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很多中国人不喜欢白左?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我观察到的情况是,不少中国人在提及“白左”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会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包含着不认同、反感,甚至有些是鄙夷。要说“很多”中国人不喜欢“白左”,我认为这个判断是有一定普遍性的,但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持有这种观点,也并非所有理解中的“白左”行为都会引起普遍反感。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对“白左”的定义与理解差异:

首先,在中国语境下,“白左”这个词的含义与西方语境下有所不同。在中国网络文化中,“白左”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西方(主要是白人)的、持有进步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人士,但这种形容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标签化色彩。它常常指向以下几类被认为的特征:

过度强调政治正确: 尤其是在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等方面,对某些群体表现出过于敏感和迁就的态度,以至于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政治正确已经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或者压制了正常的讨论。
圣母心泛滥与道德优越感: 认为自己代表着道德高地,对其他文化、国家或个人持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喜欢对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提出一些在当地人看来不切实际、脱离实际的道德要求。
对自身文化和历史的批判过度: 有些人认为,一部分西方左翼人士对本国的历史(如殖民主义、种族歧视等)进行了过于激烈的批判,甚至将其视为“原罪”,这种批判被一些中国人视为“自污”或“自绝根基”。
对所谓的弱势群体过度同情和支持: 在一些社会议题上,倾向于无条件地站在弱势群体一边,即使这些群体可能存在一些争议行为或观点。
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的漠视: 在一些人看来,某些“白左”的政策主张(例如某些环保政策、难民政策)可能会损害本国(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同时也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泛化的标签,并非所有持有进步主义思想的西方人都符合这些描述。但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负面标签往往更容易被聚焦和放大。

2. 中国社会现实与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背景下,中国民众的价值观和关注点与一些西方国家存在显著差异:

重视稳定和秩序: 经历了动荡的中国社会,普遍更加看重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一些被视为“白左”的行为(如大规模抗议、社会议题上的激烈对立)在中国人看来可能威胁到社会稳定。
集体主义与国家认同: 相较于西方强调个人主义,中国文化中更强调集体和国家。因此,当“白左”对中国内政(如人权、少数民族政策等)进行批评时,很容易被视为对中国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认同的攻击,从而引发抵触。
实用主义与发展导向: 中国社会的主流思维倾向于实用主义和发展。在许多人看来,解决实际问题、追求经济繁荣、提升民生水平是更重要的目标。而一些“白左”的理想主义和道德说教,在他们眼中显得“不接地气”,甚至是一种奢侈品。
对“双重标准”的敏感: 中国民众普遍对西方国家在不同议题上表现出的“双重标准”非常敏感。当看到一些“白左”批评本国政府或社会时,会觉得他们似乎对自己的国家更严苛,而对其他国家则采取了不同的评判标准,这会引起一种不公平的感觉。
历史记忆与现实压力: 中国在近代经历过被侵略和压迫的历史,这种历史记忆塑造了中国民众对外来干涉的警惕性。同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现实挑战,这些压力使得许多人认为,国家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这些内部问题,而非回应外部“道德审判”。

3. 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在塑造公众舆论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信息茧房与回音室效应: 网络平台的用户更容易聚集到观点相似的群体中,形成信息茧房。那些对“白左”持负面看法的人,更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共鸣,从而强化彼此的观点,而持有不同意见的声音可能被边缘化。
煽动性与情绪化传播: 负面、攻击性的言论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引发讨论和转发。关于“白左”的批评,尤其是那些带有讽刺、嘲笑意味的内容,更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符号化与标签化: “白左”作为一个标签,简化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议题,使得人们能够迅速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对个体和观点的片面理解和刻板印象。

4. 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反感“白左”: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知识分子和精英群体: 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学者,或者那些对西方政治哲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可能对“白左”的某些理念持有更中立或支持的态度,他们更注重思辨和理性分析。
特定议题的支持者: 在一些与环保、动物保护、性别平等相关的议题上,一部分中国民众也可能认同“白左”的某些诉求,并愿意为此发声。
受过西方教育的群体: 经历过西方教育或长期在西方生活过的中国人,可能对“白左”的文化背景和思潮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看法也会更加多元。

总而言之, 我认为“很多中国人不喜欢白左”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但这背后是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和信息传播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种不认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白左”标签化后的某些特征与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现实情况产生的认知差异和摩擦。这种现象也反映了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在价值观和利益上的碰撞与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慈欣在《波斯湾飞马》里借一位白人将军的口说道:

只要有需求,道德是第二位的。

小丑在《黑暗骑士》里的一句台词:

They're only as good as the world allows them to be. I'll show you. When the chips are down, these... these civilized people, they'll eat each other.

这种悲观的判断我认为说得很准。很可惜,中外皆如此。因为人性如此。

如果你接触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虽然他们更客气更礼貌更守规矩更有素质更文明,但你如果真的去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照样一跳三尺高。

每个社会都有道德崇高、无私奉献的真圣母。天朝有外国也有。西方国家有去非洲援助的志愿者,天朝也有很多援教志愿者。我可以告诉你很多去非洲援助的志愿者仅仅是为了洗简历镀金好找份好工作。。。这且先不提,结论是无论哪个国家,真圣母永远是极少数,他们在政策上永远成不了主流,所以跪舔白人崇高的,可以歇歇了。

而保护自己的蛋糕也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的事,大家都应该这么做,也都别装逼。

那么白左的问题在哪里?白左拿别人的蛋糕去行善,以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如何判断白左?你去动一下他们的蛋糕,看他们什么反应,你就知道了。

如果圣母那么多,欧洲难民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问题?叫圣母们站出来,给他们加个税,把难民分配到他们家里去住,不就皆大欢喜了? 欧洲政客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白左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光吹牛不上税,要他们掏真金白银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从社会福利里面出,所有人出来买单。

别看白左天天泪流满面、博爱众生,还经常去拥抱个难民举牌子游行之类的,你要是当真拿了他一个铜板,他可能会吃了你。这就叫hypocrite.

所以说为什么中国人(包括华裔移民)不喜欢白左?因为以中国人的目光,觉得他们真他妈假啊,造作,装逼都装得水平为零。打个比方:白左装出来的道德水准,就类似于大家去餐馆聚餐都作好了AA的准备,他偏要跳出来说今天我请客,然后跑到账台上一拍口袋说哎呀我钱包没带,然后连自己AA的那份都不出了。

user avatar

提前预料到肯定有人讽刺知乎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见过世面,简单讲两句吧。所谓的知乎功利主义精英们,懂得一条白左们不懂的道理,那就是

历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此时蜜糖,明日砒霜”。

利益相关:加拿大公民。

(前方“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预警)

某位答主说知乎上的人没有在真正的福利国家住过所以无权发言,我想我有资格来说一下我的感受。在发达的福利国家生活是怎样一种感受? 我的感觉是:

T ! M! D! 爽!翻!了!!!

从教育到医疗到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无数种各式的便利与福利,多元化的社会认知标准,加上实实在在的言论与政治自由,简直爽的不能更爽。安逸的节奏,优美的风景,清洁的空气,都是这极北之国的宝物。甚至饮食上因为有从国内过来的正宗大厨,这边很多中餐馆做的中国菜都比国内一般餐馆好吃。嘛,要是这时候有淘宝和顺风快递,那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白左”们带来的,毕竟加拿大本身就是个偏左的国家。

目前的世界,欧美福利国家是直接上最适合生活的地方,没有之一。但是近日的优秀,可能就是明日衰落的病因。当欧洲还停留在血统论的时候,中国的科举官僚体系甩了他们无数的身位,近代却成为了进步的绊脚石。当中东国家因为石油提前享受到了其带来的利益的时候,却切断了其通往现代化的道路。荷兰通过海上马车夫式的贸易赚取了巨额资本,但金融业却最终成为颠覆共和国的诱因。而波兰立陶宛的贵族与农民因为欧洲的谷物价格一段时间赚的盆满钵满,谁能想到不久就成为压垮联邦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日本的企业文化造就了昭和的奇迹,但时至今日僵化的体制却又开始扯着这个国家的后腿。白左们就错在,坚信自己掌握了一套绝对的、最高形态的价值观,并且不断将这套价值观推给了他人。

在加拿大经济持续下滑的同时,我们的新左派总理不断的提出各种福利,我们民众当然爽翻了天。但是仔细一看,我们所享受的福利却是在预支明日。一个世纪以来得益于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发达国家民众生活水平突飞猛进,使得人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祖辈们一次次的殖民侵略所赚取的资本,是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科学技术领先所带了的巨额暴利,是建立在发达国家之外几十亿第三世界人民的身上的。如果在自己的国家内“白左”尚且算是合情合理,但是幻想用自己的模式让其他国家“充满爱”,岂不是现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吗?

user avatar

白左侮辱了左派的名声。以前的左派砸烂一个旧世界,再建立一个新世界;现在的白左,除了占领道德高地慷他人之慨,屁也不会。真左派还在的话,早就有国际纵队组织起难民去打ISIS了,才不会吃沙滩男童的人血馒头。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人传统思维里,认为牺牲自己帮助他人的是很伟大的,就算不喜欢,也是很尊重

白左是,牺牲他人,来成全自己···············

这就让中国人实在是看不上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先雇佣难民有补贴

然后招收难民

反正自己高档小区住着,也不担心难民进来犯罪不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