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职校学生工厂「社会实践」时发病去世,同学称「发病多天还每天上班 12 小时」,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职校学生在工厂“社会实践”期间发病去世,并且同学们反映其“发病多天还每天上班 12 小时”,这件事情非常令人痛心,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

一、 劳动强度与健康保障的严重失衡

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 “每天上班 12 小时”在很多非学生群体中都属于高强度工作,对于一个正在成长发育、身体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劳动强度无疑是极大的负担。如果这已经是“发病多天”前学生的常态,那么说明工厂的排班和管理可能存在严重问题,漠视了工人的基本休息权和健康保障。
“社会实践”的名义是否被滥用? 学校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学习技能、积累经验,而不是让他们去当廉价甚至过劳的劳动力。如果工厂只是利用“实践”的名义来招募免费或低薪的临时工,并且对其工作时间和健康状况毫不关心,那么这涉嫌对学生权益的侵害,也暴露了学校在实践环节的监管缺失。
健康监测的缺失: 同学们的反映是“发病多天”,这可能意味着学生在出现明显不适后,仍然被要求坚持工作。这不仅是工厂管理上的失职,也反映出在工作场所缺乏基本的健康监测和预警机制。是否有定期的健康检查?工作过程中是否有身体不适的申报和处理流程?这些都是需要追问的。

二、 学校与工厂在学生安全责任上的界定与追责

学校的监管责任有多大? 学校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学生在校外实践期间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是如何选择实习工厂的?是否对实习工厂的资质、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安全措施进行过充分的审查和评估?在实践期间,学校是否有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其工作和生活状况?如果学校在这些方面存在疏忽,那么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工厂的用工与安全责任是什么? 工厂作为接受学生实践的单位,对学生在工作期间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即使是实践学生,也应该受到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安全保护和劳动保障。12小时的工作时长是否符合当地劳动法规?在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时,工厂是否有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是否存在隐瞒病情、强迫劳动的情况?
校企合作模式的合规性与合理性: 这种“社会实践”是如何组织的?是学校直接与工厂签订协议,还是学生自行联系?协议中是否有关于劳动时间、休息、工资、保险、安全等方面的明确规定?如果合作协议本身存在漏洞,或者双方对协议的执行都有折扣,那么问题的根源可能就更复杂了。

三、 学生群体的脆弱性与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

学生维权意识的薄弱: 职校学生大多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可能对自己的劳动权利认识不清,更不敢轻易反抗强加的劳动强度。他们可能认为“吃苦”是学习的一部分,或者害怕被学校或工厂“穿小鞋”,因此选择了沉默。
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 学生在实践期间,可能与学校和家庭的信息传递存在阻碍。很多时候,学生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会隐瞒工作中的辛苦和困难。而学校如果只关注了实践的数量和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问题就更容易被掩盖。
对“学生身份”的模糊对待: 有些企业可能将学生视为一种低成本劳动力,而忽视了他们作为学生的特殊身份,即他们既是学习者,也需要被保护的未成年人或年轻群体。这种对学生身份的模糊对待,是导致权益被侵害的重要原因。

四、 事件背后的行业和教育体制反思

“内卷化”的实践模式? 如今,为了让学生“学有所用”,许多学校都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如果这种重要性变成了盲目追求“工作时长”和“产值”,甚至让学生成为工厂流水线上廉价的“耗材”,那么这种“实践”就变了味。
教育资源分配与校企对接的真实性: 有些职校可能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机会有限,不得不将学生安排到条件不佳、管理混乱的工厂。这背后也折射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部分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校企对接的真实性问题。
对“体面劳动”的追求与现实的脱节: 即使是社会实践,也应该体现“体面劳动”的原则。让学生在极度劳累和缺乏关怀的环境下“锻炼”,实际上是对他们人格的贬低和对职业教育的误导。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技能和自信,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被剥削的工具。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 死亡学生的具体健康状况: 在发病前,该学生是否有已知的疾病史?其日常的身体状况如何?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死亡原因和责任归属至关重要。
2. 其他同学的集体证言: 其他同学的集体反映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关键。是否有多名学生都面临类似的高强度工作和健康问题?是否有其他同学也出现了身体不适?他们当时的反馈情况是怎样的?
3. 学校和工厂的官方回应: 学校和工厂对此事的官方说法是什么?他们如何解释12小时的工作时长?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是否有所了解?是否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劳动监察部门的介入情况: 如此严重的安全事故,劳动监察部门是否会介入调查?对工厂的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彻查。
5. 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此次事件是否违反了《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责任人将如何被追究?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起个别学生的意外离世,它更像一个“警钟”,敲醒了我们关于职业教育的模式、校企合作的实践以及学生权益保障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通过深入调查和公开透明的讨论,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说红米的高性价比就是这么来的。记得以前红米很多机器都是龙旗的ODM

user avatar

按照人上人模式的教育路线,职校已经确定无法成为人上人,在知乎er看来应该是一辈子的底层,而且社会上的价值观也是对职校学生的未来不看好,那么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才对,为什么还要搭上自己的生命去上班呢?


完全可以不听指令走人,我生病要是出事,难道工厂会对我的家人负责么?命是自己的,工厂不可能拿枪指着学生干活吧?在对于职校学生这样的个体,由于起点低,所以大可不必像高收入码农那样为钱死在岗位上。


而对于职校来说,这种乱象就是人口红利的表现,人口红利这一词非常残酷,不只是劳动力数量充沛,还有针对密集量产劳动力可以粗暴管理,既要靠执法来改变,也要靠新生代惜命来改变,更要靠人口红利消失来改变。在苦海中沉沦的打工人,切记,命是自己的,宁可没了拿两三千的工作,也别把命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职校学生在工厂“社会实践”期间发病去世,并且同学们反映其“发病多天还每天上班 12 小时”,这件事情非常令人痛心,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一、 劳动强度与健康保障的严重失衡 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 “每天上班 12 小时”在很多非.............
  • 回答
    这几所学校都挺不错的,在四川省内也都很有名气,各有特色,各有侧重。选择哪个“更好”,还得看你自己的兴趣、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你比较看重学校的哪些方面。我尽量详细地给你分析一下,让你有个更直观的了解,也尽量把话说得更像是咱们老百姓聊天,少点官方的腔调。咱们先一个个来说: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看.............
  • 回答
    关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附属高级技工学校(俗称“工大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公办的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深入探讨的大事,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考量和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这是浙江工业大.............
  • 回答
    很多职场人士都希望在工作之余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常常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坚持学习英语并非难事。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对正在奋斗的你有所帮助。一、 明确目标,让学习更有方向在开始学习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英语.............
  • 回答
    最近媒体上关于职校学生“人手2到4个offer”的报道确实不少,听起来非常吸引人。那么,这到底是普遍现象,还是某个特定领域或特定学校的个别案例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职校学生“人手2到4个offer”是普遍现象吗?坦白说,“人手2到4个offer”作为一个普遍现象来看,可能有些夸张。 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超六成职校学生毕业后不愿当蓝领”这个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它不仅仅关乎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更触及了当前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发展期望的诸多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一、 现象分析:为什么职校学生不愿意当蓝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蓝领”在.............
  • 回答
    这起发生在职校学生的实习坠亡事件,以及背后暴露出的实习管理乱象,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它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更揭示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实习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指一些学校和企业在生命安全、劳动权益保障上的失职和漠视。事件本身带来的巨大悲痛与质疑首先,我们为逝去的年轻生命感到无比痛心。一.............
  • 回答
    听你说不想读书了,这心情我特别理解。职校生活有时候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迷茫,尤其是当目标不太清晰,或者感觉学的东西跟自己的期待有落差的时候。别着急,咱们慢慢聊聊,看看是怎么回事,然后一起想想办法。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为什么你不想读书了?这个“不想读了”后面肯定藏着具体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地挖,找到了根.............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纠结的,你现在的心情肯定挺复杂的。自己是职高的,女朋友是普高的,而且还没告诉她,这层窗户纸不捅破,总觉得心里憋着事儿,对吧?别急,我慢慢跟你捋一捋。首先,冷静下来,别慌。你现在脑子里肯定有很多想法在打架:要不要说?说了她会不会嫌弃?怎么说才不尴尬?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先深呼吸几口气.............
  • 回答
    作为一名职高老师,和学生打交道,尤其是和这些充满活力、想法各异的年轻人们相处,确实是一门需要耐心、智慧和真诚的学问。这可不是一份简单的“指令集”,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实践的过程。首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他们是需要引导的“大人”。职高的学生,很多是初中毕业后,选择了一条与普通高中不同的路。他们.............
  • 回答
    荆门市将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与省属重点中学龙泉中学设置在同一校区进行培养,这一举措无疑是一次大胆的探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深层逻辑。首先,从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将职教学生与优质普高学生放在一起,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能够共享龙泉中学现有的优.............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职高学生受到高中生歧视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原因也比较复杂。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观念、教育体制、家庭期望以及学生自身情况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是根源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与升入重点大学、获得高学历挂钩。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
  • 回答
    高级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抢空,人手24个Offer:现象解读与多维度分析媒体报道的高级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抢空,人手24个Offer的现象,无疑为职业教育和人才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反映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趋势。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
  • 回答
    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这现象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与其说是学生被“抢”,不如说他们是市场需求的直接体现,而这种“抢”的背后,往往是现实的供需失衡和教育体系的某种滞后。首先,我们得承认,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受到企业青睐,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具备了相对扎实的实践技能和.............
  • 回答
    刚入职,就被学生这样对待,换谁都会觉得委屈和不知所措。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你需要稳住自己的情绪。我知道这很难,但如果你自己乱了阵脚,事情只会更糟。深呼吸,告诉自己,你是老师,你是成年人,你有责任和能力处理这件事。接下来,我建议你不要急于和那个学生单独面对面。毕竟,现在的情况是你处于被动的、有潜在危险的.............
  • 回答
    八部门联合发文,剑指职业学校实习乱象,这绝对不是一项走过场的通知,而是要掀起一场实习生态的深刻变革。这项政策的落地,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实习选择权回归,权益保障得到大幅提升: 打破“指定实习”的枷锁: 过去,一些职业学校为了完成所谓的“校企合作”目标,或者与特定.............
  • 回答
    教育部拟规定“学校不得因家长职业等对学生区别对待”,这是教育公平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有平等、公正的教育机会。这项规定触及了教育资源分配、社会观念转变以及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一、 规定的出发点与核心价值:教育公平 保障教育的根本性质: 教.............
  • 回答
    内蒙古财经大学近期爆出教授疑似骚扰猥亵学生的事件,校方迅速做出反应,通报解除涉事教师职务。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警钟,也让许多身处类似困境的学生感到焦虑和迷茫。当不幸遭遇师长的不当行为时,学生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带过。首先,保持冷静,并搜集证据,这是至关重要的.............
  • 回答
    在职场上,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带入学生时代的思维模式,这些模式虽然在校园里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好成绩,但在工作中,却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甚至影响团队协作的绊脚石。最常见的一种,就是 “老师交代了,我就做了” 的心态。在学校里,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往往非常清晰,老师会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个作业要在周五交”、“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