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

回答
评价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毕竟,这部剧从筹备之初就备受瞩目,原著《白鹿原》本身就是一部文学巨著,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张嘉译作为男主角,饰演那个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白嘉轩,更是将这部剧的关注度推向了顶峰。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剧拍得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在还原原著精神内核和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也保留了一些原著的风骨。

先说说优点吧,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它对时代洪流下中国农村命运的刻画,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与颠覆。

史诗般的质感和厚重感: 《白鹿原》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将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动荡岁月里,关中平原上发生的社会变迁、政治风波、思想碰撞,都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土地改革、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每一次时代的大浪潮都直接或间接地拍打着白鹿原的土地,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的命运。剧组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无论是场景的搭建,服装道具的考究,还是那种扑面而来的黄土地气息,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年代的沧桑。你能看到那种旧社会的仪式感,以及新旧思潮碰撞时的那种茫然和挣扎。

人物塑造的深度和复杂性: 这部剧最大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在于对人物的刻画。特别是张嘉译饰演的白嘉轩。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乡绅。白嘉轩身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祖宗规矩”的执念,他代表了那个时代一部分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维系家族的荣耀和社会的秩序,但这种坚守在面对历史的巨变时,显得既顽固又无力。张嘉译的表演非常沉稳,他的眼神里有一种看透世事但不肯轻易屈服的倔强,也有对“道义”的执着,更有在时代洪流中那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他把白嘉轩那种“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脊梁骨给演出来了,也把那种对子孙的期望和焦虑,以及在失去一切时的孤独感,都处理得相当到位。

除了白嘉轩,剧中的其他角色也都很出彩。比如秦海璐饰演的仙草,她的隐忍、坚韧和对白家的付出,让人心疼又敬佩。何冰饰演的鹿子霖,虽然是个颇具争议的角色,但他身上的那种狡黠、世故、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在绝境中的挣扎,同样塑造得非常立体。翟天临饰演的白孝文,从一个深受儒家礼教束缚的孝子,到一个被欲望吞噬的堕落者,这个转变过程被演绎得非常具有冲击力。雷佳音饰演的鹿兆鹏,他身上那种反叛精神、对新思想的追求,以及在革命道路上的牺牲,都展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激情与理想。可以说,这部剧里的每个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们身上都有人性的光辉和阴暗,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对原著精神的忠实还原: 我觉得《白鹿原》在改编上,尽量地保留了原著的“魂”。原著的核心就是通过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两个家族,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来展现中国农村在近一百年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演进。这部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没有因为电视剧的篇幅和市场需求而过度地去戏剧化或者简化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背景。它依然在探讨家族的兴衰,土地的归属,以及在时代洪流下,人们在传统与现代、道德与欲望、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抉择。

当然,作为一部改编作品,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不能说完全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部分情节的删减和改编: 这是改编作品的必然,毕竟电视剧的体量和原著的鸿篇巨制是无法完全对等的。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某些情节的处理不够深入,或者某些人物的命运转变过程不够细腻。例如,原著中对一些农村社会底层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一些人物内心深处的纠结和隐秘,在剧集中可能因为时长限制而有所省略。一些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些情节进展略快,或者某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转变不够自然。

叙事节奏的问题: 有时我会觉得这部剧的叙事节奏偶尔会有点慢,尤其是在一些前期铺垫的阶段。虽然我理解是为了营造史诗感和厚重感,但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的观众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不过,当剧情进入高潮或者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时,它的节奏又会变得非常抓人。

观众接受度的差异: 毕竟《白鹿原》是一部探讨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宏大叙事,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人物的爱恨情仇,还有很多关于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的思考。这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沉重或者难以理解。但我觉得,也正是这种深度,才让这部剧显得与众不同。

总的来说,张嘉译主演的《白鹿原》是一部值得尊敬的电视剧。

它没有辜负“白鹿原”这三个字的分量,它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对待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用扎实的演技、精良的制作,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张嘉译作为白嘉轩的饰演者,更是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坚韧和宿命感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成为了这部剧的“定海神针”,也成为了观众理解白嘉轩这个人物的标杆。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背景下农村的变迁,想看一部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电视剧,那么《白鹿原》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人性对话的深刻体验。它让你看到在时代的大潮面前,普通人是如何被裹挟、被改变,又如何努力地去寻找自己的立身之处,去坚守或打破祖宗的规矩。这部剧所带来的思考和回味,是很多“快餐式”的电视剧所无法比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由本人(公众号:luowj1996)原创,已授“毒舌电影”首发权。


当《欢乐颂》质量低下,却又收视爆棚的同时,有一部剧正在悄然衰落。


这部剧立项16年,几经转折,耗资3亿。


它的口碑、尺度之大,比《人民的名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是因为它没有去追逐热点,迎合时代,它的收视份额,让人心生悲凉。


但,正如它的原著作者,陈忠实所说:


给大家传达一件事,那就是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在极端仇视文化与极端崇拜物质之后的年代,在集体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这样一部作品——


《白鹿原》





我们需要《白鹿原》这样的“IP剧”。


当太多的投机者,用“IP”的话题和流量,去包裹馊掉的故事、表演和制作的时候。


《白鹿原》把“IP”当成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当成“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的接力棒。


此剧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男主角的张嘉译说——


“这是从小看到大的作品,我把它当‘神品’一样供着。” “在《白鹿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近靠近再靠近。”




在停播又复播之后,这部85集的大剧已经显出了小半部分真容。


是时候来认真评判,剧版《白鹿原》手里的这根“接力棒”,究竟有没有传好。


坦白说,刚看前几集时,我颇感失望。


改动太大。


《白鹿原》的原著,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它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纳入了诸多中国传统的民俗风情。


比如,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老婆,前六个都死了。


死因,是“风水”和“闹鬼”所致。


你说是民俗也好,迷信也罢。但不可否认,原著中的这一情节,着实描画出了中国农村的一种文化风貌。



电影《美姐》中的“跳大神”段落,也高度还原了这一风貌。


可在剧中,“迷信”情节却被跳过,或者“加以改编”。


死媳妇闹鬼的事,被六座墓碑粗略概过。


娶了六个媳妇 娶一个走一个 连个后都不给我留下




后来,白嘉轩寻到一块地。


朱先生告诉他,这是被白鹿踏过的“圣地”——


祖祖辈辈传说中的白鹿 给咱乡民带来平安福气的白鹿 白鹿所过之处 万木繁荣 禾苗茁壮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万家乐康 这就是征兆啊!




在原著中,白嘉轩换下了这块圣地,请来阴阳先生加以印证,又将祖坟迁置于此。


果然,白家的命途开始好转,第七个老婆没死,而后财源滚滚、子女兴旺。


可电视剧,却带我们“走近科学”。


朱先生后来告诉白嘉轩,白鹿传说是在“逗他玩”,这块地真正的价值,只在于下面有水。





这就好像,你看国产恐怖片时,一路上跟着主角心惊胆颤,到影片最后,主角向你证实:本片无鬼,都是精神病,逗你玩儿呢。


科学,当然值得提倡。可如果所有小说都必须遵循科学原理,那么一半以上的名著都要从世界消失吧。


当然,这多半是编剧为了过审,不得不做的阉割。


除此之外,或许是担心主角形象不够正面,编剧在不断地“找补”。


比如原著中,白嘉轩用钱、粮换媳妇,这在当时的价值观中是被允许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在剧中,为了维护白嘉轩的正直形象,硬是给这位传统乡绅植入了“新思想”,打死也不换媳妇。


我媳妇娶回去的 不是换回去的 往后这缺德事少干




从情节上的相似度来看,《白鹿原》主创所宣传的“将原著还原80%”,已经绝无可能。


据此可以判断,《白鹿原》改编失败了吗?


不。


往后看多几集,我才终于明白编剧的良苦用心。


他在反复地斟酌和取舍之后,绕过审查的荆棘,为观众找到了一条通向原著的幽径。


《白鹿原》的魂,保住了。


谈《白鹿原》,就绕不过那片土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沉浮。


白嘉轩,是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





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坚守乡土文化的壁垒,成为白鹿原上德高望重的族长。


或者,你也可以说,他就是地主。


有一种说法是,陈忠实的原著是在“给地主翻案”。但在我看来,所谓翻案并非变黑为白,而是对过激、片面、倾向性明显的历史观,进行一次纠偏。


比如,当县政府横征暴敛的时候,白鹿原上的农民无人敢出头,是白嘉轩打了三声铳子,带领众人起事。


大家夺回了粮食,蹲监狱的是白嘉轩。没有人挺身而出,留他一个人等死。





当然,不能保证每个地主都像白嘉轩一样“好”。但是我们很少被告知,原来地主也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是官府与小农之间的缓冲带,防止酷吏肆意地盘剥底层百姓。


换做是旧社会,白嘉轩的族长之位是个香饽饽。


可世道变了,一变再变。


他一生经历光绪、宣统、北洋、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最后来到新中国……


这就要说到《白鹿原》表现的第二种历史角色,官府。


政权的频繁变更,导致白鹿原的乡民变成了庄稼,被人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白鹿原》的尺度在于,它点出了,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因改朝换代而转移。


比如,官大一级压死人。乡长可以在民众面前挺直腰杆,可一旦面对县长,就得卑躬屈膝,小心陪同。


县长上头还有市长,市长上头还有省长。


这当官知道 对吧 那表面上是大多数人的爷爷 那背地里是一个人的孙子呀




另外,还有中国极其发达的“饭局文化”。


层层叠叠的饭局,一直延伸向下到乡镇干部,离了饭桌就说不成话、办不成事。


还有完没完这 今天晚上警察局 明天中午粮食局 晚上这教育局 这还不长它个十斤八斤的这




就像《驴得水》借民国外衣暗讽文革一样,《白鹿原》又何尝不是以大历史,来警示我们的今天?





这部剧的尺度,还不仅于此。


在传统社会中,乡绅代表地方利益,官僚代表中央利益,都是社会精英。


但《白鹿原》也没有忘记第三种人,他们时而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时而被称为“历史的主人翁”,他们是——


群众。


在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个人物,朱先生。他是书中,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白鹿精魂”的象征性人物之一。


王全安的电影版《白鹿原》隐去了这个角色,而电视剧则表示要为朱先生“写下重重的一笔”。




他一个人用一张嘴,劝退二十万清兵,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灾难。


其实朱先生有现实原型,叫牛兆濂。陈忠实让角色姓朱,取的是“牛人”之意。


现在的仙侠剧,动不动就说“拯救天下苍生”。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下牛兆濂的生平,比电视剧更传奇,那才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图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右二为牛兆濂


但是,像朱先生这样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人呢?


有一次族长白嘉轩被土匪绑走,朱先生带领乡民集资赎金。人救了,赎金拿不回来。


这时,竟有乡民提议,要让主事的朱先生还钱——


让朱先生一块还 咋样 就是他当时主的事嘛! 这钱还有他一份子




事出的时候,没人敢坐声。事情过去了,就翻脸不认人。


再一次让人想起《驴得水》总结的四个字——贪、愚、弱、私。


还很有原则——谁阻碍了“我”的利益,“我”就反对谁。


白嘉轩不让民众种鸦片,阻碍了民众的财路。鹿子霖便借势让种鸦片,于是他成为新的主事人。





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的素质太不现代、太不文明,但这就是被启蒙之前,群众的常态。


《白鹿原》用一个小地方,还原了整个的大生态。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旧社会”,是怎样运转起来的。


绝不仅仅是“压迫与被压迫”那么简单。


它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


地主收租,但也为乡民谋福利;读书人可以当官,也可以教化百姓;政府想办法愚民、弱民,然而反过来“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正因为社会的各个零件,紧紧咬合在一起。所以,就算对旧社会有一百个看不惯,它也不会轻易转变。


这时候,《白鹿原》中的第四种人登场了——


革命者。


因为时势的剧变,白鹿原上的人无论情不情愿,都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


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下一代,将与上代人所坚守的信念,展开极为激烈的对抗。


这一切,早被编剧埋下伏笔和暗喻。


白嘉轩的女儿,长大后成为共产党员的白灵,象征热烈激情的新女性,与传统观念、体制格格不入。


她一出生,就被白狼叼走。


白狼,极具侵略性,象征破坏与重建,与白嘉轩代表的“白鹿”是何等关系,你懂的。






童年时,白灵就拒绝裹小脚。


白灵的奶奶,代表封建社会大家长,为了能给白灵裹脚,不惜将孩子囚禁,锁在无人的长夜。


看到这,我们着实恨的牙根痒痒。





可,奶奶迂腐可恨吗?


不。我们今天看来是腐朽,但在当时,那就是“主流价值观”。


奶奶也是用心良苦,女人“裹小脚”,忍一时之痛,可换一世之安逸。


裹小脚一双 流眼泪一缸 哪个女人不是这么哭过来的 你现在说啥都行 长大了谁娶她呀?




如果说她有错,只能说她错在不能“预言历史”。假设未来有一天,高跟鞋被批判为“折磨女性双脚的工具”,没有人再穿了,那么今天的女人有错吗?


这或许就是《白鹿原》清醒的地方,它既揭露了“旧”的黑暗,也解释了“旧”的合理。


陈忠实说过——


我要全面地反映这个文化 这个文化,有它腐朽的一面,还有很伟大的一面 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不能延续下来




可是,百灵这一代人,已经不安于死守传统。


后来目睹了女人生孩子时的撕心痛苦,她感到迷惑,并开始质疑这个世界——


白灵:妈妈,为啥女人又要缠足又要生娃,哥哥们不用? 白母:因为哥哥们是男的 他们得读书 白灵:妈 我也要念书




这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也是新时代萌芽的一个暗喻。


再看另一个革命者,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


追求新时代的自由爱情,却被从小定下娃娃亲。娶,自毁一生;不娶,家庭颜面无存。


这,是属于中国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体制的矛盾冲突。


鹿兆鹏决定从他开始,打破父辈坚守的底线。





但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是,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路却布满了陷阱。


鹿兆鹏思想先进,向往革命,向往自由,向往新时代。


可他在追求的路上,渐渐丢失了自己的根。


他和弟弟鹿兆海投身了不同的政党,但都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抛在脑后,忘了自己的命并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绝了后了




表面上深明大义,骨子里却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鹏不仁不义不孝不知耻,为了“信仰”可以放弃底线,鼓吹乌合之众去送死。


还是用那句话说,“政治正确得没了人性”。


看到这些角色的命运,你会发现陈忠实的态度是“保守”的。他对全盘否“旧”表示质疑,对舍我其谁的“新”也表示质疑。


《白鹿原》中的百灵之死,和鹿兆鹏的变质,都不幸暗合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引用的一句话——


革命有可能吞噬掉自己的儿女。


由于种种原因,在剧中,鹿兆鹏和白嘉轩一样,被改编维护得过于正面,失去了那一分看待历史的清醒。





某种程度上,《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讲的就是一种旧制度如何走向死亡,被另一种制度取而代之的过程。


着急的观众可能要问了,那到底谁对,谁错?


很抱歉,《白鹿原》有脚下厚实的土地,有诡谲多变的历史,有深邃的人性。


唯独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因为,这个国家发生过的事,绝不简单。


如果说我们一直在期待一部民族的史诗,那么现在《白鹿原》,于今天,不就是我们几乎我们能够达到的“史诗”的极限?





除了高瞻远瞩又真实切中我们这片土地的立意,《白鹿原》不少地方,也极其中国。


比如,鹿子霖妻、白嘉轩母的走路步态,完美还原了旧社会的小脚女性。


年代的过渡,专门拍摄了四季的景象,显得有沧桑感。


高度还原的农耕景象,美丽宛如央视纪录片。


据说,为了能拍好这部剧,所有主创都要到陕西住一个月。


男的学习下地干活,女的学习织布做饭。


何冰,作为一个北京人,将陕西话练的如假包换。


深厚的话剧功底,使他将鹿子霖的心机、狡诈,又有人情味儿,演绎的淋漓尽致。





申捷(《重案六组》、《鸡毛飞上天》编剧)的剧本,赵季平(可与久石让匹敌的配乐大师)的音乐,一群人的匠心之作……


所以不奇怪,口碑爆炸,豆瓣9.0。





尴尬的是,它的收视率却仅排第7。





这看起来,也太惨了吧……


我还想对沮丧的剧迷说的是,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票房、点击,去评判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


但还有另一个东西的存在——艺术生命。


我敢说,《白鹿原》会比现在收视榜上排在它之前的所有电视剧,都“活得更长”。


往前看,它对得起历史,也对得起“用书当棺材枕”的陈忠实先生;往后看,它给未来的人,一个回望、看得起今天的理由。


今天,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它在说什么?


它在说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在说,任何浅薄的流行,都注定短命。


但《白鹿原》不一样,不妨读读剧中引用曾国藩的这句话——


“凡物之骤 为之而追成焉者 其器小也 物之一览而易尽者 其中无有也” 这意思是说呀 马上能够制作 并且能够做成的容器 它的容量一定很小 看上一眼就能一览无余的物品 一定是没有内涵




《白鹿原》选择了一条难路。


它要做沉静的大海,而不是喧嚣的海浪。


它,不争一时。


这是它选择的命运。


时间会为这种选择给予它应得的犒赏。



我的微信公众号——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独立思考的影视文章。



都看到这儿了,好意思不关注一下吗?

user avatar

如果陈忠实还没死,看到一半肯定会吐血而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毕竟,这部剧从筹备之初就备受瞩目,原著《白鹿原》本身就是一部文学巨著,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张嘉译作为男主角,饰演那个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白嘉轩,更是将这部剧的关注度推向了顶峰。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剧拍得是相当不错的,尤.............
  • 回答
    要评价《对你的爱很美》这部剧,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作为一部都市情感家庭剧,它打着张嘉译、刘敏涛、沙溢这三位实力派演员的旗号,自然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但实际呈现的效果,就像一道精心准备的菜肴,有人觉得味道绝佳,有人却觉得火候欠佳,甚至有些“跑偏”。首先,从演员阵容来看,这绝对是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
  • 回答
    嘉然的直播数据与账号数据不成正比的现象,这绝对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简单来说,就是你可能看到她的直播间人气爆棚,礼物刷得飞起,观众互动也热热闹闹,但转头看看她其他平台的账号(比如微博、B站动态、抖音)的粉丝增长、互动量,似乎并没有达到直播间表现出的那种“统治级”效应。这背后其实是很多.............
  • 回答
    嘉然粉丝与ASOUL团粉之间因百万粉纪念回直播效果产生的矛盾,确实在社区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危机事件”。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不满情绪的来源与表达:嘉然作为ASOUL的中心人物之一,她的百万粉丝纪念回直播,对于其核心粉丝群体来说,是期待已久的重要时刻。粉丝们.............
  • 回答
    评价“嘉然今天吃什么”?嗯,这可不是个能简单用“好”或“坏”来概括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才能把这个小姑娘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以及她身上那些吸引人的地方,给说清楚了。首先,咱们得说说“嘉然”这个人设本身。她是一个虚拟偶像,是“虚拟主播”这个概念下的一个代表。你能.............
  • 回答
    嗯,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是最近B站上一个挺有讨论度的事情。要评价嘉然的B站粉丝数量超越孙笑川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厉害”,因为他们代表的群体和影响力传播方式都不太一样。首先,咱们得说说嘉然。嘉然是谁,相信很多人就算不混B站圈也多少听过名字。她是虚拟主播,属于“ASOUL.............
  • 回答
    说实话,嘉然翻唱的这首《小年兽》,给我的感觉挺奇妙的。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挺好奇的,毕竟它是一首相对比较有“年味儿”的歌,而且嘉然的风格我一直觉得是偏向甜美活泼的,不知道这首歌能不能驾驭得了。听完之后,怎么说呢,有点惊喜,也有点意料之中。首先,嘉然的 声音条件 确实是很不错的。她的嗓音本身就带着一.............
  • 回答
    嘉然在1月9日直播中因为打车迟到而抱怨司机师傅一事,确实引起了不少粉丝和观众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把几个关键点拆开来看,然后结合她一贯的直播风格和人设来分析。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件事本身。嘉然作为一名虚拟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因为一些突发状况而有所情绪波动,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真实和人性化的表现。每个.............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嘉然那场让人惊掉下巴的生日会,一万六千舰,这数字一出来,那真是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圈内圈外都炸开了锅。要评价这事儿,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光看表面那个数字,得把它的意义给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这是一场商业奇迹的诞生。一万六千舰,这可不是随便哪个虚拟偶像能达到的.............
  • 回答
    高尔夫嘉旅,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温馨和实用,它并非一款追求极致运动或奢华的车型,而是更侧重于家庭出行的便利与舒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那或许是“平衡”。它试图在掀背车的灵动和MPV的宽敞之间找到一个舒适的落脚点,对于那些需要载人载物,但又不想要一台庞大的MPV的消费者来说,嘉旅确实提供了一个不错.............
  • 回答
    提起郭嘉“征乌丸”的建议,那可是曹操北征乌桓这场关键战役中,一个闪耀着智谋光芒的节点。要评价这个建议,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战乱频仍的三国时期,看看当时曹操面临的局面,郭嘉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个建议的,以及这个建议最终带来了什么。当时曹操面临的严峻形势: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刚刚统一了北方,但内.............
  • 回答
    法嘉宗智的这句话,“念佛不持戒不如不念”,触及了佛教修学中一个非常根本也常常引发讨论的问题:修行资粮与修行法门之间的关系。 想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法嘉宗智的语境。虽然我们没有他具体论述的原文,但从这句话本身来看,他强调的是“持戒”作为修学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它与“念.............
  • 回答
    当世嘉正式宣布《全面战争:三国》这款作品的时候,整个策略游戏圈子可以说是炸开了锅。这不仅仅是因为“全面战争”这个IP本身就拥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极高的口碑,更重要的是,它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也最受大众熟知的一个时期——三国。在此之前,《全面战争》系列虽然已经触及了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
  • 回答
    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部剧里,安嘉和这个角色无疑是核心,也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存在。要评价他,真的得从他那张看似温文尔雅的面具下,扒开一层层令人窒息的真相。表象的完美,内里的扭曲:刚开始看,安嘉和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完美丈夫”典范。医生,事业有成,家境殷实,对妻子梅湘南更是体贴入微,又是送花又是准备惊.............
  • 回答
    评价《不推嘉然小姐十年了》,这篇作品与其说是对偶像的评价,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关于“陪伴”与“成长”的个人史诗,只不过主角的名字恰好是嘉然。首先,这篇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极度个人化且真挚的情感流露。作者并没有上来就分析嘉然的唱跳实力,或者她的运营策略。而是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描绘了.............
  • 回答
    嘉然在直播中调侃丁真说唱的这件事,在当时的粉丝圈和二次元圈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事件本身:嘉然调侃丁真这件事的起因是嘉然在她的直播中,模仿了当时网络上流行的“丁真说唱”梗。丁真因为其独特的嗓音和简单的说唱内容在网络上走红,不少人都乐于模仿和二次创作。嘉然.............
  • 回答
    林宥嘉关于“台独指控”的回应声明,可以说是小心翼翼,滴水不漏,但也因此显得有些圆滑和模糊。首先,我们来看看林宥嘉声明的核心内容。他主要表达了以下几点: 强调对家人的责任和爱: 这是他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在面对敏感话题时最自然的切入点。他反复强调自己是妻子、孩子和家人的“依靠”,希望为大家营造一个“.............
  • 回答
    关于虚拟偶像嘉然单日舰长数下降14000,这确实是近段时间在V圈引起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这个数字本身有多惊人?“单日舰长数下降14000”这个数字,如果属实,那确实是足以在V圈引起轩然大波的。要知道,V圈的舰长数据通常是衡量一个虚拟偶像人气和粉丝粘性的重要.............
  • 回答
    关于嘉然在直播中谈论乃琳例假这件事,大家讨论得挺热烈的。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也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说得透彻一点,也避免听起来像那种硬邦邦的AI报告。首先,得承认,这件事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也触及了一个比较私人的话题。我们知道,虚拟偶像的直播通常会比较注意尺度和形象,很多时候会避免触碰过于私密或者容易引.............
  • 回答
    要评价嘉然,其实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更应该从她作为一个虚拟偶像的 多维度呈现 和她所带来的 现象级影响力 来理解。她之所以能让这么多人产生连接和喜爱,背后有太多值得细品的点。一、 人设与塑造:一个精心打磨的“小恶魔”嘉然的人设,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肉感又元气”。但这背后远不止这两个词那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