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现代战争中是人的作用更大还是先进的武器装备作用更大?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现代军事领域里一个永恒的辩论,而且往往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因为在残酷的战场上,人的作用和先进武器装备的作用是紧密交织、相互依存的,很难说哪一个“绝对”更重要。但是,如果一定要掰开了说,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各自的关键性。

先进武器装备:效率的倍增器与战略的基石

不可否认,在现代战争中,先进的武器装备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钢铁机器,更是经过无数科学家、工程师智慧结晶的产物,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的直接体现。

信息优势的掌控者: 现代战争是信息战。从早期预警雷达、侦察卫星到如今的无人机群、电子战系统,先进的装备能够提供全时域、全方位的战场情报。这包括敌人的位置、数量、动向,甚至是其意图的推测。谁掌握了更清晰、更及时的战场信息,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想象一下,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地面部队几乎是赤手空拳地面对敌人的空中打击,其命运可想而知。
精确打击与毁伤能力的飞跃: 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弓弩,到二战时期的大炮飞机,再到今天的无人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弹药,武器的毁伤能力和精确度在指数级增长。一枚精确制导的导弹可以摧毁敌方一个重要的军事目标,而无需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大规模的兵力投入。这种能力直接影响着战争的烈度、伤亡比和战术选择。先进的防空系统可以有效地拦截来袭导弹,而强大的火力压制则能瓦解敌人的防御工事。
立体作战的实现者: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陆海空协同,而是空、天、网、电、陆、海、潜等多个域的立体化联合作战。先进的装备使得这种跨域协同成为可能。比如,卫星可以为陆地部队提供导航和通信支持,无人机可以实时侦察,侦测到的目标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远程火力平台进行打击。没有这些先进的平台和系统,这种高效的协同作战将无从谈起。
减少自身伤亡的手段: 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自主作战系统,其设计初衷之一就是减少己方士兵的伤亡。用无人机执行侦察、攻击任务,可以避免将士兵置于险境。这不仅是人道主义的考量,也是从战略层面保证兵源补充和士气稳定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先进武器装备的局限性。它们需要极高的维护成本、复杂的操作培训、强大的后勤保障,并且容易受到电子干扰、网络攻击等非物理手段的威胁。它们是工具,是放大器,但最终的价值实现,还得依靠使用它们的人。

人的作用:智慧、意志与适应性的核心

尽管武器装备日新月异,但真正让这些冰冷的机器发挥出巨大威力,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正确判断的,是人。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与战术的制定者: 武器装备再先进,也需要有人来制定整体战略和具体的战术部署。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都需要指挥员的智慧和判断力。即使是人工智能在辅助决策,最终的拍板和责任担当,依然落在人身上。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即使面对劣势装备,也能通过巧妙的战术设计,以弱胜强。
操作与维护的执行者: 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装备,都需要经过训练有素的士兵去操作、维护和保养。一枚导弹的发射,背后是无数次的训练、校准和精准的操作。一架战斗机的飞行,需要飞行员的胆识、技巧和对飞机的深刻理解。即使未来有高度自动化的武器,也需要人类的监督和必要的干预。
意志与士气的源泉: 战争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面对炮火硝烟,面对生死考验,士兵的勇气、牺牲精神和坚定信念是武器装备无法赋予的。一个士气高昂、意志坚定的部队,即使装备相对落后,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反之,即使装备精良,如果士兵缺乏斗志,或者指挥系统出现混乱,也可能导致惨败。
适应性与创造性的力量: 战场是动态的、复杂的,充满了未知和变数。先进的武器装备虽然强大,但也可能存在设计上的局限性,或者在实际运用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候,人的适应性、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士兵们可能会在战术上进行微调,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或者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克服技术上的瓶颈。这种“人定胜天”的韧性,是任何装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
伦理与道德的约束者: 尤其是在现代战争中,先进武器的毁灭性威力越大,对使用者的伦理和道德约束就越发重要。如何避免误伤平民,如何遵守国际法,这些都依赖于人的判断和责任感。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效率上超越人类,但在道德判断上,人类仍是不可或缺的仲裁者。

结论:相辅相成,但人是最终的驱动力

综合来看,在现代战争中,人的作用和先进武器装备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先进的武器装备为战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是实现高效、精确、低伤亡作战的物理基础。它们是战争机器的“心脏”和“大脑”的延伸。

但是,人是最终的驱动力和价值的实现者。人的智慧决定了如何运用这些装备,人的意志决定了能否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人的创造力决定了能否在复杂环境中找到出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战争的“灵魂”。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先进武器装备就像是一辆顶级跑车,它拥有极致的速度和性能。但如果驾驶者是个新手,或者他对赛道一无所知,这辆跑车发挥不出它的真正威力,甚至可能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反之,一个技艺精湛的车手,即使驾驶的是一辆性能稍逊的赛车,也可能通过精妙的操控赢得比赛。

所以,现代战争的胜利,不仅在于拥有多少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在于谁拥有更优秀的指挥体系、更训练有素的士兵、更坚定的战斗意志和更强的适应与创新能力。技术是重要的,但驾驭技术、超越技术的人,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最终力量。将人和技术看作是对立的两极,可能是一种误读。更准确地说,先进武器装备是放大人和组织能力的强大工具,而人则决定了这个工具能否发挥出其最大价值,以及这个价值最终导向何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虚构一个战术场景:

我军炮兵在前沿得力的观察下,予以美军前沿重大打击。而美军炮兵苦于射程较短,无法报复,只得请求空军执行反炮兵任务。随后,美军攻击机被我军掩护炮兵阵地的防空兵阵地设伏,损失数架,打击任务失败。。。。

这个场景中,射程优势是战术的支点,可以说是极为体现装备质量优势的一个场景。

但是战前敌情侦查,观察所设置与隐蔽,前后方的通联,炮兵的射击水平,防空阵地的布置与隐蔽这些能力,就不重要吗?

战斗力的构成中,人和装备,是互相成就,不可分割的。。。。。

user avatar

这里提个略喜感的段子,从历史经验看,德意志的战绩与其装备的厚度成反比,而俄罗斯似乎是成正比。

奥托大帝时代,德意志骑士仅仅装备锁甲衫(hauberk)而已,结果却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红胡子和腓特烈二世时代用锁子甲+罐头,十字军的表现也还可以。等到了板甲时代,神罗却日益分裂,最后干脆连维也纳(当时已经进入哈布斯堡当皇帝的时期)都给匈牙利的匈雅提·马加什打下来了。

二战波兰战役,德国坦克数量最多的是1号,法国战役数量最多的是2号,巴巴罗萨爆发时数量最多的是3号。4号(长身管)开始大量装备后,德军由盛转衰,豹子开始大量装备后,德军全线败退,虎王出来之后,纳粹德国亡国。

对于苏联来说,坦克质量的改善倒是明显伴随着战绩的提升,巴巴罗萨爆发时苏联上万辆T-26,上去没几个月就打光了,后来到了T-34/85和IS-2出来之后,钢铁洪流开始席卷欧洲。

后来我一查罗斯人的情况,好像也是这样,起初也是惨败于蒙古人,并且因此带来了一波装备革新,锁子甲、扎甲等逐渐被更先进的镶铁皮甲(Kuyak,即brigandine),镜甲(Zertsalo)和板锁甲(Behterets)取代,然后莫斯科公国也逐渐逆袭了。

en.wikipedia.org/wiki/M


英美的传统最有意思,它似乎对装备厚度并不热衷,热衷的是渲染自己用轻装打重装,比如百年战争渲染用长弓射骑士,二战渲染谢尔曼打虎豹(萤火虫也是谢尔曼的一种)。近些年西方专家说长弓的锥型箭头射不穿板甲,会直接弹开,还惹得有些皇英大怒,说这是反英宣传,“欲亡其族,先亡其史”之类的(youtube真事,不信可以在那看"Agincourt's dark secret"。)

虽然说二战德国的败退显然不能说是虎豹的问题,谢尔曼打爆虎豹的例子也确实有很多(虽然也不能说是普遍情况),但总之还是看使用者的水平和发挥吧。

user avatar

武器再先进,人拉胯也不好使,不要以为现在武器比二战时先进了很多,在傻子手里一样打不赢……你不信?你往下看

沙特大几百亿美刀的保护费交着,M1a2一众美械用着,依然被胡赛的皮卡打的屁滚尿流,胡赛经常是打的沙特溃败后,海量的缴获,到后来实在拿不走,就地销毁,对,图里都是拿不走没办法就直接烧了……

这是正儿八经的国防军,能咋的,你给他天顶星武器也没用,玩儿不明白,所以人才是核心,两边素质差不多时,武器差距才能显现出来






user avatar

科技没代差的时候,人的作用更大。科技有代差的时候,武器的作用更大。

最关键的人和武器的匹配,有先进体系管理,依托先进工业体系支持的人,作用比单纯的先进武器更大。

去年的世界军费排名和世界军费占比,纯军费上,沙特和印度、俄罗斯、法国和日本一个档次,武器也是美械装备,但看实际战斗力,没人会认为沙特算是军事强国的,因为沙特社会整体太落后了,既没有现代工业体系也没有现代管理体系,所以即便沙特军队全军都是世界一流装备,也打不出装备纸面数据的战斗力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