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开始就盯着屏幕了,久违的孟晚舟女士作为CFO率先发言:
接下来的内容,除了佩服说不出别的。“华为”就是一台疯狂赚钱的机器,牛逼的商业“病毒”(非贬义),如果要在我国说出一个极具韧性、可变性与适应性的企业,“华为”或许就是那个典型的案例。
在收入锐减28.6%的情况下,净利润竟然提升了75.9%(?!!),资产负债率降低到了57.8%,经营性现金流597亿,净现金流为2412亿...........
在制裁导致的芯片与原材料受限情况下,思路转型极快并将目光集中于系统与布局优化上:
研发投入在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占比还在继续提升,2021年的研发总投入达到了1427亿,占收入的22.4%(这也太猛、太激进了吧):
轮值主席-郭平总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头铁”?以前看的“头铁”和眼前这个比起来真的都不是事儿了。关键是这位“头铁”典范还真的有底气,还真的依旧赚得动。
不管未来的华为会走向何方,现在的它已经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先挑两个点聊聊吧,具体财报晚点细看。
1、光芯片
比如说基站产品要做到性能、节能的双优,必须考虑能耗最大的部分,也就是射频单元的功放器件,华为采用了氮化镓材料来制造功放,在高频信号的放大效率远高于LDMOS所代表的传统半导体材料,可以降低20%的能耗;光通信中我们用LCoS、数字化光层和全息图算法等突破,实现了全关一跳直达。华为持续的根技术的投入,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上,也保持我们竞争力的持续领先。
GaN做射频——第三代半导体国内外起步时间相对接近,国内有一些能落地的国产化应用。
LCoS做光通信——这个很有意思,我们日常看到的LCoS,即LCD on Silicon,硅基LCD,在投影、VR上有应用,做光通信也是重点方向。
2、华为数字能源
顺便说一下2021年我们重组了我们的业务,成立了华为数字能源公司,这个数字能源公司包含智能光伏、数据中心能源、智能电动站点电源和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在这些方面我们跟中东在全球得天独厚的光照条件和数据中心能源的匹配,应该有机会一起创造全球最好样板的机会,我们相信也会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
华为牛逼的地方在于逆变器和能源管理,最早据说是非洲地区供电不稳定,所以采用太阳能加逆变器给自家供电,不小心就做成了逆变器全球第一。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IGBT芯片不太好买,正在慢慢减少逆变器供应。
去年华为成立了能源解决方案bg(没记错的话),结合光伏和储能是个好方向。
不管是光伏/风电/储能的DCS/SCADA系统,目前相对来说还不是那么高级。
先看一张世界地图:
除了中国外,欧美日韩澳大利亚都在,好像没什么不妥。
但真正的世界地图是这样的:
说个冷知识,第一张地图里,除了中国,欧美日韩澳全加起来的人口,还不如中国人口多。
随着全世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能力也在稳步上升。他们的声音却被忽视了,好在他们的消费能力没有被中国企业忽视。
比如,印度已经成为小米海外最大的市场,成功的帮助小米实现史上最佳业绩,2021年营收超过3200亿。
同样,依托于数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强劲的消费能力,顶着芯片断供、欧美制裁的巨大压力,华为2021年营收超过6368亿,几乎是小米的一倍。
当然了,虽然华为和小米经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但二者并非同类公司。华为的核心产品是B端通信领域和企业服务,基站天线服务器等,手机是兼营(辉煌时期能占60%营收);小米的核心产品是手机,基本不做面向B端的业务。
我们需要更多的华为,也需要更多的小米,来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日益高涨的需求。
一、华为为什么发年报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年报没有参考价值。
这是对资本市场无知的体现。
事实上,华为虽然不上股市,但华为上债市,在中国和欧洲资本市场发债,并且华为债投资回报率很可观,很受欢迎。
根据发债的要求,华为披露年报,为华为进行年报审计的,是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
可以说,华为年报的审计标准,比大部分上市公司还要高。从华为披露的详细数据来看,也比大部分上市公司更为严谨。
年报显示,2021 年,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财务稳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6,368 亿元,运营商业务表现稳定,企业业务稳健增长,终端业务快速发展新产业。实现利润人民币 1,137 亿元,净利润率达 17.9%。
2021 年,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人民币 1,427 亿元,超过了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 22.4%,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
目前,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
谁是第一呢?
谷歌。
华为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营收是自己四倍的苹果,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看似超负荷的研发投入,都是为了押注未来。
华为不上市,没有资本的压力,10年研发投入接近8500亿,下一个10年研发投入有望超过1万5千亿。对比下隔壁小米声称未来10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二、真实的世界
受到芯片的限制,在剥离了荣耀之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手机为主)大幅下滑,基本上腰斩。
一度超过应收占比60%的消费者业务,缩水一半以上。让出了巨大的市场,被苹果、三星、小米等品牌分食。
欣慰的是,公司的企业业务和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甚至在2021年5G投资放缓的情况下,仍基本维持住了原有份额。
星空君最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分区域的销售额。
下滑最严重的,是中国,公司的海外业务中,欧洲中东非洲的销售额下滑27.3%。这个数字是低于星空君的预期的,如果剔除掉手机业务,很可能企业业务和运营商业务是增加的。
华为不是被制裁吗?为什么会这样?
真实的世界,不是只有欧美日韩澳。
还有广大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大家的钱都不是天上飞来的,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华为产品,成为这些国家的首选。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本来就没有和欧美企业的深度合作,也无需担心制裁。
甚至连菲律宾这种有美军基地的国家,都选择了和华为合作。
2021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东盟,东盟人口超过7亿,是远被网友们忽视的消费群体。华为在东盟,混的风生水起。
更不用说,在非洲,中国的通信产品大面积普及。
华为虽然没能占领非洲的手机市场(传音控股的天下),却占领了基站天线市场。
三、华为债
2022年新年伊始,华为发布公告,拟募资4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2012年,华为开始第一次在全球市场发债;2019年,华为第一次在国内发债。
本次发债成功后,华为10次共计在国内募集380亿元人民币资金,第16次在全球市场发债融资,总计406亿元人民币债和46亿美元债。
对于一个年营收数千亿现金流优异的公司来说,发债募资几十亿,几乎是杯水车薪,那么华为什么要发债呢?
在华为,这个问题有两个口径:一是资管部门认为,华为必须在最好的情况下发债,增强社会的了解和信任,不能到困难了再发债;二是任正非曾解释过,华为债不存在偿还问题,我们的资金比较宽裕。宽裕到钱多了,我们就希望能对大学、科研机构、标准组织多给一些支持,支持世界的发展,不能狭隘地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疫情之前,星空君去过几次雁栖湖会议中心,每天清晨会围着雁栖湖跑一圈,恰好15公里,浑身舒畅,旁边是国科大的校园,有时也会到校园和同学们一起跑步。在国科大校园发现了很多华为的移动通信、储能等实验设备,按照任正非的说法,这些学术方面的投入,有一部分来自发债。
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为支撑各项业务发展和关键战略落地,华为拟发行一期期限为3年、募资总额为40亿元的中期票据,将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据公告显示,工商银行为本次发行主承销商,农业银行为联席主承销商,利率区间为2.7%-3.3%,发行首日为2022年1月6日,缴款日期为1月10日,上市日期为1月11日。兑付日期为2025年1月10日。
从利率区间看,站在华为角度,融资成本非常低,某些情况下,甚至比自有资金成本还要低。既能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又能融到低成本的资金。华为发债还是比较划算的。
四、华为的,世界的
为什么看好华为?
不仅仅是因为华为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抵抗国际巨头的中国企业,更重要的是,华为的全员持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资本造福的模式。
华为没有大股东,不需要上市,不会受制于资本的束缚,可以投入巨额的研发,规划远期的未来。
这种模式的成功,有些人是会颤抖的。
毕竟,这已经不是摸石头过河了。
甚至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已经探索出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模式。
在各种谣言和污水中,华为依然获得了全球第八名最佳雇主的优异成绩,这和星空君平时和华为员工接触的情况完全吻合。
2021年,华为员工人均年薪70.3万。
极少有华为员工会在网络上抱怨华为,甚至很多从华为走出来的员工,都对在华为的经历念念不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