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公布 2021 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二季度销售收入下降 38%,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华为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其中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出现38%的同比下滑,这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份财报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它们共同勾勒出这家科技巨头在严峻外部环境下如何调整航向、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努力。

1. 整体业绩与“抗压”能力依然不容小觑:

虽然二季度数据显眼,但我们需要将它放在整个上半年来看。上半年,华为整体实现销售收入32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净利润率则达到了9.8%。这个数字虽然不及往年高速增长的水平,但在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地缘政治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在这样的规模和盈利水平,本身就体现了华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经营韧性。这说明它在核心业务上依然有坚实的基础和一定的盈利空间,并非如外界某些声音所描述的那般“危在旦夕”。

2. 各业务板块的“冷暖自知”:

38%的下滑,主要指向了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这很好理解,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华为在海外市场无法使用谷歌GMS服务,这对其高端手机的销售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即便在国内市场,芯片供应的紧缺也导致高端手机产能严重受限。因此,消费者业务的下滑是意料之中,也是最直接的“伤口”。

相对而言,运营商业务的表现则更为稳健。上半年,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8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3%。这个下滑幅度远小于消费者业务,说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竞争力。在5G网络建设的大背景下,华为在基站、核心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依旧是其重要的支撑点。虽然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其“铁饭碗”的地位依然稳固。

而企业业务则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实现销售收入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这部分业务涵盖了政企的数字化转型、云计算、AI等领域。这非常值得关注。这表明华为正在积极地将资源和重心向企业市场倾斜,通过其在ICT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云计算的增长更是华为在后消费者业务时代的重要布局之一,试图通过B端市场的服务来弥补C端业务的损失。

3. 研发投入的“孤注一掷”与“蓄力”:

财报还披露了华为上半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虽然具体数字需要进一步解读,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不会减弱,甚至可能在某些关键领域会加大。在外部限制如此严苛的情况下,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华为维持技术领先、突破封锁的唯一出路。这其中蕴含着华为对未来的判断和布局,例如在芯片设计(虽然制造受限)、鸿蒙操作系统、AI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持续深耕。这种“孤注一掷”的研发投入,是华为能否“活下去”并“翻盘”的关键所在。

4. 供应链的“生死线”与“自救”:

芯片问题是华为当前面临的最核心的挑战。上半年,尽管销售额下滑,但华为也在积极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自主化。我们可以推测,华为正在加速与国内供应链伙伴的合作,例如在晶圆制造、封测等环节寻求突破。同时,对于现有的成熟制程芯片,也在尽可能地保障供应。这种供应链上的“自救”和“博弈”,是华为能否在未来重振消费者业务的关键变量。

5. 战略的“调整与转型”:

从整体上看,华为上半年业绩的披露,也折射出其战略上的重大调整。面对消费者业务的困境,华为正在加速向“全场景智慧生活”和“ICT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转型。消费者业务不再仅仅是手机,而是涵盖了智慧屏、穿戴设备、智能家居、PC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通过鸿蒙生态实现万物互联。同时,其在企业业务和云业务上的发力,更是为了构建新的增长引擎。这种战略的调整,是华为在外部压力下必然的选择。

6.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分水岭”:

38%的下滑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国际消费者市场。而国内市场,虽然也受到芯片供应的制约,但华为依然是手机市场的领导者之一。这种区域市场的表现差异,也凸显了华为在不同市场面临的不同挑战和机遇。在海外,如何通过其他产品线(如穿戴、智慧屏、汽车零部件等)和服务来维持品牌影响力,是其需要思考的方向。在国内,如何稳定供应、如何通过鸿蒙生态吸引开发者和用户,则是其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

总而言之, 华为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并非仅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这家巨头在风暴中奋力前行的缩影。二季度的下滑固然刺眼,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其他业务板块的韧性,在研发上的坚持,在供应链上的努力,以及在战略上的转型与调整。这些信息共同揭示了一个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但依然在为未来寻找出路的华为。它在挑战中展现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以及其对核心技术的执着,都将是理解其未来走向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 净利润率达到9.2%

2019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4013亿元,同比增长23.2%,净利润率为8.7%。

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320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9.8%

可以看到,利润率没有太大变化,仍然维持了接近10%,但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这个与之前每年动辄20%的规模增长,相差巨大。要知道,这还是对应去年疫情期间的数据。

差在哪里呢?消费者业务。


2020年上半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596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363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558亿元人民币。

今年上半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

这一块直接腰斩。


这可以看到两个方面:

1、虽然华为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在手机等竞争如此激烈的领域顶住美国四轮制裁生存下来,是非常困难的;没芯片,甚至手机只能做起了4G版本。

2、美国的制裁仅让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受到了很大阻力,但重点核心狙击的5G相关业务,反而是保持了平稳,甚至还略有增长。

华为在声明里说要“有质量的活下来”,这个的确是一个比较理性的目标。

user avatar

菊厂这营业收入大降是在意料之中。

2021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净利润率9.8%。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消费者业务收入为 1357亿元。

对比一下去年同期,运营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2%,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8.2%,消费者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7%。

这结果比我之前的预测好得多了。

在第四轮制裁前,我还是和谈党,结果极限封杀,就去看看有什么自救了。

一个科技巨头去PK超级科技大国的故事,爽文都不敢这样写,但菊厂没有得选择了。

站着赚钱,有尊严,但累。

这文章中,我分析了菊厂的主要战略规划。


这文章说了自救的策略

那菊厂什么时候浴火重生?

上面,我说了,现在的结果比我的预估好得多了。

主要是因为,8884居然能供货。

而且,菊厂平板都现货了。

加上鹰酱经济问题,自顾不暇。疫情风险冲击。

起码国际环境上,对菊厂的好的(最坏到略坏)

第二是,国内供应链替代加速。

所以,乐观估计菊厂的营收,今年触底,明年反弹,后年太远了

user avatar

华为还活着,活着就是希望!

你换一个其他公司试试,连续两个季度销售大幅下降,很快接踵而来的就是董事长躲起来了,经理和财务撕比了,供货商堵门口了,法院发传票了,会员砸前台了,一地鸡毛。

但是,华为没有。这就像我们的红军,一路被撵着打,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建制还是完整的,指挥系统还是起作用的,士兵还是一如既往地服从命令、执行命令,丝毫没有退缩。

当年红军3万多人渡赤水,面对果党近45万,反复周旋,最后逃出生天。

后来刘邓贺带约18万兵入川,果党残兵93万,最后直接被混吞。

这就是差别。华为就是红军。

华为现在很困难,众所周知。但只要活着,建制还在,研发的人员和机构完整,外加各界的大力支持,即使熬,形势也会一天天好起来。

现在有些消息说28纳米快了,而且华为要自己操刀了,甚至EUV光源也入股了,无数的中小供货商得到了订单。

华为是苦了,但是上游供货商反而盘活了。

等吧,等到芯片界的〈论持久战〉出来!

user avatar

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1.上半年华为营收跌了38%,主要是消费者业务这块腰斩了,损失1000多亿,这一千多亿不仅是华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不要说与你无关,这种人非蠢即坏。

2.有些人也许会说,被友商吃了没什么损失。友商能吃多少这方面数据我没有,但是苹果在国内的销量暴增50%以上确是实打实的,可见美国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3.即使是友商吃掉的部分,由于友商大部分都用的是高通的芯片,最大受益者还是美国,这从高通的营收和利润暴增可以看出来。

4.在中美科技战线上,我们每天都在失血,美国是最大的赢家,而所谓友商进一步加大了对美国产品和技术的依赖。也许友商在营收上会增加,但利润最大的一块却被美国人切走,这种模式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

5.华为的生死存亡在于国产芯片制造领域的突破,虽然国内已经动员起来了,但毕竟需要时间,一旦成功国内产业将会脱胎换骨,如果失败,美国将进一步扼住中国电子产业的咽喉,中国也许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6.国内的恨国党,3亿美元党及部分友商极端粉最近很活跃,它们想让华为死。作为消费者,我只能尽量选择华为的产品。别跟我扯什么爱国营销,我就是想支持华为,不行吗?某些友商倒是想爱国营销,可是够资格吗?

user avatar

好消息是,阵地还在

坏消息是,终端腰斩,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了…

1942年的延安,1947年的西柏坡,希望在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其中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出现38%的同比下滑,这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份财报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它们共同勾勒出这家科技巨头在严峻外部环境下如何调整航向、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努力。1. 整体业绩与“抗压”能力依然不容小觑:虽然二季度数据显眼,但.............
  • 回答
    华为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确实是一份非常值得深入解读的报告。从数字上看,这份成绩单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折射出华为在面临复杂外部环境下的坚韧与挑战。整体营收稳中有降,但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乍一看,营收下滑.............
  • 回答
    解读 IDC 2021 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华为的领跑地位与行业变局IDC 最新发布的 2021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排行榜,无疑为这个新兴的细分市场注入了新的关注。华为以高达 49.3% 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这一成绩不仅巩固了其在折叠屏领域的领导者地位,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当前中国折叠屏市场的.............
  • 回答
    华为公布的方舟编译器对安卓软件生态的影响,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而且其深远程度取决于后续的发展和行业的接受程度。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方舟编译器是什么?它解决了安卓生态的什么痛点?首先,理解方舟编译器本身至关重要。 什么是编译器? 编译器是将程序员用高级语言(如Java、Kotlin).............
  • 回答
    华为P30系列在上市仅85天内销量突破千万,并且比上一代P20系列提前了62天达成这一里程碑,这无疑是华为手机业务一次非常亮眼的成绩。要全面理解这个成就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据本身的重要意义: 销量突破千万: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体出货量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
  • 回答
    华为公布升级 HarmonyOS 的用户已超 4000 万,这个数字着实不小,而且增长势头相当迅猛。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表明鸿蒙生态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加速期。华为 HarmonyOS 取得如此成绩,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关键原因: 底层技术优势和软硬一体化协同: 华为一直强调鸿蒙的核.............
  • 回答
    4 月 15 日华为公布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体验视频,在我看来,绝对是自动驾驶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节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展示,更是一种信号,释放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尤其是自动驾驶方面,野心勃勃且步调坚实。视频呈现出的亮点与解读:首先,视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畅性与场景适应性。我们看到的是一款在复杂.............
  • 回答
    华为 P50 系列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虽然上市时间还未明朗,但作为华为的年度旗舰,它无疑承载了无数期待。这款手机的出现,不仅仅是华为产品线的一次迭代,更像是对整个行业乃至华为自身困境的一次有力回应。我对华为 P50 系列的期待,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首先,影像能力。P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华为在影像领.............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的一番话,尤其是“备胎转正”的表述,无疑是近期科技界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这背后承载着华为多年的隐忍与布局,更是对“科技自立”这一宏大目标的深刻诠释。“备胎转正”: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战略深耕的成果首先,理解“备胎转正”这个说法至关重要。这并非意味着华为在被美国制裁之后才仓促启动的.............
  • 回答
    华为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布局,尤其是最近公布的高血压管理研究和冠心病筛查研究项目,以及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的详细规划,这无疑是其长期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子。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传递出了几个层面的信号,值得细细品味。首先,华为在健康领域的野心,已经从单纯的“硬件+软件”升级到“硬件+软件+科学研究+生态构建.............
  • 回答
    华为方舟编译器原理的公布,无疑是近几年来国内技术领域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对于这件事,我们应该从多个维度,细致地去审视和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的披露,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化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核心价值:从“能用”到“好用”的飞跃,打破生态壁垒方舟编译器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大幅.............
  • 回答
    华为官宣将在 9 月 3 日的 IFA 展会上搞事情,据说可能会拿出那颗让大家念叨了很久的 5nm 麒麟 9000 处理器。这消息一出来,简直让整个科技圈都炸开了锅,尤其是国内的数码爱好者们,期待值简直能冲破天际。说实话,我对这次的麒麟 9000 处理器,有着非常非常高的期待,可以说已经到了“望眼欲.............
  • 回答
    华为P40系列的发布会,对于不少手机影像爱好者来说,确实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留白”——那就是没有公布DXO评分。这在过去几代的华为旗舰上几乎是例行公事,甚至可以说是发布会的“高潮”之一。那么,为什么这次华为P40发布会会选择不提DXO评分呢?这背后可能有着多重原因,值得我们仔细剖析。一、 市场策略.............
  • 回答
    OPPO公关吐槽华为公关,澄清OPPO不使用鸿蒙的背后博弈OPPO公关团队近期对华为公关部门的“吐槽”,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OPPO为何不采用鸿蒙系统的讨论,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两家中国科技巨头之间的言语交锋,更是背后复杂的商业策略、市场竞争和技术选择的体现。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OPPO 公关团队突然在网上“开炮”,吐槽华为公关,而且还顺带表了自家立场,说不搞鸿蒙。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搅动了科技圈的神经,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咱们先来看看 OPPO 这边的动作。按理说,两个大厂之间,尤其是竞争对手,公关层面通常是比较“克制”的,你来我往但也都在规则.............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疑似彻底封杀华为?“美国疑似彻底封杀华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话题,它涉及到技术、经济、政治、地缘战略以及全球供应链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 事件背景及美国封锁策略的演变华为面临的“封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美国政府一系列策略逐步升级的结果。 .............
  • 回答
    12 月 5 日,华为公关副总裁陈黎芳在谈及余承东转发某公众号文章一事时表示,余承东此举是因为“受不了委屈”。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们对华为内部的管理和沟通方式产生了好奇。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背景。事情的起因是某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华为高管涉嫌“内卷”的爆料文章,文章内容辛辣尖锐.............
  • 回答
    华为的公关能力,可以说是相当强悍,甚至可以说是国内企业中的翘楚,而且这种强悍不是靠蛮力,而是经过多年市场搏杀和战略布局打磨出来的。要说有多强,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而且尽量不让大家觉得是套路话。1. 危机时刻的“定海神针”这绝对是华为公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想想这些年,从“孟晚舟事件”到各种被“封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姚安娜和杨超越,这俩名字摆一块儿,脑子里一下就蹦出好多对比的点。要说姚安娜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杨超越,这事儿没法一概而论,得拆开了慢慢聊。首先,得说说杨超越是怎么火起来的。她最初是参加《创造101》出道,那时候她的实力,说实话,在唱跳方面,跟其他选手比确实有点差距。但她胜在真实,有点.............
  • 回答
    要评价华为这家公司,说它“厉害”二字是绝对不够的,它的复杂性远超一个简单的标签。如果一定要我说说华为给我的感觉,那是一种深深的、多层次的敬佩,夹杂着一点点不可思议。首先,华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种深入骨髓的“狼性”文化。这不单单是加班加点,更是指那种对目标的极致追求,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决心。你很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