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报告显示,全国主要城市人口通勤单程时耗 36 分钟,你每天上班、上学用时多久?时间短会提升幸福感吗?

回答
最近看到一份报告,说全国主要城市的平均通勤单程要36分钟。读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了自己每天上下班(或者上学,具体取决于我当时的身份)的点点滴滴。

我呢,是个挺实在的人,不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也不喜欢神神叨叨地描绘什么“诗意的远方”。所以,咱们就聊聊实在的。我的通勤时间,说实话,得看具体情况。

如果是在大城市,尤其是赶上早晚高峰,那真不是闹着玩的。从我住的地方到工作/学习的地方,如果没有意外,正常情况下是40到50分钟吧。这还是我比较乐观估计了,要是遇上点堵车,或者公共交通临时出了什么状况,一个小时出头也是常事。我试过在早高峰挤地铁,那感觉就像是沙丁鱼罐头里的鱼,人贴着人,动弹不得,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到站!有时候,甚至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在这人潮中被挤压得失去呼吸。

但也不是天天都这么糟。如果我起得早一点,错开最拥挤的时段,那情况就好很多。有时候甚至能控制在30分钟左右。这时候的通勤,我通常会选择听点音乐,或者看看书,感觉时间过得还算快。窗外的风景,虽然看多了,但偶尔也能捕捉到一些有趣的小片段,比如某个街角新开的花店,或者某个早起锻炼的人脸上满足的笑容。这些细微的东西,好像也算是一种小小的慰藉。

说到时间短会不会提升幸福感,我觉得这事儿得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从直接的体验来说,时间短肯定是有好处的。你想啊,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要是能缩短,那省下来的时间你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多睡一会儿懒觉,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休息;可以给自己做顿丰盛的早餐,而不是匆匆忙忙地啃个面包;可以悠闲地读几页书,让大脑在一天开始前就得到滋养;或者,甚至可以花点时间陪陪家人,说说话,享受那份温馨。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下来,确实能让人感觉生活节奏更舒缓,压力小一些,从而提升幸福感。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因为搬家离公司近了些,通勤时间从一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好像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工作,晚上也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心情明显比以前好了很多。

其次,心理层面的影响也很大。长时间的通勤,尤其是那种拥挤、颠簸、充满不确定性的通勤,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负担。每天都要经历一次“煎熬”,上班路上就开始烦躁,下班路上则更加疲惫,这很容易让人对生活产生负面情绪。反之,如果通勤时间短而且相对舒适,能够让你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积极的心态,那么你一整天的状态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比如,我有时候看到那些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的朋友,他们是真的辛苦,那种疲惫感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幸福感这个东西,也不能完全寄托在通勤时间上。它是一个很复杂的感受,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通勤的质量也很重要。如果时间不长,但交通工具拥挤不堪,噪音巨大,或者路上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那即使时间短,也未必能带来多大的幸福感。相反,如果通勤时间虽然长一点,但乘坐的是舒适的列车,你可以安静地看书、听音乐,甚至可以小憩一会儿,那么这种体验可能比短时间但糟糕的通勤要好。

再者,通勤的目的和对工作的感受也很关键。如果我的工作我很喜欢,即便通勤时间长一点,我也会觉得这些牺牲是值得的,因为我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但如果我对工作本身就感到不满,那再短的通勤时间,也无法弥补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

还有,整体的生活满意度也会影响我们对通勤时间的感知。如果我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很顺利,我的人际关系融洽,我有一些健康的爱好,那么即使通勤时间长一点,我可能也不会觉得特别影响我的幸福感。反之,如果我生活中已经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那漫长的通勤时间无疑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通勤时间短,并且在相对舒适和可控的情况下,确实能够对提升幸福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省下宝贵的精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让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让我们快乐、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缩短通勤时间而牺牲了其他重要的生活质量,或者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幸福来源,那这份幸福感也可能只是短暂的,或者有些本末倒置了。

对我而言,我还是希望我的通勤时间能再短一点,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中的其他美好。但我也明白,幸福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它需要我们综合考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广州,在市区上班的时候,上班地点是石牌桥,林和西,珠江新城这一带,居住地点为五号线三溪附近,地铁内的时间只有20分钟,但是算上步行,换乘,整体下来要35分钟,这还算是快的。以前住在文冲,五号线的起点站,通勤时间基本上45分钟起步。


这是在非高峰期时候的。如果是在高峰期,排队至少也得十几分钟,所以不管是八点半上班还是9点上班,7点20之前最好进地铁。我试过7点35进地铁,到公司时大概是8点25左右,匆匆忙忙,而且写字楼的电梯也要排队。


通勤时间短当然能提升幸福感,我后来跳槽去了黄埔和增城交界处的公司,住自己家,坐电驴去上班,15分钟就到了,没有塞车,没有排队,舒服很多。


目前通勤时间里面不只是居住地和上班地点之间的距离问题,还有人口过密,高峰期导致通勤时间加长的问题,就和国庆春节塞车一样,本来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可以给你拖到十个小时。


而大城市市区写字楼的上班就是这种模式,只要上班地点选的好,天天都是春运。这可不像以前看的电影和电视剧那样那么浪漫,电视剧的人不上班不买菜不洗碗的,现实中的人类即使不买菜不洗碗,班还是要上的,而且人口过密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事情。在广州的3号线混一个月,过年回家上街觉得人挺少的,比3号线以及珠江新城差远了。如果是“小长假”的广州,天河那一带更是人满为患,吃个饭排队半小时算是快的。


年轻的时候还能折腾,年纪大了,天天春运能顶得住的,不让你当领导真是屈才了。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选择稳定,有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抖音有个博主向木而生(抖音号:xmes)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木工。他做的木偶机无所不能。

2011年,向木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法律系。这个专业是家人选的,到大三,向木发现这个职业和想象中不同后,更失去了成为律师的动力。他突然意识到,有些人不是没有才华,只是被放错了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放对了,他就能光芒万丈。”向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赛道在哪里。


2018年底,他在网上看到一个相当复杂的木质机械装置,通过木制轨道与机关,弹珠在不同的物件之间循环往复地自由穿梭。向木当即就被震撼了,机械、哲学、美术、手工,四者融为一体,他像被安了个新的心脏起搏器似的,瞬间被激活了。那一晚,向木笃定了一件事:不管做木质机械挣不挣钱,这就是他命中注定要做的事。


后来,他的身份变成了木机山工作室创始人、中国Automata自动机艺术家、木制机械玩具设计师、《Automata木偶机初级课程》主编、美国《Automata magazine》专栏作家。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发现自己所想做的事情之后,你才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user avatar

我自己开车,我自己上班,下班的时候顺手把媳妇接上……总共需要一个半小时……

一路不算特别堵,但是真的远……

我就是住太远了……没办法……公司在南山……家住福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