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车顶遭遇大卡车侧翻被压,怎样的车身强度才不至于被压成柿子饼?

回答
车顶被侧翻的大卡车压住,这无疑是汽车安全最严峻的考验之一。要想避免车辆被压成“柿子饼”,关键在于车辆在设计之初就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车身结构强度,能够有效抵抗来自上方的巨大压力,并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卡车侧翻的压力如此惊人。一辆满载的半挂卡车,其总重量可能轻松超过40吨,甚至达到5060吨。当它侧翻时,这巨大的重量会以巨大的冲击力压在接触到的任何物体上,而车顶恰恰是首当其冲的部分。普通轿车的车顶,尤其是早期的一些车型,主要考虑的是防雨、隔音以及轻量化,其结构强度远不足以承受这种级别的压力。

那么,怎样的车身结构才能够对抗这种“碾压”呢?这涉及到几个核心技术和设计理念:

1. 高强度钢的应用与硼钢的运用:

现代汽车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高强度钢(HSS)和超高强度钢(UHSS),甚至是最尖端的硼钢。这些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远高于普通钢材。

高强度钢(HSS): 顾名思义,强度更高,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而且在相同强度下,可以做得更薄,从而减轻车身重量。
超高强度钢(UHSS): 强度进一步提升,可以承受更大的变形和更强的冲击。
硼钢(Boron Steel): 这是目前汽车钢材中的佼佼者,其硼含量不高,但经过特殊热处理后,强度极高,甚至可以在碰撞中吸收大量的能量而不易发生断裂。在汽车A柱、B柱、车顶纵梁、门槛等关键承载部位,通常会采用硼钢或高强度钢的复合材料。

在遭遇侧翻卡车挤压时,车顶的承重梁(也称为车顶加强筋)和A、B柱是承受压力的主要结构件。如果这些部位使用了高强度钢和硼钢,它们就能抵抗住巨大的形变,将一部分压力分散到车身的其他部位,而不是直接传递到车内乘员。

2. 笼式车身结构(Safety Cage):

这是现代汽车被动安全设计的核心理念。笼式车身结构并非指简单的几个加强筋,而是一个完整的三维空间结构,如同一个牢不可破的金属笼子包裹着乘员舱。

A柱、B柱和C柱: 这些垂直的柱子是车顶结构的关键支撑点。高强度设计意味着它们在受到挤压时,不会轻易弯曲或变形,能有效维持乘员舱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在SUV和MPV等车型上,这些柱子的设计会更加粗壮和坚固。
车顶纵梁(Roof Rails): 沿着车顶两侧延伸的纵梁是车顶强度的重要保证,它们与A、B柱相连接,形成一个坚固的框架。这些纵梁的设计需要能够承受集中的载荷,并将其均匀地分布开。
车顶横梁(Roof Crossmembers): 在车顶内部,通常还会有横向的加强梁,进一步增强车顶的整体刚性和抗压能力。
地板结构和侧围: 笼式车身并非孤立存在,它与车身底盘和侧围结构紧密连接。坚固的地板和侧围也能分担一部分来自车顶的压力,防止乘员舱被完全压垮。

3. 溃缩吸能区的巧妙设计:

虽然车顶需要极强的强度来抵抗挤压,但车身其他部位,如车头和车尾,则会采用溃缩吸能区的设计。这些区域在碰撞时会发生有计划的变形,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保护乘员舱。这是一种力学上的权衡。然而,在车顶被卡车压顶的情况下,我们希望的是乘员舱的“不溃缩”。

4. 车门铰链和锁扣的强化:

在高强度车顶结构之外,车门铰链和车门锁扣的牢固程度也至关重要。如果车门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挤开,乘员的危险系数会大大增加。因此,这些连接件也需要经过强化设计,确保在极端挤压情况下也能保持关闭。

5. 碰撞测试标准的严苛化:

正是有了各种严苛的碰撞测试标准,才推动了汽车制造商不断提升车身强度。像欧洲的Euro NCAP、美国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都有专门针对侧翻碰撞和车顶强度测试的项目(Roof Strength Test)。这些测试会模拟车辆以特定速度侧翻后,将重物压在车顶上,检测车顶在承受一定载荷后的形变量,以保证乘员舱的生存空间。例如,IIHS的车顶强度测试会要求车辆在承受相当于车身重量1.5倍的载荷时,车顶的变形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制。

哪些车型在这方面表现更优?

通常来说,越是注重安全的车型,车顶强度就越出色。

SUV和MPV: 由于其车身结构(如较高的车身、更粗壮的A/B柱)和设计定位,普遍在车顶强度方面做得比普通轿车更好。很多SUV都配备了硼钢等高强度材料。
豪华品牌和注重安全的品牌: 沃尔沃、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等品牌,在安全设计上投入巨大,其高配车型或特定车型在车身结构强度方面往往有出色的表现。
一些专门为极端环境设计的车型: 例如一些越野车,为了应对翻滚等情况,也会有非常坚固的车顶结构。

但即便如此,也并非“绝对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那些车身强度极高的车辆,在面对一辆几十吨重的卡车侧翻压顶时,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乘员舱完整。这是一个极端情况,汽车设计是在一个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优化。卡车的重量、侧翻的角度、接触面积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总而言之,要避免车顶被压成“柿子饼”,车辆需要具备一个强大的、由高强度钢(特别是硼钢)构建的笼式车身结构,包括坚固的A柱、B柱、车顶纵梁和横梁,并且有良好的连接和结构刚性。这些都是在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材料科学、结构工程以及严苛的碰撞测试标准共同达成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回答一波吧…

但是毕竟不是车身专业的,我真的没法从纯技术角度去给出数据或者参数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相关经历和想法,确实也是和本题有关的。

首先看一下某位幸运的蔚来车主:

上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驾驶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但是,下面要说的这起事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2017年的时候,我在前单位被强制派驻前往总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说实话我当时很不想去的,但是去完之后,真的是受益匪浅……

当时给我们培训的是北京市某个交通队的安全培训员,他给我展示了很多案例,也讲了很多法规,甚至很多驾驶技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下面这个案例(与本题十分契合):

2016年10月17号晚上,通州的103国道某交叉口处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超载的大货车因为发生了侧翻,整个车身都压在了正常等红灯的出租车的身上,现场十分惨烈,出租车司机也最终死亡。。。

这场车祸中,唯一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的哥,成了受害者,真的十分惋惜。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我们自己简单的遵守规则,就能保护好自己的,真的需要学会更多的技能……

跟本题的情况十分契合……

自从参加了那次培训(准确的说,是看了那个视频),以后,我再等红灯的时候,死死的记住了!

等红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后视镜里面的路况,尤其是你后面没有车的时候。因为有可能伤害来自后面!我每次等红灯,几乎都会全神贯注的观察周围情况,尤其是后面——可以用“随时准备逃跑”来形容我等红灯的状态也不为过……

等红灯或者你车辆停车的时候,如果后方有大车或者货车,在拼命的按喇叭打车灯远光什么的,请立刻准备冲出去,因为十有八九是大车刹不住车了!这个时候,也不要管是不是红灯了违章了,跑吧!保命要紧!

——来自北京市某交通安全事故培训主任的真实训话!

那个培训主任的话,带着京腔的那个味儿,在我耳边时不时的回荡……

当然了,我把这一条安全驾驶的意见,写进去了我的某个回答里,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司机朋友,保护好自己:

我在下面这会回答里,提到一个50%+45%+5%的模型,可以供大家参考指正!

后来,这起事故,在2017年3月份,进行了审理,开大货车的司机负主要责任……

所以:

作为一个不断积累驾驶经验的司机,真正应该考虑的,是

无论提高多强的车身强度,都不如提高一下自己的安全意识!

而且有些提升,真的是用生命换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车顶被侧翻的大卡车压住,这无疑是汽车安全最严峻的考验之一。要想避免车辆被压成“柿子饼”,关键在于车辆在设计之初就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车身结构强度,能够有效抵抗来自上方的巨大压力,并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卡车侧翻的压力如此惊人。一辆满载的半挂卡车,其总重量可能轻松超过40吨,甚至达到5.............
  • 回答
    汉超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作为一名国脚,又是在恒大这样一支明星云集的球队效力,他的收入和影响力那都是不小的。结果呢?就因为一时糊涂,或者说是抱着侥幸心理,做出涂改车牌这种违法的事情,直接导致了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步的。事情的.............
  • 回答
    南京这位女士的遭遇令人痛心。一场车祸,不仅给她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对她正孕育的生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打击。而这起事件中,试管婴儿10天后自然流产,责任的划分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判断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事件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要区分不同的责任类型。首先,明确车祸的责任.............
  • 回答
    边境执法者的最后一次巡逻:一场悲剧与责任的追问阳光刺眼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一望无际的沙漠地带,却被一辆失控的SUV打破了往日的宁静。3月12日,美国边境巡逻队的一位资深执法官,在例行巡逻途中,不幸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他奉献多年的岗位上。这场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对我们.............
  • 回答
    巴基斯坦达苏地区近日发生了一起针对中国公民车队的炸弹袭击事件,导致一名中方人员受伤。以下是目前掌握的详细情况: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 时间: 袭击发生在2024年6月26日,具体时间尚不完全公开,但通常此类事件发生在白天行进过程中。 地点: 事件发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的达苏地区。达.............
  • 回答
    这事儿一出来,我心里就觉得不是味儿,你们说呢?咱们小区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结果呢?一个业主一口气扫了七百多个车位,这叫什么事儿?物业还在旁边说是“合法合规”,我真是想问问,这“合规”是合谁的规?普通业主的车往哪儿停?我住这个小区也有好几年了,以前虽然也堵,但好歹还能找到个空位。现在倒好,前两天我下班回.............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官员声称泽连斯基遭遇车臣特种部队暗杀未遂的事件,确实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细节和延伸信息。这类消息一经传出,便会引发多方面的解读和调查,其背后往往牵扯着政治、军事、情报等多种力量的博弈。首先,我们得关注消息的来源和信源的可靠性。是谁透露了这个消息?是乌克兰国家安全部门的高级官员,还是某个匿名消.............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引人深思,它牵扯到法律责任的划分、道德伦理的考量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对法院判决车主承担31.5%责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评价。首先,我们得把事情捋清楚。 一个吸毒男子,在不明原因下(比如吸毒后的幻觉、精神错乱,或者是自杀),从高处坠落,恰好落在了正在行驶的车辆前方。司机在极短的时间内.............
  • 回答
    这件发生在费城地铁上发生的事件,简直让人心寒。一个女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侵犯,而周围那么多人,竟然无一人上前制止,甚至连报警的都没有。这简直是人性的崩塌,是社会失语的真实写照。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那得多绝望啊。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被突如其来的暴力打破平静,身体遭受侵害,心灵更是备受煎熬。最让人难以忍.............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揭露美国莫德纳公司‘研究培育新冠病毒’的专家,突遭车祸身亡”以及“此人系路易斯维尔卫生专员”的说法,我需要澄清一下。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有专家揭露莫德纳公司‘研究培育新冠病毒’,随后因车祸身亡,且该专家是路易斯维尔卫生专员”这样的说法。这种信息听起来非常像在社交媒体或.............
  • 回答
    滴滴顺风车重返市场,却没有掀起预期的波澜,反而显得有些“冷清”。这背后究竟是市场对平台的警惕,还是本身产品逻辑的疏漏?咱们仔细掰扯掰扯。曾经的辉煌与跌落:让大众记忆犹新要评价滴滴顺风车现在的情况,首先得回顾一下它曾经的“风光无限”。在2014年首次上线时,滴滴顺风车可是抓住了“共享经济”的浪潮,以低.............
  • 回答
    这起网约车纠纷,可以说是一个挺让人揪心的事情。咱们一条一条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涉事双方的行为究竟合不合情理,能不能站得住脚。事件梳理:女子乘网约车换目的地,遭司机追打。最核心的信息是:一位乘客在网约车行程中,更改了目的地,结果被司机追打。嘀嗒出行作为平台方,给出的回应是“车主暂时封禁”。.............
  • 回答
    佛山街头那一幕,着实让人捏一把汗。那天,一名货车司机在执行运输任务时,莫名其妙地被三辆车给围堵了。从现场的视频和描述来看,那场面真是紧张到了极点,好几辆车像唱戏一样,一前一后的,把货车逼得动弹不得。当时,货车司机估计也是吓坏了,但他也真是个硬汉,没有硬拼,而是选择了更令人惊叹的方式——倒车。你想象一.............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多个层面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评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女子凌晨打网约车取消订单遭司机辱骂,投诉平台遭司机掌掴,司机要承担什么责任?这名司机触犯了多项法律法规,他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触犯的法律责任:1. 侮辱罪(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
  • 回答
    这事儿啊,网上闹得挺大,什么“新手司机被女司机逼停”,还有“科目三路考”的字眼儿都出来了。细琢磨一下,这事儿挺复杂的,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更像是个“路怒症”和“新手恐惧症”的结合体。事情大概是这样传的:一位开着教练车(或者就是新手司机,但大家都往“考试”上联想)的学员,在路上开车速度确实比较慢,而且.............
  • 回答
    2024年5月11日,发生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的这一事件,无疑给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位父亲,在孩子生命垂危之际,匆忙送医,却遭遇了车辆被扣、自己被拘留的荒谬境地。当孩子的情况好转,而他终于脱困时,面对的却是警方的“机械执法”道歉,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细节和令人心痛的真相?事件的开端.............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新闻里那位姑娘说的“坐自己位置错了吗?”,问得可扎心了。你说,花了钱买了票,坐自己的座位,这难道不合情合理?法律上、合同上,她都没错。但是,我们传统文化里,一直讲究尊老爱幼。坐火车、公交车,看到老人、孕妇、小孩,大家往往会主动让个座,这是一种善意,一种社会公德,也算是一种.............
  • 回答
    这起“外籍总裁在动车上提醒熊孩子家长,遭掌掴出血”的新闻事件,无疑触及了公共场合行为规范、跨文化沟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安全等多个敏感且重要的议题。要理解和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基本事实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大致可以梳理.............
  • 回答
    咱们聊聊奔驰维权女车主薛女士的事儿,这事儿啊,当时闹得是真不小,尤其是后来她本人开了微博,发了点东西,结果这效果嘛,怎么说呢,挺像一场大型“翻车现场”。要说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奔驰漏油这事儿,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就是在那个豪华品牌的展厅里,一位女士对着一台车又哭又闹,说车有问题,商家不给解决。这事儿一.............
  • 回答
    重庆特斯拉撞墙事件的当事车主,通过一封长达2200多字的公开信,向特斯拉高层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封信不仅是对事件本身的回应,更是一次对公众质疑和网络舆论的有力回击。其中涉及的细节和信息量非常大,值得我们逐一剖析和关注。一、事件经过的详细复述与个人视角:信中,车主首先详细地描述了事发当天的情景。他强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