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Google 试图出售于2013年收购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公司?

回答
谷歌试图出售波士顿动力公司,这桩发生在2013年公司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购之后的消息,无疑在机器人领域乃至科技界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细细掰扯。

首先,这笔交易的“动机”是关键。

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当时普遍解读为是谷歌在“登月计划”(X实验室,后来的Google[x])下,对未来机器人技术进行前瞻性布局的体现。波士顿动力以其在仿生机器人、高动态运动、以及复杂地形适应性方面的超前技术闻名于世,其代表作如Atlas、BigDog等,一度成为科技界的“网红”,展示了未来军事、搜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无限可能。

然而,出售的消息传来,却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为什么谷歌会突然想要剥离这样一个技术实力雄厚、未来潜力巨大的公司?

技术周期与商业化落地难: 波士顿动力的技术固然令人惊叹,但其研发周期长,产品离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其核心技术,如高难度运动的稳定性、能源效率等,要转化为成本可控、用户友好的产品,面临着巨大的工程挑战和市场教育成本。对于一个以快速迭代和商业变现为导向的科技巨头来说,这种“慢节奏”的投入可能与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产生了摩擦。
Alphabet内部的战略调整: Alphabet成立后,其内部各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各业务板块的战略重心都可能发生调整。谷歌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投入巨大,而机器人业务虽然重要,但可能在优先级上有所变化。出售波士顿动力,或许是为了集中资源,将重心放在更具短期或中期商业价值的领域,或者为了避免在不确定性较高的领域进行过度投资。
文化与管理的摩擦: 顶尖的科研机构与大型科技公司在文化、管理模式、研发目标上往往存在差异。波士顿动力作为一家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导、追求极致技术突破的公司,其运作方式和对“完美”的追求,可能与谷歌那样需要快速推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公司存在不适应之处。谷歌内部人士曾透露,公司内部对波士顿动力的商业化前景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其技术过于超前,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地缘政治与担忧(可能存在的隐性因素): 波士顿动力的一些技术,特别是其在军用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可能引发一些地缘政治上的顾虑。虽然谷歌是美国公司,但收购后出售给其他国家的公司(如之前的日本软银,后来的韩国现代汽车)可能会涉及出口管制或国家安全等敏感话题。谷歌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可能会更加谨慎。

那么,谷歌出售波士顿动力的行为,我们可以怎么评价呢?

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种“聚焦”和“止损”的策略。 如果谷歌认为波士顿动力的发展方向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或盈利模式不符,或者其商业化路径过于曲折漫长,那么出售以回笼资金并集中优势资源去做更明确的“看得见”的生意,是符合商业逻辑的。这并非意味着谷歌放弃了机器人领域,而是可能选择了更符合自身当前节奏和能力的其他机器人技术或项目。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价值变现”的尝试。 谷歌投入巨资收购并可能进一步投入,最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那么通过出售将技术和人才的价值实现变现,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这使得波士顿动力的技术得以在新的平台和新的战略下继续发展,而谷歌也避免了长期低效投入的风险。
从长远战略的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错失”或“短视”。 诚然,波士顿动力的商业化确实面临挑战,但它的技术在很多前沿领域具有颠覆性的潜力。如果谷歌对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判断过于保守,错失了这样一个能够引领未来行业方向的机会,那么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毕竟,科技巨头之所以是巨头,往往在于它们敢于在不确定性中布局未来。

对波士顿动力自身而言,这次“被出售”的经历,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告别谷歌,迈向新阶段: 在软银旗下,波士顿动力获得了相对更多的自主权和更明确的投资目标,其商业化进程似乎有所加速,比如推出了Spot的商业版,与现代汽车的合作也为其在汽车制造和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到了现代汽车集团之后,其优势技术与汽车工业的融合也更加深入,例如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和未来智能交通的探索。这说明,有时候“对的平台”比“最大的平台”更重要。
技术仍是核心竞争力: 无论在哪里,波士顿动力最闪耀的还是它那令人惊叹的技术。其机器人能以如此灵巧和稳定的姿态在复杂环境中行动,这种底层技术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能够被不同行业所应用和挖掘。

总结一下,谷歌试图出售波士顿动力公司这件事,可以看作是大型科技公司在面对前沿、高风险、长周期技术项目时,在技术激情、商业现实和战略优先级之间进行权衡的典型案例。 这不简单是“好”或“坏”的评价,而是反映了科技投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谷歌的选择或许是基于当时最合理的商业判断,但它也让人们对这些“登月项目”的商业化路径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同时,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商业化道路,是所有科技公司在探索未来时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波士顿动力后续的发展,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它在新的怀抱里找到了更适合它腾飞的土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隔壁的答案没人看,就厚着脸皮复制到这了

如果这消息是真实的,那么

1. 请慎重考虑把自己辛苦创立的公司出售,即使东家是google

当初安迪·鲁宾(Andy Rubin Android 之父)在google时收购那么多机器人公司的原因,他本人对机器人的情怀应该占较大的比重,而且应该感染了Marc Raibert(BDI创始人),要共同干一番事业。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google 高层纠纷(对于有科技情怀的人,和那帮职业经理人能有共同语言,得是奇迹吧...),Andy Rubin出走继续干自己喜欢的事,依旧是与机器人相关的公司。

Andy Rubin 和 Marc Raibert这两人私交应该很好,李开复老师前段时间去拜访Andy Rubin还刚好遇到了Marc Raibert和Spot(机器狗)(

2016,李开复在硅谷看见了什么?

)。上个月比较火的Spot和 Andy Rubin的宠物狗一起欢乐玩玩耍的视频(

Fido vs Spot

),应该差不多就是在那天拍的,李很可能当时就在场。

所以现在google与BDI的高层纠纷其实也挺好理解的,Marc Raibert 应该依旧期望按自己原本的路线做最卓越的机器人,而对把机器人降低成本推向民用赚钱并不怎么赶兴趣。故 Andy Rubin 和 Marc Raibert若能把BDI从google那赎回来,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不然被别的公司收购,结局可能会更惨...

2.感谢google的内部纠纷,“low-cost quadruped robot”没有进行实际的推进

鄙人小硕期间做的是纯电机驱动的四足机器人XDog(

XDog:四足机器人 (Hello World)

),发现四足机器人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剩下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找个好的商业方向推广,不过发现应用点确实很少赚不了什么大钱,这也难怪google要把BDI卖掉。

所以幸亏google推低成本的电驱动四足机器人的计划貌似没有执行,不然我的课题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_^


最后送上几张美图供大家欣赏 ^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谷歌试图出售波士顿动力公司,这桩发生在2013年公司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购之后的消息,无疑在机器人领域乃至科技界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细细掰扯。首先,这笔交易的“动机”是关键。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当时普遍解读为是谷歌在“登月计划”(X实验室,后来的Google[.............
  • 回答
    Google 在 TensorFlow 中引入 bfloat16 数据类型:一项深入的分析Google 在 TensorFlow 中引入的 bfloat16 数据类型,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技术创新,旨在平衡计算效率和模型精度,特别是在深度学习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要评价 bfloat16 的引入,我们.............
  • 回答
    评价一位拥有两年经验的Google程序员声称年薪(base+RSU+bonus)在25万至30万美元之间,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是一个相对较高但并非不可能的薪资范围,理解其合理性需要深入了解Google的薪酬体系以及当前的市场情况。一、 Google薪酬体系的构成与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
  • 回答
    要评价 Google 的新 Logo 和 VI(视觉识别系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演变、设计理念、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其所传达的信息。一、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奠定基础在深入评价新 Logo 之前,了解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设.............
  • 回答
    Google 宣布即将关闭 Google Code 代码托管服务,这一消息在技术社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其背后可能反映出的 Google 战略调整。一、 Google Code 的历史及其在开源社区的地位首先,理解 G.............
  • 回答
    要评价 Google 宣称的“量子霸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声明的意义、实验的细节、科学界的反应、以及这项技术未来的影响。一、 Google 声明“量子霸权”的意义首先,理解“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这个词本身非常重要。它指的是一个量子计算机在解决特定问题.............
  • 回答
    Google内部关于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视频流出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涉及公司内部文化、信息安全、员工行为、以及对外部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事件。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评价:事件概述:2016年11月9日,就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二天,一段据称是Google内部员工在公司.............
  • 回答
    话说回来,Google 在北京时间 5 月 19 日凌晨放出了 Android 12 的首个开发者预览版,这可不像往年那样只是小修小补,而是上来就甩出了一个重量级更新,感觉整个 Android 系统都要焕然一新了。我个人觉得这次的 Android 12 就像是 Android 阵营里的一次“大换血”.............
  • 回答
    Google 终于在 Pixel 6 上掏出了自家设计的 Tensor 芯片,这绝对是手机圈里的一件大事。你想让我给它评评道,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这回 Google 的步子迈得可真够大的。以往 Pixel 手机,尤其是芯片这块,一直都是用高通的骁龙系列,虽然说在软件优化上 .............
  • 回答
    Google 在 2022 年 3 月公布的 Pathways 架构设计,绝对是人工智能领域一次重量级的宣言,它不仅仅是对现有模型训练和部署方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未来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路径的一次大胆探索。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深入剖析。首先,“单模型,多任务”的核心理念,这绝对是 Pa.............
  • 回答
    Google 最近提出的 gMLP 模型,在计算机视觉(CV)和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都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性能,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和构建更强大的神经网络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要评价 gMLP,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它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它为何能在跨领域任务上取得成功。gMLP 的核心设计理念:对传统 .............
  • 回答
    MLPMixer 的出现,无疑在深度学习领域,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方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最大的亮点在于,仅凭多层感知机(MLP)就能够在 ImageNet 这样的主流图像识别任务上取得当时(2021年)接近甚至超越 Transformer 的顶尖性能,而且在模型复杂度、计算效率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 回答
    谈论 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上的投入程度,确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远非简单的“积极”二字能概括。这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持续性的文化渗透和技术输出。首先,我们得看到 Material Design 的诞生背景和目的。它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设计灵感,而是 Google 为了解.............
  • 回答
    评析TensorFlow 2.0:从“够用”到“好用”的进化之路Google在2019年年底正式发布了TensorFlow 2.0,这标志着这个曾经备受推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饱受诟病的深度学习框架,迈入了全新的时代。相较于其前身,TensorFlow 2.0的发布绝非一次简单的版本迭代,而是一场深刻的.............
  • 回答
    想起当年还是玩家的时候,守着电脑屏幕,为《星际争霸》里那些熟悉的单位奔波忙碌,那时候真觉得人类玩家已经把这游戏玩到了极致,策略、微操、大局观,几乎是方方面面都到了一个极限。所以,当听到“Google DeepMind 要挑战星际争霸”这个消息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股强烈的震撼和一丝丝难以置信。要知道.............
  • 回答
    这事儿在科技圈闹得挺大,得从头说起。事件的起因:一份备忘录事情的导火索是一份由Google内部一名男性员工(后来被披露为James Damore,中文媒体常称之为“达漠”)在2017年8月写的一份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名字大概可以翻译成《Google 的意识形态悖论》或者《Google 的意识形态困境.............
  • 回答
    好的,我来好好聊聊 Google Earth VR,这玩意儿,真心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核心价值,就是 “无与伦比的沉浸感”。 这不是那种看纪录片,或者翻地图册的感觉,而是你真的,“站”在那儿了。想象一下,你戴上 VR 设备,眼前不再是熟悉的房间天花板,而是瞬间.............
  • 回答
    “Duplex”——谷歌那个能自己打电话订餐、预约理发的人工智能,最近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表现得越来越像个真人了。这让不少人开始思考:它是不是已经悄悄地“通关”了我们熟知的那个“图灵测试”?要评价这个事儿,咱们得先明白图灵测试是个啥。简单来说,图灵测试就是看一个机器能不能骗过人类,让对方觉得它是个“.............
  • 回答
    在我看来,Google Home、Amazon Echo 和 Rokid 这三款智能音箱,从人工智能技术的角度来评价,都代表了当前智能语音交互领域不同方向的探索和实践。它们各自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知识图谱应用以及设备联动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和特点。Amazon Echo (Alex.............
  • 回答
    在微软的 HoloLens 推出之后,再回头审视 Google Glass,感觉就像是在看一款产品,它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但同时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真正触及那个梦想的彼岸。HoloLens 的出现,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 Google Glass 在很多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它所代表的那种“先行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