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军阀混战的状况?

回答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根源,说到底,就是封建旧秩序崩溃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来有效整合国家,同时各地势力又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结果就是谁手里有枪杆子,谁就能说了算,也就不惜兵戎相见。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从头梳理。

一、清末埋下的祸根:中央权威的旁落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这是历史的大进步。但清朝末年,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中央政府就开始显露出无力掌控地方的迹象。为了镇压起义,中央政府不得不授权地方大员们自行募兵、筹饷,这无形中就给了地方势力滋生的土壤。曾国藩、李鸿章他们那时候虽然是为朝廷效力,但其掌握的湘军、淮军,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性。

到了辛亥革命前夕,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他利用手里的北洋新军,不仅逼迫清帝退位,还成为了民国初年掌握实权的唯一人物。可以说,清朝倒台,并没有一个真正能够凝聚全国力量的政治实体出现,而是从一个旧的统治集团被推翻,但新的能够有效统治的集团还没建立起来。

二、民国初年的权力真空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立一个共和国,但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势力远不如袁世凯的北洋军。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采取了一系列手段:

暗杀宋教仁: 宋教仁是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他主张建立责任内阁制,这会削弱总统的权力。袁世凯为了自己当皇帝扫清障碍,直接动了杀心。
解散国会: 紧接着,袁世凯又解散了国会,并颁布了《袁制》,为自己称帝铺路。
称帝梦碎: 袁世凯的复辟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等人发起了护国运动,最终他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后忧愤而死。

袁世凯的死,并没有让中国回到正轨,反而让原本就虚弱的中央政府彻底失去了控制力。他手下的北洋军系,一下子就群龙无首,但各派系又都盘踞着地方,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地盘,这就像一个大家庭突然失去了家长,子女们就开始争夺家产,谁也不服谁。

三、北洋军阀的派系林立与地盘划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系分成了几个主要的派系,比如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这些派系之间为了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铁路、税收等国家资源,就开始了明争暗斗,甚至直接开打。

皖系: 以段祺瑞为首,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主张武力统一。
直系: 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代表,控制着长江流域和直隶一带,经济实力较强。
奉系: 以张作霖为代表,盘踞在东北,兵力雄厚。

这些军阀各自为政,他们控制的地区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王国,中央政府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争夺的“金銮殿”罢了。他们招兵买马,征收赋税,甚至自己发行货币,完全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四、外国势力的干涉与纵容

当时的中国,外国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在国内扶植代理人。比如,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英国和美国则更倾向于直系。列强提供的军火、贷款和政治上的支持,无疑是助长了军阀的扩张和混战。他们甚至会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来推行自己的侵略政策。

例如,在直皖战争中,美国和英国支持直系,而日本则支持皖系。奉系张作霖也时常得到日本的支持。这种外部势力的介入,使得军阀之间的战争更加复杂,也更难平息。

五、地方经济的割据与利益冲突

军阀混战不仅仅是政治权力的争夺,背后也有深刻的经济原因。每个军阀都想控制自己的地盘,掌握当地的税收、矿产、交通线等经济命脉。这些经济利益是他们维持军队、巩固权力的基础。

比如,控制了长江流域的直系军阀,就掌握了重要的经济动脉,而东北的奉系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地方经济上的割据,使得他们之间的冲突难以调和。

六、缺乏统一的思想和政治力量

当时中国社会,虽然有革命的思潮,但真正能够凝聚全国人心、建立起强大政治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团体却不多。国民党虽然有孙中山这样的领袖,但其力量在很多时期都无法与北洋军阀抗衡。共产党的成立,虽然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但在早期,也受制于力量和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的军事实力派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掌握地方统治权的主体。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国家愿景,更多的是基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来行事。

总而言之,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是清末中央权威衰落、辛亥革命后权力真空、袁世凯复辟失败导致的政治失序、北洋军阀的派系林立、外国势力的干涉纵容以及地方经济割据和缺乏统一政治力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段充满动荡和苦难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深刻的伤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人對近代中國史有四個最大的誤解

  1. 1912年袁世凱統一了中國
  2. 1928年蔣介石統一了中國
  3. 1945年抗戰結束後中國處於統一狀態
  4. 1949年國黨丟失了整個中國

實際上是1900-1950全中國都處於分裂狀態,與其說是民國時期不如說是另一個小小分裂時代
(柏揚創造的名詞:魏晉南北朝是大分裂時代,五代十國是小分裂時代)

1900年以後清朝已經是半瓦解的狀態了,整個地方對中央已經開始了不可逆的離心力,個人認為把清朝的結束定在這個時間點比較合理

1900-1950年本質上是一個改朝換代式大混戰,類似五代十國那樣以軍閥為核心,各地政權尊五代為盟主,要一直到1949年共產黨統一全中國,建立一元制的中央以後才正式統一。

另外1900-1950年這個時間在中國史來說真的不算太長,五代十國也就907-960,才多了幾年而已,僅花了50年的時間中國已經具備了現代化的基本條件(統一),不能說這個過程很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根源,说到底,就是封建旧秩序崩溃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来有效整合国家,同时各地势力又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结果就是谁手里有枪杆子,谁就能说了算,也就不惜兵戎相见。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从头梳理。一、清末埋下的祸根:中央权威的旁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这是历史的大.............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很多人的困惑。怎么说呢,越是离我们近的历史,比如民国史或者文革时期,反而好像越是让人觉得“看不清”,甚至“不知道”了。这不像距离遥远的两宋、唐朝,虽然细节可能缺失,但大体脉络和人物关系反而相对清晰。为什么会有这种“近在眼前,却模糊不清”的怪象呢?咱们掰开了聊聊。一、信.............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多人可能没仔细想过的历史现象。明明战国时期那会儿,生产力看起来要比晚明低得多,大家日子也普遍苦一些,但列国之间却能“经常打仗”,而且似乎好像也没怎么听说他们因为“财政危机”而停下脚步。反观晚明,生产力应该发展了不少,经济也比以前更好了,怎么反倒经常出现财政紧张.............
  • 回答
    战国时期,秦国在灭楚之战中能够集结起号称八十万的庞大军队,这背后绝非一日之功,而是秦国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制度改革、国力积淀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以及战略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一、 秦国持续的国力扩张与人口增长秦国在战国初期,虽然地处西陲,但通过商鞅变法等一.............
  • 回答
    在日本战国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大名们之间的联姻和继承问题,可不是简单的家族情仇,而是关乎领地、势力、乃至生死存亡的政治博弈。当一个曾经显赫的大名家因为后继无人,眼看就要香火断绝、领地旁落,而另一家强势大名却想将触角伸向这块肥肉时,送出子侄辈过继继承家名,就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策略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
  • 回答
    中国大陆现行刑法(1997年修订版)没有将出轨行为(通常指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定为犯罪,这与民国时期有所不同。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历史、社会、文化、法律哲学以及国际趋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从刑法惩罚到民事调整的转变:刑法的边界与功能演变 .............
  • 回答
    谈到民国,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模糊而又充满魅力的画面:旗袍、留声机、咖啡馆、新思潮涌动,还有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有人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并非全然因为怀旧,更多的是被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一些现在看来已然失落的价值所吸引。首先,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气象是很多人.............
  • 回答
    您好!您问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现象。我尽量用平实的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和您聊聊您曾外祖母为什么会缠足。您说您曾外祖母是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出生的,这个时间点其实非常关键。虽然民国成立了,但旧的社会习俗,尤其是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
  • 回答
    民国,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短暂却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总能触动一些人的心弦,让他们心生怀念。这怀念,并非简单的对过去时光的留恋,而是对那个时代某些特质、某些精神、某些复杂情感的复杂映射。时代的“自由”空气与变革的激情首先,很多人怀念民国,是因为那个时代某种程度上的“自由”空气。这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完全自.............
  • 回答
    魏晋南北朝和民国之所以能让一部分人觉得“浪漫”,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是对特定历史时期某种精神气质、文化氛围甚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解读。这种“浪漫”并非普遍认同,也并非历史本身的全部真相,而更多是一种经过选择性感知和浪漫化想象的结果。魏晋南北朝的“浪漫”:自由、个性与精神的觉醒谈到魏晋南北朝.............
  • 回答
    清朝的剃发易服和民国时期的断发易服,虽然表面上都涉及对服饰和发型的改变,但它们的背景、目的、执行方式以及历史影响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招致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清朝剃发易服:征服的象征,强制的烙印1. 历史背景:满人入关,民族压迫的开端 清朝的剃.............
  • 回答
    民国时期,尤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确实投入了巨额的财力来维持和发展庞大的特务系统。这并非因为政府“钱多得没处花”,而是出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需求和战略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以及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一、 严峻的内外环境催生了“安全至上”的逻辑民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为何没有抓住西方经济危机时期大力购入机器设备、开展工业化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诸多复杂因素,并非简单的“买不买”就能解决的。试着从历史的厚重感和当时的现实困境出发,为大家抽丝剥茧。一、 “危机”之于民国:并非唾手可得的机遇首先,我们要明确,西方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年的“大萧条”,虽然在.............
  • 回答
    民国时期,“袁大头”之所以能成为硬通货,原因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大家都在用”那么肤浅。这背后是历史、经济、政治以及社会观念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政治统一与货币信用的基石首先,得明白“袁大头”的出身。“袁大头”,也就是铸造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银元,正面是中.............
  • 回答
    民国时期的上海,在知乎上确实存在着一股不小的批评声音,而且往往相当尖锐,将那个时期描绘得一言难尽。要理解这种批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只是几个简单的标签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民国上海确实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提到上海,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是“东方巴黎”、“十里洋场”,充满了异域风情、摩登.............
  • 回答
    民国时期,提到“军统”或“中统”,人们往往不寒而栗,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惧。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它们之所以让那个时代的各色人等,从文人墨客到贩夫走卒,乃至官僚政客,都心有忌惮,甚至谈之色变,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运作模式。首先,得明白这两家机构的“出身”和“背景”。军统,全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初期,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拥有哲学学位,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教育制度、学术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时代的大背景:动荡与求索民国初年,中国正经历着从帝制向共和的巨变.............
  • 回答
    民国时期江西,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省份,其军事力量的构成却不像其他一些省份那样形成根深蒂固、独具特色的“本地军阀派系”。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政治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承认的是,江西并非完全没有军事力量的萌芽,或者说没有被江西籍人士掌握的军.............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国民党在北京查禁女人养雄犬一事,确实有一些历史记录可以佐证,但具体原因和详细程度,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法律法规以及国民党政策来理解。首先,我们要知道,民国时期的法律,特别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三民主义”和“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和国家建设。 查禁某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