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能相容吗?

回答
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这俩词放一起,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一个是强调个人自由、市场竞争,另一个则是血统决定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它们俩真的能共存吗?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把这两个概念弄明白。

封建专制,顾名思义,就是权力牢牢掌握在一个人或少数人手里,通常是世袭的君主,他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受法律或民意的约束。社会等级森严,普通人几乎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生活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出生在哪个阶层。经济上,土地是主要的财富来源,但经营方式相对固定,缺乏创新动力,往往是自给自足或者小规模的交易。政治上,国王说了算,底下是大大小小的贵族,层层分封,但最终的权力还是集中在最高统治者那里。

资本主义呢,它更像是追求效率和增长的系统。核心是私有财产权利,允许人们自由地拥有、使用和处置资产。市场是资源的配置中心,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政府的干预被限制在维护秩序和规则的范围内。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鼓励创新、冒险和竞争。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财富和地位,社会流动性相对较高。政治上,资本主义通常伴随着代议制民主或共和制,强调公民权利、法治和权力制约。

好了,概念清楚了,咱们再来看看它们俩“相容”的可能性。

从理论层面上看,这两者是 根本不相容 的。

封建专制的核心是等级和特权,而资本主义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和个人奋斗。在封建社会,你的身份、你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出身决定的。贵族享有各种特权,比如免税、垄断某些行业,这些都是与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原则相悖的。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基于能力和贡献的财富分配,而封建制度下的财富分配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血统和政治关系。

再者,封建专制下的统治者往往更看重维持现有秩序和自身权力,对可能挑战其权威的经济变革持警惕态度。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和企业家精神,其内在的颠覆性和创新性,很容易触动统治者的神经。一旦经济发展起来,中产阶级崛起,他们会开始要求政治权利,这对于稳固的封建统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但是,历史的现实往往比理论更复杂。

在历史上,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混合体”,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开始在封建专制体制内滋生和发展。这通常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发生的:

1. 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封建统治者发现,如果不发展经济,自己的国家就会落后于其他国家,或者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军队和官僚体系时,他们可能会主动引入一些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带有资本主义的色彩。比如,鼓励商业贸易、给予商人一些特权、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等。

2. 外部压力: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迫使一些封建专制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学习和模仿那些更强大的、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国家。这可能包括改革财政、发展工商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运作。

3. 统治者自身的策略:一些精明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可能会主动进行一些“有限的改革”,引入一些资本主义的元素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但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服务于巩固统治,而不是为了实现真正的自由市场和民主。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控制这些改革的范围,确保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根基。例如,他们可能会允许建立一些国家控制的工厂或公司,但核心权力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举个例子,想想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很多国家在名义上还是君主制,甚至可以说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而来,商业和贸易蓬勃发展,一些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一些国王和贵族,为了国家富强(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了他们自己的权力更稳固),开始支持商业活动,甚至参与到一些新兴的产业中。但这个时候,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分配依然是高度不平等的,贵族的特权依然存在,国王的权力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说,这是一种 “封建专制下的资本主义萌芽”,或者更形象地说,是 “披着封建外衣的、被高度控制的早期资本主义”。

这种模式通常是 不稳固 的。资本主义的力量一旦真正发展起来,就会寻求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要求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参与权。当经济实力与政治权力不再匹配时,矛盾就会激化。轻则导致改革的停滞和反复,重则可能引发革命,最终推翻旧的封建专制体制。

所以,我们不能说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 完全相容。它们在核心理念和运作方式上存在根本性的冲突。但我们也不能排除 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两者会以一种扭曲、不平衡、充满矛盾的形式短暂地并存,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因素会在封建专制体制内被引入和利用,但这种状态往往是脆弱的,并倾向于向其中一方倾斜,或者被双方的矛盾所打破。

可以说,封建专制对资本主义的容纳,更像是一种 利用和限制。封建统治者可能会“借用”资本主义的效率和财富创造能力来强化自身,但他们绝不会允许资本主义发展到能够挑战其权力基础的程度。一旦资本主义的自由精神和独立力量壮大到一定地步,封建专制的限制和压制就会显现出来,最终导致两者走向决裂。

简单总结一下,从根本上讲,它们是 不相容 的。但历史上存在一些“混合期”或“过渡期”,资本主义的某些要素可以在封建专制下被有限地引入,但这种并存是充满张力的,并且最终会被其中一种力量所主导,或者被两者的矛盾所终结。真正的资本主义,其充分发展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而封建专制恰恰是这种环境的反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是说泰国?

人家正儿八经资本主义+君主专制。

泰国刑法“112条”不光适用于泰国公民。也不光针对贬损泰王的行为。

美国公民勒蓬·威猜坎马(泰裔)在脸书上张贴了一本关于九世王的非官方传记《国王从不微笑》的链接,2011年入境泰国时被捕。

泰国工人Thanakorn Siripaiboon2015年在脸书发图,被认为是嘲笑国王的宠物犬Tongdaeng。泰国军事法庭最初的起诉要求是判刑37年,后来改为15年。

2007年一瑞士公民酒后在清迈污损5幅泰王画像。按照每幅15年标准最多可判75年徒刑(最终判刑10年)。

2005年一位澳大利亚公民Harry Nicolaides写了本书,里面有个虚构的皇太子,过着奢华的生活,被认为是影射当时的泰国王储、现在的十世王。泰国警方对他发出通缉令,但他不知道,2008年来泰国旅游,离开泰国时被捕,判刑三年。

泰国两个大学生导演一出话剧,《狼的新娘》,因为里面的狼是独眼的,被指控讽刺国王(九世王年轻时车祸导致一只眼失明),判刑两年半。

2007年一位泰国政客接受电视采访时,提到拉玛四世时期暹罗存在着奴隶制,被判刑两年。虽然他说的是历史事实,但泰国最高法庭决定维持原判,称诋毁过去的王室就是诋毁当今的泰王。

比如说吧,我贴一张照片,十世王的这条狗,“福福”,被封为空军元帅,死的时候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许多军事将领出席葬礼。在评论里嘲笑此举的人,你们就犯下了对泰国王室的不敬罪。泰国驻华相关机构会搜集证据,转给泰国国内有关方面,设法调查你的身份。你在中国待着一般没事,但这辈子出于安全起见,就最好不要去泰国了。

2015年美国驻泰国大使批评泰国“不敬罪”太严苛,随后被泰方认为触犯了“不敬罪”。


中国过去指斥乘舆也罪不过如此。

今天的泰国当初是英法殖民地的缓冲国。

当时亚洲三个独立国家。

中国太大,日本太强,泰国太巧。

泰国因为自身的地缘政治优势没有沦为英法殖民地。

而接触过西方的泰国。就在上层王室和贵族的带领下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

可以理解为泰国版的明治维新。

但是过去引领国家进步一般有两个群体,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军队。

前者很好理解,后者军队里现代化军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加上军队本身就是讲纪律和组织的地方,这就让军队拥有了推动国家进步的能力。

当时泰国也是如此,本想跟中国一样来波辛亥革命。

泰王直接一个滑跪,军队还没开枪,泰王就跪下了。

那也不好意思把国王给咔嚓了。

于是君主立宪了,泰国转入军政府时期。

军政府历来都是反动的,少有朴正熙那种人。

泰国也不例外。

二战后泰国军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搞忠君教育。

加上今天泰王他爸爸拉玛九世是个人才。

很快国王积累了巨大声望。

有了声望就得变现。

于是国王成了凌驾于军队的存在,而军队凌驾于民选政府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泰国动不动红杉军,黄杉军。

而泰国本身也是奉行新自由主义那套。

当年被索罗斯给宰了一把。

但是老泰王声望高,民众爱戴。

他儿子就不是了,所以现在泰国搞得跟甄嬛传一样。

user avatar

不能。

封建专制要求至少国王或领主更高贵且更有权。人的身份决定权力和权利。

资本主义要求面值相同的硬币A和硬币B都是平等的,无论它们是在国王亦或乞丐手里。当然,即便在身份相同的两人之间,拥有更大值硬币的人比另一个人要更平等些。人是资本的附属物。

user avatar

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而且还可以以更进步的面貌呈现出来(dog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这俩词放一起,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一个是强调个人自由、市场竞争,另一个则是血统决定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它们俩真的能共存吗?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把这两个概念弄明白。封建专制,顾名思义,就是权力牢牢掌握在一个人或少数人手里,通.............
  • 回答
    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设问,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如果”点。如果清军没有入关,明朝的内阁制度和资本主义萌芽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让中国跳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走向君主立宪或共和,这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制度以及国际环境进行细致的推演。明朝的内阁制度:僵化与权力制衡的矛盾明.............
  • 回答
    人类社会,一个复杂得令人眩晕的存在,它究竟是遵循着自然界普遍的熵增规律,还是潜藏着一种逆熵而行的力量?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挑战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熵”这个概念。在物理学里,熵代表的是系统的无序程度,或者说是能量的不可用程度。一个封闭系统的熵总是倾向于增加,这意味着系统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从稳定走.............
  • 回答
    王思聪在微博上公开呼吁封杀某位主持人及相关节目,理由是节目中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做比较”,这番言论在当时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王思聪的身份与影响力:王思聪作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自身也拥有庞大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国家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它们听起来有些相似,但细究起来,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它们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一些经济体和政治体制的运作方式。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个概念都不是纯粹的理论模型,更多的是对现实世界中一些经济现象的描述和概括。它们都涉及到国家(政府)和资本(生产资.............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总是试图寻找通往更好未来的路径,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主流的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探索。然而,将这二元对立视为唯一选择,或许会让我们错失更广阔的可能性。那么,在它们之外,是否存在着一条“第三条道路”,能够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公平、更繁荣、也更可持续的.............
  • 回答
    问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能否在一个社会中并存,这可不是个小问题,而是我们理解当下世界运转方式的关键。要说能不能共存,答案其实是: 在不同程度上,它们已经在一个社会中以各种形式共存了,而且未来很可能会继续以更复杂的形态共存。 但关键在于“如何”共存,以及这种共存的“平衡点”在哪里。咱们得把这两个概念捋清.............
  • 回答
    资本主义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就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所催生出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要理解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要明白人类社会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涵盖了人类从起源至今的所有活动、文化、制度、思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 回答
    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它们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其本质区别如同白天与黑夜,一个追求集体乌托邦,一个崇尚个人奋斗。要理解它们,咱们得一层层地剥开,从根本上探究。核心的“所有制”之辩:这是最根本的分水岭首先,咱们得触及最核心、最根本的.............
  • 回答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根本冲突,并非简单的经济模式之争,而是围绕着“人”的本质、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价值的来源,展开的一场深刻的哲学与政治较量。要讲透彻,咱们得一步步剥开来,把它们的核心差异挖出来。一、 核心:谁拥有生产资料,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分配这是最直接、最表面的冲突点,但也最能牵扯出后续所有的.............
  • 回答
    “社会主义倒奶”和“资本主义倒奶”真的有本质区别吗?其中一个必然,一个偶然?这说法听起来有点意思,咱们不妨细细掰扯掰扯。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倒奶”。这可不是指牛奶变质了才倒掉,而是指在生产出来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销售,最终被处理掉的牛奶。这背后涉及的是生产过剩、市场需求不足、流通环节问题等等一系列经.............
  • 回答
    明朝后期,中国确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点毋庸置疑。江南地区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瓷器业等手工业部门,涌现出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坊,雇佣了相当数量的工人,出现了“机户”与“机工”的关系,商品经济也日益活跃,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些现象,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然而,我们.............
  • 回答
    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行动的逻辑。它并非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演化、适应并反过来影响社会的思维框架和操作准则。理解它,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构成,而非简单地标签化。核心世界观:个人主义与市场至上资本主义的世界观根植于对个人的强调.............
  • 回答
    倒牛奶这件事,不论发生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表面上都是一种对食物的浪费,但其背后根源和运作方式却可能大相径庭。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让你听着觉得是在跟真人聊天,而不是机器在背书。资本主义社会倒牛奶:想象一下,你是个奶农,辛辛苦苦养了一群牛,每天挤出来的牛奶多得像小溪。这牛奶得卖给谁呢?当.............
  • 回答
    资本主义“倒奶”与我国“倒奶”:表象下的本质差异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曾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倒奶”现象。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触目惊心的浪费感,让人不禁去探究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原因。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两个看似相似的现象时,会发现它们在根源、机制.............
  • 回答
    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本质,以及它们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如何相互作用、产生张力。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对于把握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至关重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核.............
  • 回答
    法国十九世纪的高利贷资本主义、低生育率和缓慢的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复杂且相互强化的联系。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每个要素的特点及其对其他要素的影响。一、法国十九世纪的高利贷资本主义:高利贷资本主义在法国十九世纪的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主要表现为: 金融资本的支配地位: 与英国等国家强调工业资本.............
  • 回答
    当然,咱们就来聊聊这中国奶农倒奶和美国资本主义倒奶,这两码事儿,听着都挺糟心的,但背后道理可不尽相同。先说说咱们中国奶农这边的倒奶。这事儿,你得从奶农最直接的感受说起。他们辛辛苦苦养牛,天天起早贪黑挤奶,这奶可不是流水线下来的商品,是他们一点一滴的心血。结果呢?有时候,他们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挤出来的奶.............
  • 回答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可以这么说,它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事件,而是这个经济体制本身运作逻辑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那些表面的繁荣和萧条,去触碰它最核心的运作机制。危机最直观的“实质”是什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生产过剩”。你看到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出大量商品,但突然之间,市场消化不.............
  • 回答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美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历史遗留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形式上对抗结束了,但长期的对峙、互不信任以及意识形态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