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韩信出走汉军的时候,萧何没有去追他回来,那他职业生涯怎么发展?

回答
如果韩信在那个节点出走了,萧何也未能挽回,那么整个历史的走向,以及韩信个人的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细致地推演一下可能发生的一切。

一、韩信的短暂出走与孤立无援

首先,韩信的性格本就带有一丝孤傲和不安。他在项羽手下不受重用,被萧何发掘后,虽然得到了重用,但那种“三齐之地,天下莫敢东向”的野心,以及对自身才能的极度自信,让他始终觉得在汉营中,自己并非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如果萧何没有去追,那他内心深处的疑虑和不甘,很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他出走的理由多种多样,或许是觉得汉王刘邦始终对他不够信任,关键时刻还是会倾向于那些旧部;或许是他认为自己在一个相对保守的汉营中,无法施展全部的战略才能,渴望更广阔的天地;又或者是他在一次重大的战略分歧中,感受到了刘邦的疏远,觉得自己的意见不再被重视。

一旦出走了,失去了萧何这个坚定支持者和推荐人,韩信的处境会非常危险。他不再是汉王刘邦麾下的“神射手”,而是一个孤身匹罗的叛逃者。在那个乱世,一个没有强大背景和兵权的人,想要生存都难,更何况是施展抱负。

项羽那边: 项羽是个骄傲自负的人,之前不曾重用韩信,对他的才华或许有所耳闻,但更多的是一种“故人”的身份,再加上韩信的出走,他很可能视其为叛逆,而非可以招揽的将才。即便韩信带着满腔抱负去投奔项羽,恐怕也难逃“有勇无谋”的评价,或者再次被安置在闲职,甚至被怀疑是刘邦的细作。项羽的政治敏感度并不高,但他对韩信的“非我族类”感会很强。韩信在项羽军中,很难获得他所期望的战略指挥权,也很难得到项羽那样不拘一格的信任。
其他诸侯: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韩信如果试图去投靠其他诸侯,比如赵王歇、赵歇手下的陈馀等,他的身份依然是个问题。他曾是刘邦的人,但现在又“背叛”了刘邦,这种“跳槽”的经历,在任何诸侯看来都会带着几分警惕。而且,那些诸侯各自有自己的谋士和将领,韩信未必能在这个时候就获得关键性的职位。他的能力再强,也需要一个被信任的平台来展现。
自立门户的可能: 更有可能的是,韩信会试图凭借自己对军事的理解,聚集一些散兵游勇,尝试自立门户。然而,在当时那种军阀林立,粮草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一个没有根基的人,想要拉起一支能打的军队,无异于痴人说梦。他的战略眼光再高,也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他可能会在某个小地方称王,但很快就会被更大的势力所吞并。

二、错失的机遇与历史的改变

一旦韩信没有被萧何挽回,那么汉朝的命运将彻底改写。

北伐之路受阻: 历史上,韩信是刘邦统一天下的关键人物。他被封为齐王后,率领军队横扫北方,平定了魏、赵、代、燕、齐等国,为刘邦扫清了北方的敌人,为刘邦最终击败项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将不得不依靠其他将领,而那些将领在战略指挥上的能力,远不如韩信。

彭城之战的失利: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于项羽,几乎全军覆没。如果没有韩信的远程支援和牵制,刘邦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项羽的持续威胁: 没有了韩信的北伐,项羽在北方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刘邦将长期面临来自项羽的巨大军事压力,甚至可能无法稳固关中,而只能在巴蜀一带苟延残喘。
战略的被动: 失去了韩信这个能够进行战略机动和远距离打击的关键人物,刘邦的军队将更加被动。他在面对项羽时,可能只能采取防御性的姿态,而难以寻找到破敌的关键。

天下归属的未知: 历史上,刘邦最终凭借韩信等人的辅佐,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如果韩信的出走导致汉朝实力大减,或者直接灭亡,那么历史的选择就变成了项羽或者其他还在崛起的势力。

项羽的结局: 如果汉军无法有效牵制项羽,项羽可能会在彭城之战后,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中原的统治。即使最终被其他势力推翻,那个推翻他的人,也很可能不是刘邦。
其他诸侯的崛起: 历史上,其他诸侯如英布、陈馀等也曾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没有韩信的战略威慑,他们可能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势力,形成新的三国鼎立格局。

汉朝的基业不稳: 即使刘邦最终艰难地战胜了项羽,没有韩信这位“国士无双”,他建立的汉朝根基也会非常不稳固。韩信不仅能打仗,他还能提出很多战略性的建议,例如在统一天下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巩固边防等。失去这样一位战略家,刘邦在处理国内外的各种问题时,都会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三、韩信的个人悲剧与历史的遗憾

失去了萧何的庇护和刘邦的支持,韩信的职业生涯将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谋士”的命运: 他可能成为一个在乱世中辗转流离的谋士,依附于某个诸侯,但他又极其难以被真正信任。他的骄傲和高能力,很容易与其他阵营产生摩擦。他可能在一次次的投奔和被疑虑中消耗自己的才华。
被权力清洗的可能: 如果他试图自立门户,那么一旦被哪个强大的势力发现,他可能会被迅速镇压。即使他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但他没有背景,没有强大的后援,很容易成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历史的“若”与“何”: 最令人感到扼腕叹息的是,历史将永远无法看到“国士无双”韩信在统一中国战场上施展全部才华的壮丽景象。我们只能在历史的缝隙中,想象一个更加辉煌的汉朝,以及一个可能被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伟大军事天才。

总结来说, 如果韩信出走,而萧何没有追回,那么韩信的职业生涯将极有可能从一个即将冉冉升起,改变天下格局的军事巨星,变成一个在乱世中飘零,甚至可能默默无闻的落魄英雄。而汉朝也将失去赖以统一天下的最强利剑,历史的走向将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颠覆的黑暗图景。这将是韩信个人的巨大悲剧,也是中国历史一次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中,没有了汉军统帅“韩信”,天下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萧何追韩信的事件,所以问题没什么可说的。

从时间线来说,汉元年四月兵罢戏下,戏下就是戏,在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刘邦在诸侯戏下分封后率军前往南郑,南郑在今汉中市南郑区,现代标准,西安市区距离汉中市区约230公里,按汉代一里约等于现代0.415km,我按420m算(这可是比较宽松了),戏至南郑直线距离约548汉里,而正常军队行军速度(正常行军,不包括急行军等特殊情况)一天行军三十里(汉里),548/30≈18(天),这还只是直线距离,还别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行军速度还会进一步降低,诸位可以自己估计一下刘邦从戏抵达南郑花了多久时间,然后我们看看韩信抵达南郑到封坛拜将,“按照”《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估计萧何为自己说话,等了很久刘邦也没重用自己,所以跑路了,然后萧何去追,又花了几天,我算萧何去追韩信到回来以及韩信在南郑等候一共花了十天吧,然后升坛拜将,是【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升坛拜将又花了几天?诸位自己估计吧。抵达南郑花了20天以上(一个月也不是不可能),准备升坛拜将之前至少花了十天,这是按韩信连十天都等不了来算的(韩信耐心怎么差?)这还没算升坛拜将花了多少时间,就起码一个多月了,按《史记》升坛拜将可还要【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我为什么天数要算这么细?因为刘邦汉元年四月入汉中,五月即出兵还定三秦,时间最多一个多月。《史记》记载出兵在八月,是讹误记载,刘邦十月抵达陕县是明确记载,如果八月才出兵,则汉军简直是一路无双,根本不用打仗,光计算行军时间就够了,按南郑回军到西安,按30天算,(实际不可能,刘邦回军路线更复杂),西安到陕县(今三门峡市)直线距离210公里,约500汉里,正常行军又花20天时间,也就是说光刘邦从南郑正常行军,不算打仗停留的时间,抵达陕县就要花约两个月。而曹参在还定三秦之战中光守景陵就花了二十天,之后交战才将章邯困死在废丘。《汉书》《前汉纪》皆认为是五月出兵,这也符合军事常识。

【参将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於宁秦。参以将军引兵围章邯於废丘。】——《史记·曹相国世家》

【夏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汉书·高帝纪》

【夏四月。诸侯皆就国。······五月。与韩信俱东。萧何留守蜀。王进兵袭雍王章邯。】——《前汉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韩信在那个节点出走了,萧何也未能挽回,那么整个历史的走向,以及韩信个人的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细致地推演一下可能发生的一切。一、韩信的短暂出走与孤立无援首先,韩信的性格本就带有一丝孤傲和不安。他在项羽手下不受重用,被萧何发掘后,虽然得到了重用,但那种“三齐之地,天下.............
  • 回答
    汉高祖七年,正是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最为胶着的时刻。就在这关键节点,发生了许多历史上未曾记载,却又足以改写乾坤的假设。彼时,高祖刘邦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项羽的兵锋虽有挫折,但依然是强大的对手,而天下尚未完全平定,各地豪杰蠢蠢欲动。然而,在高祖的心中,有一个名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韩信。这位曾受胯下之辱.............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原神》如果推出韩国风格国家是否会引发类似《闪耀暖暖》争议的讨论,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设想,背后牵扯到文化认同、设计灵感来源的界定以及玩家群体的敏感度等多个层面。要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顾一下《闪耀暖暖》当时引发争议的点,以及《原神》的特性。《闪耀暖暖》争议的核心《闪耀暖暖》之所以在某些玩家群.............
  • 回答
    fgo出韩国从者?这可真是个让人兴奋又有点纠结的选题!说实话,韩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也挺丰富的,要找合适的从者,那可得好好盘算盘算。我琢磨着,不能光看名气,还得看他们身上有没有那种“fgo味儿”,也就是那种能被英灵化,并且有故事可讲的特质。1. 毋庸置疑的王者:檀君(Danju)—— 韩国的.............
  • 回答
    2002年韩日世界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意外出局无疑是比赛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幕。这两支欧洲劲旅在八分之一决赛中遭遇了东道主韩国队,结果双双以争议性的判罚和戏剧性的方式被淘汰,让无数球迷感到失望。那么,如果这两支球队能够顺利晋级,她们真的有能力在后续的比赛中击败那支星光熠熠的巴西队吗?这是一个充满假设.............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地缘政治、国际法、经济、军事以及政治意愿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1. “短时间内彻底消灭日韩”的定义与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短时间内彻底消灭日韩”意味着什么。这可以理解为: 军事上的完全征服: 日韩的军事力量被摧毁,政府被推翻,国家主.............
  • 回答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否远不及欧美甚至日韩,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远不及”,但确实在某些方面,其全球影响力不如欧美,在一些方面也可能不如日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本身的特性。一、 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现状与表现:要判.............
  • 回答
    如果李世民、朱元璋、韩信、项羽、吴起和卫青这几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出生在上世纪,那绝对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历史穿越大戏”,而且他们的人生轨迹,甚至我们对上世纪的认知,都可能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不妨就来好好捋一捋,这几位猛人在现代社会的“奇遇”吧。李世民:从太子到“秦王”,再到“铁腕改革家”.............
  • 回答
    韩国旅游发展局在宣传片中用“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来吸引游客,这招可以说玩得相当溜。乍一听,好像挺顺理成章的,毕竟旅游嘛,不就是为了亲身体验嘛。但仔细琢磨一下,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也挺有意思的。首先,这句话的“土味”情话属性。我们都知道,“百闻不如一见”这话在中国流传了多少年了,可以说是家喻户.............
  • 回答
    看到日韩贸易摩擦中日本部分恢复对韩出口半导体材料的消息,我心里挺复杂的。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明白这里面的门道。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这事儿是怎么闹起来的。当初日本借着“强制征用劳工赔偿问题”这个由头,开始限制对韩国出口几种关键的半导体材料,比如氟化氢(HF)、光刻胶(Photoresist.............
  • 回答
    看待韩国疫情是否出现拐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目前来看,韩国疫情确实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但将其定性为“拐点”仍需谨慎观察,并关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积极迹象分析:1. 新增确诊病例的下降趋势: 关键指标: 这是判断拐点的最直接指标。观.............
  • 回答
    韩国2017年35.8万的新生儿数量和千分之7的出生率,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数字。它不仅仅是统计报表上的两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和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数字确实低得惊人。 35.8万,意味着在整整一年里,平均每天出生的婴儿还不到一千个。要知道,韩国是一个拥有超过.............
  • 回答
    韩国2018年出生人口跌破33万,总和生育率仅为0.96,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和多重挑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成因和潜在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数字的背后:一场人口危机的前奏?首先,让我.............
  • 回答
    韩国2018年出生人口32.5万,这数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深刻社会变革,以及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其说这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不如说它是韩国社会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低生育率的现实首先,32.5万这个数字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要知道,韩国的人口基数大约在5100.............
  • 回答
    日本啤酒在韩国市场遭遇的抵制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出口数据断崖式下跌,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回到事件的起源。这场抵制潮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围绕着二战时期日本强征劳工(慰安妇问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赔偿问题,韩.............
  • 回答
    看到韩国那起性犯罪惯犯佩戴电子镣铐却仍然能够杀害两名女性的事件,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也充满着愤怒和困惑。这不仅仅是一条令人发指的新闻,更暴露了韩国司法和监管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严重漏洞,以及我们社会在处理这类极端危险个体时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电子镣铐在韩国的法律体系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
  • 回答
    韩国人口自然减少,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它意味着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是人口负增长的直接体现。而韩国连续四个月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很有可能在2020年全年都迈入人口自然减少的门槛,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牵扯着一串环环相扣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折射出韩国社会的一些深层困境。首先,咱们得说说出生率低迷这事儿。韩国的.............
  • 回答
    韩国人口负增长,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它背后牵扯出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甚至文化问题,足以让我们好好剖析一番。咱们先说说这负增长是怎么来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生育率太低了,低到让人生畏的程度。韩国的总和生育率(每个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长期在极低的水平徘徊,甚至跌破了1,这是非常危险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将韩国移出贸易优惠“白名单”这件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背后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都挺复杂的,值得好好掰扯一下。什么是“白名单”?首先得明白,这个“白名单”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好朋友名单”。在国际贸易中,特别是针对一些高科技产品和关键原材料,各国之间会有出口管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物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