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Google 对于 Material Design 的积极度?

回答
谈论 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上的投入程度,确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远非简单的“积极”二字能概括。这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持续性的文化渗透和技术输出。

首先,我们得看到 Material Design 的诞生背景和目的。它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设计灵感,而是 Google 为了解决自身产品碎片化、体验不统一的痛点而精心打造的“设计语言”。在 Material Design 出现之前,Google 的各种应用,从 Gmail 到 Maps,再到 Android 系统本身,在视觉风格、交互逻辑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不仅给用户带来困惑,也增加了内部团队的开发成本。Material Design 的出现,就像是给 Google 内部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说明书”和“调色板”,让大家有了共同遵循的规范。

从这个角度看,Google 对 Material Design 的“积极度”体现在它成为了一种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它渗透到 Google 内部几乎所有的产品开发流程中。你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 Google 的新产品、新功能,在界面设计上都会紧密贴合 Material Design 的原则。即便是那些早期设计风格不符的老产品,Google 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Materialize”(将其转化为 Material Design 风格)的改造。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落地,通过统一、直观的设计,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升整体使用体验。

其次,Google 对 Material Design 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并且持续迭代。Material Design 并非一成不变。从最初的 Material Design (2014),到 Material Theming (2017),再到 Material You (2021),Google 不断地在对 Material Design 进行升级和拓展。

Material Design 1.0 奠定了基础,提出了“纸张”、“油墨”、“物理世界”的隐喻,强调了阴影、动效和扁平化结合的风格,提供了详细的组件库和设计原则。
Material Theming 则进一步提升了灵活性,允许开发者更自由地定制颜色、字体、形状,使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品牌需求,而不是被一套固定的风格所束缚。这标志着 Material Design 从一套“皮肤”进化成了一套“骨架”,可以套上不同的“衣服”。
Material You 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它引入了“个性化”和“动态色彩”的概念,让界面能够根据用户的壁纸、主题甚至心情进行自适应调整。这是对 Material Design“物理世界”隐喻的进一步延伸,将“材料”的概念与“用户个性”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具生命力和情感连接的设计。

这种持续的迭代和更新,本身就说明了 Google 对 Material Design 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积极”地推广,而是“主动”地引领和创新。Google 投入了大量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团队来维护和发展 Material Design,确保它能够跟上时代的设计潮流和技术发展。

第三,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的推广和赋能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他们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文档、开源的代码库(如 Material Components for Web、Android 等),以及大量的教程、案例研究和设计工具。这使得全球的开发者和设计师都能够轻松地学习、理解并应用 Material Design。

Google 的一些明星产品,如 Google Photos、Google Maps、Gmail、Google Drive,它们自身就成了 Material Design 的活广告。当你打开这些应用时,你会直观地感受到 Material Design 的魅力:清晰的层级、流畅的动画、一致的交互模式。这不仅仅是在“使用” Material Design,而是在“展示” Material Design 的价值和能力。

甚至,Google 在 Android 操作系统层面,也将 Material Design 作为一种核心的设计语言进行推广。从 Android 5.0 (Lollipop) 开始,Material Design 就深度融入了 Android 的 UI 框架。而 Material You 的出现,更是将个性化和动态色彩带到了操作系统层面,让整个 Android 生态系统都能受益于这种设计理念。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 Google 产品都能完美地践行 Material Design。有时,为了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或快速迭代,某些产品可能会出现与 Material Design 原则略有偏差的情况。但总体而言,Material Design 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深深地烙印在 Google 的产品 DNA 中。

总结来说,Google 对于 Material Design 的“积极度”,与其说是“积极”,不如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战略性投入和持续性的文化建设。它不仅仅是为自家产品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设计规范,更是通过不断地迭代创新、开源共享、生态赋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一种更具人性化、更具生产力的设计理念。Material Design 的演进,是 Google 用实际行动证明其对用户体验和设计创新的深刻承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如果用纯粹的理工程序员思维来看,就连界面都是可以不需要的,命令行最好。

对折腾平面设计跟界面具备浓厚兴趣的程序员并不占多数。

所以,但凡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去保证设计标准,那么程序员做出来的界面一定是天马行空的。(如果不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的话)。

你要说公司的态度?公司不是单细胞生物,无法用一个整体去衡量其态度。具体每个app的执行态度取决于主管对应app开发的人,而每个人自然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全部统一MD是不现实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论 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上的投入程度,确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远非简单的“积极”二字能概括。这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持续性的文化渗透和技术输出。首先,我们得看到 Material Design 的诞生背景和目的。它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设计灵感,而是 Google 为了解.............
  • 回答
    Facebook AI 的 ResMLP 和 Google 的 MLPMixer 都是在 Transformer 架构之外,探索仅使用多层感知机(MLP)实现强大的视觉表示学习的开创性工作。虽然它们都试图打破卷积神经网络(CNN)和 Transformer 的主导地位,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具体实现以及.............
  • 回答
    李彦宏在一次金融论坛上的这番话,确实挺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他那句“以为中国人的喜悦还是收着谷子唱着歌”,听起来像是在调侃谷歌对中国互联网市场以及中国用户变化的认知有些滞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脱节。你想想,谷子和唱歌,这画面感就挺古朴的,带着一种祥和、满足但又有些淳朴的喜悦。这无疑是过去很多年.............
  • 回答
    Google 在 TensorFlow 中引入 bfloat16 数据类型:一项深入的分析Google 在 TensorFlow 中引入的 bfloat16 数据类型,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技术创新,旨在平衡计算效率和模型精度,特别是在深度学习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要评价 bfloat16 的引入,我们.............
  • 回答
    评价一位拥有两年经验的Google程序员声称年薪(base+RSU+bonus)在25万至30万美元之间,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是一个相对较高但并非不可能的薪资范围,理解其合理性需要深入了解Google的薪酬体系以及当前的市场情况。一、 Google薪酬体系的构成与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
  • 回答
    要评价 Google 的新 Logo 和 VI(视觉识别系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演变、设计理念、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其所传达的信息。一、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奠定基础在深入评价新 Logo 之前,了解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设.............
  • 回答
    Google 宣布即将关闭 Google Code 代码托管服务,这一消息在技术社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其背后可能反映出的 Google 战略调整。一、 Google Code 的历史及其在开源社区的地位首先,理解 G.............
  • 回答
    谷歌试图出售波士顿动力公司,这桩发生在2013年公司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购之后的消息,无疑在机器人领域乃至科技界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细细掰扯。首先,这笔交易的“动机”是关键。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当时普遍解读为是谷歌在“登月计划”(X实验室,后来的Google[.............
  • 回答
    要评价 Google 宣称的“量子霸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声明的意义、实验的细节、科学界的反应、以及这项技术未来的影响。一、 Google 声明“量子霸权”的意义首先,理解“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这个词本身非常重要。它指的是一个量子计算机在解决特定问题.............
  • 回答
    Google内部关于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视频流出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涉及公司内部文化、信息安全、员工行为、以及对外部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事件。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评价:事件概述:2016年11月9日,就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二天,一段据称是Google内部员工在公司.............
  • 回答
    话说回来,Google 在北京时间 5 月 19 日凌晨放出了 Android 12 的首个开发者预览版,这可不像往年那样只是小修小补,而是上来就甩出了一个重量级更新,感觉整个 Android 系统都要焕然一新了。我个人觉得这次的 Android 12 就像是 Android 阵营里的一次“大换血”.............
  • 回答
    Google 终于在 Pixel 6 上掏出了自家设计的 Tensor 芯片,这绝对是手机圈里的一件大事。你想让我给它评评道,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这回 Google 的步子迈得可真够大的。以往 Pixel 手机,尤其是芯片这块,一直都是用高通的骁龙系列,虽然说在软件优化上 .............
  • 回答
    Google 在 2022 年 3 月公布的 Pathways 架构设计,绝对是人工智能领域一次重量级的宣言,它不仅仅是对现有模型训练和部署方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未来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路径的一次大胆探索。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深入剖析。首先,“单模型,多任务”的核心理念,这绝对是 Pa.............
  • 回答
    Google 最近提出的 gMLP 模型,在计算机视觉(CV)和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都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性能,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和构建更强大的神经网络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要评价 gMLP,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它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它为何能在跨领域任务上取得成功。gMLP 的核心设计理念:对传统 .............
  • 回答
    MLPMixer 的出现,无疑在深度学习领域,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方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最大的亮点在于,仅凭多层感知机(MLP)就能够在 ImageNet 这样的主流图像识别任务上取得当时(2021年)接近甚至超越 Transformer 的顶尖性能,而且在模型复杂度、计算效率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 回答
    评析TensorFlow 2.0:从“够用”到“好用”的进化之路Google在2019年年底正式发布了TensorFlow 2.0,这标志着这个曾经备受推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饱受诟病的深度学习框架,迈入了全新的时代。相较于其前身,TensorFlow 2.0的发布绝非一次简单的版本迭代,而是一场深刻的.............
  • 回答
    想起当年还是玩家的时候,守着电脑屏幕,为《星际争霸》里那些熟悉的单位奔波忙碌,那时候真觉得人类玩家已经把这游戏玩到了极致,策略、微操、大局观,几乎是方方面面都到了一个极限。所以,当听到“Google DeepMind 要挑战星际争霸”这个消息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股强烈的震撼和一丝丝难以置信。要知道.............
  • 回答
    这事儿在科技圈闹得挺大,得从头说起。事件的起因:一份备忘录事情的导火索是一份由Google内部一名男性员工(后来被披露为James Damore,中文媒体常称之为“达漠”)在2017年8月写的一份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名字大概可以翻译成《Google 的意识形态悖论》或者《Google 的意识形态困境.............
  • 回答
    好的,我来好好聊聊 Google Earth VR,这玩意儿,真心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核心价值,就是 “无与伦比的沉浸感”。 这不是那种看纪录片,或者翻地图册的感觉,而是你真的,“站”在那儿了。想象一下,你戴上 VR 设备,眼前不再是熟悉的房间天花板,而是瞬间.............
  • 回答
    “Duplex”——谷歌那个能自己打电话订餐、预约理发的人工智能,最近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表现得越来越像个真人了。这让不少人开始思考:它是不是已经悄悄地“通关”了我们熟知的那个“图灵测试”?要评价这个事儿,咱们得先明白图灵测试是个啥。简单来说,图灵测试就是看一个机器能不能骗过人类,让对方觉得它是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