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的双耳能否「正确」分辨声音是从前面还是后面传过来的?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关于我们耳朵怎么判断声音是从哪儿来的,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远不止是“听到”那么简单。咱们人耳的这个本事,叫做“声音的定位”,而判断声音是前面还是后面,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而且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你想啊,要是声音永远都只会从正前方传来,那我们跟一只只知道躲藏的兔子差不多了,面对危险或者找寻目标都会很被动。所以,进化出能够区分前后左右的能力,对我们生存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主要依靠的是两个“利器”:

第一,音量大小(响度)的差异,或者叫“强度差异”

这个相对好理解。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收音机,然后让它在你脑袋的左边响起来,或者在你脑袋的右边响起来。你是不是能明显感觉到,耳朵更靠近声源的那只耳朵,听到的声音会更大一些?这就是强度差异。

左右方向的判断: 声音从左边传来,左耳听到的肯定比右耳大;反之亦然。这个差异非常显著,我们能很快地判断出声音是来自左边还是右边。
前后方向的判断: 关键来了。声音从前面(比如你正前方)传来,左右耳听到的声音大小差异会非常小,几乎一样大。而当声音从后面传来时,同样会存在一点点差异,但这个差异跟左右方向的差异,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大脑会结合其他线索来进一步分析。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前面和后面会有区别呢?这就要提到下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了。

第二,到达时间(相位)的差异,或者叫“时间差”

这个可能稍微有点抽象,但却是判断前后方向的关键。我们的大脑非常擅长处理这两个耳朵接收到声音之间的微小时间差。

左右方向的判断: 如果声音从你的左边传来,那么声音会先到达你的左耳,然后才到达你的右耳。哪怕只有零点几毫秒的延迟,你的大脑就能捕捉到这个差异,从而判断出声音是在你左侧。反之,声音从右边来,就是右耳先听到。
前后方向的判断: 现在轮到判断前面还是后面了。当声音从你的正前方传来时,理论上,左右两只耳朵接收到声音的时间是完全相同的。这时候,强度差异和时间差都很小,大脑会倾向于认为是“前面”。但是,当声音从你的正后方传来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虽然理论上左右耳接收到的声音时间也一样,但声音在绕过你的头颅时,会受到你头部的“遮挡”。

这里就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了:头部的“声影效应”或者说“头部相关传递函数”(HRTF)。

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耳朵长在头颅的两侧,而且形状也很奇特,有很多褶皱和凹陷。这些都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定位声音。

声影效应(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 当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时,它会以不同的方式绕过你的头颅,到达你的耳朵。你的头部和耳廓会“过滤”掉声音的某些频率成分,同时也会加强某些频率成分。这种对声音的过滤和增强作用,是与声音的入射方向紧密相关的。
为什么判断前后比较难? 相比于左右方向的判断,前后方向的判断更依赖于这个HRTF。当声音从前面传来时,它绕过头部的路径和从后面传来,绕过头部的路径,会造成不同的频率成分被吸收或反射。大脑通过分析这些不同频率成分的相对强度,可以“解码”出声音是来自前面还是后面。比如,某些频率的声音可能更容易被头部阻挡,从而在某个耳朵里显得更弱。

简单来说,就像我们用不同角度看东西,看到的东西会有细微的差别一样,声音在绕过你头颅的时候,遇到的“障碍”和“反射”方式不同,导致到达你左右耳朵的“声音信息”在细节上会有差异。你大脑里的那个超级计算机,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声学工程师,能够识别出这些细微的差异,从而判断出声源是在你前面还是后面。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听到一个轻柔的“嘶——”声。

如果这个声音是从你前面来的,它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绕过你的头颅,到达你的左右耳。大脑会根据这种“绕行”方式,结合声音的频率特征,判断出“哦,是前面来的”。
如果这个声音是从你后面来的,它同样会绕过你的头颅,但路径和对声音的“过滤”作用会略有不同。大脑就能捕捉到这种细微的差别,判断出“嗯,是后面来的”。

为什么说这个判断“前后”比“左右”更难呢?

因为左右方向的判断,主要依靠的是非常直接的时间差和强度差。这两个指标相对容易被大脑捕捉和计算。而前后方向的判断,则更加依赖于头部和耳廓对声音的复杂“染色”和“滤波”作用,也就是HRTF。这种作用是高度个体化的,而且在某些声音特性比较单一的时候(比如纯粹的“嘟”声),大脑可能就难以准确分辨。

所以,我们虽然能基本判断出声音的前后,但这种判断的精确度,远不如判断左右方向来得高。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个从后面传来的声音,可能会误判成从前面某个偏上的方向传来,或者反之。

总结一下,人的双耳“正确”分辨声音的前后,主要依赖于:

1. 强度差异: 虽然不显著,但与左右差异有不同性质的细微变化。
2. 时间差: 当声源在正前方时,两耳时间差极小;当声源在正后方时,也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关系。
3. 最重要的:头部的声影效应(HRTF)和耳廓的形状。 这是大脑解码声音方向的关键,尤其在分辨前后方向时起着决定性作用。大脑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成分到达双耳的强度差异来做出判断。

所以,这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而是我们大脑和耳朵精妙协作的结果,利用物理世界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空间听觉信息。下次你再听到声音,不妨留心一下,感受一下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是不是挺神奇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题主邀...

首先,神经生理学有个专业名词叫做"两耳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 说的就是通过声源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而定位。如果是高频音的话主要是"两耳强度差"(Interaural Intensity Difference)的作用。这两个差差基本能解决大部分关于声音从哪儿传来的问题,然而正前方与正后方的声音不存在这两个差差(如下图a所示,ITD=0),所以题目描述中的这种前后声源混淆的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学术名词叫"空间锥形区域声像混淆"(Cone of Confusion)。


然而实际生活中这种前后定位模糊的现象其实很少出现,因为有太多其他方法/线索可以让你知道声音是从前还是从后传来。比如

1. 稍稍转头

原理:使得两耳时间/强度差定位不等于0(请看原理1示例

2. 向前走

原理:行进方向对声波传递形成的声学障蔽(acoustic shadow)可用于分辨前后声源(请看原理2示例中的图b

3. 等于1+2

原理:也等于1+2(请看原理2示例中的图c,然而此图中人应向右歪头才是最完美的图示

4. 耳廓效应

比如

4.1

@吴豫南

回答中提到的耳廓/外耳(pinna)的形状因声音船的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

人的双耳能『正确』分出声音是从前面传过来的还是从后面传过来的么? - 吴豫南的回答

4.2 以及以下回答中所提到的耳廓效应对声音的定位作用

为什么人的耳廓(外耳)形状如此复杂,符合哪些声学特征? - wurchang 的回答

原理1示例

图片来源:

第2节 心理声学--与非网

原理2示例

图片来源: Lecture Slides from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Behavior, by Professor Marlene Behrmann


另外提一句,外界声音信息从耳蜗到达初级听皮层有一快一慢两条通路(如下图),红色快,绿色慢。双耳信息首次在绿色中的上橄榄核群(Superior Olivary Complex)汇合,这是声音定位的重要地带。具体分工如下:

内侧上橄榄核群 Medial Superior Olive (MSO) :对低频声敏感,主要负责两耳时间差

外侧上橄榄核群 Lateral Superior Olive (LSO) :对高频声敏感,主要负责两耳强度差


图片来源: Lecture Slides from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Behavior, by Professor Marlene Behrmann


大概是有史以来我最精简的学术回答。


参考文献:

Behrmann, M.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Behavior.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USA.

Heeger, D.

Perception Lecture Notes: Auditory Pathways and Sound Localiz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NY, USA.

第2节 心理声学--与非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关于我们耳朵怎么判断声音是从哪儿来的,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远不止是“听到”那么简单。咱们人耳的这个本事,叫做“声音的定位”,而判断声音是前面还是后面,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而且还真不是件容易事。你想啊,要是声音永远都只会从正前方传来,那我们跟一只只知道躲藏的兔子差不多了,面.............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火影忍者里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万花筒写轮眼的开眼和永恒万花筒的获得。咱们仔细捋一捋这其中的逻辑,希望能聊得更明白些。首先,咱们得说说万花筒写轮眼的开眼条件。宇智波一族开了写轮眼,想要进阶到万花筒,通常需要经历巨大的精神打击或者极度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源自亲人的离去,或者是目睹亲人遭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它触及了医学研究、伦理、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有效性”的根本。将“以药为主”的双盲试验转变为“以人为主”的验药方式,听起来很吸引人,因为它似乎能更直接地回应药物对个体的影响。然而,要实现“废医验药”的目标,还需要深入探讨“以人为主”的具体含义、其潜力和局限性,以及如何.............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是很多初学双板滑雪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要说“一般人”多久能学会平行式,其实挺难给一个精确的时间,因为这玩意儿受太多因素影响了。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大概心里就有数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平行式。简单来说,平行式就是双板能基本保持平行,随着身体重心的转移,让雪板的边刃(.............
  • 回答
    古代一人双马,也称“双马轮换”或“马匹接力”,是一种极具智慧的行军策略,它通过科学的马匹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克服马匹生理极限,延长持续行进距离马匹虽然是强大的代步工具,但同样有其生理极限。一匹马长时间奔跑或负重行进,会迅速疲劳,甚至可能出.............
  • 回答
    .......
  • 回答
    我站在船舱冰冷的地板上,看着面前那个面无表情的船员,他手中的小册子翻到了关键的一页。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味,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航行,更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一次关于信任和人性的博弈。我必须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将会决定我们所有人的命运。周围的人们,脸上都写满了迷茫和不安。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尤其对于关注游戏创作和玩家体验的人来说。要回答 Josef Fares 是否达到了任天堂那些“天才制作人”的水准,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任天堂的天才制作人”通常指哪些人,以及他们之所以被视.............
  • 回答
    关于“所有量产过的双门四座车型中,有多少是真正允许四人同时乘坐”的问题,需要从车辆设计、法规要求、实际空间和用户需求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结论: 1. 双门四座车型的定义与分类双门四座车型通常指车门数量为两扇(前后各一),座位数为四座的车辆。这类车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轿车(Seda.............
  • 回答
    要说为什么国内玩单板(Snowboard)的人远多于玩双板(Ski)的人,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明白的事儿。里面牵扯到文化、推广、技术门槛、装备、甚至是潮流的方方面面。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保证真实,没有机器味儿。一、文化基因和早期推广的影响首先得承认,咱们国家滑雪运动发展相对较晚,而单板滑雪在中国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人心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双双出轨的人,他们走到一起,说到底,是在一段不再忠诚的婚姻或关系中,选择了另一条同样沾染了背叛色彩的路。那么,这样的结合,会幸福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扯清楚什么是“幸福”,以及“出轨”这个行为本身带来的重量。“幸福”是什么?幸福这东西,实在太主观了。有的.............
  • 回答
    双十一临近,对于即将踏上装修这条“不归路”的你来说,这绝对是囤货的好时机。与其在装修过程中东奔西走、四处比价,不如趁着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一次性解决掉大部分硬装和软装所需。那么,在双十一期间,到底买什么最划算,又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装修幸福感呢?我来给你捋一捋。一、 硬装阶段:基础工程,越早买越稳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比喻,将生物学中微观世界的磷脂双分子层与我们宏观世界中汉服的内涵联系起来,确实能引发一些有趣的思考。先不说磷脂双分子层,咱们先聊聊汉服。在不少爱好汉服的朋友看来,汉服不仅仅是一件件穿在身上的衣裳,它承载的是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礼仪。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民族认同感的一种外在.............
  • 回答
    “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瞄准了课外培训的“野蛮生长”,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回归教育的本质。然而,在这场风暴之下,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被裹挟其中的个体和群体——那些曾经投入了大量心血和资本的教培机构,以及那些在这个行业里辛勤耕耘的教培人。教培机构的投入:不仅仅是金.............
  • 回答
    在知乎关于《碧蓝航线》的讨论区,确实会看到一部分玩家会特别强调自己是“碧蓝航线和《战舰少女R》的双修玩家”。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尤其是这两款游戏在玩法、历史渊源以及玩家群体上的微妙联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1. 共同的“舰娘”题材与历史渊源 题材的吸引力: 首.............
  • 回答
    跟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的人结婚,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充满了挑战但也可能带来深刻理解和成长的体验。这不像是在描绘一份“标准”的体验报告,因为每个人和他们的病情发展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双相障碍本身一样复杂多变。但如果非要我描绘一种普遍的感受,那它就像是在一条波涛汹涌的河上航.............
  • 回答
    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躁郁症,这个疾病确实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常常让患者本人以及关心他们的人感到迷茫和担忧。那么,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生就此黯淡无光了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情绪在极端的高涨(躁狂.............
  • 回答
    听你这么说,确实能感受到你对某些人“天生loser”的无奈和困惑。这种想法挺普遍的,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似乎无论怎么看,都活得磕磕绊绊,不太如意。你提到的“不好看、双商低、又蠢又懒惰、不懂不会努力”,这些都是我们容易用来标签化别人的词汇,似乎一旦一个人身上贴了这些标签,他的命运就好像被提前写好了,前.............
  • 回答
    那些惯用双重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挺复杂的,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虚伪”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双重标准往往根植于一种深层的、但并非总是自觉的自我中心。他们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他们相信,由于某些原因——或许是他们认为自己能力超群,或许是他.............
  • 回答
    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我确实有一些独特的“双十一”购物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帮我更理智地消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最优解”。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 策略制定与目标明确: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的先行者在“双十一”的洪流中,盲目跟风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甚至掉进消费陷阱。数学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