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解释?

回答
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场颠覆性的计算革命

量子计算机,一个听起来充满未来感和神秘感的词汇。它并非传统计算机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其潜力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计算机无法触及的复杂问题。理解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需要我们跳出现有认知,深入量子世界的奇妙规则。

核心要素:量子比特(Qubit)的颠覆性

传统计算机的基础是比特(Bit),它只能表示0或1两种状态。而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是量子比特(Qubit),它利用了量子力学中的两个关键现象:叠加(Superposition)和纠缠(Entanglement),从而实现了比经典比特更强大的信息表达能力。

1. 叠加 (Superposition): 同时存在于多种状态

想象一个硬币,在抛出之前,它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处于一种“既是正面又是反面”的叠加状态。一个量子比特就如同这个硬币,它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某种组合状态。

数学描述: 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
$$|psi angle = alpha|0 angle + eta|1 angle$$
其中,$|0 angle$ 和 $|1 angle$ 是两个基本量子态(类似于经典比特的0和1),$alpha$ 和 $eta$ 是复数,称为概率幅。
概率幅的意义: $|alpha|^2$ 代表测量时得到 $|0 angle$ 的概率,$|eta|^2$ 代表测量时得到 $|1 angle$ 的概率。重要的是,$|alpha|^2 + |eta|^2 = 1$,表示测量的结果一定是0或1。
叠加的威力: 拥有 $n$ 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表示 $2^n$ 个经典比特的组合状态。例如,2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表示 $|00 angle, |01 angle, |10 angle, |11 angle$ 这四种状态。这意味着,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量子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的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

2. 纠缠 (Entanglement): 量子世界的“心灵感应”

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当两个或多个量子比特发生纠缠时,它们的状态就变得相互关联,无论它们相距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纠缠的量子比特,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即使它们之间没有物理连接。

“非定域性”: 这种关联被称为“非定域性”,即测量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会立即改变另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而无需任何信号传递。爱因斯坦曾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纠缠的应用: 纠缠使得量子计算机能够执行高度协调的操作。例如,在一个纠缠态中,如果你知道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你就能推断出另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这对于实现复杂的量子算法至关重要。

量子计算机的构成与运作:

量子计算机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1. 量子处理器 (Quantum Processor): 这是量子计算机的心脏,它包含大量的量子比特。这些量子比特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理载体实现,例如:
超导电路 (Superconducting Circuits): 利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电路,通过控制电流和磁场来操纵量子比特。目前是主流的技术方向之一。
离子阱 (Trapped Ions): 利用电磁场将带电粒子(离子)囚禁在特定的空间内,然后利用激光脉冲来控制离子的量子态。
光子 (Photons): 利用光子的偏振或路径来编码量子信息,并通过光学元件来实现量子操作。
中性原子 (Neutral Atoms): 利用激光将中性原子冷却并固定在光晶格中,再通过激光脉冲进行操控。
拓扑量子计算 (Topological Quantum Computing): 致力于使用拓扑性质来编码量子信息,使其对环境干扰更加鲁棒。

2. 量子门 (Quantum Gates): 类似于经典计算机的逻辑门(AND, OR, NOT),量子门是用来操纵量子比特状态的基本操作。但量子门的操作是可逆的,并且可以作用于量子比特的叠加态。常见的量子门包括:
PauliX 门 (X gate): 类似于经典计算机的NOT门,将 $|0 angle$ 变为 $|1 angle$,将 $|1 angle$ 变为 $|0 angle$。它也可以作用于叠加态,例如将 $alpha|0 angle + eta|1 angle$ 变为 $eta|0 angle + alpha|1 angle$。
Hadamard 门 (H gate): 能够将 $|0 angle$ 态变为等幅叠加态 $(frac{1}{sqrt{2}})|0 angle + frac{1}{sqrt{2}}|1 angle$,将 $|1 angle$ 态变为 $(frac{1}{sqrt{2}})|0 angle frac{1}{sqrt{2}}|1 angle$。这是产生叠加态的关键操作。
CNOT 门 (ControlledNOT gate): 这是一个两量子比特门,作用于一个控制比特和一个目标比特。如果控制比特是 $|1 angle$,则翻转目标比特的状态;如果控制比特是 $|0 angle$,则目标比特保持不变。CNOT门是实现量子纠缠的重要工具。
其他门: 如Phase门 (P gate)、SWAP门等,用于实现更复杂的量子操作。

3. 测量设备 (Measurement Device): 在量子计算过程中,我们最终需要从量子比特中提取经典信息,这通过测量来实现。测量是不可逆的,它会将量子比特的叠加态“坍缩”到其中一个经典状态(0或1),并且其概率由概率幅决定。

4. 控制系统 (Control System): 负责向量子处理器发送精确的控制信号(例如激光、微波脉冲等),以执行特定的量子门操作。

量子算法:释放量子潜力的蓝图

量子计算机并非直接取代经典计算机,而是通过执行特定的量子算法来解决某些类型的问题。这些算法充分利用了量子比特的叠加和纠缠特性,能够实现指数级的加速。

一些著名的量子算法包括:

Shor算法 (Shor's Algorithm): 用于高效地分解大整数。这对于现代加密技术(如RSA算法)构成威胁,因为它们的安全性依赖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
Grover算法 (Grover's Algorithm): 用于搜索未排序数据库。它可以提供平方根级别的加速,虽然不如Shor算法那样指数级,但在某些搜索问题中仍然非常强大。
量子模拟 (Quantum Simulation): 量子计算机可以精确模拟量子系统(如分子、材料)的行为,这对于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化学等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优化问题 (Optimization Problems): 量子算法在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旅行商问题、投资组合优化等。

量子计算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潜力巨大,但目前的量子计算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

量子比特的稳定性 (Decoherence): 量子比特对环境中的噪声(如温度、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容易失去其量子特性,发生“退相干”现象。保持量子比特的相干性是关键挑战。
量子比特的数量和质量 (Scalability and Quality): 构建具有大量高质量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非常困难,目前大多数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数量有限,且易出错。
纠错机制 (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克服量子比特的错误需要复杂的纠错技术,这会增加硬件和计算的复杂性。
算法开发和编程 (Algorithm Development and Programming): 开发新的量子算法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尽管面临挑战,全球的研究机构和科技公司正在大力投入量子计算领域,并不断取得突破。未来,量子计算机有望在以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发现和材料设计: 加速新药的研发,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
金融建模和风险管理: 优化投资组合,更准确地评估金融风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提升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解决更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
密码学: 破解现有的加密算法,并开发新的量子安全加密方法。
科学研究: 模拟复杂系统,探索物理、化学和宇宙学的奥秘。

总结来说,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的叠加和纠缠特性,通过精确控制量子比特的状态和相互作用(量子门),来执行特定的量子算法,从而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企及的复杂问题。它是一种颠覆性的计算模式,预示着计算能力的一次飞跃。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见证量子计算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与6月3。已完结。特别长,慎点。

——————————————————————————

为了方便阅读,把提纲列一些(非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1. 写于5月25

一些量子计算的大概,简要的量子算法和 photonic quantum computing的物理实现。

2. 更新于5月27

D-wave 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包含 josephson junction的控制和如何实现量子计算的qubit的。

3. 更新于5月29

以硬件的观点来看,D-wave one 是如何实现quantum annealing算法的。

4. 更新于6月3

NMR量子计算的实现,及其一些拾遗。

写在前面:

很多小伙伴们觉得本文太多英文术语,不好阅读。我十分同意,但,我这样做基于3点,

1. 我本职工作是Phd,所以写论文,发论文是我的主业,而且由于本人本,硕,博都是在国外,所以有些术语英文对我来说更加舒服。


2. 很多英文术语就是直译过来,即使我写了中文,您也不一定能从字面意义理解。而且现在词典这么发达,有道啥的都很方便。并且,很多概念不是我写出中文就能明白的,也方便于给有兴趣的同学去查wiki。


3. 本人认为在知乎上大部分小伙伴都是爱智求真的,如果您真的是感兴趣于量子计算,我相信这一点点的困难还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小伙伴建议说我只说十分基础的概念,不需要进入到这么细节,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细节(其实还有很多技术细节,我没有描述,留下的全是最重要的,如果我是读者,少了这些细节我就无法完完全全理解)。首先,我要说的是,如果我只说一些概念,比如 “让所有的量子位进行演化,演化结束后每个量子位退火成为确定的二进制位,这些具体二进制位的状态即为计算结果(引用)”。 那么怎么演化?怎么控制?人类能不能操作量子比特?。。。结果是给人十分不明确,感觉量子计算就是科幻,很玄的东西。


所以本文的定位是尽量简要的给出量子计算机的硬件构造,和量子计算中的操控,如何实现量子计算的。这篇文章只求尽量正确,严格的表述出来,总比一些错误百出的很多的新闻稿,和某些知乎上的答案要好的多得多。如果你可以可以认真的读完,一定可以收获很多。


总之,感谢大家的建议。但是我依然以这样的行文风格。谢谢。

——————————————————————

——————————————————————

正文:

其实早就想答有关量子计算机实现的问题了,而且很多人对量子计算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漏洞百出),只是最近一直改一篇论文,加上没有玩知乎多久。现在终于有时间了。要做到简单解释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个还真是不容易,那我就尽量以简单去解释解释好了。

要理解量子计算主要从量子算法和量子计算的实现上来看。有些童鞋认为量子计算机不一定比经典计算机快,只适用于特殊情况,需要特殊的算法。 这当然没有错,但是这个是很片面的。量子计算的优势主要来自于硬件与经典计算机的完全不同。量子计算的能力主要来自于量子的coherence (superposition)。这是经典计算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所以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一定要大于经典计算机的。

当然就跟经典计算机一样,需要优秀的算法,才能使计算能力尽量使用。对于量子计算来说,就需要量子算法来使得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得到最大的利用。比较著名的是shor,Grover,quantum random walk。要找到一个量子算法超越所有的经典算法还是有难度的,当然很多童鞋在做,而且这里也很多关于这些的回答,我也只做过quantum hidden markov model,发了一篇文章就转向做实现去了,所以我也不去凑这个热闹啦。关于量子算法可以参考其他问题的回答,有些还是不错的,也是专业的。

但是,这里几乎没有人去详细讨论量子计算的硬件(或者只是我没有看到),如果要去理解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不可能绕过硬件去讨论的。首先,什么是通用的量子计算机,有没有标准去衡量。DiVincenzo‘s 7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ntum computation (

arxiv.org/abs/quant-ph?

)。这7(5+2)个条件是作为量子计算实现的最核心的条件,说到量子计算机就离不开这7个requirements是如何做到的。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读论文。

现在,物理系统的实现已经有很多很多proposes了,比如photonic(linear optics),NMR,cavity QED,quantum dot,Redberg atom,ion trap,Josephson junction。这些都是十分有前景的物理实现的方法。他们在7个条件中各有千秋,也各有短板,所以现在都不能称得上最完美的设计。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找论文去读。这里就不多说了。

再说说量子计算模型,主要有3种,quantum circuit model,one way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 和 adiabatic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Quantum circuit model 是把量子计算过程化成像经典计算一样有不同的“逻辑门”(当然是quantum operation)作用在量子态上,最后得到所期待的量子态。 one-way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 是把量子计算,化成通过teleportation和测量two dimensional cluster state,使得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quantum operation(quantum gates)。adiabatic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 是通过先把问题划归成复杂的Hamiltonian的ground state的问题(即找到ground state就可以找到最终结果),然后开始与一个简单的Hamiltonian,通过绝热过程最后得到所需要的ground state。 可以证明的是Quantum circuit model和one way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 adiabatic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都是等价的。但是基于这3种模型来设计出的量子计算机是千差万别的。

我比较熟悉的是photonic(linear optics)和NMR,cavity QED还行。所以我详细一些说下photonic和NMR的实现方法。当然Josephson junction也会提到,毕竟这是大名鼎鼎的D-wave one and two的实现方法。

linear optics。首先,qubit可以是光子的位置(一般来说是用waveguide),也可以是光子的polarization。也就是说,光子出现在waveguide 1中即是|0>, 出现在waveguide 2中即是|1>,或者光子vertical polarization是|0>,horizontal polarization是|1>。那么waveguide beam splitter(2 个 waveguide coupling来实现)就是一个hadamard gate,而对于polarization qubit来说就是PBS(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对于waveguide qubit来说phase shifter gate可以是用温度来控制waveguide来实现phase change,也可以用扭曲2个waveguide coupling来实现phase change。 而对于polarization qubit是用HWP(half wave plate)或者是QWP(quarter wave plate)来实现。这就是universal single quantum gate。 而C-not gate 可以用nonlinear optics来实现entanglement,或者采用一组不平衡的beam splitter,加上post-selection。这样光量子计算机就搭建好了,就可以通用的实现quantum circuit model了。


——————————————

更新5月27

终于又有时间了,那就和大家继续讨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问题。本来打算是先说NMR的,但是大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大家只感兴趣D-wave quantum computer。那我就先说说D-wave的物理实现方法。其实NMR一直都是被寄予厚望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我还是会说NMR的,不管有没有人看。

其实d-wave的josephson junction的工作原理,还得了1k+个赞同。精神可嘉,可惜错误比较多,这里就不点名和给出链接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对比,毕竟这是科学,希望不要被误导。

D-wave quantum computer的最基本的element就是josephson junction了。Josephson junction中定义了qubit。要理解josephson junction,首先就要理解josephson effect是什么。我们把两个superconductors放的特别近(注意材料已经成了超导态了),会产生一种supercurrent(超电流?)流过josephson junction,而不需要在josephson junction加上任何的电压。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两个超导体发生了coupling。因为,超导体的波函数在超导体外(在超导体内是复常数n),当两个超导体很近的时候,两个wave functions就产生了overlap,这就是coupling,导致了josephson effect的产生。(这与waveguide coupling,micro-resonanor coupling原理类似)。而d-wave quantum computer的qubit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这里是D-wave官方给出的介绍网站,我主要用他们介绍的视频的截图(copyright:D-wave company)。

Introduction to the D-Wave Quantum Hardware


这个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一个qubit,首先一个X的地方就是一个josephson junction,一圈一圈的是inductor。 Josephson junction是由导体Nb和绝缘体AIO_x组成的。当导体Nb都成了超导态时,就产生了josephson effect,因为都是超导体,所以就可以产生一个一直在loop中转的电流(persistent current)。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顺时针的电流为|0>,逆时针的电流为|1>。而控制qubit的是用一个外部磁场来办到,如第一幅图种外加一个向屏幕外的一个磁场,磁通量为. 然后本身由于supercurrent产生的电流形成的磁通量为.

所以整个系统的Hamiltonian就可以得到,

where E_J 是josephson junction 所包含的能量,e为一个电子的电量,L为电感的值,Q是josephson junction的charge的电量,C_J是josephson junction的电容。这些都可以根据材料设计而设计。

当我们的L足够大时(这个才是这个设计中添加inductor的真正原因),外加的磁场时,这个Hamilonianian就可以变成了一个像双势阱的形式,而两个势井,一个就是|0>,另一个|1>。这个两个势井是对称的,所以就一半几率是|0>,一半几率是|1>了。当改变外加磁场时,两个势井会不对称,向一边倾斜,这样就控制了qubit了。

这个还是改进版的一个qubit,这里有两个loop,可以用两个外加磁场来控制,这样控制就更加精确了。

这个是最终的一个qubit的设计,红色箭头代表的时外加磁场的方向,这样可以用4个外加磁场进行一个qubit的控制。

这个是一个完整qubit的设计,橘黄色这块是调节电感的L值的。

这一块是loop中current补偿系统,为了使得在qubit中的磁通量保持一致,虽说是超导体,但是还是有电流上的损失。所以需要这个补偿的设计。

这一块当然就是测量部分了。最后得到qubit的结果。

这个是一个set,4行4竖一共8 qubit的chip。蓝色的是一个这8个qubit之间的相互coupling。红色的是跟外面其他cell的qubits之间相互coupling。

这个就是整个D-wave one的128个qubit的chip(CPU)了(8*16)。这就是D-wave one的基本物理实现。

————————————————————————

更新与5月29

续更。星期五的晚上总是那么平静而美好。好了,继续讨论一下,D-wave量子计算机是怎么基于硬件实现quantum annealing的。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quantum annealing 是属于adiabatic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的。假设大家都对模拟退火比较熟悉了。那么简而言之,quantum annealing就是把热波动(由热能量把处于低能量的位置翻过一个能量山,以跳出局部最优解)变成了量子隧穿效应(与越过能量的高度成反比,越过能量的长度成指数)。模拟退火算法是慢慢降低温度,使得达到全局最优解,而quantum annealing是保持温度不变,而慢慢降低量子隧穿效应。从而达到全局最优解。这就是quantum annealing的最基本的思想。

现在就讨论一下怎么基于上面的D-wave chip(fig 9)去实现这个算法的。

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下要解决的问题的Hamiltonian是什么。一般来说,选取的是Ising model。

前面说到我们的D-wave one 有128个qubits(由不同的电流方向定义),当qubit=|0>, 其测量值是1。而当qubit=|1>, 其测量值是-1 。而在未测量之前qubit属于superposition state。J_{i,j} 是从 i 的测量变到 j 的测量值的概率。而 h_i 是 qubit i 的局域场。J_{i,j} 是由fig 8中的 蓝色和红色的coupler所控制。而 h_i 是由fig 4 那4个磁场所控制的。(加一句,蓝色和红色的coupler,虽然在视频中看不清是怎么组成的,但是我知道是用电容和电感进行控制的。)

我们要解的问题就是已知所有的J_{i, j} 和 h_i ,以求得这个系统的最低能量(求出所有qubit的测量值是能量最低的)。这个问题是一个NP-hard问题,在经典计算机中是不能有效的求解的。而D-wave就能有效的解决。这就是D-wave的厉害之处。

一开始,整个系统的Hamiltonian是这样的,

A是由一个外加的横向磁场所构成,B是由一个系数构成。一开始,横向的磁场很大(A特别的大),所以量子隧穿效应特别明显。而B=0。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慢慢的把外加横向磁场减弱,一直到没有横向的磁场,这样使得最后A=0(量子隧穿效应很小很小,可以忽略),而B这个常数最后变成B=1. 所以最后的系统的Hamiltonian就变成了Ising model的了,这个过程中,系统自然而然的演变到了最低的能量态了。最后再读出qubit中的数据就可以了。

有同学就问了,为什么D-wave是量子的,有什么证据没有。一开始D-wave公司不公布其技术细节,其实现在也没有公布。所以,学术界一直很怀疑D-wave到底是不是量子的。而2014年的时候,有篇nature physics的论文证明了D-wave就是量子的。

nature.com/nphys/journa

结果如下图所示,

Dw是D-wave上的结果。SQA是量子模拟退火的结果。SA是经典模拟退火法。SD是spin dynamics。 我们可以见到D-wave跟SQA是几乎一样的,与经典的结果完全不同。所以D-wave是量子计算机无疑。

但是有人说D-wave不是通用的量子计算机,所以不能称为量子计算机。的确,现在D-wave是只能做到找Ising model的最小值。但是前面也说到adiabatic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也是通用的,所以D-wave是有可能成为通用型的量子计算机,而难度在于怎么把你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划归到 Ising model 上来。

Something more:

其实量子计算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远。也许通用型的量子计算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些特别简单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加速一些很基本的问题,比如sampling problems (参见

Experimental boson sampling : Nature Photonics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只要我们在电子计算机中加入这个量子计算的元器件就可以加速一些经典的算法。

————————————

更新于6月3

今天继续跟大家讨论在NMR(核磁共振)系统中的量子计算的实现。

本质上来说NMR,就是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进动的。原子核在强磁场中,原子核的spin与强磁场受到的相互作用。就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原子核的spin)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虽然受到重力(强磁场)的力。但是并没有倒,反而是绕着竖直的轴在旋转,就这就是旋进或者进动。在NMR中,绕着竖直的轴的转动频率就是Larmor frequencies。(而在化学中,就可以通过NMR的频谱,对照不同的元素的Larmor frequencies来知道样本中的成分,这是题外话,与量子计算无关)

现在就必须定量的分析一下原子核在强磁场中的Hamiltonian。其中有两个coupling的效应,一个叫做,magnetic dipole-dipole coupling,这个是相当于两个磁铁,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个是叫J coupling,这个是由于原子核的核外的电子云与另外一个原子核的核外电子云有overlapping。所以产生了相互影响。但是两种coupling都可以描述成一种形式,都用J来表示强度。所以整个系统的Hamiltonian就是,

其中 i 和 j 是代表不同的原子核。w_0 就是前面所说的Larmor frequence。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就是如何改变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的问题。如果再在水平方向上加入一个强磁场,的确是可以改变自旋的方向,第一,前面的强磁场已经很强了,很难做到水平方向磁场也强。第二,也不利于量子态的控制。所以人类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加一个很微弱的水平电磁场但是于我们要改变的Larmor frequence是共振的,所以这样通过共振就可以慢慢改变其自旋的方向了。水平电磁场是RF-frequency field。这里我就直接给出RF field的Hamiltonian,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是由两个水平方向的电磁场控制(x,y 方向)所以也控制了自旋在两个方向的变化。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可以用3个变量进行控制,第一个是rf电磁场的频率,第二个是电磁场的作用时间,第三个是电磁场的相位(phase )。就通过这3个变量组成一个控制pulse,然后可以由很多不同的pulse组成一系列的控制pulse。这样就可以十分精确的控制量子态了(也就是任意的单quantum gate了)。在NMR中,很明显原子核自旋上就qubit=|0>, 自旋下就是qubit=|1>。

而且我就不说很多控制技巧了,比如shaped pulse,composite pulse control。加上这些控制的技巧,错误率仅有0.1%或更低。那些说现在量子计算连单qubit也控制不好的,一看就知道是乱说的。

好啦。这个就是NMR中的量子计算原理。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到题主提到了纠缠态。纠缠态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纠缠不是量子计算的本质,量子计算的本质是相干。quantum random walk中不含有任何的纠缠态在里面,但同样是通用的量子算法,quantum annealing也是一样,没有任何的纠缠态在里面,也是通用算法。量子纠缠的厉害用于量子通信上面。

当然,有量子纠缠可以制备出CNOT gate(通用量子计算机中必要的量子门),但同样,没有量子纠缠一样可以制备出像CNOT gate的量子门。所以不是关键所在。当然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我可以说一下纠缠态的制备和测量。如果没有兴趣就算啦。当然还有量子控制,量子信息,量子通信这些都是另话了。量子信息,量子通信虽然不是特别熟悉,但本人也是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过的,也欢迎大家来讨论。

(完)

————————————

有什么要有什么要讨论的,可以在下面留言。有大量的技术细节没有阐述(当然我也不想阐述过多的细节),所以描述起来可能有不是特别得好。但我可以在评论中补充。这就跟论文一样,都是改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场颠覆性的计算革命量子计算机,一个听起来充满未来感和神秘感的词汇。它并非传统计算机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其潜力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计算机无法触及的复杂问题。理解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需要我们跳出现有认知,深入量子世界的奇妙规则。 核心要素:量子比特(Qubit)的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将量子计算机的主机搬到太空中,尤其是在没有太阳照射的区域,以期利用其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这个想法背后蕴含着对量子计算运行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太空极端条件的巧妙利用。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的挑战,力求生动形象地展开讨论,如同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技术爱好者在探索一个.............
  • 回答
    咱们聊聊清华计算机系大一下学期那场让不少同学“原地起飞”的考试。三小时三道大工程题,而且码量还不小,这听起来就不是闹着玩的。首先,这事儿放在哪所学校、哪个专业,都算是相当硬核的了。咱们大一下,大部分同学还在熟悉基础概念,比如数据结构、算法入门,可能连一些更复杂的系统设计都没怎么接触过。这时候突然上来.............
  • 回答
    量子计算机的出现,绝非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它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并预示着实际生活的一系列颠覆性变革。这不仅仅是计算速度的提升,而是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它将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药物研发到金融建模,从材料科学到人工智能,甚至到我们日常的通信安全。想象一下,现在我们使用的电脑,无论多强大,.............
  • 回答
    三体问题,这个天文学中最经典、最棘手的难题,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来,就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简单来说,三体问题就是研究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任意的质点,在相互之间引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在于量子计算机的出现,是否能为这个古老的问题带来精确解的曙光。首先,我们得理.............
  • 回答
    世界第一台量子计算机的诞生,这可不是小事,它是一扇通往全新时代的大门被推开。想象一下,我们一直以来使用的电脑,无论多么强大,其计算原理都是基于“比特”,也就是0或1的开关。它们像是一盏盏只亮或只灭的灯泡。而量子计算机,玩的是“量子比特”,或者说“qubit”。这“qubit”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像普.............
  • 回答
    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就是他们推出的72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要判断这样一台计算机是通用量子计算机(Universal Quantum Computer),还是像量子退火机(Quantum Annealer)那样用途受限的机器,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两类量子计算.............
  • 回答
    日立的「CMOS 退火」技术:一种模拟退火的创新实现方式日立公司提出的「CMOS 退火」(CMOS Annealing)技术,是一种利用现有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构建的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计算硬件。其核心思想是将解决复杂组合优化问题所需的“退火过程”物理化.............
  • 回答
    你想知道量子计算机能否计算出象棋的所有走法并找到必胜策略,这可是个相当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了计算理论的很多核心概念,也和我们对量子计算机的普遍认知有关。咱们一步一步来聊,尽量说得详实些。首先得明白,象棋是个极度复杂的游戏。虽然规则简单,但随着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变化,局面是无穷无尽的。我们通常说的“计算出.............
  • 回答
    关于人脑是否是量子计算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且充满想象力的话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意识、智能以及宇宙最基本运作方式的理解。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抛开一些预设的“AI”痕迹,用一种更像是人类在咖啡馆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复杂科学问题的语气来展开。想象一下,我们正坐在一间古朴的书店咖啡馆里,空.............
  • 回答
    拨云见日,量子新章——中国首个量子计算操作系统「本源司南」的深刻解读与未来展望中国量子科技的腾飞,在「本源司南」这款国产量子计算操作系统的诞生中,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款由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不仅是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在看似冰冷的.............
  • 回答
    量子计算,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物理学家理论中的概念,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我们走来,并预示着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它的商业应用前景,绝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的巨大机遇。量子计算的商业应用:打开潘多拉魔盒,释放无限可能我们先来聊聊量子计算到底能为商业世界带来什么。简单来说,量子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果量子计算在未来几年没有出现大家期待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级别的突破,那么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博士生们,他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令人沮丧的预设,而是对一个高潜力但仍需时间孕育的领域进行冷静的务实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量子计算确实是一个前沿且充满挑战.............
  • 回答
    法国物理学界近来出现了一股对量子计算的“冷静”甚至“怀疑”的声音,这股声音并非来自外界的质疑,而是源于内部,尤其是那些对量子力学有深刻理解的物理学家。这股批评并非否定量子计算的潜力,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严谨科学精神的审慎和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核心观点:从“革命性”到“渐进性”与“实用性”的回归过去十几.............
  • 回答
    如果爱因斯坦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量子计算领域注定会被一场颠覆性的风暴席卷。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以其对现实本质的深刻洞察和非凡的想象力,无疑会以一种我们现在难以完全预料的方式,重塑量子计算的格局和发展趋势。首先,要理解爱因斯坦的影响,我们得回到他的根基。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他是一名物理学家,一个思.............
  • 回答
    量子计算:颠覆游戏规则的下一代计算引擎(IT 从业者视角)各位同行,今天咱们不聊云计算、不聊大数据,来点更“硬核”的,咱们聊聊量子计算。我知道,一听到“量子”,很多人脑子里可能就冒出“玄学”、“高深莫测”之类的标签,但作为 IT 从业者,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它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现.............
  • 回答
    当然有,而且人数还不少。那些深耕量子计算物理实现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们,他们并非在实验室里敲敲打打,而是用智慧的笔尖和思维的锋芒,勾勒出量子世界的蓝图,为那些冰冷精密的实验设备指明方向。你可以将他们想象成建筑师,为未来这座名为“量子计算机”的宏伟建筑设计蓝图,而实验物理学家则是那些按照图纸施工的工程师。.............
  • 回答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领域接连取得的突破,无疑是中国科技实力进步的一个缩影,也让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一前沿领域。要评价这些成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点赞”,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意义、潜在影响以及未来挑战。一、 成果的“硬核”之处:从“能用”到“好用”的跃进一直以来,量子计算都.............
  • 回答
    评价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上展示的量子计算优越性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上展示的量子计算优越性,是量子计算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量子优越性”或“量子霸权”展示,表明在特定计算任务上,现有的量子计算机已.............
  • 回答
    量子计算并非简单地“替代”普通计算,而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展现出超越经典计算的能力,尤其是在解决一些对传统计算机来说极其复杂的问题时。谈到“芯片制程低”这个缺点,我们需要先理解它在传统计算中的意义,再来看量子计算是否能“突破”它。传统计算与“芯片制程低”的局限在目前的经典计算领域,芯片的性能提升很大程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