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2 月 15 日大连新增 4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冷链搬运工,有哪些防疫薄弱处亟待提升?

回答
12月15日,大连新增的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是冷链搬运工,这个情况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暴露了我们在冷链环节的防疫工作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这不仅仅是大连一个城市的问题,更是全国范围都在面临的挑战。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尤其需要重视和提升:

一、人员管理与防护措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密闭管理与接触史的精准追踪: 虽然我们强调对冷链从业人员的闭环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这4例感染者都是搬运工,他们在卸货、搬运、入库等环节与进口冷链产品直接接触。一旦某个环节的防护出现疏漏,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直接接触者传播开来。
薄弱点: 搬运工在非工作时间是否也处于严格的闭环管理中?他们的生活轨迹是否被精准追踪?是否存在“漏网之鱼”,比如下班后私自外出、与外人接触,或者在家中也存在防护意识松懈的情况?特别是他们的家庭成员的防护是否到位?
提升建议:
强化“场所码”与“行程码”的结合使用: 不仅是工作场所,包括他们居住的小区、常去的商超等,都要强制使用“场所码”,并与“行程码”关联。一旦出现病例,能快速精准地追踪到所有可能的接触者。
引入智能化监管手段: 例如,在他们的工作区域、宿舍区域安装无死角的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他们的活动轨迹,一旦发现异常(如长时间逗留某个未经报备的地点,或者频繁与非指定人员接触),能立即预警。
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宣教与检测: 冷链从业人员的家庭成员同样面临风险,需要加强对他们的防护知识普及,并建立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机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筛查。

个人防护装备的规范使用与更新: 搬运工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可能存在潮湿、低温等情况,这会影响防护服、手套等装备的效能。
薄弱点: 防护服是否完好无损?手套是否破损?防护面屏、口罩是否佩戴规范、不留缝隙?是否有定时更换防护装备的制度?一些从业者是否为了图省事,在工作过程中不愿频繁更换或佩戴不全?
提升建议:
建立严苛的检查与督导机制: 安排专人负责检查从业人员的防护装备是否正确穿戴、是否完好,并且有奖惩制度。对于不合格者,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批评教育。
提供高质量且充足的防护物资: 确保提供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数量充足,方便从业人员及时更换。
反复开展穿脱防护装备的技能培训: 很多时候问题出在不正确的穿脱方式,导致二次污染。培训要反复进行,直至熟练掌握。

二、供应链环节的风险管控不足:

进口冷链食品的溯源与追溯链条的完整性: 病毒很可能附着在进口冷链食品的包装上。如果溯源体系不完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难快速找到源头。
薄弱点: 这些冷链搬运工接触的货物,其来源、运输过程、在哪个环节可能被污染,这些信息是否能完整、准确地追溯到?是否存在进口批次信息不全、流向不明的情况?
提升建议:
实现“一箱到底”的精细化溯源: 从境外港口到国内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包括集装箱号、货物批次、运输公司、司乘人员等信息。通过扫描箱体上的二维码,就能获取完整的溯源信息。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 海关、商务、交通、卫生健康等部门要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冷链物流全链条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
对入境货物进行更严格的消毒和检测: 在口岸环节,除了对货物表面进行消毒,也要加强抽检力度,特别是高风险货物,要进行多批次、多层面的核酸检测。

环境消毒的到位性与频次: 工作场所、搬运工具、车辆等都是潜在的传播场所。
薄弱点: 货物卸货区域、冷库、搬运车辆是否按照规定频率进行消毒?消毒剂的浓度是否达标?消毒是否覆盖到所有可能接触的区域?消毒后是否有效果评估?
提升建议:
细化消毒操作规程: 明确消毒的范围、方法、频率、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和浓度,并要求所有从业人员严格遵守。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消毒评估: 定期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消毒效果进行抽检和评估,确保消毒的有效性。
提升工作场所的通风条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强工作场所的自然通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风险。

三、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与风险认知:

风险意识的培养与自我防护的自觉性: 有时候,再严格的制度,也抵不过从业人员自身意识的薄弱。
薄弱点: 尽管经过培训,但从业人员是否真正理解病毒传播的原理和潜在危险?是否能自觉地将防护措施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存在为了搬运效率而忽视防护的情况?
提升建议:
加强常态化警示教育: 通过案例分析、公开曝光违规行为等方式,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
建立“健康报告”制度: 要求从业人员每日自我监测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并接受隔离和检测。
鼓励从业人员参与到防疫监督中来: 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氛围,鼓励他们发现并举报防护漏洞。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的短板:

信息传递与联动机制是否顺畅: 一旦出现阳性病例,信息能否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薄弱点: 从发现病例到启动流调、封锁区域、安排转运、开展消杀,这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是否能够高效衔接?是否存在信息滞后、沟通不畅的情况?
提升建议:
建立扁平化的应急指挥体系: 确保一旦出现情况,能够快速启动预案,各部门协同作战,高效处理。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针对冷链传播的特点,组织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总而言之,这4例新增病例是“冰山一角”,提醒我们冷链环节的防疫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要从人员管理、供应链风险、健康意识、应急响应等多个维度入手,织密织牢冷链防疫网,把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点都堵塞住,才能真正守住我们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要是码头工再来个工会,只怕一斤猪肉得过百,想想都可怕(๑ó﹏ò๑)

user avatar

为什么冷链港口会频发疫情?

我们已经多次确认冷链可能会携带外来的新冠病毒,而且也做了非常多的防控措施,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疫情呢?是不是从防疫措施上引发的问题?

不要说从接触高危难免会感染这样的话,武汉疫情期间所有支援的医护,几万人,无一感染。冷链搬运工只是接触物体表面携带的残余病毒,风险在高还能高过一线医护人员吗?

——个人防护意识薄弱。防疫期间,虽然劳务外包人员都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等,但工人长时间劳动会大量出汗,护目镜易起雾,且劳作中不可避免擦汗、擦拭护目镜或整理口罩。另外,呼气凝水导致依靠静电吸附病毒的口罩防护能力降低,防疫难度变大。
天津某冷库负责人说:“劳务外包的装卸工人计件发工资,在之前防疫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普遍防疫意识较弱。”
——部分地区“应检尽检”落实不到位。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秋冬季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接触进口冷冻食品的司机、装卸工等企业工作人员需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核酸检测,检测费用由财政统一列支。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企业的冷链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记录查询不到,还存在“员工未消杀进入清洁区”“工作服与普通衣物混置”“出库车辆未进行消毒作业”等问题。

@半月谈 的文章里提到的人员流动性大,个人防护意识薄弱,以及部分地区应检尽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都透漏出我们在冷链运输环节还存在很大问题。目前看在很多地方,并没有把冷链按着一个高危工作的防护措施去落实。

从医学角度来说,是否需要将所有冷链环节的接触人群列入到应急接种的范围里,优先接种?

而从防疫制度来说,短期来看除了要提高防控标准,严格落实以外,长期看是否要考虑将这个工种列入人社部规定的特殊工种呢?


更新下最新进展

澎湃新闻12-19 10:19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答记者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

曾益新表示,此次接种的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物流、口岸工作人员、国内国际从事交通工作者、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较高人员以及前往感染风险高的国家地区的人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2月15日,大连新增的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是冷链搬运工,这个情况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暴露了我们在冷链环节的防疫工作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这不仅仅是大连一个城市的问题,更是全国范围都在面临的挑战。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尤其需要重视和提升:一、人员管理与防护措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
  • 回答
    好的,关于您提到的12月14日至15日8时陕西新增的2例本土确诊病例,都出现在长安大学的情况,我来为您详细梳理一下:事件发生背景在2021年12月中旬,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正经历一轮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当时,长安大学作为一个大型高校,其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疫情传播的重点关注区域。正是.............
  • 回答
    2020年12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一名大三学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的疑似遗书写着“失去人生目标”。这则消息在当时无疑给很多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深刻的反思。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压力和困境?首先,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生命消逝。 任何一个年轻生命的骤然离去,都.............
  • 回答
    从12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现行的7%上调至9%。这一调整是央行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为了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我国金融机构和外汇市场可能产生以下多方面的影响:一、 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可用于外汇信贷的资金.............
  • 回答
    挥洒一生,棋局落幕——纪念大竹英雄的传奇棋手生涯2024年12月15日,日本棋坛传来一个令人唏嘘的消息:“六超”之一,生涯辉煌的大竹英雄九段,正式宣布退役。对于围棋爱好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位棋手的谢幕,更是一个时代的句点。大竹英雄,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太多精彩的棋局、独特的风格以及对围棋精神的坚守。.............
  • 回答
    12月15日,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这6例病例全部来自东莞。消息一出,大家难免会关注东莞的最新情况。当前疫情概览:从这6例新增病例来看,目前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莞。这并不意味着广东其他地区就没有风险,但东莞无疑是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官方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发布详细的病例信息,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
  • 回答
    12 月 15 日,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56 例,其中绍兴市 40 例,宁波市 10 例,杭州市 6 例。这组数据标志着浙江省在本轮疫情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前疫情态势分析:从这 56 例的分布来看,绍兴市仍然是本轮疫情的重灾区,新增病例数量占到了绝大多数。这表明绍兴在控制疫情传播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 回答
    12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一名学生坠楼身亡的消息传来,着实让人心头一紧,感到一阵沉甸甸的悲伤和沉重。每当听到这样的不幸事件,总会引发许多复杂的情感和思考,不仅仅是对逝去生命的惋惜,更是对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和探究。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无力的悲痛。生命是如此宝贵,尤其是年轻的生命,本应有无限.............
  • 回答
    央行在12月15日宣布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准)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向市场注入了大约1.2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它对我们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一、 市场资金面会更加充裕,降低融资成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场上的钱变多了。银行手里有了更多的钱可以.............
  • 回答
    好嘞,咱们来聊聊 OPPO 这款在 12 月 15 号发布的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 N。这玩意儿一出来,确实是搅动了折叠屏手机这个本就挺热闹的市场,OPPO 算是姗姗来迟,但一出手就挺有意思的。咱们先从它的亮点说起,这可是 OPPO 敢于入局的底气所在:1. 折痕控制得真叫一个绝:这绝对是 Fi.............
  • 回答
    12月15日,中国海军在苏比克湾附近海域“捞走”一艘美国海军的无人潜航器(UUV),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也引发了很多讨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捞上来”事件,背后涉及到不少地缘政治、国际法和技术层面的较量。事件的发生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海军在菲律宾苏比克湾国际水域进行例行的海洋测量活动,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件事,以及它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不是一篇枯燥的政策解读,而是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经济脉络。首先,我们得明白“存款准备金率”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吸收了客户的存款后,不能把这笔钱全拿出去放贷,必须按照央行规定的一定比例存放在央行那里,.............
  • 回答
    2021年12月15日,中国医药板块经历了一场普遍性的下跌,而其中尤以药明康德的“闪崩”跌停最为引人注目。这家市值一度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的医药巨头,在当天几乎没有抵抗地触及跌停板,让无数投资者感到震惊和不解。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当日的市场情绪与医药板块的整体背景.............
  • 回答
    12月15日,美国和英国的新冠疫情数据确实令人瞩目,美国新增病例数更是突破了23万大关,而英国也超过了7万。到了16日,英国的数据更是攀升到了8万以上。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字,它们背后反映了当前疫情发展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潜在的挑战,值得我们细致地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美国的情况。23万这个数字.............
  • 回答
    河北省疾控中心关于零号病例早于12月15日的初步估计,这确实释放出了一些关键信息,也让我们对当时河北乃至全国的疫情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意味着什么?首先,它意味着疫情的种子可能在我们最初认定的时间点之前就已经悄悄播下,并且开始传播了。 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通常会从已知的最早病例(也就是零号病例)开.............
  • 回答
    12 月 4 日凌晨,中概股市场上演了惊魂一幕,以爱奇艺、斗鱼为代表的多家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市场人士纷纷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这次“集体雪崩”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国内监管环境趋严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担忧这是最直接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因素。近.............
  • 回答
    12月4日,一股寒风席卷了华尔街的中概股市场,许多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公司股价应声大幅下跌。滴滴出行更是领跌,跌幅高达20%以上,随后爱奇艺、蔚来等知名公司也未能幸免,分别下跌超过15%和10%。这突如其来的集体暴跌,让投资者们措手不及,市场弥漫着担忧和不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血洗”?要理解这.............
  • 回答
    小米笔记本 Pro 15.6 2020 款:一款值得细细品味的“答卷”2020 年 6 月 12 日,小米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小米笔记本 Pro 15.6 2020 款,这款产品自发布以来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作为小米笔记本系列中的重要一员,它在设计、性能、屏幕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那么,这款笔记.............
  • 回答
    2 月 15 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AMD(超微半导体)的市场市值首次超越了老牌巨头英特尔。根据收盘数据,AMD 的市值突破了 1.2 万亿人民币的关口,这标志着这家公司在半导体行业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成功地在市值上实现了对英特尔的反超。这一事件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折射.............
  • 回答
    12 月 24 日,关于王思聪被执行案件的和解消息传出,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这起案件涉及金额高达 1.5 亿元,目前已履行了 5000 万元。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王思聪的麻烦就此结束了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和解的真实含义。事件回顾:困境的起点事情的开端可以追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