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以前就写过,一个人永远背叛不了自己的过去,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津津乐道于卡扎菲萨达姆等人的大厦倾塌和传奇过去,批判,或者辩护是可以理解的。但值得重视的应是深层次的东西,这个地区为什么总生长出卡扎菲这样的独裁者,为什么他们又难以善始善终?
旗帜要往何处倒,国家要往何处去,什么时候才能步入现代化之门?
其实对于为此二人辩护的,带着戏谑和调侃意味的占多数。遥远的异国他乡,风俗传统不同。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来说,消息多来自于凤凰等新闻的报道和天方夜谭的坊间流传。凡事不了解,则思维不清晰。
卡扎菲,萨达姆,包含埃及的穆巴拉克,也门的萨利赫。可以这样来说,兴于冷战下,做过独裁者,活到新世界,大多被坑死在阿拉伯之春。(萨达姆点子不算。)
第一个标签,军人。卡扎菲的绿色革命,萨达姆的传奇性斗争史,血腥的政变登台。穆巴拉克年轻时,因为在四次中东战争时的完美表现,深孚众望,被阿拉伯世界视为英雄。
第二个标签,强人治国。中东与北非世界的强人治国和世袭政治是常见的。几个强人的上台,即以军事为后盾,以利益为纽带建立起了围绕着统治者家族与本人的利益集团。从此,封闭,严厉的国家制度开始运行。萨达姆倒台之后,第一家庭出去采蘑菇和野营的视频倒是买的不错,人民觉得原来他们也不过如此。
第三个标签,下场悲惨。抛开萨达姆不论,这几个人的倒台背后。Facebook等新社交,在阿拉伯之春中作用明显。老派的独裁者本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当初进攻伊拉克之时,还以为能负隅顽抗,谁知道美帝的金元来得无法抵挡。在全新的时代,冷战时期的思维不一定受用。
卡扎菲和萨达姆的某些行为并无辩诬的余地,就如萨达姆死得不明不白的两个女婿,机枪洗地。卡扎菲的荒诞,在金碧辉煌的兵营得到了证实。老人政治和裙带关系,在此地见怪不怪。在一个帝王还可握有实权的地方,军头执政,个人崇拜实在是家常便饭。
在突尼斯之春以前,如卡扎菲萨达姆之类,以武力开道,以利益凝聚的集团。大致我们可以想见这样一种情况,传统意义上的事大政治,在现代社会对于小国来说比以往还要必要。一方面,国家的内部矛盾重重,敌人多渴望你的头颅当酒杯。再者言,以航母飞弹和金元技术为核心的钢铁洪流足以打开所有小国的关卡,山河和城防。冷战结束之前,他们要在苏美间左右摇摆。冷战结束后,一超的世界格局其实加剧了这些独裁者的危机。
对于这样的国家来说,抛弃不该有的幻想,找寻自己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僭主和独裁者在国内的成功,并不足以提升你的国际地位,也不能给你真实的安全感。
因为这个地区,宗教的,部族的利益阶层都是根深蒂固的,对于变革和新王也是警惕的。甚至包含统治者本人,也会徘徊在走不出来的怪圈。他们就算是受的新派教育,其实也无甚作用,因为生长和生存的环境更影响人。上台,大赏群臣,封妻荫子,激起民怨,被反对,被驱逐屠戮,然后是新的风云人物上台。
两个独裁者如何,他们也推动过国度的革新。一时的举旗是得意的,长久的统治才是真正的挑战。因为一国的体量和传统,并不足以让他们真正看到明日的曦光。这些强人就算有一个推动的力,国内外的反对派会让他们如愿吗?赎买,利用,经济封锁,舆论抨击。况且这些统治者本人,也不是什么好角色。更加强大,更加邪恶。
被锁在笼子里的穆巴拉克,在水泥管子里被捅死的卡扎菲。曾经叱咤的风云人物,在人流中欢呼多光荣。洪流滚滚,将自己又淹没。
于是人民欢呼着,雀跃着,以为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胜利。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的革命同志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到了王座上面,慢慢的长出了利牙。
这是一个不需要哈里发的年代,但人人都上前,以为明朝多光荣。前人的雕像被坦克拉倒,后来者的黑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迎风飘扬。
viva la vida-酷我音乐大阿拉伯自有国情在此。 @关毛
中东人的价值观跟欧亚大陆两端不一样,说白了就是富贵险中求,然后骄奢淫逸吃干喝尽,管他死后洪水滔天。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反抗者都是这种价值观,他们是王八蛋不代表人民不是王八蛋,反之亦然。
而中东的历史就是在强人的暴虐与人民的暴虐中快速轮回。卡扎菲和萨达姆只不过是这种轮回中的一个周期罢了。真主曾眷顾过他们,最后抛弃了他们,这是他们前定的命运,仅此而已,不要用解读世界的眼光去解读。
守序邪恶阵营的妖巫王,然后有人把它们爆了,然后还说要把它们国土的阵营改成守序善良,结果手滑了一下,点成了混乱邪恶。
萨达姆的伊拉克复兴社会党这一中东版常凯申匪帮已经被 @风千里 君和 @章易 君喷得够惨了:
我今天就来扒一扒卡扎菲。
卡扎菲比萨达姆还要反动。如果说萨达姆只是正在不断走向教权主义的话,那么卡扎菲已经掉到这个坑里了。卡扎菲称其政权为“伊斯兰社会主义(Islamic socialism)”的,还在其教科书中大放厥词,说什么穆罕默德发明了社会主义。可是他的具体措施到底如何呢?
在这里,我们引用一本老书《利比亚沙暴 — 卡扎菲革命见闻录》来讲述一些故事。资料来源是贴吧的@水来火去,知乎号 @观察家1 :
首先,卡扎菲对国内的复兴社会党分子(无论是亲萨达姆的还是亲阿萨德的)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至于对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共产党的还是社会党的,抑或其他派系的),卡扎菲就更不留情了。
对内如此,对外亦然。卡扎菲政权利用自己作为菲律宾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MNLF)(应该还有后来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MILF))金主的身份反对其与何塞·西松(José María Canlás Sison)的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的合作,反对不成就断绝了援助:
当然,卡扎菲支持拉美泛左,因为那里没有他派得上用场的亲爱的教权派弟兄。
当然这是他执政的前二十年的情况。到了1990年代,利比亚就放弃了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改为用外交合作、金援(包括外国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乃至阿布沙耶夫这样的教权主义帮派)扩大影响力。此时他偶尔还发表一些反美反西方的言论。到了2003年12月,看到了萨达姆的下场之后,卡扎菲更是全面向西方输诚。这些 @傅友德 君之前已经在这个回答里说得很清楚了:
当然,卡扎菲这个买办资产阶级、守旧派教士和大封建主、部落酋长等旧势力的代表人物最终还是不顺遂帝国主义国家的心意,于是被抛弃了,并得到了他应得到的悲惨命运。
可是,只要利比亚不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而只是发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买办资产阶级、各教派教士、封建主、部落头人酋长等顽固保守势力在各帝国主义列强扶持下的内斗,那么利比亚的历史将会永远是“一卡扎菲死,一卡扎菲生”,利比亚人民也将永远是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杯葛瓜分的蛋糕和韭菜。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共产党宣言》的一段来评价卡扎菲的“社会主义”:
……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做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
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批评的反动性质,他们控告资产阶级的主要罪状正是在于: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有一个将把整个旧社会制度炸毁的阶级发展起来。
……在政治实践中,他们参与对工人阶级采取的一切暴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违背自己的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词,屈尊拾取金苹果,不顾信义、仁爱和名誉去做羊毛、甜菜和烧酒的买卖。
正如僧侣总是同封建主携手同行一样,僧侣的社会主义也总是同封建的社会主义携手同行的。
要给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再容易不过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对私有制,反对婚姻,反对国家吗?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独身和禁欲、修道和礼拜来代替这一切吗?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化的圣水罢了。
(完)
你们看过那种图片没有:就是五六十年代,阿富汗很世俗,妇女都穿世俗服装。
伊朗也很世俗,伊拉克也很世俗,埃及也很世俗,利比亚也很世俗,就特么没有不世俗的。
宗教回潮,伊拉克问题就怪罪萨达姆,利比亚就怪罪卡扎菲,阿富汗就怪罪苏联,伊朗就怪罪霍梅尼。伊拉克呢,就怪萨达姆。
合着这四位是商量好的?
我们看一下西方论述这些的时候,它会分着论述,在论述七八十年代整个伊斯兰社会的时候,他会说,这是伊斯兰宗教复兴。
但是具体到某些国家,比如说伊拉克,那就怪萨达姆,利比亚就怪卡扎菲。
很有趣的论述。
但是宗教回潮是一个新鲜事情么?是一个“只在伊斯兰社会才会发生的事情”么?
其实不是,美国也有。
但是美国那名字就好听多了。
“大觉醒运动”。
大觉醒运动搞了四次。
第一个出兵利比亚,打击卡扎菲的是哪国?
法国。
要打倒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嘛,好事。
那么现在又是谁在支持军阀哈夫塔尔呢?
又是法国。
为什么?
因为法国人认为强人统治才能终结现在的利比亚乱局。
利比亚是公共厕所咩?
应该不应该对特朗普进行清算?把他全家全部抓了。
从理论上说,就库什纳干那些事情,送监狱不奇怪。
但是很多政坛混的人都知道,如果开启了清算总统,那以后就永无宁日。
为了大局着想,不能干。
那推翻了卡扎菲,如果利比亚内部混乱了,这种永无宁日可比你美国那个永无宁日更永无宁日。
所以为什么要推翻卡扎菲?
那是利比亚啊,对吧,死的又不是美国人又不是法国人。
就算内战又怎么样?
搞一把社会实践有错吗?
所以中东的问题在于:西方人不把他们当人。
反对
@见习魔法使:“如果硬要类比,那就明确告诉你,现在的伊拉克就是从民国退回到了晚清,原本的世俗化趋势荡然无存,宗教化氛围浓厚到连沙特都不如。相当于革命后开始留辫子裹小脚,反正我只看到了倒退。”
呵呵,“原本的世俗化趋势”吗?说得好像萨达姆在执政期间坚持抑制教权化、维护世俗化一样。事实上萨达姆在90年代就“开始留辫子裹小脚”了,哪里需要等到被推翻:
萨达姆用自己的鲜血混合墨水抄写古兰经、把自己亲手题写的“真主至大”添到伊拉克国旗上,总之让国民相信自己是真主安拉钦点的伊拉克统治者(不滋瓷的就镇压);萨达姆在全国中小学课本中强制加入伊斯兰教课程,向学生灌输逊尼派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未来的ISIS干部人员,尽管萨达姆灌输的是苏菲主义的纳克什班底教团的思想(ISIS则是萨拉菲主义的瓦哈比派),但这并不妨碍以原共和国卫队成员为基础的“纳克什班底教团军”在2014年与ISIS并肩作战;萨达姆重新在刑法领域推行沙里亚法,恢复古兰经规定的各种残酷肉刑,还给“荣誉谋杀”免罪(被很多中国网民赞颂为叙利亚世俗之盾的阿萨德政府其实也在法律上对“荣誉谋杀”实施轻判);萨达姆将主张教权主义的逊尼派教士编入军事情报局,雇佣他们监视和控制人民思想,参见周厉王“得卫巫 使监谤者”。萨达姆对南方的什叶派民众和北方的库尔德人的血腥镇压就更不必提了。
总而言之,从90年代到萨达姆被推翻的十多年里,伊拉克的法律、教育、官方意识形态甚至人民的思想和生活都在不断倒向教权主义;如果没有被推翻的话,萨达姆像现实中的巴格达迪那样自封哈里发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某些人可以比烂嘛,说“纳克什班底教团不像ISIS那么极端”之类的话——这时候怎么不说“温和穆斯林是极端穆斯林的帮凶”这句穆黑金言了?何况萨达姆代表的复兴党保守派本来就对世俗化的社会改革没有兴趣,甚至不断清洗致力于社会改革的复兴党左派,萨达姆在复兴党保守派内出人头地的第一步就是参加刺杀致力于“根本上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伊拉克共和国缔造者卡塞姆。
因此,同样反对
@曹伟:“萨达姆只要在,ISIS和其他极端分子就不能在伊拉克领土上畅行无阻,开办学校,培训人员,传播教义。”
这是当然的啦,因为萨达姆只要在,他就是伊拉克最大的极端分子,可以在伊拉克领土上畅行无阻地清洗左派改革者和起义民众,开办灌输逊尼派伊斯兰教义的学校,培训纳克什班底教团的人员,传播苏菲派教义。
即便不提宗教上的反动,萨达姆在1979年从巴克尔手上接下了一个富饶的伊拉克,然后呢?1980年进攻伊朗,在边境上拉锯消耗将近八年,非但寸土未得,反而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欠下外债800亿美元、死亡18万青壮年士兵,然后呢?死不悔改穷兵黩武,1990年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的惨败,直接损失2000亿美元、石油产业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摧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根本原因是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可以说萨达姆上台第二年的战争决策就埋下了伊拉克衰落与崩溃的种子。
1963年新成立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国旗。
1991年后的伊拉克国旗,增加的文字就是萨达姆亲笔题写的“安拉胡阿克巴”。
这叫“世俗化趋势”?可以,这很清真。
分享个有趣的冷知识。
卡扎菲对共产主义的解释,他认为根据他所了解的历史,马克思是从伊斯兰教的戒律中得到了启示,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的观点可以为穆斯林所接受。
(内容不代表笔者观点)
谢邀
正文之前,先回应评论区的一些打杀。某些人不断以宗教极端武装ISIS等来否定推翻萨达姆的正义性,仿佛ISIS是萨达姆的对立面似的
然而事实是,ISIS跟萨达姆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政见,三观)相差并没有太多,之前没有ISIS恰恰是萨达姆在位的时候未来ISIS的受众和支持者相对满意萨达姆的做法,他们想做的事情萨达姆很多都在做,ISIS起事的原因恰恰是萨达姆别推翻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压制了他们的政见,他们才起来反抗,也就是说,ISIS不但不是萨达姆的对立面,反倒是萨达姆的同伙,或者是变种的余党(其人员也有大量萨达姆政权人员)
——————————————————
以伊拉克为喻
萨达姆政权,是用高压和专制维持少数人(意识形态的少数,逊尼派,只占人口的20%,阶级的少数,萨达姆及其d的权贵)压迫多数人的体制(占60%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以及平民),且在其统治下(短期内)发展的还行,且其崩溃后伊拉克的情况(短期内被大部分人认为)更差。
天啊,天底下还有什么故事比这个更符合某些人的胃口吗?
其统治方式是用高压和专制维持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体制,且在其统治下(短期内)发展的还行,且反美,且反民主(某些人所谓“西式民主”,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所谓“东式民主”长啥样,朝鲜有最高人民会议,跟西方议院有什么区别?也有代表“选举”,也有“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这是不是“东式民主”的典型啊?)
谁说朝鲜不民主,谁说朝鲜一d专政,就用这个资料打他的脸!
难道朝鲜没有选举?谁说朝鲜只有一个d?你没读过初中政治书?朝鲜也有民主党参政议政嘛!无党派人士也能当官啊!
这是朝鲜为人类社会走出的一条新路,是朝鲜伟大的贡献啊
朝鲜为世界带来哪些贡献? - Leon Zhang 的回答 - 知乎综上所述,萨达姆政权的体制简直是某些人眼里的完美体制啊。
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
萨达姆崩溃之后伊拉克(短期内被大部分人认为)更烂了,这个故事简直就是**恐吓别人的套路成真了啊?
你说某些人能不欢天喜地的把萨达姆捧上天么,为之辩护当然不奇怪了
——————
排第一的答案我认为并没有回答问题,他在反驳伊战后伊拉克过得更好的。
然而问题是,为萨达姆辩护的人根本不在乎伊拉克人活的怎么样。。
他们只是把萨达姆带入成了**而已。。。所以他的回答即使成功反驳那些认为伊战后伊拉克过得更好的回答,也没有回答问题。。。
更何况,更差不更差,也都是各有各的说法。
按照他这个说法,战乱,饥荒,GDP,国力指标民国也比晚清更差,难道我们就不该推翻满清了?
一个政权崩溃战乱和各方面指标下降了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不代表那个政权就不该被推翻。
更何况他的很多指控萨达姆照样在做,萨达姆就世俗化了?
总之是,在一些人眼里,在中东事务上不为美国洗地那就是替卡扎菲之流辩护了。
摘几段卡扎菲在《绿皮书》中对女性的看法吧:
“妇女,按其天性所赋予她们的不同于男人的天然作用,必须为她们提供一个不同于男人的环境,以便使她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天然作用。。。
要求妇女和男人一样去干那种有损女性美,和使人对女性产生厌恶感的脏活是残酷的虐待;要求妇女接受某种系统的教育,以从事不适合其特性的工作,同样也是残酷的虐待。。。
在动,植物的世界里,雄性生就强健,粗犷;而动植物和人类的雌性生就美丽,温柔。这是真理,这是天生的,永恒的。正是依据这一点,才创造了叫做人,动物和植物的生物。由于不同的天性,并根据自然法,雄性担任粗犷,强健的角色,他们不是被迫的,而是生就如此。雌性则担任美丽,温柔的角色,这也不是她们自己选择的,而是生就如此。这是自然法,也是公正的裁决。。。无任何物质原因而不怀孕,结婚或履行母爱职责的妇女,是在心里反常,违背本性这一不可克服的情况下,才放弃自己的天职的。。。必须进行一场世界性的革命,以便把那些使妇女不能尽其人生天职,使她们为了争取男女权利平等而去承担男人义务的所有物质条件统统铲除。。。
驱使女子做男子的工作是对女性的一种无理侵犯。由于生命的自然需要,妇女才具有这种天生的女性。女人做男人的工作就抹杀了女子的美丽外貌。造物主要女子所起的作用并非是从事与之不相适应的工作。。。如果男人的工作让女人去做,那她就会变成一个男人而失去自己的作用和女性美。。。
男女生理构造天然不同,导致男女身体各部器官的功能差异,由于男女各部器官功能差异的自然区别,造成她们在性格,心理,精神和外貌上互有差别。女子温柔善感,容貌秀丽,爱哭,羞涩,胆怯。。。
当代工业社会使女子像男子一样从事体力劳动,损害女子的女性气质,破坏女子在生活中以丽色,母性,文静而起的天然作用。这样的工业社会是不文明的社会,未开化的实利主义社会。仿效这样的社会是愚蠢的,对文明和人类是有害的。”
有知友把伊拉克世俗化的功劳全归到萨达姆,卡扎菲头上还是有失公允
以伊拉克为例
这是1960年代末期的伊拉克大学生装束
这是1970年代上课的伊拉克女大学生
70年代伊拉克年轻人在一座清真寺前留影
70年代伊拉克的广告女模特
这些都是在萨达姆全面掌权之前伊拉克的社会面貌。其实在整个60-70年代,世俗化,西方化在整个伊斯兰世界蔚然成风,与今日可谓云泥之别。
80年代伊拉克大学生合影。此时正值两伊战争
1990年来自伊拉克摩苏尔的大学生,从妇女的装束上,看出变化来了吧
1998年的伊拉克妇女
2002年巴格达的伊拉克女大学生
2000年左右,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当地大学生上课的场景
可以说,萨达姆本人接手了一个相当世俗化,经济相对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尚可的伊拉克。如果善加经营,伊拉克未必会富甲阿拉伯世界,但起码不会像90年代之后那样拮据。
而正是在萨达姆统治时期,尤其在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社会逐步出现倒退,之前几十年的世俗化成果逐步被消耗,社会面貌已经开始开历史倒车。
萨达姆这么一个原复兴社会党大佬,接着泛阿拉伯主义思潮掌权,而在这一思潮逐步式微后,他会很快由民族主义转向宗教。而在萨达姆统治后期,他越来越像是个口念真主的教主。
如果当年美国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呢?伊拉克又会如何走下去。很有可能与萨达姆本人的思想转变同步,整个伊拉克会逐步转向伊斯兰主义,转向宗教保守。几十年的世俗化成果会被进一步被消耗干净。
正是在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修改了国旗,把真主至大的清真言印在了国旗上
但需要指出的是,萨达姆与卡扎菲或许真的应该推翻。但绝不是西方主导的那种推翻法。或者说,推翻可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重建,如何在政治强人骤然离去之时,努力避免宗教势力宗族势力对伊拉克社会可能施加的不良影响。可惜,当时的西方领导人似乎没有仔细思考这些问题。
萨达姆是有千般恶行,社会也在他手中逐步出现倒退的迹象,但至少在萨达姆倒台之前的2003年初,巴格达举办的群体婚礼,新郎新娘还能着西式婚服
而伊拉克的知识阶层至少是有权力选择不戴头巾,不穿罩袍的
女性参军也是被允许的
基督教等其他信仰也是被允许存在的
90年代巴格达一处基督堂(里面的黄种人面孔很可能是来伊拉克参与宗教活动的韩国人)
而现在呢,萨达姆倒了,情况却也恶化了
201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接见来自伊拉克的12名女性领导人
2012年的伊拉克女大学生
而比这些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无休止的教派冲突,党同伐异,恐怖袭击和反恐战争,国家和社会看不到任何希望。
所以说,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绝对算不上美好,而且同样有步入宗教极端化怪圈的风险。但西方势力的粗暴介入,让这一切社会风险都提前爆发了。萨达姆卡扎菲或许真的该死,可你怎么只管死不管埋啊
没见过你所说的不少国人。
我觉得是你的理解能力的问题:
当我们说现在的伊拉克比以前的烂,你就觉得这是为萨达姆辩护。这很明显是没有基本的理解问题的能力的缘故。
萨达姆不管犯下什么罪行也好,专制独裁也好。其执政期间比现状要好,这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和为萨达姆辩护扯不上任何关系。
萨达姆是不是犯下了什么罪行,干了什么坏事儿,其裁判权不在于美国,美国悍然发起战争明摆着是侵略,又未能履行战后重建的职责导致今天中东地区的现状,这显然是美国的过失。
至于反美英雄,难道你没听说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吗?
你可以说我是自干五,但是,我并不无脑为ZF辩护。
我不支持独裁,我不认为我国是独裁或者集权,我也不认为美国、日本、英国、印度是真正的民主。
现在出国的人那么多,中国人民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了。
我无脑为民族崛起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ZF如果有错误,我支持大家指出,并提出好的建议。我认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国外有争议的体制,不加分辨的拿来用,我是拒绝的。
比如美国的体制,已经在利比里亚、海地、菲律宾验证是有问题的了,还有人拿来当宝,我坚决反对。
-------------------------------以下是正文--------------------------------
10年前,卡杜姆·阿尔-贾布里握着锤子猛砸独裁者萨达姆的雕像。这个行动,成为巴格达被攻陷的象征,也让他声名远播。
他在巴格达“天堂广场”挥锤奋力破坏这座巨大雕像的举动,当年成为世界各地新闻的头条。对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来说,他猛砸雕像的照片,实乃天赐。这概括了伊拉克人民看到他们痛恨的独裁者被推翻后的喜悦之情。美国电视媒体花了数个小时播放了这座雕像倒掉的画面。
然而,10年后,这个“大锤男”(他实际上是在美军坦克的帮助下,最终推倒了这个雕像)后悔不迭。“我当年痛恨萨达姆,”他现年52岁,是摩托车配件店店主,“早在1998年,我就想推倒那个雕像了。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失望透顶。”
“当年我们只有一个独裁者,但现在有100个独裁者。”他这番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眼下,伊拉克身陷政治僵局,腐败丛生,几乎每天都有杀戮事件发生。
他说,美国占领伊拉克两年后,他开始后悔,开始哀叹。即便美国将权力移交给伊拉克当局,不再占领伊拉克,他的观点仍无变化。“在萨达姆统治下,还有安全可言。当年有腐败,但不像现在这样盛行。当年我们的生命还有保障,有很多基本的生活条件,电和燃气的费用也负担得起。萨达姆被推翻两年后,我没有看到进步。紧接着就是杀戮、抢劫和教派间的暴力冲突。”他认为伊拉克的政客和美国人应该为伊拉克的现状负责。“美国人是始作俑者。接着他们和伊拉克政客一起摧毁了这个国家。情况似乎变得更坏,伊拉克没有未来。只要执掌这个国家的政党还在台上,就不会有变化。”
摘自《 青年参考 》( 2013年03月13日 05 版)
英国《卫报》3月9日
怒砸萨达姆雕像的人后悔了-青年参考---------------------------------------------------------------------
点评:
我依然不认可独裁、腐败是对的。
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什么?看到的是美国、英国等国家,打伊拉克并不是因为伊拉克的体制,而是因为利益驱使。
海湾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约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约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约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万桶)的43%。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约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约占64.6%
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一直享有“海湾明珠”之称。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海湾战争”词条
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于1991年对伊拉克的战争)_百度百科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