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陆老师的九章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工作很强,但九章似乎不能做除了取样之外的工作,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还不好说。
当朱老师的祖冲之1.0出来的时候,我激动过后又稍微有点失落:数目非常高,但没有给出门的数据,这个系统的具体性能不好说。
当朱老师的祖冲之2.0出来的时候,我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论是比特数、门保真度还是相干时间,都超过了 Google的已发表的水平。
Qubits 数目:Google:53;中科大:56
2-Qubit Fidelity:Google:99.38%;中科大:99.41%
T1 lifetime:Google:16 us;中科大:30 us
单看这三个指标,基本可以宣布朱老师的超导系统是当之无愧的国内 Top 1,在世界上甚至可以排进 Top 3,直接对标 Google、IBM这些工业巨头的量子计算机。
之前潘组的九章和祖冲之1.0都受到了不小的质疑,这些质疑主要涉及这些系统能否做出有效的逻辑门,现在这些质疑基本可以烟消云散了。果然面对外界的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硬实力予以反击,干得漂亮。
朱老师从刚来到中科大到现在也才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却走完了Google Quantum Lab 原老板 John Martinis 十多年的路。朱老师团队在不到 Google 1/2的时间,不足Google的人数和远不如 Google的经费的条件下,仍然能做到超越 Google的水平,确实应该为国内有这样一支有超强执行力的团队而感到高兴。
认真答题了。
这个工作仔细看过了,确实是很牛的,scirate上现在看是65个赞,在理论点赞占多的scirate上获得这么多赞是很流弊的,反正个人至今没有拿到过两位数的赞。从获得众多科学家点赞数来看是正刊级别的工作了,即使不是,至少子刊/PRL是跑不了了。当然了,潘组正刊都数不过来,子刊/PRL闹着玩一样,我觉得这个工作贴出来不仅仅是为了发个文章而已吧。刚才又数了下PDF页数,整整22页,不至于只是为了发篇文章吧。可能对于他们文章发哪也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展示出来吧。
以个人粗浅的多年文献阅读经验来看,从补充材料的厚度其实是比较能判断出作者的诚意和用心程度的,因为文章发表其实主要看正文,补充材料写再多也就只是补充而已,没必要写太多,当然作为读者是非常希望你多写。补充材料主要写的还是技术和实现的细节,帮助其他后来者理清思路跟随上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回的工作也是诚意满满,细节得分很高,基本就是手把手教你做实验了。当然,也不是说人人都能做,毕竟你还得先有个超净间和制冷机不是么。
从工作来看,66个比特都是活的,且都可以做单双比特门,这点就很神奇了,毕竟谷歌是54还死了一个,这整整多了一打啊,真正的当时无双,牛逼克拉斯。至于最后为什么选了56个做,我猜测是为了保真度满足显著大于0的条件,毕竟比特越多保真度越低。当然,有人说最后的保真度只有万分之六是不是太低了,我想这都是相对的概念,毕竟如果误差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的话,已经满足显著非零的定义了。虽然有人会觉得这他么真的不是作弊么?不过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空间维度达到了50多比特,随机猜测的正确概率只有1e-15,这么一想,正确率似乎是真的他瞄的高了呀,有木有。
技术细节上,这次的祖冲之二代用了倒桩焊工艺,这高科技国内居然都搞得定,开了眼界了。在此基础上的一对四可调耦合结构,这个也是重点中的重点,牛逼中的牛逼。这两点其实谷歌是没有透露过细节的,如果能自己琢磨出一模一样的工艺,那就不仅仅是"copy ninja"了,是真真正正的技术创新,谷歌只是提供了一个启发而已。另外的三维引线技术应该是较为成熟的,比较神奇的一点是在这么小的片子上做这么多的引线,串扰还能压制住,说明倒桩焊着实牛逼,简直逆天。
另外一点要说的是,这次的工作其实重点不在于超过谷歌多少倍,而是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从0到1也没有那么难嘛,缺钱,缺资源,一样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嘛。我预计,不用多久,国内的其他团队就也都可以取得突破了,毕竟在中国做超导的可行性已经验证过了。
看了圈评论,还有人拿模拟机出来说事的,我也是拜托了您内。模拟机也有量子纠缠么?没有量子纠缠,哪来的量子加速呢?没有量子加速,搞这破量子计算机玩呢?或者再换种思路吧,流体动力学的模拟,够难吧,那世界上任何一条河的任何一个秒钟的水分子的运动轨迹,那一样是难度超越了任何经典计算机的,可是有意义么?为什么没意义?因为他不可控啊。所以在一个可控的量子计算机上做的可控的线路采样,难度超越超算,这就是量子的胜利,其意义大概能等价于人类掌握核能,未来无可限量。
当然了,无法否认的是量子计算是否真的有美好的未来这一问题,真的是难以回答,毕竟数百万比特的物理比特实现路径,大家都只是嘴上说说,没有实际的路线。从历史来看,超导22年从1增加到66,增加66倍,那22年后能到66*66就可以烧高香了,没错,我就是这么悲观,但这是整个人类都面对的问题,也许还有更大的机会在中等规模量子芯片上就完全可以实现,比如材料模拟,或者就是单纯的量子模拟,毕竟费曼老先生当年也没说要做通用量子计算不是。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我想科大的这帮人还是挺有情怀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老校训又红又专真的是到位。在这个时间点,一个肯定是有献礼的意味吧,一个是在国际纷争的大背景下,这个工作确实很长国人志气,我很佩服,希望国内涌现更多强大的科研团队吧,或者不仅仅局限在科研,在工业界,产业界,都需要更多努力拼搏埋头苦干的团队站出来勇挑重担,扛着中国往前冲,毕竟,这场已经开始的战役,我们没有输的机会。
加油^0^~
我看不懂,但是很受震撼。
这个东西如果弄好了,比特币是不是就完蛋了?比特币就是最基础的计算啊。
只能说,牛逼。
就像两个侠客过招,谷歌先出招,科大先用自己国际领先的光量子抵挡了一招,然后再用对手的一模一样的招,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谷歌:53比特0.2%保真度。祖冲之,完全follow谷歌路线:56比特0.066%保真度.
九章最让人激动人心的是中国的科学原创,一路领先。祖冲之号让人激动的是,中国赶超水平令人惊叹。科大帮组建和支持团队看起来很不错。
作者实在太多,除了第一个作者Wu Yulin和最后四个senior作者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陆朝阳,其他人都按照字母排列。量子领域中国第一篇按字母排列的论文终于来了,之前量子卫星这样的工程都没有按字母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