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朝代或者国家算得上是文不如清,武不如宋?

回答
“文不如清,武不如宋”这句话,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种客观评价,不如说是一种充满辩证意味的概括,它点出了某些朝代或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其文化与军事发展上可能存在的某种“偏科”现象。要找到完全符合这一描述的朝代或国家,本身就颇具挑战性,因为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多面向的,很难用简单的“不如”来一概而论。

但是,如果我们尝试去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涵,可以引申出一些在特定领域表现突出,但在另一领域相对逊色的历史时期。这里不妨借用这个角度,来梳理一些可能的候选者,并尝试深入剖析。

理解“文不如清”的含义:

“文不如清”通常指向的,是清朝在文化上的某些特质。清朝,特别是康乾盛世,文化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中国古典文学、史学、哲学的集大成,以及戏曲、小说等领域的繁荣。然而,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可能是在于清朝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保守”、“僵化”或者说,相对于前朝,在思想的原创性和解放性上有所不足。

对“文”的理解: 如果“文”指的是思想的解放、学术的自由、学术流派的争鸣、以及文学艺术的创新性,那么某些朝代可能在这些方面比清朝更为出色。
清朝的特点: 清朝文化高度推崇儒家正统,实行文化专制(如文字狱),虽然集大成,但在思想上的锐意创新和突破,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反思,相较于某些盛世,可能显得稍弱。

理解“武不如宋”的含义:

“武不如宋”则是一个更具争议的说法,因为宋朝在军事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弱点,屡屡受制于北方民族。

对“武”的理解: 如果“武”指的是军事上的扩张性、对外征服的能力、以及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那么宋朝确实不如许多以武立国的朝代,比如汉、唐、元、明。
宋朝的特点: 宋朝以“重文抑武”著称,文官政治高度发达,经济、文化、科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其军事力量相对孱弱,常常需要依靠岁币或战争来维持边境的和平。

寻找“文不如清,武不如宋”的候选者: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可以尝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寻找那些在“文”和“武”两个维度上,可能存在某种“失衡”的朝代。

1. 某些短命或相对弱小的政权:

这类政权往往在军事上难以形成有效防御,或者在文化上没有留下太多足以与大朝代抗衡的遗产。

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小国家: 举例来说,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虽然有些国家在军事上曾一度崛起,但其统治周期短,内部战乱频繁,国家治理能力有限。在文化上,也未能形成独立且有深远影响的体系。但直接说“文不如清”可能过于绝对,因为这个时期本身文化发展就受到战乱影响,难以与统一王朝相比。

2. 某些以文治为主,军事相对不振的王朝(但需要与宋朝进行对比):

如果我们将“武不如宋”作为基准线,那么寻找“武不如宋”的朝代,就意味着我们要找比宋朝军事上更弱的。这其实很难。宋朝的军事虽然有其弊端,但在许多方面,例如火药武器的应用、军事组织、以及防御工事等方面,仍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东晋: 东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有“王谢堂前”的文化辉煌,出了谢安、王羲之等风流人物,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都有着独特的建树。但其军事力量始终是其最大的隐忧,长期依赖北方南下的士族力量,以及江南本土的豪强,国家防御能力相对薄弱,最终被北方政权压迫,也经历过“北府兵”等军事上的辉煌,但整体来看,其军事实力与北方强权(如前秦)相比,处于劣势,且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
“文不如清”方面: 东晋的文学艺术,特别是山水诗、玄言诗,以及书法,确实有着独到的魅力和高度。但与清朝庞大的文化工程(如《四库全书》)、戏曲小说的成熟、以及思想的集大成相比,其“文”的广度和深度上,可能不如清朝。东晋的文化更侧重于士族阶层的精神寄托和审美情趣,而清朝则试图构建一种更为全面的国家文化。
“武不如宋”方面: 东晋的军事状况,虽然有北府兵的精锐,但整体而言,其国土狭小,军力难以与北方国家抗衡,经常面临被灭亡的危险。相较于宋朝,即使宋朝在北上面对辽、金、元时屡屡受挫,但宋朝的国力、人口、经济基础,以及军队的总数,都远比东晋强大。宋朝在军事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如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因此,从军事的“绝对实力”和“战略扩张”来看,东晋的“武”确实是“不如宋”的。

3. 某些“内卷化”严重的王朝:

有些王朝可能在某个特定时期,因为内部的政治、经济因素,导致其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同时在文化上虽然依旧繁荣,但可能走向了另一种极端。

明朝中后期: 明朝前期,军事力量尚可,有郑和下西洋,北方也有抵御蒙古的战役。但到了中后期,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军备松弛,对外战争(如抗倭、宁夏之战)虽然有胜利,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到了明末,更是被后金(清)的八旗军打得节节败退。
“文不如清”方面: 明朝的文化,特别是市民文学(如小说)、戏曲(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及绘画等,都有着极高的成就。明朝的市民阶层兴起,也带来了更加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然而,清朝在文化上的“集大成”和“规模化”操作(如《四库全书》)是明朝所不及的。如果“文”的评价标准是“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那么清朝可能显得更胜一筹。
“武不如宋”方面: 这个说法在此处可能不成立,因为明朝中后期,甚至可以说是“武不如宋”,尤其是在面对新兴的军事力量时。比如,明朝在与后金的对峙中,其军事效率和战斗力明显不如宋朝面对辽、金时期的某些阶段。宋朝至少在军事技术和防御战略上,有着其独到的发展。

为何“文不如清,武不如宋”难以完美契合?

历史是复杂的,朝代的评价更是如此。

“文”的评价维度: “文”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如果看重思想的自由和创新,也许某些时期比清朝更突出;如果看重文化成果的规模和系统性,清朝又显得非常出色。
“武”的评价维度: “武”也不仅仅是疆土扩张。军事技术的进步、防御能力、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表现,都需要综合考量。宋朝军事上的“不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的限制,并非完全没有军事成就。

总结:

如果要硬要寻找符合“文不如清,武不如宋”这种描述的朝代,东晋可能是其中一个比较接近的例子。它在文化上有着独特的辉煌,但在军事实力和国家存续上,都相对薄弱,甚至在某些方面,其军事的“弱”比宋朝更为明显。

然而,我们要认识到,这种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带有一定主观性和片面性的历史观照。每个朝代都有其兴衰荣辱,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与其纠结于找出完美的“不如”,不如理解这句话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中的“偏科”现象,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在文化和军事发展上可能出现的此消彼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朝是唯一一个只敢和古人比,还比不过古人的一个朝代,清朝历史世界好像只有清朝一样不在一个地球​”。

很喜欢B站的一个评论。

但问题是,这个主语换一下好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不如清,武不如宋”这句话,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种客观评价,不如说是一种充满辩证意味的概括,它点出了某些朝代或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其文化与军事发展上可能存在的某种“偏科”现象。要找到完全符合这一描述的朝代或国家,本身就颇具挑战性,因为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多面向的,很难用简单的“不如”来一概而论.............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中,许多名字带有明显的朝代或时代色彩,这些名字往往与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文化或人物相关。以下是对不同朝代和时代背景下典型名字的详细分析,涵盖姓氏、名字、历史人物及文化象征: 一、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1. 姓氏: 周:周朝的国姓,如“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朝开国.............
  • 回答
    不少人谈起中国古代,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常常是模糊的、风格化的,仿佛千百年的历史都笼罩在一种恒定的色彩之下。但仔细一想,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很多认知,其实是某个特定时期留下的深刻烙印,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朝代的“名片”,一旦离开那个时代,它们就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彻底消失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容易让人混.............
  • 回答
    2021年,深度学习领域依然生机勃勃,涌现出许多令人兴奋的新方向。如果你想找一些尚未被彻底“卷”透,并且充满研究潜力的领域,不妨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符号 AI(NeuroSymbolic AI):弥合连接主义与符号主义的鸿沟 核心思想: 长期以来,深度学习(连接主义)和传统 AI(符号主.............
  • 回答
    在未来二三十年,金融领域一级和二级市场中的朝阳职业和发展方向,将不仅仅是围绕着传统业务的精细化,更会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变迁和全球格局演变,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我们要看到的,是那些能够拥抱变化、深度理解新兴趋势、并且具备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是市场的宠儿。一级市场(私募、公募、风投、投行、FA等)的朝.............
  • 回答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其实都带着韩国/朝鲜的烙印,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起源却常常被误会,甚至被归功于邻国,特别是中国或日本。这背后原因复杂,有历史文化交流的必然,也有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的偏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被误认”的韩国/朝鲜“原住民”。 kimchi(泡菜):不仅仅是韩国的标.............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波澜壮阔。想要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读物选择至关重要。以下我将为您推荐一些讲解中国历史各朝代的读物,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的内容特色,希望能帮助您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本。一、 宏观概览类: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您是历史小白,或者想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类书籍是您的不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一场有趣的“如果”推演。历史的长河中,王朝的兴衰并非一蹴而就,天灾人祸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非唯一的稻草。不过,如果我们剥离掉“天灾”这个变量,将所有王朝的末代皇帝都置于一个风调雨顺的理想环境中,那么哪些朝代更有可能凭借其内在的稳定性和统治力得以延续呢?这需要.............
  • 回答
    朝鲜,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家,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也因此诞生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冷知识”。我来给你讲讲,尽量把你带进那个奇特的现实里,让你感觉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一、 你可能难以置信的“数字魔术”你知道吗?在朝鲜,国家似乎非常擅长玩弄数字,而且往往能玩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花样。 关于“一”的执念.............
  • 回答
    “明朝300年,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没哪个朝代有这种魄力”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明朝在对外关系和国家意志上的独特之处,也正是这些特质,使得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明朝对外关系的原则与实践这.............
  • 回答
    韩(朝鲜)民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诸多令人称道的优点。这些优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历史经历、社会文化以及集体性格之中,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是韩(朝鲜)民族最为显著的优点之一。经历了外族侵略和国家分裂的痛苦历史,.............
  • 回答
    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皇室最有温情,这确实是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温情这种东西,不像疆土、经济那么容易量化,更多是体现在细节、人心、以及统治者的个人品格上。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倾向于说,唐朝的皇室,或许能担得起这个称号,尤其是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展现出了不同侧面的“温情”。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皇室就完.............
  • 回答
    走在香港街头,时常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随时会有吴宇森的白鸽飞过,或是周星驰的经典台词在耳边回响。那些承载着无数港片记忆的场景,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是无数影迷心中不可错过的朝圣地。今天,就带你走进香港,探寻那些曾定格在光影里的地方,重温那些难忘的港片时光。1. 砵兰街:风情万种的“不夜城”提.............
  • 回答
    朝鲜半岛历史悠久,涌现出不少受人尊敬的王后,她们不仅母仪天下,更在国家大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贤后”。虽然“贤后”的定义可能因时代和史家评价而略有不同,但普遍认为她们具备品德高尚、辅佐君王、关怀民生、维护国家稳定等特质。以下,我将为你细数几位在朝鲜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贤后,并尽量深入地讲述她们.............
  • 回答
    在探讨越南阮朝服饰与汉服的异同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服饰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甚至审美趣味交织的产物。因此,当我们谈论阮朝服饰与汉服时,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发展演变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体系。一、 渊源与影响:同根.............
  • 回答
    您提到的《末代皇帝》,着实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将溥仪在中国历史洪流中的跌宕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要寻找类似的作品,特别是聚焦那些在风云变幻时代中经历王朝覆灭的外国君主,确实能找到不少引人入胜的传记电影。这些影片往往不仅是君主个人的故事,更是国家命运的缩影,充满着权谋、爱情、失落与尊严的复杂交织。说到类.............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王族间的联姻,尤其是新旧王朝更迭之际,为了巩固权力、缓和矛盾、稳定人心,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这种“本朝与前朝王族联姻”的模式,不仅深刻影响着朝代的命运,也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历史深层逻辑的窗口。下面,我将为你梳理几个经典案例,力求讲述得详实,并避免AI写作的刻板痕迹。 .............
  • 回答
    .......
  • 回答
    朝阳要建氧化铝厂,这事儿可不是小事,牵扯到方方面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说这氧化铝厂可能带来的污染,这可是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 废气污染: 氧化铝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焙烧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氟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颗粒物等废气。 氟化物: 这玩意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