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九二式步兵炮?

回答
九二式步兵炮,日本人称之为“九二式歩兵砲”,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它并非那种能够直接与装甲目标硬碰硬的重炮,而是一款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的炮。但正是这种“支援”的角色,让它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致命。

诞生的背景:步兵战术的演进

一战之后,各国都在反思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步兵战术也随之演进。传统的重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机动性差,难以跟上步兵快速推进的步伐。同时,步兵在进攻中常常遭遇固定火力点,如轻机枪阵地、土木工事等,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部署、精度较高且威力足以压制这些目标的火炮。

日本在这一背景下,寻求一种轻便、易于操作,能够伴随步兵作战的火炮。他们希望这种火炮能够提供“间接火力”,也就是通过观察员测距,炮兵在炮位上进行瞄准射击,而不是像步兵炮那样直瞄射击。但九二式步兵炮在实际运用中,更多地扮演了近距离直接火力支援的角色。

设计特点:小巧玲珑,却不失威力

九二式步兵炮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的轻便性。

重量轻:全重不到1吨,这使得它可以非常容易地被一队士兵(通常是68人)推拉、搬运。在崎岖的山地或复杂地形中,这种机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不像那些需要牵引车才能移动的重炮,九二式步兵炮可以跟着步兵的脚步前进,提供实时的火力支援。
拆卸方便:它被设计成可以拆卸成几个部分进行搬运,这样即使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也能通过人力克服。
口径与弹药:它的口径为75毫米,这个口径在步兵炮领域是比较常见的。虽然与后来的坦克炮或野战炮相比,它的口径不大,但针对抗战时期的工事、机枪阵地,以及步兵群,已经足够使用。它发射的弹药包括高爆弹、破片弹,后期也可能配有穿甲弹,但其穿甲能力有限,主要还是以毁伤软目标和轻度加固目标为主。
仰角和俯角:它的仰角范围相当大,可以进行高仰角射击,越过一些障碍物对目标进行打击。同时,俯角也允许它在近距离对低洼地带或反斜面上的目标进行射击。
射速:虽然不是为高射速设计的,但相对来说,它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出一定数量的炮弹,为步兵的冲击提供掩护。

实战中的表现:攻坚利器,令人生畏

九二式步兵炮在抗日战争中,给中国军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简直就是专门针对我军步兵阵地和工事而来的“克星”。

压制火力: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机枪掩体、交通壕、单兵工事是步兵防御的关键。九二式步兵炮凭借其相对较高的弹道和精准的落点,能够有效地摧毁或压制这些目标,为日军步兵的推进扫清障碍。它的炮弹爆炸产生的破片,对于暴露在外的步兵来说是毁灭性的。
灵活部署:日军非常善于利用九二式步兵炮的机动性,将它们部署在步兵难以直接攻击到的位置,甚至利用地形优势隐藏炮位,进行突然打击。这使得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始终处于一种“明处”的危险之中。
心理威慑:每一次炮弹的呼啸声和爆炸声,都会给守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缺乏有效的反炮兵能力时,面对这种能精准打击己方阵地的火炮,士兵的士气很容易受到影响。
协同作战:九二式步兵炮往往与日军的步兵、轻机枪协同作战。当步兵推进时,它在后方提供支援;当步兵受阻时,它会立即进行火力压制。这种紧密的配合,使得日军的进攻效率大大提高。

对中国军队的挑战:

九二式步兵炮的出现,也暴露了中国军队在火炮装备和战术上的不足。

缺乏有效的反击手段:中国军队当时装备的火炮种类繁杂,性能差距大,而且数量也远不及日军。面对日军灵活部署的九二式步兵炮,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挨打。
步兵工事的弱点:虽然中国军队努力构筑工事,但面对日军的精确炮击,很多工事仍然难以承受。如何有效隐蔽和加固阵地,成为当时一个严峻的课题。
战术的适应性: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发挥我军的步兵火力,组织有效的反击,也需要不断地摸索和调整战术。

后期的发展与评价:

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也逐渐缴获了不少九二式步兵炮,并将其投入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军队也通过学习和仿制,逐步提升了自身的火炮装备水平。

从军事技术角度看,九二式步兵炮是一款成功的设计,它精准地契合了日军的战术需求,并在战场上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它的轻便性、机动性和火力支援能力,使其在当时的条件下成为一种令人头疼的武器。

然而,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步兵支援火炮的一个发展方向。它的威力不足以摧毁坚固的防御工事,面对重装甲目标更是无能为力。但对于步兵而言,它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亲密战友”。

总的来说,九二式步兵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的军事符号,它不仅是日军侵略战争中的一个得力工具,也成为中国军队在那段艰难岁月中需要正视和克服的挑战之一。评价它,不仅要看其技术性能,更要看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战场态势和双方战术所产生的影响。它就像一把精心打磨的凿子,虽然不如重锤般威猛,却能精准地雕刻出步兵进攻路线上的障碍,让其背后的人倍感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起九二式步兵炮,我立马就想起了在远东战场MOD 中,九二式步兵炮独特的低弹道,划出了白色的痕迹,将我这边的缺少压制火力的战线炸的稀巴烂。。

这炮太他妈好用了,玩国军每局都想着迅速干一他妈的票,抢一门玩玩。。。。

呃,正经说:

一战巨大的伤亡给各国的武器设计和使用带来了新的变化,除了无聊的堑壕战,后期的几次可圈可点的进攻,均证明了装备迫击炮这一新生的机动性具有很大提升的支援火力是必要的。就在各国大力发展迫击炮的时候,日军却背道而驰,继续对步兵炮进行开发。

这样并不是没有道理:

一来,对于日军来讲,预定的战场——远东地区多数辽阔的平原,对曲射要求不大。

二来,相比相同口径步兵炮,迫击炮的射程较短,射速较快,精度较差,耗费弹药量较大,而炸力不足。对于在枪械领域同样追求精准和低消耗的日军来讲,使用迫击炮作为支援火力,无疑是对弹药的巨大浪费。

直到抗战爆发时,日军常设师团编制中,一个步兵联队编有6门九二式步兵炮,4门四一式山炮,4门37mm速射炮,24门重机枪,是没有1门80mm系列的营级迫击炮(此时还不是后来的三单位制)

在这种独特的思想下,同时期九四式,九六式,后来的九七式这些迫击炮家族虽然有过研制经历,但实际装备数量寥寥无几。取代的十一年式步兵炮普遍装备成为了步兵 大队(营级)的支援火力。但十一年式步兵炮很快在对抗东北义勇军的战斗中暴露出致命的问题:平射炮无法曲射压制处于掩体后的义勇军迫击炮火力。

因此陆军技术本部立即要求在研的接替款步兵炮应该具备一定的曲射能力,并保留必要时平射坚固工事和反坦克能力。其次,将口径增大到主流的70~75mm,并要求尽可能轻便。

九二式步兵炮就是在这个对步兵炮曲射设计思路下的产物。

它优点是非常的明显:

首要就是轻便:

70mm口径,全炮仅重204kg,同比75mm口径:

法制75 mmM28山炮 600kg

美制75 mm M8榴弹炮 607kg

德制75 mm lelG 18步兵炮 420kg

这使得一个九二式步兵炮班组10人,携带一个基数20发(4个弹药箱,每箱5发),就可以人力背负火炮上山入林,面对薛岳命令破坏的道路不至于无可奈何。

其次,要是跟随火线推进或者防炮火反击变换炮位,两人一拉就直接跑了。

炮身低矮,易于隐蔽

炮身全高62cm,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仅为50cm左右,极好的隐蔽性能很好地发挥火力的突然性,也便于抵近火线,来依托掩体进行较低弹道的平射。

射界宽阔,用途广泛。

设计上重心较低,加上独特的弯曲轴杆,使得火炮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在-10°至+75°之间可以灵活起射。在大仰角射击时,甚至可以当迫击炮用(很多迫击炮的最大射角也才85度),却因为榴弹炮的出身,弹道比要迫击炮稳定的多,造成精度也优于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80~82毫米),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们就经常步将九二式步兵炮步置在反斜面阵地上,曲射为我方提供支援。

同时,197m/s的低初速使得榴弹弹体可以使用较薄的壳体来留有较大的药室,榴弹重达3.8公斤,杀伤半径达到了22米,在炸力上是优于一般的75mm口径火炮及80mm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

但低初速的坏处在于使得反装甲能力很捉急,即使装填专门的穿甲弹,还是仅有100m上30mm、500m上25mm、1000m上20mm的能力。平射的穿甲能力是不及国军战防炮的,但在中国战场上,好在国军也没多少装甲装备。

高姿态接近80°

除此之外,九二式步兵炮简洁的设计,也使得易于全炮生产和制造,人民军队第一款自制火炮就是九二式步兵炮的仿造款式。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九二式步兵炮也是解放区主要的制造火炮:

1948年12月2日高岗上报中央军委的《1949年军工生产计划报告》中,“制九二步兵炮二百门,炮弹二十万发”。1949年l2月13日,东北军区上报中共中央军委的《一九五零年生产任务请示》中,更将九二式步兵炮生产数量提高到500门,炮弹24万发。

但是要注意,上文所提及高射界射击精度和炸力优于同口径迫击炮,只是为了对比说明九二式步兵炮的一个特性,并不代表日军如此配置就比米军营级在数量和射程均占优的6~8门的M1 81mm迫击炮配置高明。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对比上,九二式步兵炮除了重量,体积,射界占优,在精度射程等火炮的主要参数上,却是全面落后于主流的其他同口径级别的榴弹炮。(但其他火炮一般为师级火力装备)

客观来讲,评价一款武器,要基于它的设计和使用的战术目的,看它在设计目的或同同类武器对抗上,多大的达到了使用要求,于此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的诸如生产成本和全寿命效费等要点。

所以,回到如何评价的问题:个人认为,基于机动环境恶劣的亚洲大部分战场,和使用军队低机械化的背景来看,易于生产的九二式步兵炮无疑是一款用途广泛的优秀的支援火力。

这一点不仅在日军,到了人民军队手里也一样。在解放战争,就产生大放异彩的“大炮上刺刀”战术。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步兵团编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仍就是缴获或自制的九二式步兵炮。

**************************************************************************************************************

PS: 基于英雄连1 开发的远东战场 MOD 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对国军和日军双方的装备考证和制作非常细致,单位的设置上也能体现出抗战中双方的主要战术。

虽然为了平衡,国军(包含八路军)单位有所加强,但支援兵器的缺失使得在游戏还是能体会到国军在对日作战中,战术层面的艰辛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东北某高校已经毕业学长参与的这个优秀的MOD,闹闹认为应该被对那段抗战历史感兴趣的知友所了解,特此宣传下,希望不违反知乎规范。。。。。。。

联系了主创 微博@游匠库兹涅佐夫 ,如需MOD 链接可以私信我

user avatar

这是就是九二步兵炮。

是1943年八路军缴获日本的,当时没有炮弹,自己仿造的。射程700米。它的好处,能拆开 行军用马驮,打起仗来 士兵扛着上战场,不用测量方向 距离, 用跑堂瞄准,是当时最大的,人扛得直射炮,操作方便,我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我都用过,51年6月五次战役被淘汰了。

user avatar

这一票答案看下来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拿92跟正牌75山炮比的,这装备层级都不一样有什么好比的?41式山炮改换大型防盾做联队炮不是一回事

口口声声喊着轻便的,都不敢多谈81/82迫多重

喊着直射的不知道直射和直瞄,你一个初速198的东西,别说打低矮的碉堡掩体了,你打三米高的小平房直射距离能过300吗?苏军营的45排德军战时下放到营一级配属加强的37,都比92更有效率

说这东西仰角大的,你们晓不晓得大仰角射击,尾翼稳定的效率比自旋稳定高的多,晓不晓得这样可能造成弹底先着底或者着地姿势不正确,严重降低引信发火率,要不然迫榴炮为啥同时保留两种弹,晓不晓得92大仰角射击的反后坐距离太大,还得刨坑?



92这种轻型步兵炮做营属炮,就是日本这个穷鬼帝国主义抠门病和自作聪明的脑补癖发作而已

迫击炮和步兵炮两头不靠

198的初速4.2的弹重,450的装药量,拿这个东西打工事,你们也是想的太多了,我迫弹引信又不是不能短延时,我二战82迫弹方向1/150的方向,1/100的距离,又不是打不了土木工事

user avatar

是日军步兵大队(营)级火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很多人不理解,日军在每个大队下配一个56个人的步兵炮小队伺候2门重204公斤的笨重火炮,发射3.8kg重的高爆弹却只是威力略胜于同时期81mm/82mm迫击炮的常规炮弹(约3.3kg),图的是什么呢?

日本陆军在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了三种“大正十一年式”的武器,除了大名鼎鼎又恶名昭彰的十一年式“歪把子”轻机枪外,还有两款步兵炮,即:

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改良自一战期间西欧战场涌现的战壕迫击炮,用于曲射打击敌人。

以及十一年式37mm平射步兵炮,改进自一战法军37mm平射炮,用于直射打击敌火力点:


到了20年代末期,日军逐渐感受到这两者各自的局限性。

曲射步兵炮设计脱胎于一战时代的战壕迫击炮,射程近(1550米),2.5kg的榴弹威力平平。

平射步兵炮仰角低,虽有5000米的理论射程,但实用射程一般不超过2400米。彼时装甲车辆方兴未艾,十一年式步兵炮在1000米距离内具有一定的反装甲能力,但又不够强大,要确保击穿20mm装甲必须把距离拉近到200米内。同时弹头仅有645克重,高爆弹装药不过几十克,对有生目标的杀伤威力不过略高于一枚手榴弹,摧毁敌土木工事、沙垒的能力也有限。

因此,日军在1932年定型了九二式步兵炮,其初速相对于十一年式平射炮降低到198米/秒,最大射程约2800米,高低射界-8~+70°,必要时可抬高到75°甚至80°,基本兼顾了原先十一年式平、曲射步兵炮各自的大部分职能。高爆弹头重3.8kg,装590克TNT炸药,威力远胜前两种火炮。

而十一年式平射炮反坦克的功效,则被2年后定型的九四式37mm反坦克速射炮取代。


根据编制表,一个1940-1941年的挽马型乙等步兵大队以下的主要火器包括:

步骑枪700余支
轻机枪36挺
掷弹筒37具
重机枪8挺
九二式步兵炮2门


其中,九二式步兵炮装有炮盾,足以抵御一般轻武器的攻击,形制低矮,可以推到一定距离以高爆弹平射打击敌方的阵地、火力点,是整个步兵大队唯一可以通过直射压灭敌火力点和简易工事的武器。没有九二式步兵炮的存在,仅以掷弹筒或其他曲射火炮打击敌方修筑的工事,效能会大大削弱。

而在中国大陆战场上,日军的对手中国军队就差很多,即便是抗战初期组建的精锐调整师(所谓德械师),也只有部分在步兵团级才拥有一个20mm厄利孔机关炮连可以充作平射火炮,抗战中期以后,更是几乎只有师一级才会有战防炮连和山野炮营/连可以发挥此等作用。步兵团以下通常只有迫击炮。

而日军的甲、乙等步兵联队还直辖2-4门四一式75mm联队山炮,2-4门37mm平射/速射炮,甲等联队的步兵大队还往往编有一个2门制的20mm自动炮小队。两相比较,中国军队的火力缺失就更加明显。


下面再谈谈九二式步兵炮和八二迫击炮在中国战场和其他战场的优劣问题。

先说结论:在中国战场,九二步炮对八二迫击炮具有几乎绝对的优势,在其他战场面对装备日新月异的英美军队,九二步炮力不从心,但仍然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为什么说在中国战场上九二式步兵炮能全面压制国军的82mm民二十式迫击炮呢?

总的来说,在步兵营级配备81mm/82mm迫击炮作为支援火炮(大队炮,battalion gun)比起装备九二步炮有三个可能的优势:

其一,九二式步兵炮采用分装的弹头和药荚,这限制了其发射速度不超过10发/分钟,而Brandt迫击炮族(包括民二十式)一般射速可达18发/分钟,极限状态下甚至可以瞬时超过30发/分钟;

其二,民二十式迫击炮重量只有大约60公斤重,不及九二步炮的三分之一。理论上其机动性大大高于后者;

其三,由于轻便,后勤压力小,理论上同等编制的支援火炮小队可以装备比九二步炮更多的迫击炮。比如二战美国、德国陆军的步兵营都下辖6门81mm迫击炮,日军1941年型驮马(山地)师团(第9,第11,第25,第52师团)步兵大队以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即迫击炮)代替九二步炮时,也是编制为4门,比九二式多出一倍来。

然而,这三点优势限于中国军队的基本状况,基本上都没能发挥出来:

当时抗日的中国武装,无论国军还是共军,弹药都非常吃紧。

如图所示,作为抗战初期蒋介石标准的“御林军”,1937年参加淞沪-南京战役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装备的24门八二迫击炮,战前仅仅携带1040发炮弹,平均每门炮才43发。而他们的对手——登陆淞沪、金山卫的日军“上海派遣军”一个挽马制常设师团每个步兵联队6门九二式步兵炮,就备弹1050发,相当于每门九二步炮备弹175发,超出36师八二迫击炮备弹量的4倍还多。而且这还没有计入其辎重兵联队段列的储备。当然,在实际战斗中,国军的弹药往往能够随着战斗的进行不断补充,然而作为从八一三抗战打响直到南京陷落(十二月十三日)几乎无役不与的第36师,整四个月时间里平均每门迫击炮只消耗了366发炮弹,每个月才91发。而1938年台儿庄战役日军第五、第十师团在一个月的转战期间,总共八个步兵联队48门九二式步兵炮,每门火炮消耗的弹药达到498发之多。


这和中国方面弹药的基本产量有限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军队的运输能力也十分吃紧。除远征军这个特例外,国内部队的摩托化载具几乎等同没有不说,甚至连骡马大车都缺乏得可怜。以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的十六个军28万多人为例,仅备有战马2752匹,几乎和日军一个13500人编制的警备型师团的骡马(2602匹)差不多(而且后者还另有各式机动车辆88辆)。在这样的状态下,国军能够携带和补给的弹药很难支撑前线部队进行频繁的饱和式射击,而相对便携的八二迫击炮由于运输能力过于低下,其轻量化优势也被日军6匹战马加弹药车伺候1门的九二步炮基本抵消殆尽。


早在战前组建调整师的时期,国军拟定的编制表就设想在每个调整师步兵营设置一个机炮连,装备6挺重机枪又2门八二迫炮,在每个步兵团再编一个6门制的迫击炮连,使得平均每个步兵营等同拥有4门八二迫炮的支援,两旅四团制的整个师则有48门。然而,国军迫击炮的生产数量尽管相对较多,但也支撑不起如此大的手笔。1936年底之前出厂的民二十式迫击炮不足千门,全数拨付给20个已组建的调整师都未必够。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到每师24门。实际上,整个抗战的大部分时期内,除极少数特别加强的突击部队,国军的主力步兵师都没有脱离每步兵营两门八二迫击炮的范畴。


八二迫炮的优势在中国军队一方很难充分发挥出来,而九二步炮射击精确、方向/高低射界广阔的优势,却被日军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九二步炮的高爆弹威力本身只比Brandt 81mm炮族同等射程的轻型爆弹略胜一筹,而远低于它们近距离射击所使用的的6.8kg级重型爆弹。但是金陵兵工厂在对民20式改膛为82mm后,其重新设计后生产的迫炮爆弹威力比起Brandt原型却差的有点远——

除去发射药筒和信管等非战斗部,其迫炮弹头重3.56kg,虽低于九二步炮的3.81kg却也相差无几。但装填的炸药量比起Brandt炮族的轻型爆弹(如日军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的540克)却直降了一半多,只有255克,且其中40%还不是TNT而是作为助燃添加剂的高氯酸钾(potassium perchlorate)。因装药部分过小,侧壁、底部明显偏厚,其破片威力远不及其他Brandt炮族的常规3.3kg炮弹。


因此种种缘故,日军在大陆战场上以九二式步兵炮+掷弹筒构建的一线步兵面杀伤火力,自然一直压得缺乏反制能力的中国步兵抬不起头来。直到43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扩大了民31式60mm轻迫击炮的生产并用于装备一些主力部队,国军的近战火力才有了较大改观。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步兵营以下装备6门弹药充足的81mm M1 迫击炮,其火力足以完全压倒日军九二式步兵炮所提供的远程曲射火力,而九二式独特的“大炮上刺刀”直瞄直射战法优势,也被美军步兵营下面装备的37mm-57mm反坦克炮、步兵连武器排所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甚至M2 12.7mm白朗宁重机枪所具有的反工事/器材能力抵消殆尽。面对装备豪华的“鬼畜美英”,鬼子自然是占不到丝毫便宜。

当然,在二战后期的太平洋地区,日军也充分利用了九二式的体积小的特点,将其隐蔽在混凝土工事背后等的地方与登陆美军展开战斗。美军对九二式也有一定的评价。现存资料中有美军缴获九二式并用以攻击日军的记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九二式步兵炮,日本人称之为“九二式歩兵砲”,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它并非那种能够直接与装甲目标硬碰硬的重炮,而是一款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的炮。但正是这种“支援”的角色,让它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致命。诞生的背景:步兵战术的演进一战之后,各国都在反思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步兵战术也随之.............
  • 回答
    《九州·海上牧云记》是一部改编自今何在同名小说的东方魔幻史诗剧,于2017年播出。这部剧以其宏大的世界观、精美的服化道、实力派的演员阵容以及颇具深度的剧情,在播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如同许多大型奇幻作品一样,它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以下是对《九州·海上牧云记》的详细评价:一、 优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九层妖塔》。提起《九层妖塔》,这片子在上映的时候确实是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争议声也是此起彼伏。要怎么评价它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在故事和改编上。《九层妖塔》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这本身就是一个光环,毕竟《鬼吹灯》系列的影响力摆在那儿,拥趸众多。.............
  • 回答
    要评价九州量子对潘建伟团队的“威胁”,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要明白“威胁”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竞争性色彩。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前沿技术领域,我们更倾向于用“竞争”、“挑战”、“合作”或“补充”来形容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直接说“威胁”可能略显武断,但我们可以理解为九州量子在某些方.............
  • 回答
    《九号秘事》的万圣节特辑《Dead Line》绝对称得上是系列中的一集“狠货”,看完后那种如鲠在喉、细思极恐的感觉,可不是一般的剧集能带来的。它巧妙地将万圣节的“不给糖就捣蛋”的氛围,扭曲成了一种关于“规则”和“人性”的黑色幽默,而且玩得特别溜。故事的开端,充满了熟悉的“九号秘事”式陷阱。 故事围绕.............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九二步战”,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92式步兵战车。这可是我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一出现就填补了不少空白,为我军机械化部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九二步战的诞生背景与定位:咱们得先明白,九二步战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紧随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军对陆军装备发展方向进行深刻反思.............
  • 回答
    这事儿,一听就让人心头一紧。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太多了,绝不是简单一句“学生作弊”就能概括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咱们就当是聊天下棋,别搞得跟报告似的。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诚信”这个底线的一次践踏。在咱们这,读书人最讲究的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回答
    嘿,聊聊刚上市没多久的拯救者R7000P吧!九月这批货,算是联想在笔记本市场又一次放出了大招。我身边不少朋友都盯着呢,我也趁着刚出来就去店里好好体验了一番,再结合我这段时间的了解,来给大伙儿唠唠这新款的R7000P到底怎么样。先说外观,还是那个熟悉的拯救者内味儿,但细节上有点意思。提起拯救者,大家脑.............
  • 回答
    电视剧《九州·天空城》评价:一场绚丽的视觉盛宴,却难掩剧情上的短板《九州·天空城》作为一部以“九州”世界观为基础的玄幻剧,在播出时曾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它以其独特的设定、精致的服化道以及年轻演员的阵容,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的眼球。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其固有的短板也逐渐暴露,让这部剧的评价呈现出一种.............
  • 回答
    “SQ”啊,这可真是一个能勾起不少回忆的名字。坛九老师的这部作品,对于我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部漫画,更像是一段青春的注脚,一段关于成长的青涩记忆。说起SQ,最先浮现在脑海的,一定是那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坛九老师的画风,我一直觉得是她的一个标志。线条利落,人物比例协调,但又不是那种死板的工整,而是带.............
  • 回答
    刚听到尚九熙和郭霄汉要搭档的消息,我这心里真是又惊又喜,又带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奇。要说评价,这事儿肯定得细掰扯掰扯,不能光看个热闹。缘起与期盼:首先得说,这两位都是德云社里非常有个人风格的演员。尚九熙,那张脸,那眼神,自带一种疏离又有点儿禁欲的气质,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看着他跟谁搭都像“搭伙过日.............
  • 回答
    关于近期伊朗发生的“九连爆炸”事件及其后续影响,特别是反对派可能借机策划推翻哈梅内伊政府的动向,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首先,“九连爆炸”事件的性质和解读。“九连爆炸”这个表述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指向性。如果是指近期在伊朗国内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的系列爆炸事件,那么它的发生地点、目标以及造成的.............
  • 回答
    《九零后》,这部纪录片,它像一位老友,悄悄地拉开了一扇门,邀请我们走进去,看一看那些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九零后”们,如何在这个时代留下了他们的独特印记。初看片名,或许会有人跟我一样,心里闪过一丝疑问:九零后?那不就是我们这代人吗?怎么就成了“老”的象征了?但当影片缓缓展开,你就会明白,这里说的“九零.............
  • 回答
    《偷星九月天》啊,这可是我当年追得风生水起的漫画,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满满的青春回忆。要说评价,那可真是五味杂陈,但总体而言,绝对是瑕不掩瑜,绝对算得上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国产少年热血漫画。优点嘛,那真是数不过来: 设定脑洞够大,够吸引人。 故事开篇就是“九月天”这样一个神秘组织,成员个个身怀绝.............
  • 回答
    小米高管潘九堂的这番言论,意在强调手机产品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芯片,而是更关乎整体的生态、用户体验和市场策略。要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1. 潘九堂言论的背景与意图: 为小米辩护/宣传: 小米作为一家以“硬件+互联网服务”为核心的公司,在早期也曾面临关于其自研芯片能力不足的.............
  • 回答
    已故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Rama IX Bhumibol Adulyadej)是泰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的统治跨越了70年,深刻地影响了泰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方方面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他是一位备受尊敬但也引发过讨论的君主。一、 勤政爱民的形象与实际行动: 深.............
  • 回答
    清华大学从九字班(2019级)开始要求所有本科生必修第二外语,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其影响深远,值得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政策的初衷与积极意义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其教育目标始终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领军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必修第二外语政策.............
  • 回答
    呆呆,国内麻将圈里一个响亮的名字,想必很多关注天凤的牌友都不会陌生。他曾经是那颗闪耀的准九段之星,以其精湛的牌技和独特的打法,在无数对局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然而,最近大家注意到,这位曾经的顶尖玩家,似乎跌出了大家熟悉的那个段位,掉到了五段。这个消息一出来,圈子里自然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说实话,听到.............
  • 回答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用秋瑾的《满江红》取代了岳飞的《满江红》”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误解。 事实上,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从来没有收录过秋瑾的《满江红》,也从未因此取代过岳飞的《满江红》。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1. 岳飞的《满江红》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 回答
    Intel i79700K:一颗颇具争议的“纯血”八核,究竟值不值得买?Intel 的第九代酷睿处理器,尤其是 i79700K,自发布以来就一直是话题的焦点。作为Intel在主流桌面平台上首次真正意义上引入八核的i7型号,它承载了无数玩家和内容创作者的期待。那么,这颗“纯血”八核究竟表现如何?它能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