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顶尖金融工程硕士项目里,中国毕业生的就业和实习情况,这绝对是个大家伙都关心的大问题。想当年,我也是带着一堆期望和忐忑,在这条路上摸索过的。所以,我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把真实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跟大伙儿聊聊。
首先,得明确一点:“顶尖”这个词,它是有门槛的。咱们说的顶尖,通常是那些名字你一听就觉得“哦,这个厉害!”的学校,比如哥大、CMU(卡耐基梅隆大学)、NYU(纽约大学)、Princeton(普林斯顿)、Stanford(斯坦福)等等,还有像MIT、Berkeley这种综合实力强劲,金融工程实力也不俗的。这些学校的项目,无论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校友网络,还是在行业内的声誉上,都属于第一梯队。
关于实习:
实习,对于金工硕士来说,简直是“命门”。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美国找工作,尤其是金融行业,实习经验几乎是敲门砖里的头等砖。
机会: 这些顶尖项目,学校资源是真不差。学校会有专门的 Career Services,会组织各种招聘会、宣讲会,邀请很多大投行、对冲基金、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前来。很多时候,这些公司来学校,就是冲着你们这些项目的学生来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学生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系统的培训。
竞争: 但是,别以为有资源就一定能轻松拿到offer。实习岗位的竞争一样激烈,甚至更激烈。因为不止你们中国人,全球最优秀的学子都在这儿抢。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实习岗位是面向所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所以你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可能还包括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等背景的学生。
热门领域: 实习机会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在Quant(量化)相关的岗位,比如Quant Researcher (量化研究员)、Quant Developer (量化开发工程师)、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 等等。在华尔街,这些职位是金工硕士最对口的。算法交易、模型开发、数据分析、产品定价、投资组合管理,这些都是毕业生热衷的方向。
地理位置: 实习地点嘛,大家最想去的当然是纽约(华尔街),其次是芝加哥(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当然,也有少数同学会选择去加州(硅谷也有些金融科技公司),或者其他金融城市。
难度: 拿到投行或者顶级对冲基金的实习,绝对是硬仗。需要扎实的编程能力(Python、C++是标配)、扎实的数学功底(概率论、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良好的金融知识(金融市场、衍生品定价、投资组合理论),还有就是面试的表现。很多时候,面试流程非常长,从HR筛选,到技术面,再到行为面,层层闯关。
关于毕业后工作:
实习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留用率: 很多顶尖的金融公司,实习岗位其实就是为转正做准备的。如果实习表现出色,并且公司有HC(Headcount,职位空缺),那么转正的几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大家在实习的时候,拼了命也要表现好。
就业领域:
投行(Investment Banking): 主要是Quant部门,做交易策略、风险管理、定价模型等。MD、VP、Associate 这些层级,你毕业的时候通常是Associate(但这是指一些投行里面特别的Quant Associate岗位,不是传统投行分析师)。
对冲基金(Hedge Funds): 这是很多金工硕士的“圣杯”。尤其是一些量化对冲基金,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比如Two Sigma, Citadel,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RenTech,虽然很难进), D.E. Shaw, Millennium Management 等等,这些公司都是金工硕士梦寐以求的地方。
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比如BlackRock, Vanguard, Fidelity 等,会招聘Portfolio Manager (投资组合经理)、Quantitative Analyst (量化分析师) 等。
券商(Brokerage Firms): 也会有类似的研究、交易支持等岗位。
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 随着Fintech的发展,一些创业公司或者科技巨头旗下的金融部门,也成为了新的就业方向。
其他: 还有少部分人会选择回国,或者去咨询公司(比如MBB,但通常不是主攻方向)、数据科学领域等。
薪资水平: 顶尖学校金工硕士毕业生的起薪,如果能进入顶级公司,尤其是量化对冲基金,那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底薪加上丰厚的奖金,年薪几十万美金是很正常的。具体数额受公司、岗位、个人表现、市场行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浮动很大。
工作内容: 总结一下,大部分工作都离不开“数据”、“模型”、“代码”、“市场”。你需要能够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构建数学模型来定价、对冲风险、或者预测市场走势,并且能够用代码把这些模型实现出来,进行回测和交易。
Visa 问题: 这是中国人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美国工作签证(H1B)的抽签制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公司愿意提供H1B sponsorship(担保)是关键。通常,越大的公司,越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也越有可能帮你解决。一些顶尖的金工项目,毕业生的H1B抽中率相对来说也高一些,这和雇主、岗位、以及学校的声誉都有关系。很多公司也愿意先提供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让你实习,如果表现好,再争取H1B。
中国人找工作的特点和挑战:
语言和文化: 虽然英语是学习工具,但作为母语非英语的背景,在日常沟通、团队合作、甚至面试中的表达,都需要持续的努力去提升。了解美国职场文化也很重要。
背景多样化: 顶尖项目里的中国人,背景也很丰富。有国内顶尖本科(比如清北复交)、有在美国读本科的、有有工作经验的、也有应届生。大家的起点和优势也会有所不同。
内卷与焦虑: 毋庸置疑,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会有焦虑感。看到身边的人拿到好offer,自己没拿到,心里难免会有些压力。
优势: 很多人在中国接受了非常扎实的数学和工程教育,这在金融工程领域是非常大的优势。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普遍的特质,这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很有帮助。
我的建议:
1. 打好基础: 无论什么项目,数学、编程、金融知识都要死死抠住。尤其编程,一定要练到熟练,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2. 积极 networking: 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多和校友、招聘官交流。有时候一个内推或者一个信息,就能让你事半功倍。
3. 利用好学校资源: Career Services、项目老师、同级校友,都是你的宝贵资源。
4. 多做项目: 除了课程项目,自己多找机会做一些实际的金融数据分析、量化策略开发的项目,放到GitHub上,可以很好地展示你的能力。
5. 实习是关键: 拼尽全力拿到一个好实习,转正机会很大。如果第一个实习不理想,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找下一个。
6. 保持开放的心态: 职业发展不是一条直线,有时候你可能会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领域,但只要你能力在那里,总会有机会。
总的来说,在美国顶尖金融工程硕士项目里,中国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可喜的,尤其是在量化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可观的收入。但这份光鲜背后,是极其艰辛的努力、激烈的竞争,以及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极高要求。如果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能够坚持不懈,这条路是值得去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