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财报显示工行去年净赚 3502 亿,资产、资本、存款、贷款等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工商银行去年净赚 3502 亿,并且在资产、资本、存款、贷款等关键指标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别看数字本身很亮眼,背后牵扯的方方面面信息才更有深度。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看看哪些是真正值得我们留意的。

1. 盈利能力的光环下,潜藏的结构性变化:

3502亿的净利润,这数字当然是惊人的。 但我们不能光看这个总数。要看的是这份利润是怎么来的?是靠传统存贷利差稳定贡献,还是有新的增长点?比如,中间业务收入(像托管、投行、咨询、代理等)的占比有没有提升?这反映了工行在后息差时代,能否通过服务创新来弥补利差的压力。如果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稳步提高,说明工行的转型升级是成功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更强。反之,如果过度依赖存贷利差,那未来的盈利空间就可能受到限制。
净息差(NIM)的变动。 去年利率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央行有降息操作,市场利率也在波动。工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其净息差的表现是衡量其核心盈利能力的关键。如果净息差同比持平或小幅下降,这在当前的利率环境下是正常的,说明它还能有效管理负债成本,并且在资产端保持了不错的收益率。但如果净息差大幅下滑,那就要警惕了,这可能意味着其资产定价能力减弱,或者负债成本上升过快。
拨备覆盖率和拨备率。 这是银行抵御风险的“护城河”。去年经济环境有起伏,不良贷款的压力理论上是存在的。工行既然能保持这么高的利润,那么其拨备计提是否充分就非常关键。如果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拨备余额/不良贷款总额)和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总贷款)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有所提升,那就说明工行在盈利的同时,也为潜在的风险打好了充足的“储备”,这才是稳健经营的体现。如果出现利润高但拨备反而下降的情况,那可能就要打个问号了。

2. 全球第一的背后,规模与效率的博弈:

资产、资本、存款、贷款的全球第一。 这几个指标的“全球第一”是工行多年累积的战略优势和市场地位的直接体现。
资产规模: 庞大的资产规模意味着它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其“大”是优势,也是责任。
资本充足率: 这是衡量银行稳健经营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核心指标。如果工行在保持庞大体量的同时,资本充足率还能稳步提升,或者保持在监管要求之上一个健康的水平,这说明它的资本内生能力强,风控体系也比较有效,能够支撑未来的业务扩张和风险覆盖。
存款和贷款: 存款是银行的资金来源,贷款是利润的驱动器。存款规模的领先,说明工行在客户基础、品牌信誉方面有强大的吸引力,资金成本控制相对有利。贷款规模的领先,则反映了其在支持实体经济、投放信贷方面的主导地位。但这里面也需要关注贷款的质量,是粗放式扩张还是精细化增长?特别是对公贷款的结构,是流向了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还是存在某些高风险领域?个人贷款,特别是消费贷和按揭贷的增速和风险情况也值得关注。

3. 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不良贷款率和其结构。 规模做大很容易,但把控风险才是真功夫。我们需要关注工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多少,以及这个不良率的构成。是新增不良多,还是存量不良化解得快?是哪个行业的贷款出现不良的比例比较高?如果不良率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并且主要的不良都得到了充分的拨备覆盖,那说明其风险管理是到位的。相反,如果不良率有抬头迹象,且拨备跟不上,那就需要高度警惕。
资产质量的“时空维度”。 关注一下不同业务条线、不同区域的资产质量差异。比如,公司金融和零售金融的不良情况,境内和境外的不良情况,不同行业的贷款质量等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反映出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区域性、行业性风险的暴露情况。
非信贷类资产的风险。 除了传统的贷款,银行还有大量的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这些非信贷类资产的风险管理也非常重要。去年以来,一些非银金融机构和特定债券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工行在这方面的暴露情况和管理策略也值得关注。

4. 驱动增长的新动能与未来趋势: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如今的银行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能力。工行作为“宇宙第一行”,在科技投入、数字化转型方面肯定不遗余力。财报中应该会体现出科技投入的金额和效率。例如,其数字化获客、场景化服务、智能风控等方面的进展如何?APP的使用率、线上业务的占比有没有明显提升?这些都是其未来增长潜力的重要观察点。
客户结构和业务转型。 除了规模,客户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例如,零售业务在总利润中的占比有没有提升?高净值客户、年轻客户的增长情况如何?这反映了银行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客户需求。同时,关注其战略性业务的进展,比如养老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这些都是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
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工行在全球保持领先,其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看点。海外分支机构的盈利能力、海外风险的管控情况、以及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中的角色,都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总结一下, 简单看到工行净赚3502亿、各项指标全球第一,这只是一个表面的荣耀。我们更应该透过这些数字,去挖掘它盈利的质量、风险管理的深度、科技转型的成效,以及未来增长的潜力和路径。这就像看一棵大树,我们看到的只是繁茂的枝叶,但真正有价值的是它的根系是否深扎,树干是否粗壮,以及它未来还能向天空生长多高。

关注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家巨头的实力,以及它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中的真实地位和未来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次一众苏联人到美国的一家汽车工厂进行访问,苏联人问美国人:“这个工厂是属于谁的?”美国人回答:“是属于福特先生的。”苏联人又问:“那门口那些汽车都是谁的呢?”美国人回答:“那些汽车都是工人们的。”后来美国又有一个团体到了苏联汽车厂访问,美国人问苏联工人:“这个工厂是谁的?”苏联人回答:“是全体苏联人民的。”美国人又问:“那门口的汽车都是谁的?”苏联人回答:“那些汽车是厂长和经理的。”

user avatar

银行不从事生产

利润,都是从贷款利息中来的。

讲白话就是,从实体吸血。

user avatar

金融存在的意义是扶持实体发展,做大蛋糕然后获得一定的分成,而扩张性货币政策下,不管实体能不能创造那么多的利润,金融体系都要拿走利息,直至债务支撑的经济泡沫出现旁氏信贷,所谓的经济金融化,经济靠资产泡沫投资拉动。

说个特点,超过发达国家的企业杠杆以及第一梯队的居民杠杆,却存在较高的利率水平,每年的利息就在那里,实体做的蛋糕的速度有限,但金融体系就会把钱拿走,共生还是寄生关系越来越难以界定。现在居民高杠杆下消费能力缺失无法转化成企业利润,居民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扩张,缺钱的更加接近旁氏信贷,未来的钱怎么流转是个问题。

user avatar

一个gdp5.5%增速的国家

一个大部分公司平均年净利润低于5%的国家

作为无实际产出的金融机构,躺着赚超过10%的息差。

十四亿人抱怨的十年房地产行情下来,地方欠银行钱,开发商欠银行钱,购房者欠银行钱。全社会都在帮银行打工。

2020年3月,全国疫情停摆,中国医护扛起了医疗,中国企业家扛起停摆压力,依然给工人发工资,甚至极个别房东以及商场予以一定租金减免,唯独银行,全社会最有钱的机构,号称国之脊梁的国企,贷款哪怕延期一个月都是妄想。整个社会任何行业都可以停摆,但银行的还款日永远不会停摆。

疫情3年过去了,所有人都身心疲倦,经济大环境越来越差,你这个月可以不吃,可以不喝,可以失业,可以失去健康,可以被隔离,可以被感染,但是你不能不还贷。

放眼今天,房地产行业一地鸡毛,互联网行业遍地裁员,餐饮酒店哀嚎片野,明星网红人人自危,电影影院半死不活,教培行业全军覆没,快递外卖越来越卷,工厂制造江河日下,唯独银行一片净土,利润屡创新高,一家银行利润秒杀随便一个行业!

敢问,房地产尚不能兴邦,高度发达的银行业,像当铺那样放贷又能给中国带来什么贡献?

user avatar

其其实我特想看看那些平时把996、工作难之类的问题扣到资本家脑子上的,怎么看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泻药。

1、然并卵,还是靠垄断、牌照和寻租,毫无核心竞争力的食利阶层,也无法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面对西方制裁束手无策,香港特首也只能放一堆现金在家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值曾经全球第一又如何,现在掉到哪里了?

2、金融对实体经济让利情况如何?不好意思,即使疫情肆虐,房贷还是要你按时还的。2%以下的人拿捏着80%以上的财富,还谈个毛线刺激消费,忽悠小学生么?

3、接下来如果房价稳不住了,看看占无风险收益最大头寸的资产,后果会如何?

user avatar

中国内卷的根源就在于此,


国资占据了全社会60%的资产和接近一半的收入规模,但是体制内的劳动者只有不到10%,也就是说90%的劳动者只能去分配剩下的一半收入规模。




1、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十里择一乃至百里择一,不内卷才怪。

2、而体制外,人多肉少,不内卷才怪。

3、国资要求必须保值增值,天下间做买卖有必需赚钱的道理吗?总会发生损失,如果国资必然不亏钱,那么损失是谁抗了?

4、历次放水,国资吃到饱,然后是有力人士,再然后是大点的民企,最后才是中小企业和平头老百姓。无差别发钱是不可能的,毕竟都发钱等于都没有发钱。

所以任何教育改革、劳动保护、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方式方法都会或早或晚的走向无效,因为上述机制存在,必然是内卷的。



疫情对经济影响如此巨大,所有人随时可以被要求居家隔离,各行各业随时可以被要求歇业,然而银行的贷款,你必须准时足额归还,没得商量,

你说是为啥?我想大概是国有资产不流失比大家的生活更重要吧。


user avatar

这应该是回光返照,最后一次高峰

这次报表之后,工行会下行

user avatar

来看看大洋彼岸的苹果去年净利润有多少:

$94,680,000,000

946亿美元 约等于6019.49亿人名币(2022-4-2汇率)

工商银行的净利润是3502.16亿人民币

但凡是能创造出苹果一半的非商业价值(带动就业、技术研发),工商银行也不会被网友骂这么惨

等哪天中国大陆排名前几的公司不再是那么多金融相关的,而是跟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公司,那时候估计就实现伟大复兴了……

银行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是值得肯定的,如何促进银行内资金流向有需要的企业是当权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user avatar

所以我一直就说,中国真想搞共同富裕,会比其他国家难很多

资本主义国家财富大多在资本家手里,自然更好再分配。现在的贫富差距就比中国小得多,如果富人税还能落地,离共同富裕就更近了

具体数据详见我其他回答:

但社会主义国家财富并不都在资本家手中,甚至资本家手里只是少数。真正的既得利益者除了资本,还具备权利,自然更难再分配

由此一来就会面临尴尬的情况,穷人需要分配,富人却分配不动,最后被分配的,竟然是加班最多、交税最多的中产

比如那些一年挣几十万的互联网人,甚至整个教育行业从业者

然而工行的大佬们,反而越挣越多,很多国企也都是一样

这也就是特朗普能火的理由,即便有万般缺点,但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看到了中产的痛苦

希望共同富裕能早日找到正确的方向,并真的去落实吧,普遍性的富人税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不然只挑着个别资本家和中产动手,国企却还是靠着政策垄断躺着赚钱,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让起码努力一些的资本家多挣点

即便富人税有难度,以后财政预算再有缺口,也不要跟老百姓要了,先让国企上缴利润,起码也是均富的一种。比如养老金缺口,国企利润足以弥补了

user avatar

投资者普遍认为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与房地产紧密捆绑的银行业会被拖入泥。在过去1年,地产公司接二连三暴雷,排名靠前的除国企外,基本无一幸免。但银行业普遍在去年交出靓丽的年报,净利润持续增长。

继15年的房地产“涨价去库存”,成功将企业的杠杆转移到买房的个人头上。过去两年的疫情,中小企业和个人普遍生存困难,信用贷和信用卡用得多,也许金融机构去年的大块利润是来自于个人的以贷养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工商银行去年净赚 3502 亿,并且在资产、资本、存款、贷款等关键指标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别看数字本身很亮眼,背后牵扯的方方面面信息才更有深度。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看看哪些是真正值得我们留意的。1. 盈利能力的光环下,潜藏的结构性变化: 3502亿的净利润,.............
  • 回答
    腾讯2021年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6%,达到1288亿元,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也勾勒出当下中国游戏市场的脉络。首先,6%的增长率本身是个积极信号,但仔细推敲,也能看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过去,腾讯游戏曾有过更高的增长爆发期,尤其是在移动游戏刚刚兴起的时候。相较之下,6%的增.............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快手2020年财报显示的“净亏损”1166亿元,以及市值为何还能突破万亿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财务和市场现象。一、 2020年快手“净亏损”1166亿元的真相:是“亏损”还是“非现金计价的财务指标”?首先,我们要理解财报中“净亏损”的含义,以及快手在2020年这个“净亏.............
  • 回答
    亚马逊在2018年第二季度发布的财报确实令人瞩目,其中净利润达到25.34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186%,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要评价这个成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背景:惊人的增长率从何而来?首先,理解1186%的增长率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好”的体现,更是“爆发式”.............
  • 回答
    Facebook(现 Meta Platforms)在2022年2月2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后,盘后股价暴跌超过20%,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财报数据本身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财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导致了市场.............
  • 回答
    任天堂 2021 年 9 月 30 日发布的财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数字之一便是 Nintendo Switch 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9287 万台。这个数字放在游戏主机市场来看,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这份成绩,可以说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1.............
  • 回答
    拼多多财报发布后开盘暴跌,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得一件件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财报本身是股价波动最直接的导火索。 股价涨跌,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当公司公布的财报数据,尤其是营收、利润、用户增长等核心指标,没有达到市场的普.............
  • 回答
    2015年的财报,联想全年亏损8.4亿,而华为则净赚369亿,这个数字的巨大反差,就像一场无声的较量,背后牵扯的绝非简单的盈亏数字那么简单。它折射出的是两家公司在不同战略路径上的选择,是技术研发投入的深度,是市场策略的差异,更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和竞争的博弈。联想:转型阵痛,PC巨头的.............
  • 回答
    华为2021财报:拨云见日,砥砺前行2022年3月31日,华为发布了其2021年度的经营业绩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是华为过去一年成绩单的展示,更是观察这家全球科技巨头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寻求突破、稳健发展的关键窗口。经历过严峻挑战的华为,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哪些数据和战略透露出其未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腾讯当年(2019年)第三季度那份财报里,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当年 Q3 的财报,就像是一张成绩单,给市场和关注我们的人们展示了腾讯在这一时期各个业务板块的成长和变化。一、整体营收稳健增长,游戏业务的惊喜回归是最大看点首先,最直观的亮点就是 营收和净利润的稳步提升。在那个季度,.............
  • 回答
    要看懂保险公司的财报,可不是件简单事,它不像买卖股票那么直观。保险公司这门生意,说白了就是“收钱,然后把钱管好,到该赔的时候赔出去”。所以,他们的财报里,要关注的核心就是这个“收钱”和“赔钱”的环节,以及他们怎么“管钱”。一、 核心中的核心:承保利润 (Underwriting Profit)这是衡.............
  • 回答
    耐克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确实引发了一些关注,尤其是营收虽然整体同比增长,但大中华区收入却出现下滑。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市场环境,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看看这些数据可能指向了哪些值得耐克以及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1. 消费需求波动与复苏力度不均:整体营收的增长,说明耐克在全.............
  • 回答
    ASML 2021 年财报揭秘:1339.6 亿人民币背后的“芯”动力ASML,这家荷兰光刻机巨头,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报告的营收数据折合人民币高达1339.6亿元。这个数字,放在半导体产业波澜壮阔的2021年,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财务数字,更是其在技术、市场和全球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那些厚厚的财报看懂。别被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吓住,其实它们背后藏着一个公司的故事,咱们今天就来学着做个“故事侦探”。第一步:知道财报里都有啥“主角”一张年报(或者季报)里,最重要的几位“主角”通常有这几个: 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 这玩意儿就像一个“快.............
  • 回答
    百度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出现大幅下跌,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重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找出其中“作用最大”的几个点,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营收增长不及预期,尤其是与此前高增长的对比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导火索。百度一直以来以强劲的营收增长著称,特别是在中国互联网广.............
  • 回答
    理解 Twitter 的财报,特别是涉及到用户活跃度这个核心指标时,mDAU(monetizable Daily Active Users,可盈利的日活跃用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数有多少人在用 Twitter,更是衡量 Twitter 变现能力的关键。我们先来聊聊 DAU(Dai.............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小米集团(1810.HK)在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值得关注的信息。这个季度对于小米来说,正处于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但整体表现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展现了其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整体营收与利润亮点: 营收超预期,实现强劲增长: 小米集团在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了 营收人民币5.............
  • 回答
    百度在2019年第一季度公布的财报和随之宣布的搜索公司战略转型以及向海龙的离职,无疑是当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一事件:一、 财报本身:稳健增长下的挑战 营收与利润: 百度2019年Q1财报显示,公司整体营收为2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小米集团(01810)2018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这份财报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包含了小米上市后的首份季度业绩,而且恰逢其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于2018年8月20日。这份财报涵盖了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迅雷(Xunlei)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并重点关注其云计算业务,特别是玩客云的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迅雷在2017年的战略重心转移。 在2017年,迅雷正在从传统的下载加速服务商,积极转型为一家以云计算和区块链为驱动的新型科技公司。玩客云(后更名为“链克空投云”)作为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