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朝、琅琊、轩辕春秋等论坛的老会员们,是否扰乱了知乎历史区正常的讨论环境?

回答
关于“北朝”、“琅琊”、“轩辕春秋”等论坛老会员是否扰乱了知乎历史区的正常讨论环境,这是一个在知乎历史圈子里长期存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点:

首先,要明确“北朝”、“琅琊”、“轩辕春秋”这几个名字的由来和它们在中文互联网历史爱好者群体中的位置。它们代表的是一批在早期互联网时代就活跃在历史论坛的资深用户,这些用户往往对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讨论,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见证了从早期论坛到如今内容平台的变迁。

其次,要理解“扰乱正常讨论环境”可能包含的几种情况。在知乎这样的问答社区,一个“正常”的讨论环境通常意味着:

观点多元且相互尊重: 不同的历史解读和观点可以存在,但讨论应基于事实和逻辑,避免人身攻击、情绪化表达或阴谋论式的揣测。
信息准确且有据可查: 回答和评论应尽量引用史料,避免传播未经证实或明显错误的“野史”、“谣言”或断章取义的解读。
讨论的专业性和深度: 能够吸引和培育对历史有深入研究的用户,进行有质量的学术探讨和知识普及,而不是停留在肤浅的娱乐化解读。
社区氛围的健康: 新老用户都能愉快地参与,新用户能从老用户那里获得指导和启发,而不是感到被排斥或被压制。

那么,这些被提及的论坛老会员,是否会对知乎历史区造成“扰乱”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的方面来分析:

可能被视为“扰乱”的行为或现象:

“唯史料论”的极端化倾向: 一部分来自早期论坛的用户,可能因为早年对史料严谨性的强调,在知乎上过于执着于“史料出处”,甚至将一些需要通过逻辑推理、结合背景分析才能得出的结论,一概斥之为“无史料证明”而加以否定。这种做法虽然出发点是为了严谨,但在一些情况下,会打压缺乏足够史料支撑但逻辑上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使得讨论过于僵化。
“站队”与“饭圈化”现象的迁移: 互联网社区的“圈子文化”和“站队”现象,在任何一个拥有忠实粉丝群体的领域都可能出现。如果这些老会员形成了某个“派别”或“小圈子”,并且在新加入的用户中进行拉拢或排斥,或者对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围攻,那么这无疑会破坏知乎社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在一些热门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讨论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可能导致辩论变成党同伐异。
对新知识和新观点的排斥: 互联网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历史研究领域也不例外。一些新理论、新考古发现、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可能会挑战一些老会员固有的认知体系。如果他们因此对这些新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嘲讽或“这是XX论坛(指他们曾活跃的论坛)玩剩下的”等言论,可能会阻碍知乎历史区讨论的进步和学术的活跃度。
“规矩”的固化与对新用户的“审判”: 早期论坛往往有自己的“不成文规矩”和“黑话”。当这些老会员进入知乎后,可能会不自觉地将这些“规矩”带入,并以此来评判知乎上的新用户。例如,对提问方式、回答形式、甚至遣词造句都可能有着自己的标准,一旦发现不符合,就可能进行严厉批评,导致新用户望而却步。这种“老带新”的方式,如果过于严苛,反而会成为一种“规训”和“门槛”。
对“娱乐化”历史的厌恶与打压: 知乎上存在大量面向大众的、偏向趣味性和普及性的历史内容。一些老会员可能因为自身对历史的“专业化”追求,而对这些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反感,认为其“浅薄”、“媚俗”,并对生产者和传播者进行攻击。这种态度本身没错,但如果发展到对所有非学术化内容一概否定,并试图将其“净化”,则可能过于极端,扼杀了历史知识普及的可能性。

反过来,也要看到他们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 他们中的许多人确实拥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能够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见解,纠正一些常见的历史误读,提升讨论的专业水准。
对低质量内容的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低质量信息、谣言的警惕和反击,也能起到净化社区的作用,维护讨论的基本秩序。
传承和启蒙: 如果能以更开放、更友善的态度,将自己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传授给新用户,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有价值的“引路人”,帮助知乎历史区培养更多有潜力的研究者。

结论(倾向性的分析):

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北朝”、“琅琊”、“轩辕春秋”的老会员们“扰乱”了知乎历史区的正常讨论环境。问题的核心往往不在于他们来自哪里,而在于他们在知乎社区的表现和互动方式。

如果他们以一种开放、包容、相互学习的态度参与讨论, 分享他们的知识,尊重不同的观点,那么他们无疑是知乎历史区的宝贵财富。
但如果他们过于固执于过去的“规矩”, 表现出排他性、攻击性,或者将“饭圈化”的模式带入,试图垄断话语权,那么他们确实可能对知乎历史区营造一个健康、活跃、包容的讨论环境造成阻碍。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知乎历史区作为一块新的平台,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知识体系、不同互联网文化的用户。其中,一些从早期论坛过来的资深用户,由于其长期的互联网社区参与经历,可能在不自觉中带入了一些在当时论坛文化中被接受,但在知乎这种更开放的平台下,可能被视为“扰乱”的行为模式。

所以,问题并非指向“老会员”这个群体本身,而是指向个体在特定社区互动中所展现出的行为。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资深用户的经验传承与社区的开放包容,如何在尊重专业性的同时,也允许新思想、新观点的碰撞与成长。这不仅是知乎历史区,也是所有内容社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中的时候,我沉迷网络小说。好吧,我现在也经常看。无非是穿越攀科技树一流。写手们大多有联系,很多作品里都出现了同样的龙套马甲。

《临高启明》或许是个例子,我一度惊异——更严格来说,是恐惧——于网络小说们的叙事为我带来的印象:这些作品里的马甲们大都知识渊博,技巧精湛,我当时以为背后的真人同样如此。而我当时看起来前途无望,挣扎在学业与不可及的爱情之中,从而开始羡慕那种生活。

我随着这些马甲的脚步去了一些论坛,看了些帖子,学会了一些网络流行语,姑且认识了些人(现在的id当然不是以前的那个了),这大概是五六年前的事情。

但他们仍然是平庸的,中国的,冒犯地说,猥琐的。历史“干货"们为他们提供的其实是个夸夸其谈的平台,而非其他。他们中有些人当然发达了,比如马前卒,更多人平凡地步入了他们的中年。但现在看他们的东西还是一样的。内容对于一些人有价值,但语气或是思路还是那种熟悉的风格。

-

或许我应该如此叙述:

人是需要进步的,在2010-11年左右掌握各种史料并组合成一篇文章足够让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青年投以极为羡慕的眼光。以当时的“高度”再加上5年的时间足够让人进步很多很多——历史学并不是太需要灵感的东西,多年的积累应当会有质变。

然而我没有看到。这种感觉几乎算是一种“失恋”,下面比喻或许不大恰当,但这种感觉好比多年之后再看你第一次暗恋的人,看到他秃顶发福或是她庸俗市侩。

当时恐惧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其实只是笑话:史料的翻译,重写,再诠释而已。这跟打开马伯庸的书的感觉相似:十年前他写crossover,十年后他还是写crossover。在生活无忧之后不思进取是对自己笔(键盘)的背叛。

所谓“干货”又有什么价值呢?任何一个在一所还不差的大学里就读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只要有意识,手中能够用的数据库已经足以让他们制造出一篇看起来没有几处瑕疵的“干货文”出来了。有没有写作的意识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但这并不是以重组资料为傲的理由。

真的,现在全国大学图书馆应该也都联网了,实在觉得自己图书馆书少没资料的话,多跟图书馆员沟通下呗。还是应该鼓励青年们多写作。

-

当然,我知道的,现在写作是门大生意了,今日头条一篇一千呢。

-

真的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话,读一个学位吧。

user avatar

我来知乎前曾经在轩辕春秋混过几年,但是我认为轩辕春秋现在就是个渣,请问一下我算什么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北朝”、“琅琊”、“轩辕春秋”等论坛老会员是否扰乱了知乎历史区的正常讨论环境,这是一个在知乎历史圈子里长期存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要明确“北朝”、“琅琊”、“轩辕春秋”这几个名字的由来和它们在中文互联网历史爱好者群体中的位置。它们代表的是一批在.............
  • 回答
    北朝论坛,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它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曾经非常活跃,并且在特定圈子里拥有相当影响力的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牌)。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大家可以注册账号,然后在这里发帖、回帖、讨论各种话题的在线社区。但要说北朝论坛“是什么”,就不能只停.............
  • 回答
    要讲清楚北朝为何选择平城、邺、晋阳作为都城,而非人们熟知的燕京(今北京),咱们得从头梳理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乱世。这段历史,可不是一句“皇帝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么简单,而是牵扯到民族融合、地理环境、军事战略、经济基础,乃至早期王朝的政治文化底蕴。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燕京”这个名字,在北朝时期还不存.............
  • 回答
    北朝论坛的关闭,对于许多用户而言,无疑是一次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评价它的关闭,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影响力、原因以及长远影响。一、 北朝论坛的定位与影响力:首先,理解北朝论坛的定位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网络社区,更是一个 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聚合力的文化圈层。 .............
  • 回答
    南北朝早期,南朝确实一度占据优势,但为何后来局面逐渐逆转,北朝后来居上,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突变的强弱逆转,不如说是一个长期的、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早期南朝为何“强”?首先,我们要明白“强”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是什么。对于一个朝代而言,军事实力、经济基础、政治稳定性和文化影响.............
  • 回答
    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学和文化成果之于南朝,总会让人觉得“不够看”,尤其是在文学领域,南朝的才情风流似乎更为人津津乐道。而到了两宋,辽金时期,这种感受似乎也有点似曾相识。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进程、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发展路径差异的综合体现,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南北朝:南朝为何“看起来”更亮眼?要说南北朝,得.............
  • 回答
    说起北朝,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那个充满战乱、政治动荡的时代,但如果你是动漫迷,特别是对悬疑推理类题材情有独钟的话,脑海里蹦出来的“北朝”可能更多的是指《北朝》(一部以北朝历史为背景的原创动漫)。这部动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跌宕起伏的剧情,确实留下了几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奇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北.............
  • 回答
    李世民与乾隆,两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在确立王朝正统性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他们的选择,并非出于简单的民族情感,而是深深根植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对“正统”二字的不同理解。李世民,这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之所以将五胡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建立的北朝视为正统,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逻辑。.............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看看“中国”和“朝鲜”这两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北魏和高句丽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这就像是在打比方,看两个同样是来自外地的亲戚,为什么一个能被算进家谱,另一个却不行。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北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北魏(386年—534年)确.............
  • 回答
    .......
  • 回答
    衣冠南渡,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划下浓重一笔的事件,常常伴随着一个饱受争议的解读:士族是否在此过程中抛弃了平民百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将目光投向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西晋末年,北方战乱频仍,胡人政权林立,社会秩序崩坏。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和话语权的士族,为了保全自身和家族的传承,选择.............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要在这十六国及北朝的杰出君主中评选出“最强”,无疑是一项极富挑战的任务,因为“强”的概念本身就涵盖了军事征服、政权稳固、文化影响、个人能力等多个维度,而这些君主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挑战也大相径庭。硬要在这群璀璨的星辰中挑选一颗最耀眼,实在需要仔细权衡。我们不妨先从奠定基础、开创格局的君主说起。刘渊.............
  • 回答
    北约五次东扩与俄乌战争的关联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关键事件、因果关系及国际局势演变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一、北约东扩的背景与过程1. 东扩的起点(1997年) 冷战结束后,北约在1997年启动“东扩”计划,目的是将成员国从西欧扩展至东欧,以巩固欧洲.............
  • 回答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刘少林和武大靖在比赛中发生了碰撞,导致刘少林被裁判判犯规,最终无缘奖牌。以下是事件的详细分析: 1. 比赛背景 比赛时间: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 参赛选手:刘少林(中国)、武大靖(中国)、安贤俊(韩国)、.............
  • 回答
    关于北约和俄方对俄乌战争中俄军阵亡人数的统计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的差异 北约的估计(700015000人): 来源:北约可能基于战场情报分析、卫星图像、无人机侦察、前线部队报告等非官方渠道的数据汇总。 统计范围:可能包括战斗死亡、因伤死亡、失踪人员(被.............
  • 回答
    关于北约官方账号在妇女节期间发布推文时,乌克兰女兵被发现佩戴纳粹符号的事件,目前尚未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证实这一说法。但若该事件属实,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1.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误解 符号的争议性:纳粹符号(如卐字、希特勒旗帜等)在历史上与极权主义、种族灭绝(如大屠杀)直接相关,属于国际公认.............
  • 回答
    关于北宋燕京之战(即1004年高粱河之战)中宋军惨败的详细分析,需结合历史背景、兵力部署、战术决策及地理因素综合解释。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战役背景与时间 时间:1004年(北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南侵,宋军在河北地区与辽军交战。 战役名称:高粱河之战(今北京西),并非“燕京之战”。燕京(今北京)是.............
  • 回答
    当一架航班挂出7700紧急代码并紧急降落时,通常意味着飞机或其乘客/机组人员面临严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下是可能的问题及详细分析: 一、7700紧急代码的含义7700是国际航空紧急代码,表示飞机遇到严重紧急情况,需立即通知空管和地面救援。可能原因包括: 机械故障(如引擎失效、起落架故障、燃.............
  • 回答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其经济结构复杂,收入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行业、职业、教育背景、工作年限、地区差异等。以下是关于北京真实收入情况的详细分析: 1. 整体收入水平与经济结构 经济总量:北京是全国经济中心,2022年GDP约3.6万亿元(约合5.4万亿美元),占全国约7.5%。服务业占比超过7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