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太平洋战场的陆战多被局限于狭小的岛屿上。这究竟是放大还是抵消了美军的优势?

回答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狭小岛屿上进行的顽强防御,对美军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放大了美军在装备、后勤和工业生产上的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优势在广阔战场上的作用,使得战争的烈度、复杂性和消耗都大大增加。

优势的放大:

首先,美军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保障在岛屿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放大。 在狭小的岛屿上,任何一点军事行动都对物资和装备有着极高的依赖。美军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坦克、飞机、舰船以及配套的弹药、燃料和补给。这些物资通过其庞大的海军舰队和运输船队,能够持续不断地运送到前线。相比之下,日军的工业基础薄弱,后勤补给线也极为脆弱,一旦被切断,就面临弹尽粮绝的绝境。

例如,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军海军陆战队在炮击和空中支援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持续的火力压制是登陆部队能够逐步推进的关键。到了冲绳岛战役,美军更是动用了数千架次的飞机和庞大的舰队提供支援,这种规模的火力输出,是日军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岛屿作战的局限性反而使得美军的空中和海上支援能够更集中地投射到有限的区域,更有效地摧毁日军的防御工事和兵力。

其次,美军在海军和空军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岛屿作战中得到了更直接的应用和放大。 在海岛登陆作战中,海军和空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是决定性因素。美军拥有远超日本的海军力量,其航空母舰编队能够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和火力压制,有效阻止日军海军的介入,并对岛屿上的日军目标进行持续轰炸。岛屿之间的距离往往需要海空力量的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兵力投送和支援。美军凭借其在航空母舰技术、舰载机性能和海军战术上的领先,几乎在太平洋战场上实现了对日本海军的绝对优势,这在岛屿作战中更是将其放大,使得日军难以形成有效的反击。

例如,在马里亚纳海战和菲律宾海海战中,美军太平洋舰队就摧毁了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主力,为其后续的岛屿登陆扫清了道路。在每一次主要的登陆作战前,美军都会进行大规模的海空 bombardement,削弱日军的防御力量,为陆军的登陆创造有利条件。

优势的抵消:

然而,狭小的岛屿作战环境也确实在某些方面抵消了美军的优势,使得战争的烈度和消耗程度被放大。

首先,地形的限制使得日军的“以空间换时间”策略变得极其有效,迫使美军在寸土必争的环境中付出巨大代价。 岛屿作战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山地、丛林、洞穴和工事交织,为日军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日军士兵在熟悉的、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中作战,利用坑道、碉堡和掩体,将狭小的地域变成了消耗战的绞肉机。他们可以从地下坑道进行反击,伏击美军,并且难以被彻底消灭。

例如,在硫磺岛,日军将整个岛屿挖空,构筑了纵横交错的地下坑道系统,使得美军在地面上的炮击和轰炸难以伤及核心防御力量。每一次阵地的攻占都意味着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伤亡。美军在登陆后,必须一个一个地清理据点,这种逐点推进的战术,将美军在兵力、火力上的优势分散,同时也让他们在熟悉地形的日军面前失去了机动性上的优势。

其次,日军的“玉碎”战术和武士道精神,在岛屿防御中被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增加了美军的作战难度和伤亡。 在狭小的岛屿上,日军士兵缺乏有效的补给和撤退路线,往往选择以死相搏。他们实施了大量的“万岁冲锋”和神风特攻,对美军的登陆部队和舰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物质威胁。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近距离肉搏战,使得美军原本在武器性能和战术上的优势难以完全发挥,反而更加考验士兵的勇气和韧性。

在冲绳岛战役中,日军倾尽了最后的军事力量,投入了大量的神风飞机对美军舰队发动攻击,造成了美军舰船的重大损失。岛上的日军也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抵抗,许多战斗演变成了白刃战和近距离的残酷厮杀。这种高度个人化的战斗,使得美军在战场上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牺牲精神上,而非单纯的技术或数量上的碾压。

最后,岛屿作战的狭小空间也限制了美军的战略机动性,使其在战术层面的优势难以转化为战略层面的快速推进。 美军的战略优势在于其强大的陆海空联合作战能力和全球性的部署能力。但在岛屿作战中,每一次进攻都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在有限的地域内进行。日军通过消耗战和“自杀式”攻击,成功地拖慢了美军的进攻速度,迫使美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资源来稳步推进,这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美军在战略机动性上的优势。

总结来说,太平洋岛屿战役的狭小空间,既放大了美军在工业生产、后勤保障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使得其强大的军事机器得以充分运转;但也使得日军的顽强抵抗、地形优势和极端战术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抵消了美军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将战争推向了残酷的消耗战,也让美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一种复杂的互动,没有简单的放大或抵消,而是两者并存,交织成一场场惨烈的岛屿争夺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的是美军,不是美国陆军。这个角度,从中期(43中以后)的高歌猛进(特鲁克,马里亚纳,莱特湾)海军完胜,逐步过渡到,最终完全过渡到一个岛一个岛磨下来的夺岛作战,确实是部分抵消了美军的优势。

对陆军一窍不通,不过多妄论,从USN角度说几句:

夺岛作战是海陆两军的协同作战,海军陆战队有些特殊,你可以说“他们是像陆军那样战斗的”,但他们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海军来解决。

那么海军在此期间,主要承担的作战任务有2种:第一是水面舰队近岸炮击支援,火力压制;第二是,航母部队要分出一部分,对敌陆航机场实施掠袭(此处指的是,攻打alpha岛,然后去炸beta岛机场),可能还要有一些航空兵,对alpha岛实施航空侦查,战时的空中支援比如机枪扫地,等任务。

实施以上两种任务,首先会导致舰队被束缚在近岸区域,那首要的风险除了敌人岸炮,就是针对移动较少以至于容易被攻击的舰艇的攻击,空中有神风,水底有潜艇,这2种攻击手段都造成过显著的损失。

其二,海军针对陆基机场的袭击,要靠天吃饭,如果天气恶劣,那么真的炸不着什么。如45年初,对日军本土等地陆基机场的袭击,可以说收效甚微。当时太平洋日本近海区域天气极度恶劣,是一个阴沉,多雨,多风的海上冬天,老天爷不给面子,飞机真的起不来。

其三,近岸炮击支援的作用有限,这是一个很不容易被认识到的事实。因为看起来,万炮齐鸣,敌方也是鬼哭狼嚎的,甚至事后侦查拍摄的图片看起来效果也是很震撼,令人满意的,但真的打上去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一二三,尤其是三,综合起来,能够得出 海军有用,作用有限 这样一个结论,但当时的人很难认识到这个结论,这就进一步会引起军种斗争等问题。

比如塔拉瓦夺岛时,海军认为近岸炮击3小时就够了,伤亡惨重胜利之后,得出的结论是3小时根本不够,硫磺岛时提前炮击了大概3天,然后——海军陆战队因此一直把海军喷到现在,因为觉得应该炸4天。一方面,后人看来甚至有点可笑,炮击作用真的有限,你炸一周可能也就是那样,但另一方面伤亡惨重的怨气也确实无法打消。

这类事情对协同作战的战斗力同样是一种削弱,而且这个问题几乎不可能避免。


额外多说一句,当时的登陆战会削弱任何军队的战斗力。因为登陆战当时对于全球军队都是一个相对生疏的问题。有些技术细节都是要在初期用命去交学费的。

如一开始不知道近岸礁石地形会卡住登陆艇,得真的死了一批,才能知道进而解决此问题,解决问题又会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一个解决方式是,派出水下爆破小组,用炸药将某些阻碍炸平,但水下呼吸装置就需要新的改进,历史上在改进途中死了人(应该是塞班登陆前,装置出问题,演习死了十几个)。

另外也要考虑到美国陆军的表现应该确实不能用出色形容,这就让已经用牺牲和大量金钱投入磨练出来的USN(44年以后)更加尴尬,人事斗争问题难以回避,到了大后期,还要再加上陆军航空兵迫切的立功求名心态,让事情更加复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狭小岛屿上进行的顽强防御,对美军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放大了美军在装备、后勤和工业生产上的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优势在广阔战场上的作用,使得战争的烈度、复杂性和消耗都大大增加。优势的放大:首先,美军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保障在岛屿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放大。 在.............
  • 回答
    在二战期间,作为一名美军士兵,选择成为海军陆战队员(太平洋战场)或陆军(欧洲战场)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战场环境、战术角色、伤亡风险、荣誉体系、战后发展等。以下从历史背景、任务性质、个人体验、战后影响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场环境与任务性质1. 太平洋战场(海军陆战队员) 战略目标:美.............
  • 回答
    二战时期,远隔重洋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对于身处其中的美国士兵来说,虽然都在为同一个国家作战,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感觉,绝不至于到“毫无关系”的地步,也不会觉得“不在打同一场战争”。然而,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宏观层面的认知,而非个人层面的切肤之痛。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去想象一下。欧洲战场的士兵:想象.............
  • 回答
    要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的日军和在朝鲜半岛上遇到的志愿军哪个更“可怕”,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可怕”二字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层次的含义,而且战场环境和作战对手的性质也大相径庭。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或许能更清晰地理解各自的特点以及美军为何会对他们感到棘手。太平洋战场上.............
  • 回答
    说到二战太平洋战场上那场决定性的瓜岛战役,日本军队的失利绝非偶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负,更是一次战略、后勤、指挥以及士兵身体和精神状态全方位博弈的结果。首先,咱们得从战略判断失误说起。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实施了早期闪电战,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诸多.............
  • 回答
    想象一下,太平洋战场上,曾经叱咤风云的日本联合舰队,此刻的对手不再是那支在珍珠港偷袭后逐渐被打残的美军太平洋舰队,而是更老牌、经验更丰富、技术同样不遑多让的皇家海军。这场假设性的较量,无疑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海战史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如果皇家海军作为日军在太平洋的主要对手,那么他们必然会.............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表现无疑是波澜壮阔且极具戏剧性的。从珍珠港的惨痛一夜到最后的冲绳岛战役,美军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上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杀,其间充满了牺牲、勇气、智慧以及一些令人扼腕的失误。开局的困境与顽强的反击:珍珠港的袭击给美国海军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士气一度低落。然而,正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激.............
  • 回答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屡试不爽的白刃冲锋战,在太平洋战场上确实失去了原有的威力,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战场环境、对手实力、战术对抗、武器性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中国战场上白刃冲锋战的优势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白刃冲锋战之所以有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训练有素且.............
  • 回答
    二战的亚洲太平洋战场,如果少了美国,那画面可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绝不是现在历史课本上讲的那样。这不仅仅是少了某个参战国,而是整个战局的基石都动摇了,连锁反应会非常可怕。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日本的扩张野心将极难被遏制。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东南亚的殖民地,中国.............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飞行员的损失远超美军,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从战略决策到技术装备,再到训练和心理素质,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战略层面和战术运用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导致飞行员损失差异的根源之一。日本海军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将海军航空兵视为一种“决定性打击”的工具,寄希望.............
  • 回答
    日军联合舰队在珍珠港事件后迅速在太平洋战场失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战略决策、资源分配、战术执行、盟军反应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历史进程: 一、战略决策的失误1. “先发制人”战略的局限性 日本在珍珠港事件中试图通过突袭美国海军基地摧毁太平洋舰队,但这一战略存在致命.............
  • 回答
    “如果不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军的二百多万军队,太平洋战场美军可能不是日军的对手”,这个论调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但将其视为一个绝对的“可能”或者“不可能”的判断则过于片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战场对整个二战格局,特别是太平洋战场的意义。核心论点:中国战场确实分散了日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到了一个科幻与现实交织的场景。如果真的能造出《环太平洋》那种级别的机甲,那战场上的力量对比,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人形态”的武器跟我们现在战场上那些大家伙们,到底谁更占优势。先说说机甲,那些个大家伙的优势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如果当年日军没有选择偷袭珍珠港,而是把那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主力,一股脑儿地压向中国战场,那整个二战的格局,尤其是亚洲战场,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可能会是怎么一番景象。首先,得明白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战略考量。日军当时是想通过“斩首行动”来瘫.............
  • 回答
    珊瑚海海战,这场发生在1942年5月的太平洋战役,是二战史上首次出现航空母舰之间的大规模较量。在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域,美日两国海军的精锐部队为争夺战略要地展开殊死搏斗。虽然战术上美军损失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却成功阻止了日军登陆莫尔兹比港,从而达到了战略目的。然而,如果我们设想一个更激进的剧本:在.............
  • 回答
    战地5的这两张新地图,硫磺岛(Iwo Jima)和太平洋风暴(Pacific Storm),确实是这个系列一次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在引入太平洋战场这一重要内容方面。作为一名玩家,我玩过这两张图不少次了,也挺有感触的,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先说说 硫磺岛(Iwo Jima)。要评价这张图,首先得说它的历.............
  • 回答
    《环太平洋》系列电影中,类人型战斗机甲“贼鸥”系列之所以能成为对抗怪兽的“最佳”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庞大、毁灭性生物的独特理解和应对策略的产物。当我们深入探讨其中的作战逻辑,会发现这种设计理念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但也并非没有潜在的局限性。首先,类人型机甲的设计与怪兽的体型和行为模式高度契合。怪兽.............
  • 回答
    关于日军掷弹筒在中国战场“是”我军机枪火力的噩梦,而在太平洋战场“没听说”对美军造成什么“困扰”,这其中涉及到了战场环境、作战方式、双方装备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咱们一步一步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掷弹筒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个“近距离小口径迫击炮”。它能打出那种弯曲弹道的小型榴弹,比步枪.............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美国队长的史蒂夫·罗杰斯,不是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大放异彩,而是被派往了太平洋战区,那场战争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简单的“多了一个超级士兵”那么简单,而是会触及到战略、战术、士气乃至于整个战争进程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太平洋战争的独特性。它不像欧洲战场那样是陆地为.............
  • 回答
    太平洋战场上,盟军没有选择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而是采取了“跳岛战术”,一步步从外围岛屿向日本本岛推进,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军事、政治和战略考量。简单来说,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己方伤亡,同时最大程度地消耗和削弱日军的战争潜力。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日本本土与东南亚、太平洋诸岛的巨大差异。日本本土,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