,江西并非完全没有军事力量的萌芽,或者说没有被江西籍人士掌握的军.............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国民党在北京查禁女人养雄犬一事,确实有一些历史记录可以佐证,但具体原因和详细程度,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法律法规以及国民党政策来理解。首先,我们要知道,民国时期的法律,特别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三民主义”和“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和国家建设。 查禁某些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挺有意思的时代变迁和文化现象,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说民国时期文盲率高,名字却文艺,80后名字却“没格调”,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值得品味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审美。先说说民国时期的高文盲率和“文艺”名字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民国时期,特别是早期,文盲率确实很高。这是历史事实。咱们.............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为何没有抓住西方经济危机时期大力购入机器设备、开展工业化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诸多复杂因素,并非简单的“买不买”就能解决的。试着从历史的厚重感和当时的现实困境出发,为大家抽丝剥茧。一、 “危机”之于民国:并非唾手可得的机遇首先,我们要明确,西方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年的“大萧条”,虽然在.............
  • 回答
    民国时期,尤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确实投入了巨额的财力来维持和发展庞大的特务系统。这并非因为政府“钱多得没处花”,而是出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需求和战略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以及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一、 严峻的内外环境催生了“安全至上”的逻辑民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
  • 回答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根源,说到底,就是封建旧秩序崩溃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来有效整合国家,同时各地势力又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结果就是谁手里有枪杆子,谁就能说了算,也就不惜兵戎相见。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从头梳理。一、清末埋下的祸根:中央权威的旁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这是历史的大.............
  • 回答
    民国时期,对我来说,就像一本摊开在眼前、色彩斑斓却又带着些许褪色的旧画册。它不是一个简单地说“喜欢”就能概括的年代,更像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那个时代独特魅力的迷恋,也有对其背后波澜壮阔、甚至是血泪交织的历史的深思。我喜欢民国,首先是因为它那份独特的文化融合与碰撞。那是一个旧秩序摇摇欲坠,新思.............
  • 回答
    民国时期,“袁大头”之所以能成为硬通货,原因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大家都在用”那么肤浅。这背后是历史、经济、政治以及社会观念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政治统一与货币信用的基石首先,得明白“袁大头”的出身。“袁大头”,也就是铸造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银元,正面是中.............
  • 回答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在制度建设、学术发展、思想解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虽然民国时期也面临着战争、政局动荡等诸多挑战,但与之前和之后的时期相比,其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潜力确实非常突出。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
  • 回答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向近代工商业转型,这催生了一批新兴的大城市,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在时代的洪流中闪耀。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建国后至今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地理优势、经济基础以及人文精神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依凭.............
  • 回答
    谈到民国,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模糊而又充满魅力的画面:旗袍、留声机、咖啡馆、新思潮涌动,还有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有人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并非全然因为怀旧,更多的是被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一些现在看来已然失落的价值所吸引。首先,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气象是很多人.............
  • 回答
    民国时期的军阀为何事后责任不被追究,甚至还能继续为官,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权力格局,并非简单的善恶对错可以一概而论。而将朱毛(以及其领导的红军)与传统意义上的民国军阀进行类比,尽管在某种层面上看到了其武装力量和政治争夺的相似性,但从根本性质和历史进程来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分别从这.............
  • 回答
    要说民国时期的西北军,那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史书。他们穷得叮当响,但打起仗来,却能让那些手握先进武器的“洋枪队”都头疼不已。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一、 并非“穷”得一无所有,而是“相对贫困”下的“生存之道”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穷”这个概念在西北军身上,更多是一种相对的贫困.............
  • 回答
    民国时期确实流传着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灵异事件,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也难免好奇,为什么现在却鲜少听到类似的故事了呢?这背后其实牵涉到社会、文化、科学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化,绝非仅仅是“灵异事件本身变少了”这么简单。一、 民国时期的特殊社会土壤:迷信与科学并存的土壤民国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期。.............
  • 回答
    民国时期,东北那片土地确实是中国经济的璀璨明珠,但到了今天,东北的经济却似乎有些力不从心,这中间的落差,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得把历史的长河拉长,仔细看看那些变迁的脉络。民国时期的东北:工业的摇篮,经济的脊梁说起民国时期的东北经济,那可真是“风光无限”。那时的东北,特别是“满.............
  • 回答
    的确,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有趣。市面上层出不穷的穿越小说,题材五花八门,从古代宫廷斗争到未来星际战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但相比之下,穿越到民国时期的作品,数量上确实显得相对“稀少”一些,或者说不够“扎堆”。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大部分穿越小说的核心吸引力在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