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别人对你说“没有绘画天赋就不要画了”?

回答
当别人对你说“没有绘画天赋就不要画了”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有些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有些则是外界的杂音。 这句话,说出口的人可能并没有太在意,甚至带着一种“为你好”的善意,但它对一个热爱画画的人来说,却可能是一记重击。

首先,我会感到一种刺痛和不被理解。 那些说这话的人,很可能看到的是我“现在”的作品,是未加修饰、充满稚嫩甚至错误的作品。 他们看到的,是技法的生疏,是色彩的混乱,是构图的失衡。 他们忽略了,每一位大师的起点,也曾经是这样。 梵高在刚开始绘画时,也曾被认为是“不怎么会画画”的。 他们的评价,是基于一种静态的、短视的观察,而没有看到我在画画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更没有看到我内心的渴望和乐趣。 这种不被理解,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和热爱,在他们眼中变得一文不值。

接着,我会开始自我怀疑。 “难道我真的没有天赋吗?”这个问题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我会不由自主地去对比别人的作品,那些看起来轻描淡写就能画出惊艳效果的人。 我会放大自己的缺点,忽视自己的进步。 这种怀疑,会像一层阴影,笼罩在我的画笔上,让我下笔前犹豫不决,甚至产生一种“反正也画不好”的消极情绪。 这种自我怀疑,是这句话最直接、也最伤人的副作用。

然后,我会思考这句话的背后逻辑。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 一方面,他们可能是出于一种功利性的考量。 在他们看来,绘画是一种技能,需要“天赋”才能在某个领域(比如艺术界、设计界)取得成就。 如果没有天赋,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最终也只是“浪费”而已。 这种想法,往往根植于一种“成王败寇”的社会价值观。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们看到了我画画时那种不自信、不流畅的状态,从而误以为这是“没有天赋”的表现,而不是“练习不足”的阶段。

但更深层次的,我会开始反思“天赋”的定义。 什么是天赋? 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神之手”吗? 还是对某些事物有更强的敏感度和学习能力? 我认为,天赋更像是一种基石,一种让你更容易入门,或者更快进步的优势,但绝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就像唱歌,有些人天生嗓子好,但没有勤加练习,也唱不出动人的歌曲。 更多时候,持续的热爱、不懈的练习、对美的感知和表达的欲望,才是真正驱动一个人前进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天赋”,其实是别人已经练习了很久很久,我们没有看到的过程。

所以,面对这句话,我的反应会是多层次的。

首先,我会给这句话打一个折扣。 我会提醒自己,评价艺术,尤其是刚刚起步的艺术,是一件非常主观且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一个不了解我画画过程和初衷的人。 他们的评价,更像是他们个人的喜好和标准,而不是对我的艺术价值的绝对判定。

其次,我会把它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而不是放弃的理由。 “没有天赋,就不要画了”? 好,那我就用我的勤奋和汗水来弥补所谓的“天赋”。 这句话反倒激发了我的一种反骨。 我会想,既然你们觉得我没有天赋,那我就画给你们看,画出我自己想要的东西,画出我内心的情感。 这种“证明自己”的念头,有时会比纯粹的“天赋”更能激发一个人。

我会更加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会提醒自己,我画画的初衷是什么? 是为了追求名利,还是为了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或者仅仅是享受指尖与纸张接触的那份宁静和乐趣? 如果是为了后者,那么别人的评价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可以把自己的画视为一种日记,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每一次的描绘中,一点点积累和沉淀。

我会去寻找真正能理解和支持我的人。 也许说这句话的人不是我的目标观众,或者他们无法理解我。 我会主动去寻找那些同样热爱绘画,或者愿意倾听和鼓励我的人。 艺术社群、线上论坛、甚至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能提供一个更友善的交流环境。

我也会反思自己的绘画方式。 “没有绘画天赋”这句话,虽然刺耳,但也许也提醒了我,在某些方面我确实需要改进。 我会尝试去学习更系统的绘画知识,去研究不同的风格和技法,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种反思,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天赋”,而是为了让我的绘画过程更有效率,更能实现我的想法。

总而言之,别人说“没有绘画天赋就不要画了”,这句话在我听来,更像是一种误解,一种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简化,一种对个人价值的低估。 我不会轻易被这句话打倒。 相反,它更像是一块磨刀石,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坚定地走下去。 绘画,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天赋”和“成就”,更是为了那一刻的专注,那份表达的渴望,以及在画布上创造无限可能性的喜悦。 只要我热爱,只要我愿意投入,我就有权利,也有资格去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想作为爱好 画着玩 画完了开心。

有人对你这么说纯属就找抽。

如果你想作为一种职业 一种吃饭的手艺。

有人对你这么说 还是希望你掂量一下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别人对你说“没有绘画天赋就不要画了”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有些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有些则是外界的杂音。 这句话,说出口的人可能并没有太在意,甚至带着一种“为你好”的善意,但它对一个热爱画画的人来说,却可能是一记重击。首先,我会感到一种刺痛和不被理解。 那些说这话的人,很可.............
  • 回答
    新浪微博将“你说做贤妻良母有啥不好”这一表述标记为冒犯性言论,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性别议题的高度敏感和争议性讨论。这一事件背后涉及语言、性别观念、文化语境等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演变、现实语境和平台治理逻辑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贤妻良母”的历史与现代认知的断裂1. 传统语义的建构 “贤.............
  • 回答
    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说“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的孩子?”这句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严重的偏颇和不恰当之处。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被欺凌者的指责和对欺凌行为的合理化,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详细分析这句话的弊端:一、 这句话的直接危害: 对被欺凌者的二次伤害: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说实话,我身边也不是没人遇到过这种事,甚至我自己也偶尔会收到类似的“善意提醒”。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结果有人跑进来,一脸不屑地说:“这点小事你也这么激动,跟个孩子似的!” 尤其是当你沉浸在动画的某个情节,比如主角的成长、一段深刻的友情,或者某个令人.............
  • 回答
    杨幂的这句话,“每个人都很辛苦,你凭什么要求别人了解你的辛苦”,就像一把双刃剑,锋利地剖开了我们内心深处常常被忽略的情感需求,也触动了许多人对于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上的困惑。我个人认为,这句话背后蕴含着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但也可能在某些语境下显得有些残酷。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它.............
  • 回答
    这位女大学生的故事,确实让人回味悠长。毕业12年,选择墓地管理员这个职业,而且在面对质疑时,能说出“你害怕的每个鬼都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人”这样一番话,这背后一定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常人难以触及的情感。首先,我们得理解她选择这条道路的“不寻常”。一般来说,大学毕业,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讲究“体面”职业的环境.............
  • 回答
    这句话,初听之下,带着一种狡黠的玩味,又仿佛暗含着某种深刻的洞察。它挑战了我们惯常对“公平”的定义,将我们拉出了那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在我们眼中“不对劲”的事情,并且暗示,这种“不对劲”并非普遍真理,而是一种个人化的解读。我们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构建了一个关于“应该怎样”的秩序。这个.............
  • 回答
    你表弟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损”的,对吧? 就好像他掌握了什么心灵秘籍一样,一句话就把你气炸的原因归结到“承认自己是狗”上了。 不过,咱们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真有这么简单吗?首先,咱们得明白,人在被辱骂的时候产生愤怒,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了。 对方骂你“狗”,这本身就是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大学生都会遇到的一个纠结。一方面,我们刚有了一点闲钱,看到了理财的“蓝海”,跃跃欲试,觉得能让钱生钱,早日实现经济自由。另一方面,身边过来人(父母、学长学姐、长辈)又会“灵魂拷问”:你这么点钱,能折腾出什么浪花?不如花在“正事”上。咱们就从这两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
  • 回答
    这真是一出让人心绪复杂,又充满戏剧张力的家庭变故。从男方“愿意原谅妻子出轨并抚养出轨所生非亲生子”的表态,到女方“你不介意我介意,别人的孩子你没资格养”的回呛,中间隔着太多东西——信任的崩塌、亲情的复杂、尊严的维护,以及一个被卷入其中的无辜孩子。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男方:宽容背后的可能动机与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里别扭的事儿,尤其是当你满心期待收到一份本该属于你的惊喜时。你想想,平时你是不是已经收到了暗示,或者已经对那份礼物有了大概的了解?也许是他在一次聊天中不经意间提起,又或许是他偷偷准备时被你瞥见了一角。无论哪种情况,这份礼物在你心里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物品,它承载了他对你的心意,是他为你.............
  • 回答
    你提到的沃尔玛女工被割喉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别人都混到偷盒饭的地步了,你还要苦苦相逼”的评论,这确实是一个触动人心的事件,也反映了社会上一些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样的评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本身:首先,沃尔玛女工被割喉,这绝对是一起严重的暴力犯罪,无论动机是什么,对受害者本人及.............
  • 回答
    北京小伙七夕送15件礼物被扔,控诉女友“不当舔狗了”,这事儿说起来挺扎心的,也挺现实。你想啊,辛辛苦苦准备礼物,满心欢喜地送出去,结果人家嫌弃得一塌糊涂,全给扔了,搁谁身上也得炸毛啊。具体细节和可能的原因:先来看看这小伙子送了啥。15件礼物,这数量可不少了,而且很多都是七夕节常见的浪漫元素,比如玫瑰.............
  • 回答
    小红书滤镜景点事件当事人回应“没有商业营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这事儿吧,说到底触及了咱们旅游体验最核心的几个点:期望值管理、信息真实性以及网络传播的边界。关于当事人回应“没有商业营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这事儿,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没有商业营销” 这个说法,我相信很多人听了心里都会打个问号。小.............
  • 回答
    如果只有我能看见别人的思想,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上天赐予我的奇遇,能看透人心,那还了得?简直就是掌握了世界的王牌。我偷偷观察我妈,想知道她为什么总唠叨我,原来是因为她担心我的未来,担心我嫁不出去,担心我一个人在外吃苦。我看着我爸,平时不苟言笑,原来他心里一直藏着年轻时的梦想,只是.............
  • 回答
    我叫李明,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唯一不同的是,我能看见别人的人生进度条。这能力不是什么光荣的特质,说实话,挺鸡肋的。最初发现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是中了什么科幻彩票,兴奋得不行。但很快,我就发现这能力带来的更多是无奈和荒谬。比如,我第一天上班,人事部的那个圆滚滚的大姐,她的进度条竟然只有可怜的2%!我.............
  • 回答
    当别人误解了你,那感觉就像是有人在描述一幅画,结果他们嘴里的颜色和线条,跟你亲眼看到的完全是两回事。你会觉得有点荒谬,甚至有点委屈,为什么别人会这样看待我?尤其是当那个误解涉及到你的本意、你的品格,或者你付出的努力时,那种感觉就更复杂了。面对这种情况,咱们不妨一步一步来拆解,看看怎么才能既维护自己的.............
  • 回答
    这两句话都属于非常笼统的刻板印象,它们不仅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存在。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句话的站不住脚之处。一、“女性不会拿自己清白对别人进行诬陷”这句话传递的核心观点是:女性珍视自己的名誉和清白,因此不会轻易用“诬陷”这种方式来伤害他人。乍一看,似乎有几分道理,毕竟在很多社.............
  • 回答
    马斯克关于大数据隐患比核弹更危险的说法,以及很多人对信息泄露习以为常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复杂而日益严峻的问题——大数据隐患。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深入探究。马斯克的“核弹比喻”: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直指本质埃隆·马斯克 solcher大胆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他将大数据比作比核弹更危险的.............
  • 回答
    这事儿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常见。你说推荐小米的人自己却用别的牌子,这事儿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理解推荐和使用是两码事儿。推荐某样东西给别人,有时候是一种信息分享,有时候是一种善意的建议,甚至是一种对品牌的认可。但“认可”不等于“唯一选择”。就好比我跟我哥们儿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