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大概率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爱因斯坦是理论物理学家,而量子计算机现在的理论基础已经没有太多变数,更多的问题是在应用和技术领域。
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它的核心在于利用量子来构成比特。因为量子的不确定性,可以同时处于 1 和 0 两种状态,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可以并行处理大量数据。谷歌刚刚完成的「量子霸权」实验中,目前最强的超级计算机需要算一万年的任务,量子计算机只需要 200 秒就可以完成。
量子计算机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稳定性」。目前大部分量子计算的实验,其实都是在试图为量子计算机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使之可以稳定的工作。比如谷歌在实验中,就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创造一个温度只有百万分之一开尔文的,几乎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环境,只为保护量子比特微妙的状态,使量子计算机可以相对稳定的工作,输出可靠性更高的结果。
达摩院刚刚发布的 2020 十大科技趋势中,就谈到了量子计算领域即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2020 年,量子计算领域将会进入技术的攻坚期,投入会加大,竞争会变得更激烈,产业化会更深入,生态会更丰富。
量子计算机发展的未来,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它如何取代电子计算机」,而在于「如何为量子计算机找到一个合适的任务」。现在几乎所有量子计算的实验,其实都是在试图验证量子计算机计算的稳定性、可靠性,还几乎没有进入实际应用的领域。
就像今年 10 月谷歌的 IBM 的「大战」。谷歌说自己已经实现了「量子霸权」,而 IBM 则立即反驳说谷歌交给量子计算机的运算任务相当于「提前给了答案的考试」,还属于经典计算的范畴。
大部分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也一致认为,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在未来会是一个「共存」的状态, 而不是量子计算机将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他们都认为量子计算机将只适合少数特定的计算任务。
根据目前的研究,量子计算机被应用在民用领域的概率其实很小,更多还是会对工业领域造成影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包括电池设计制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地外信号分析这些领域。
所以说即使爱因斯坦穿越到现在,能对量子计算这个领域造成的影响可能也相当有限。毕竟它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而量子计算机在理论上已经能够被验证,未来的发展更多是一个工程应用层面的事。
但无论如何,谷歌在硬件上取得的进展,已经让整个业界都对量子计算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跑起来」了,但更重要的问题还是让它「找准方向」,以及为它设定一个「目的地」。
可以预见,进入 2020 年代,量子计算将进入一个发展的蓬勃期。它将迎来技术上的攻坚期。在达摩院的预测里,如何实现容错计算、以及将量子霸权推进到实用层面,将是量子计算技术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科学家需要让量子计算机实现「自我纠错」,将量子比特不稳定性导致的计算错误纠正过来,避免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累计,最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最终,量子计算机的终极任务就是,在某个实用型任务上,相比经典计算机体现出优势。这个优势不一定需要像谷歌演示的那样,具有「1 万年 vs 200 秒」的压倒性,但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具有实用性。
未来世界量子计算的发展格局和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整个工业信息化领域的布局。目前在量子计算的研究上比较领先的公司包括谷歌、IBM。作为一家以「AI」为发展核心和宗旨的公司,谷歌希望通过量子计算增强自己 AI 的性能,而 IBM 则是看中了量子计算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前景。
从这个角度来说,谷歌、微软、亚马逊、IBM,都对量子计算虎视眈眈,而在国内,最有可能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当属阿里。因为它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也针对商业用户提供服务。这正是量子计算目前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除去量子计算的应用,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和上游行业也将迎来很多机会。包括制冷、微波、低温电子控制、设计自动化、代工等领域,都将在量子计算机的带动下迎来新的发展。
所以,说白了,现在我们谈论「科学」、「技术」,早就不是某一个天才闭门造车的问题了。这是一整个行业的问题,横向还涉及到相关的周边行业,纵向更涉及到学界、商界、政界等众多企业、机构、组织,只有所有人的协力,才能推动一项技术的发展。
而爱因斯坦穿越到今天,给量子计算领域能带来的改变,还真不一定会很大,但也一定可以为这个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目前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深耕的那些科学家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