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女儿比你有逻辑,建议认她做妈。
人都不能撒谎,撒谎是错的。(是非)
撒谎的人会被批评。(代价)
你撒谎会被别人批评,别人撒谎你也可以批评。(公平)
撒谎的人被批评之后,如果改正了,还是好人(宽容)
屡教不改的撒谎者,远离他(是非+代价)
这就是一个闭环的道德逻辑。
而你教育女儿的逻辑是这样的:
你不能撒谎,你撒谎是错的。(只对你有效的是非)
别人撒谎,你要接受。(只对别人有效的宽容)
你这个逻辑就是混乱的,道德黑哨啊属于是。
幸好你的女儿及时发现和纠正了!
你以后要听女儿的话,天天向上,早日长大。
哈哈哈,
很多成年人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道德标准其实比自己高得多。
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了心口不一、见机行事、两面三刀且不以为意,小孩子则往往能为一个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简单的谎言内疚好几天。
你却要教育孩子诚实。居下临高,崩盘太简单了。
依我看,家长没必要教育孩子诚实。大多数孩子天然就是诚实的,说谎都是跟成年人学的。
要教育孩子如何说谎、如何编圆、如何识别谎言,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应当说谎,什么条件下可以说谎,什么条件下不能说谎,对什么人分别可以说怎样的谎。
因为谎言无法支撑家庭。
一句话就够了。
慢走,不送。
撒谎和谈恋爱一样,是人的本能,无师自通,但是小时候不能这都做,如果长大了还不会谈恋爱,不会撒谎,家长非急死不可。
你这种呢,就叫做逻辑不自洽。
处理结果可大可小,往大了说,这叫双标,孩子认为你在糊弄他,以后就不听你的了。
两种解决思路:
第一种,把“别人”切出去。
因为你不是“别人”,我们互相不能撒谎,“别人”撒谎我们管不了。
第二种,解释一下宽容。
宽容只是理解他们,但是不代表认同这个行为。我们心里还是记住这个人是一个会说谎的人,以后他说的所有话我们都不全信,要自己判断。
容忍别人撒谎是有时候是对自己有好处,揭穿谎言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准备好承担,自然可以揭穿一切谎言,如果没有,那不妨难得糊涂一点。
题主不容忍孩子的谎言的代价就是导致亲子关系变差,如果是亲生的,这种关系变差可能只是暂时的。但如果孩子不容忍其他人的谎言,复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和那个人绝交。
不用矛盾,因为你根本就是多余去教她容忍别人撒谎。
第一,这一条不用教,该会的时候自然会,哪怕有的时候不容忍别人善意的谎言,顶多有些尴尬,不会造成什么恶果,而且一个小孩子,他能碰到什么必须容忍别人善意谎言的场景?
所以,这根本就是多余。
第二,教孩子的东西,多是不能去突破的底线,而不应该规定如何去作为的上线,因为孩子小,还不具备判断人际关系具体情况的能力,你怎么能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呢?
比如,你教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你就不会补充一句,如果老师提了不合理的要求,可以不听,可以质疑……那问题来了,孩子怎么知道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他要是能知道啥是不合理要求,还用的着你去教他要不要听吗?
一样的道理,他要能分辨什么时候是善意谎言,还用的着你教她需要容忍吗?你把孩子看的太弱了,你觉得什么都要交给他,他才会。而事实上孩子会长大,很多东西不需要你教他也能会。
这让我想起我舅舅教育我表哥。
我舅舅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跟别人家男丁备受宠爱不同,我舅舅是肩负更多责任。
所以,我舅舅是一个对家人非常好,而且非常谦让的人,他教育儿子也是如此。
表哥:“爸爸,你要我让着弟弟妹妹我接受,因为他们小,可是哥哥姐姐为什么也要我让着他们?他们明明比我大呀!”
舅舅想了想,说:“因为,他们是客人呀!”
我表哥确实被我舅舅说服了,也确实照做了,他对每一个人都很谦让,如我舅舅一般。
但是,这就有一个什么问题呢?
他也是孩子,他也会委屈呀!
而且,结果是什么呢?
我表哥跟父母关系很差,快四十岁的人了,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叛逆期……
我舅舅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为人温和善良,对所有亲戚都非常好,对家庭其实也不错。
但是,因为他是那么好的人,所以他的妻子和孩子难免要受些委屈。
我舅舅教育我表哥的话,道理也说得通,但是确实在“取巧”,其实是双标地偷换概念。最终是说服了我哥不假,但其实对我哥负面的影响还是很多的。
问题中的家长问应该怎么回答孩子,其实就是在想如何应对孩子,却不想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
我倒是觉得,孩子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人,人都会拥有一些特质,任何特质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孩子诚实正直,自然不容易包容别人的谎言。会包容谎言的孩子,看起来情商虽高,但实际上人品堪忧。有些特质就是矛盾的,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如果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很可能是精神分裂了,甚至多重人格了。
家长是不完美的,孩子也是不完美的,大家都接受这件事就好。
我根据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仿制了一个做人三定律。
第一定律:不可伤害自己。
第二定律:不可伤害别人,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在不与第一、第二定律冲突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不撒谎。
诸位高德大能意下如何?
说来也是魔幻,我竟然用机器人定律来给人类做原则。
看你的话真挺累的,梳理一下:
1.我自己不喜欢撒谎的人,撒谎的人没有担当不符合我的审美!哪怕善意谎言也不行,我零容忍!
2.别人撒谎我孩子应该要大度,善意谎言那必须要理解,恶意谎言当然要躲避,规避风险,苦中作乐。
3.我不能容忍我自己容忍孩子撒谎,因为一旦容忍意味着我觉得自己教育失职。
为什么矛盾呢?因为你自己逻辑一团乱,而且一直在用个人喜好偷换社会规则的概念,怎么不乱?
首先你不喜欢撒谎的人,对哪怕善良谎言零容忍,就代表了你自己的态度。
你怎么可能在这个零容忍的基础上要求你的孩子对任意谎言都要容忍(善意的要包容,恶意的要避开)?
有人说这不就是双标么?这不就是专科父母希望孩子考清华么?
还真不一样,而且更极端。
一个人没有上清华,是能力问题,是自己想做而没做到,他可能心里向往。
但你是明确的个人态度是我不喜欢任何形式撒谎,但我希望我孩子“要宽容”,包容一切撒谎。
也就是你要求你的孩子去遵守一个你自己都不认同的美德,如果做不到,你就跳脚。
而你的跳脚刚好又违反了你自己对孩子要求的宽容的美德,但你的孩子不能不宽容。
你不宽容你孩子对撒谎的事情不宽容,但是你孩子因为你定下的规矩,必须宽容你不宽容他对撒谎的事情不宽容。
晕不晕?
哈哈哈哈哈。
你这个水平,真的还是先把自己逻辑捋顺了再去教孩子,不然被孩子绕晕了也没词儿。
回到问题本身,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就在于一定要慎重使用极限词。
绝不能,零容忍,做一次就把你炖了,把你扔了,把你送隔壁王叔叔家做小孩,都是要慎重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恐吓和惩戒,那么孩子只会形成条件反射,我爸妈不准,至于为什么不重要,反正做了我就倒霉去吧。
这就好像北欧有些家庭就餐礼仪不准孩子把手肘放到餐桌上一样。
没有为什么,做了就受罚。
结果孩子到了叛逆期,恨不得整个人睡在餐桌上回应你。
所以你应该告诉他各种情况会得到的不同反馈与不同结论。
比如撒谎会带来人与人不信任的裂痕,而裂痕产生就很难修复。
比如什么情况要宽容,宽容会带来什么好处?
什么情况不能宽容,不宽容有什么后果?
说实话孩子不可能不撒谎,一岁多的孩子都知道撒谎骗吃的骗玩具。
先教一遍,让他去试错,自己去体验,当有了负面反馈,你要去陪着他复盘,理解这些局面的源头,以及下一次如何更好应对。
这才是教育。
不是说我丢一个祖宗说过的绝对真理,再夹带一些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个人好恶,就端上来让孩子学。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你自己都做不好,他学了个寂寞啊。
不能撒谎是错的……
善意的谎言多了,记得还有个相声,讽刺这一点。
根本就错了,其余逻辑自然不成立。
撒谎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行为,作为一个家长,不会教就尽量讲故事,而不是教孩子道理,你都不咋明白道理,还非要执著的灌输错误理论,这不是坑娃吗?
容忍别人撒谎也是错的……
打个比方,遇到犯罪行为,有人做伪证,作为知情人,容忍别人撒谎,是一种比撒谎更大的罪恶。
作为家长,这是一种三观不正。
这位家长,你最好放弃灌输这些错误的概念……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有问题的,而且善恶观彻底崩溃了,别教育孩子了……
非要勉强自己,就尽可能的讲故事吧。
把各种跟诚实有关的小故事讲一讲,别做其他多余的事儿,允许孩子思考……
这位家长最大的错误,是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考……
偏偏又非要逞能,结果就是被孩子用逻辑吊打……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这里头的道理系统解释有点复杂,咱要把它说的世俗一点就三句话:
教做人比教做事难多了。
教做人得有得有圈层隔离。
教做人还得有地位高下的的层次隔离。
教做事,不管是教拧螺丝攒腻子,还是勾股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全都是一个教法。
最关键,教做事,不管你对面坐的是谁,都是一个教法。
不会说对面坐着是孩子,你说勾三股四;换领导了就变成勾三搭四。
哪怕不同形色的人齐聚你对面,教人做事也都是同一套办法,且经得起验证。
这就是说,在自然法则面前,人人平等,一个公理是永恒不会变的,若变,则整个体系全变,全人类都得重新认知,锅不是你自己背。
比如牛顿定律出了大气层就不好使,不证明牛顿定律是错的,没人会抬这杠。
可教做人难度系数就高多了。
不怕大伙说我不够高尚,咱就说实话,教人,是有严格的圈层界限和等级势能的。
甚至这中间还有个人成就高低,来佐证道理的真实性。
这玩意有点抽象,我就举个例:
家长,日常混的是大人的圈子。
孩子,日常混的是小朋友的圈子。
这俩圈子几乎是完全隔离的,只有这位家长和自己孩子唠嗑时,才给这俩圈子打开一条通道,联通了。
而家长和孩子的层级,是家长高,孩子低。
上述都是客观条件。
那么
现在家长自上而下的教孩子,要拒绝制造谎言,且适当接受来自孩子圈子中的谎言。
而在孩子的认知中,当下孩子自己和家长就是个小圈子,因此才有此问:
既如此,那么爸爸你是不是也该容忍我的谎言呢?
家长顿时哑口无言。
这样的育人效果是收效一定不好。
真正的教做人方法应该是自下而上的发问,且下级对上级发问一定是有利可图的前提下进行。
比方说:
孩子在自己的圈子里,没几个朋友。
家长交友甚广,铁哥们一大堆。
有天孩子疑惑了,问他爹说,为啥我朋友很少而你朋友很多呢?
爹这会告诉孩子说,因为爹在朋友圈里,出名的不撒谎,而且别人跟爹撒谎,爹不记仇,不点破,给了十足十的宽容厚道,所以叔叔阿姨们才乐意跟爹为伍。
这会孩子绝对就信了,因为他只要也打算有朋友,就必然按照爹的路数去做,才能图到“有朋友”这层利。
假如孩子头铁,还是追问爹说,那我跟你撒谎,你是不是能包容呢?
爹一笑,直接说能包容啊,但这个样子你可能永远不会像爸爸这样受欢迎呢,你接受吗?
一下子,孩子就学会诚实待人了。
看出来问题所在了么?
有圈层隔离的,有上下层级的教做人,最好是自下而上的。
而且关键点在于:
下边求什么,上边给什么。
下边所求的,必然是下边所缺的,也必然是上边所具备的优势。
这个节骨眼,上边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教做人最好的办法,是以身作则,以身试法,最后再以身证法。
你看
咱们古代诸子百家的著作,包括佛教的经书,很多很多都是以弟子遇到什么问题,向佛陀,向先生发问,然后师者给讲述道理,最后才流传千古的。
教育孩子,下属,学生,也是同样的逻辑。
下边的疑惑,上边给答复,是正确的路子。
直接把一个大道理硬塞给人,形同虚空打拳,下边的人是不接受的。
其实我们日常看名人的生平传记,也是这个逻辑。
乔布斯成功了,我没成功,但我想成功,所以我买一本《乔布斯传》去参谋参谋人家是怎么成功的。
我再学人家。
如果我压根不识乔布斯,走大街上过来一外国老头,跟我哔哔哔哔说一堆大道理,哪怕全是真的,我也心想糟老头子啰嗦的很,搁我俩这演什么训诫主任呢?
因此
教任何人任何为人的道理,得遵循几点:
一个是你个人确实是如此做的。
二一个是你确实从这个做法中,在你自己的圈子里获取成就了。
三一个是你对话的人这方面确实不如你,且他的疑惑由自心产生,来找你求解。
四一个才是你回答他的疑惑,而不是没有任何事例就直接灌给人家。
这当口,对面准信你,因为他也想在他的圈子里获得同样的成就。
回归主题
这个缠在逻辑陷阱里的爸爸,想完美的回答孩子,只需要列出来自己不撒谎且包容谎言,所得到的好处,就足够有说服力了。
最后加一句:
如果你和爸爸撒谎,我会包容,但你永远成为不了我这样的人。
马上见效。
一个人生道理的说服力,永远不在于道理本身,而在于说服者依仗这个道理获得的事物。
人类很现实,理性上,感性上,潜意识上乃至条件反射上,都现实。
因此一个孩子基于现实主义本能,也能问住家长,家长就该出示点现实的东西来说服孩子。
至于这么现实的世界,是否真如家长所说,半句谎话不说才是个完人呢?
另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