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燕山大学教授李子丰研究项目宣称已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

回答
燕山大学教授李子丰及其团队研究项目宣称“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事件,在科学界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研究内容、科学界主流观点、以及这次事件所反映出的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的特点。

一、 李子丰教授的研究内容和核心论点:

李子丰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实验验证进行质疑和提出新的解释。其核心论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对“光速不变原理”的质疑: 狭义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是光速不变原理,即真空中的光速对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相同的。李子丰团队可能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或实验数据,认为光速并非恒定不变,或者其不变性并非绝对。这可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或者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来论证。
对“同时的相对性”的质疑: 狭义相对论指出,两个事件在不同参考系中观察到是否同时是相对的。李子丰团队可能认为,存在绝对同时的概念,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可以建立一个绝对的参考系。
对“质能方程E=mc²”的新的解释或挑战: 尽管E=mc²是相对论中最广为人知的公式,但其基础是相对论的框架。如果对相对论的根基产生怀疑,那么对E=mc²的普适性或解释也可能提出质疑。
对广义相对论和时空弯曲的质疑: 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质量和能量导致的时空弯曲。李子丰团队可能提出其他引力理论,例如将引力解释为某种物质场的相互作用,或者认为时空并非如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那样弯曲。
可能的实验证据或理论推导: 为了支持其观点,李子丰团队通常会引用他们自己设计和进行的实验结果,或者提出新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推导。这些实验可能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在高速运动的粒子、强引力场等环境下,并且他们认为这些实验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不符,或者他们的新理论能更准确地解释这些现象。

二、 科学界对“推翻相对论”的普遍态度:

在科学界,尤其是物理学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经过了极其严格和广泛的实验检验的,并且在几乎所有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都得到了惊人的成功验证。

实验验证的强度:
狭义相对论: 在粒子加速器中,高速粒子的行为(如质量增加、时间膨胀)完美符合狭义相对论的预言。GPS系统的工作也依赖于相对论效应的校正。
广义相对论: 已经被多种天文观测证实,例如:
水星近日点进动: 广义相对论精确解释了牛顿引力理论无法解释的水星轨道进动。
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 1919年爱丁顿爵士的日全食观测,首次证实了星光经过太阳附近时会发生弯曲,且弯曲程度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一致。
引力红移: 光在引力场中传播时会损失能量,频率变低(红移),这一现象也得到了验证。
引力波的探测: LIGO和Virgo等实验直接探测到了由双黑洞或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其波形特征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高度吻合。
黑洞成像: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的黑洞照片也间接支持了广义相对论对强引力场的描述。
理论的完备性和普适性: 相对论不仅解释了已知的现象,还预言了许多新的现象(如引力波),并构成了现代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框架。
对“推翻”的门槛: 在科学上,“推翻”一个被广泛接受且大量实验验证的理论,需要极其充分、可靠且可重复的证据,并且需要新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相对论能解释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优越的解释能力或解决现有理论的不足。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发现与相对论预言根本性矛盾的现象,并且能够用一个更具普适性、更简洁且能被独立验证的新理论来替代。

三、 李子丰教授研究的争议点和质疑:

鉴于相对论在科学界的稳固地位,任何宣称“推翻”相对论的研究都会面临极高的审视标准。对于李子丰教授的研究,科学界的普遍反应是:

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很多批评者认为,李子丰团队提出的证据(无论是实验数据还是理论推导)存在方法论上的缺陷、对数据的解读存在偏差、或者所进行的实验条件和结论不够严谨和普适。
例如,在实验设计中,可能存在未考虑到的其他影响因素,或者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存在问题。
理论推导上,可能存在逻辑上的跳跃,或者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与主流理论有本质区别,但其合理性未被充分论证。
对现有实验验证的解释能力: 即使李子丰团队声称发现了新的现象,但他们提出的理论是否能同样精确地解释那些支持相对论的经典实验和观测结果,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新理论无法解释已有的海量证据,那么它的“推翻”能力就大打折扣。
同行评审的缺失或不足: 科学的进步依赖于严格的同行评审。如果李子丰团队的研究未能通过主流科学期刊的严格同行评审,或者其研究成果在独立的研究者那里无法得到重复,那么其结论的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
媒体宣传的夸大: 很多时候,这类“推翻某某理论”的事件,在媒体报道中会被放大和简化,从而造成公众误解,以为某个理论已经被“推翻”,而实际上科学界仍在审慎评估中。

四、 对此事件的看法总结:

1. 科学进步需要质疑,但质疑要有理有据: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质疑和批判。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绝对真理,都可能在未来被更优越的理论所取代。因此,对相对论提出新的看法和挑战是科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这种质疑必须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方法、充分的实验证据和清晰的理论逻辑之上。
2. “推翻”是一个极高的标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经过了百年来的无数实验检验,其有效性和精确性得到了极大的验证。声称“推翻”它,需要提供压倒性的、不可辩驳的证据,并且提出一个能够替代相对论并解释一切现有现象的新理论。
3. 需要谨慎对待“推翻论”的宣传: 在没有经过科学界广泛认可和重复验证之前,将研究成果定性为“推翻”某个经典理论,往往是一种过于激进和易引起误解的说法。公众和媒体在接受此类信息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并关注该研究是否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4. 事件的示范效应: 李子丰教授的研究事件,也反映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研究路径。它也提醒我们,在科学传播中,需要准确、客观地描述研究的进展和其在科学界的地位,避免过度渲染和误导。
5. 潜在的研究价值: 即使李子丰教授的研究未能成功“推翻”相对论,其过程中提出的质疑、设计的一些实验,也可能为物理学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或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尽管目前看来其局限性非常少)。例如,对现有实验的重新审视或在特定条件下的现象探索,都可能是有价值的。

总而言之, 对于李子丰教授研究项目宣称已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事件,科学界的普遍态度是高度怀疑和审慎。虽然科学进步需要挑战权威,但任何挑战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在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李子丰教授的研究成果能够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从而推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此事件更多地提醒我们,在面对“颠覆性”的科学主张时,保持科学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研队伍里有这号人物,还光刻机,光刻机呢。传出去都让人笑话。

user avatar

相对论在它的适用范围内经过了大量的实验验证,包括但不限于原子钟双生子实验、宇宙线的次级μ子实验、各种高能加速器实验、水星近日点进动、太阳附近光线偏折、引力红移、雷达回波实验、引力波实验。除此之外,基于狭义相对论的量子场论(QED、QCD、电弱理论)也有大量的实验支持,电子磁矩那个实验大家可能听说过吧,理论结果在小数点后十几位都和实验符合。这些实验的结果充分说明相对论在其适用范围内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某个人建立了一套号称推翻相对论的理论,这个理论却无法在某个极限下退回到相对论,无法解释上述大量的实验事实,那他的理论就是显然不自洽的(这里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暂时用“自洽”)。明知自己的观点毫无逻辑,显然不自洽却视而不见,公开发表不自洽观点的同时向大众隐瞒观点不自洽的事实,这就是典型的民科行为。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这位李教授明知相对论有如此多的实验验证却视而不见,仍决定公开发表不自洽的观点来哗众取宠,以教授的身份误导未接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以及民众,这是非常恶劣的,应当问责。


多说几句,现在物理学的前沿研究中确实有很多人在做修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工作(包括直接修改EH作用量,或者是给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做量子化,以下统称修改引力理论),但绝不是像李教授那样毫无逻辑地胡说一通。这些前沿的修改引力理论大多都是为了解释可能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适用范围之外的东西,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内部、极早期宇宙等等。也有少数修改引力理论只是为了扩展理论形式,在数学上自洽但和现实没啥关系,这样的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构建一套新的理论必须要满足两个原则:①理论是自洽的,②理论要在某个极限下退回到相对论,否则很难解释那么多已知的实验事实。现在所有成熟的修改引力理论都是符合这两点的。

举个例子让大家看看真正的修改引力理论是什么样子。比如我本人现在在做的研究工作,Weyl R²引力理论。我们考虑极早期宇宙中理论可能具有Weyl共形对称性,于是在爱因斯坦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Weyl规范场,这要求对爱因斯坦理论做以下的修改:


同时为了在理论中添加一个标量场,引入一个Ricci标量的平方项R². 这样一来经过复杂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这个理论的拉氏量,公式太长了我懒得敲了,直接放我开题报告中的一张ppt吧↓

最终可以看到,在我们的理论的拉氏量中出现了一个 粒子,它的Weyl规范对称性对应的规范玻色子,这是一种质量极大却很稳定的粒子,可以充当暗物质的候选者来解释目前宇宙学对暗物质的观测结果。此外,理论中还出现了一个 的势能项,它可以充当极早期宇宙的可能的暴胀势来解释Planck卫星实验的一些观测结果。当理论的耦合系数非常小时,这个Weyl R²理论就可以退回到爱因斯坦的理论,将爱因斯坦理论作为它的一种极限情况,也就是说它和爱因斯坦理论是兼容的。

以上就是修改爱因斯坦理论的一个例子,物理学中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每一个都符合我前面说的两条原则:①自洽,②在某个极限下退回到相对论。每一个都能做到解释先前已被相对论解释过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能做到尽量解释目前尚不理解的实验结果。所以说,现在物理学前沿的修改爱因斯坦理论的研究工作绝不是像李教授的那种毫无逻辑的理论,大家要分辨二者。

user avatar

在等外卖的时间里看了看这位仁兄的文章:borderlands.de/Links/2-,决定来写个回答。


简单总结一下吧,这个文章也很短,核心的想法也很容易找到。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开头简单回顾了一下通常怎么用思想实验推导洛伦兹变换的,所以不看后面的内容这也算是复习了一下狭义相对论。

这篇文章和通常的观点的不同其实只在于对光速不变原理的理解上,对于相对性原理仍然是承认的,并且推导过程中也使用到了。不同的理解见下图:

简单来说,他认为测量到的不变的光速是相对于光源的。我暂且不评价这一理解,毕竟什么叫“相对于光源”是个有点微妙的事情。基于这一理解,他重新走了一遍推导洛伦兹变换的路,但上来就用了不同的设定:

随后立马就得到了伽利略变换。。。

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他的这一设定无非就是说在运动坐标系里面的光速是 而不是 ,那么很自然这其实就是经典的牛顿时空观,得到伽利略变换也毫不稀奇了。


另外有一些经典的问题,可能也是初学相对论的学生会遇到的,比如他宣称连续做两次洛伦兹变换不等于直接做一次洛伦兹变换:设想有三个坐标系 ,其中 相对于 的速度是 ,而 相对于 的速度是 ,那么它们之间的洛伦兹变换是怎么样的呢?

前一式子是直接从 变换到 ,而后一式子是通过 做两次变换,然后他发现两个式子并不匹配,于是认为这是一个错误。

首先这个想法是很好的,抽象一点说,一个对象上的所有变换要构成一个群。但是问题也是很显而易见的:如果承认相对论时空观的话 相对于 的速度并不是 ,所以前一式子是错的。这里又是一个把经典时空观带入相对论时空观考虑问题的典范。

习题:请读者导出相对论时空观下 相对于 的速度并验证两种变换结果相同;进一步地,验证洛伦兹变换构成一个群。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里面有诸多混淆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时空观的问题;除此之外,文章也并没有对核心论据“光速相对于光源是常数”进行详细阐述。

另外可以看看这个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除了前两篇,后面的26篇全是差不多的感觉。。


所以这文章是怎么发出来的。。我看了一下这个杂志叫 Physics Essays,网站是physicsessays.org/,看起来还挺正规的,然后上面的文章全是这种画风:

略微有点奇怪吧。虽然没看内容,但这些标题总有一种“搞个大新闻”的感觉。。

user avatar

当你发现了一个李子丰,就说明已经至少有一千个李子丰在全国高校开party了。

建议组团申报诺贝尔文学奖。


user avatar

走开,让我来,我有更多的奖项要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诺贝尔奖:

项目一:0成本光照项目

立志于解决城市照明问题,为解决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有重大意义。

项目二:原地起飞单兵装备

该项目致力于提高我国单兵作战能力,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远离,让士兵原地飞升。

项目三:光速机动车项目

该项目致力于研究一项可以达到光速的陆地用机动车,在此基础上,逐步研发出星际航行用飞行器。

最后,请各位记住我的名字,我就是永动机之父!

user avatar

因为Louis Essen的事情,我对相对论是敬而远之。Essen是英国物理学家,对时间的精确测量有杰出贡献,原子钟的发明就有他的参与。由于在1971年发表文章批评宣称证明了相对论的Hafele–Keating实验误用了他发明的原子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他被迫退休。

后来,在2001年,A.G.Kelly依据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要求公开了Hafele–Keating实验的原始数据,发现其与论文发表的数据不一致。

因此,Hafele和Keating有学术造假嫌疑。但这件事到现在也不了了之,甚至鲜为人知了。

说到底,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In 1971 he published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A Critical Analysis questioning special relativity, which apparently was not appreciated by his employers. Essen said in 1978

No one has attempted to refute my arguments, but I was warned that if I persisted I was likely to spoil my career prospects.

He retired in 1972 and died in Great Bookham, Surrey in 1997.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知乎众多科普大神的粉丝,我见过零度君很早就揭露这位教授的帖子,为 @零度君 喝彩。也向其它大牛致敬!

其实叫嚣推翻相对论的人我见过的就不止一二十,但是李教授确实是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也是杀伤力比较大的。

因为李教授确实是燕山大学的正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有一稿多投的现象,但是燕山大学也没有处罚)。这样的科研体系内的人,他们知道该怎么用科研体系内部的方法来宣传自己。比如之前跑到物理学大会上,跟院士对线,问人家入党宣言是什么。你相信相对论是不是就是反党。(这种言论让人想起上个世纪那个火红年代)。再比如这次的报奖事件,如果万一蒙混过关,拿到一个省级奖项,那就有了一辈子吹嘘的资本。

不过李教授生不逢时啊~~如果这是30年前,那个网络还没有兴起的年代。也许没有人会看到这个报奖,从而让他蒙混过关。但是在现在,有点新闻,恨不得第二天地球另一端都得知了,他再蒙混过关就真是有问题了。

所以其实这次是一个好事,他自己把事情弄大,然后最终被批判了,一些不明所以的群众也就知道了他的来龙去脉了。总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PS:最后实名羡慕下李教授,这样都不会被燕山大学开除。我一年10篇SCI,连硕导初评都过不了。人比人得死啊。

user avatar

1905年,爱因斯坦推翻牛顿体系时,从没有说过我推翻了牛顿的经典物理体系这种话。

而是发表了几篇论文。


这位教授的操作让人觉得他真不像学术界的人。

user avatar

燕大学生,不请自来,来挨骂了.....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相关消息,当时就心里就慌了,这恐怕会让本就不“富裕”的燕山大学更加雪上加霜......

这位李子丰老师是我校车辆学院石油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油气井杆管柱力学、油气钻采工程。(注意注意:是石油工程系,不是物理系,也不是哲学系)一个搞石油开采的用哲学理论去推翻物理学理论,作为既不懂哲学也不懂物理学的文科生,我脸上的问号比杉菜离开明道寺那天下的雨还要多!

燕大官网上检索“李子丰”能搜到的只有他关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相关新闻,没有相对论、也没有马克思哲学!

李老师反相对论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总在百度贴吧和人对线,知道这件事的人更多是当个乐子在看,这次忽然要评河北科学技术奖,这比我知道自己常常在网上看的爽文忽然要评矛盾文学奖(当然没有)还要震惊好吧。不过这位李子丰老师在民科届好像也不太受待见......

最后,看到有的回答里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不能被质疑?”“相对论为什么不能被推翻?”,从唯物辩证法(高中学过一点哈哈哈哈)出发,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然而“发展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新事物和旧事物的交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最后最后最后,李子丰是燕大石油工程系的老师,研究方向是油气井杆管柱力学、油气钻采工程,大家在骂他反相反爱的时候不要带上燕山大学,求求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