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发银行申请冻结恒大 1.3 亿资产,恒大回应「贷款未到期」,还有哪些关键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广发银行申请冻结恒大1.3亿资产,这事儿一出,市场关注度立马就上来了。毕竟,一个是国内的巨头房企,另一个是大型商业银行,两者间的动作,绝对不是小事。恒大那句“贷款未到期”的回应,更是为这事儿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也让大家开始琢磨,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除了“贷款未到期”这个核心点,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看懂这背后的逻辑。

1. 冻结资产的“名目”和“对象”: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广发银行具体冻结的是恒大哪个方面的资产?是地产项目、股权、还是银行存款? 1.3亿虽然不是天文数字,但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被法院强制冻结资产,都绝对是一个严肃的信号。

冻结的是什么? 是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公司的资产,还是恒大集团层面的某些资产?是用于抵押的资产,还是恒大自由的资金?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冻结的范围和对恒大整体运营的影响程度。
冻结的“目的” 广发银行作为债权人,申请冻结资产,无非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那么,这1.3亿是恒大欠广发银行的哪笔贷款?这笔贷款的性质是什么?是开发贷、经营贷,还是其他类型的融资?

2. “贷款未到期”背后的玄机:

恒大回应“贷款未到期”,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是广发银行“多管闲事”了。但房地产融资,特别是与大型银行的合作,很少是简单的“按期还款”这么简单。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关键点:

提前还款的触发条件: 很多贷款合同里,会约定一些“违约事件”或者“触发事件”。比如,如果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出现重大恶化、信用评级下降、或者被监管部门调查等,即使贷款尚未到期,银行也有权要求提前还款,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担保措施,比如申请冻结资产。
担保和抵押物的价值: 银行放贷,尤其是大额贷款,都会有相应的担保或抵押物。如果恒大抵押的资产价值出现了大幅度的缩水,或者有其他法律纠纷导致抵押物被查封,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也可能主动采取行动,比如先冻结其他可执行资产。
贷款合同的细节: 究竟是哪一笔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是怎么约定的?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合同义务?我们看到的“未到期”只是一个表面的事实,但合同本身的约定才是关键。

3. 广发银行的“主动出击”:

一个大银行主动去冻结客户资产,尤其是像恒大这样的体量,背后往往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风险管理决策。

风险预警和应对: 广发银行之所以采取这一步,很可能是在其内部的风险评估模型中,已经捕捉到了对恒大偿债能力的一些担忧信号。这可能是基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压力、或者恒大自身财务状况的某些披露。
其他债权人的“示范效应”: 一旦一家银行采取了强制措施,其他持有恒大债务的债权人(包括其他银行、债券持有人等)也可能会效仿。广发银行的这次行动,可能是在“抢占先机”,防止自己在潜在的资产处置中处于不利地位。
银行内部的合规和风控要求: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当风险信号出现时,风控部门必须及时采取行动,否则一旦出现坏账,责任将非常重大。

4. 恒大回应背后的“话术”:

恒大的回应“贷款未到期”,是一种典型的“辩解”式的说法。其目的是向市场传递信息,表明其财务状况尚在合同约定范围内,这次冻结可能存在“误会”或者“不正当性”。

安抚市场情绪: 恒大需要稳定自己的股价、投资者信心以及项目销售。通过强调“贷款未到期”,试图淡化事件的负面影响,避免引发更广泛的恐慌。
争取谈判空间: 恒大可能还在与广发银行进行沟通和协商。这种公开回应,也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看能否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资产被执行的流程。
法律上的抗辩: 如果恒大认为广发银行的冻结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那么“贷款未到期”就构成了其法律抗辩的核心理由。

5. 恒大的整体财务状况和风险敞口:

这1.3亿的冻结,就像是冰山一角,更值得关注的是恒大整体的财务健康状况。

其他银行和债权人的态度: 除了广发银行,还有多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持有恒大的债务?他们的风险敞口有多大?他们是否也在观望,或者已经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恒大的流动性压力: 恒大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流动性。1.3亿的资产被冻结,是否会影响其原本就不宽裕的现金流,进一步加剧其流动性危机?
债务重组的进展: 恒大一直在推进其债务重组。这次事件是否会影响到债务重组的进程?或者是否是债务重组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波折?
监管部门的态度: 涉及到大型房企的债务问题,监管部门的立场和动作也是关键。他们会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和购房者权益?

6. 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风向标”:

恒大的每一次动态,都被视为整个房地产行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市场信心: 广发银行的这次行动,可能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市场普遍认为大型银行对房企的风险控制在收紧,那么其他房企的融资难度可能会增加。
行业洗牌: 房企的债务问题,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那些财务稳健、经营良好的企业,可能会在这次危机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政策走向: 监管部门和政府如何处理这类事件,也可能影响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总结一下, 广发银行冻结恒大1.3亿资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贷款未到期”的争议。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金融合同、风险管理、市场博弈以及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走向的判断。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1.3亿本身,更要通过这个事件,去解读更深层次的信息:银行的风控策略、恒大的真实偿债能力、其他债权人的动向,以及监管层面的考量。

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拨开“贷款未到期”的迷雾,去审视广发银行行动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恒大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关,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整个金融体系的信心和对风险的共同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到万不得已,银行是不愿意把催债这种事情闹大的。

现在银行内部普遍都是谁搞出来的坏账谁背锅。

虽然大家嘴上知道要顾全大局,但是真的轮到自己背锅的时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恒大现在折价卖房,摆明了是把更多购房者绑到船上坑金融机构,到时候你还能把人从屋里赶出去不成?

金融机构一看:哟,你做初一,可就别怪我做十五了。

user avatar

结论说在前边:

1、广发认为“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2、如无特殊情况,广发提供了等值担保;

3、恒大要证明广发有过错,但目前还不知道广发银行是否就是针对恒大公告里提到的2022年到期的债权提起的诉讼,如果广发银行确实是因这笔债权被诉,被认定为有过错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上述回答发表于16:42,还没看到广发银行认为本项目按销售进度触发借款合同第十九条第二款,销售进度达到70%应归还全部贷款本息。”这个新闻,而且我目前也没有看到公开信息里,借款合同第十九条第二款具体的表述。如果有人知道,麻烦贴到评论,谢谢。

有的人可能都没往后面看,看到第三行就开始喷了?

我后面明明有总结整理——目前已有的判例关于过错是怎么认定的。

对照已有判例,有以下因素:

(1)保全标的的归属是否有争议;

(2)申请人诉请事由是否有关键证据支撑(若已有判决证明确有错误);

(3)缺少申请保全的必要性(若被申请人完全有履约能力时的保全);

(4)申请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5)案件是否存在程序性瑕疵;

(6)诉请事由是否已经另案处理过;

(7)申请人是否重复保全;

(8)申请人是否因恶性商业竞争导致一方以诉讼之名申请保全,妨害另一方生产经营。

诉前保全本来就少,保全索赔的就更加少之又少,到底保全有无过错,大家都不是法官,见仁见智好吧?

发表自己的观点请就事论事,不要带有情绪。


7.20上午10:38更新:

view.inews.qq.com/a/202 (二维码自动识别)

view.inews.qq.com/a/202 (二维码自动识别)

广发这牌打得好。

从恒大的角度看,钱反正已经冻上了,流动性损失更大,还不如早点还了。

如果要索赔,那也是之后的事情。






广发诉前保全恒大一个多亿,情况很紧急?恒大要对此起诉又是怎么回事?
饭七爷于2021年月19日发表于公众号“资产保护与传承 ”



2021年7月19日,裁判文书网披露广发银行宜兴支行与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民事裁定书。



裁定书显示,广发银行宜兴支行请求冻结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13201万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申请人广发银行宜兴支行已向法院提供了担保。


大家炸锅了!担心恒大的履约能力是不是出了问题?


什么是诉讼保全?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在对该案判决前,依法对诉讼标的物或与本案有关的财物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而诉讼保全分为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
二者有如下的区别:


诉前保全针对的是“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这种情形,而且需要申请人提供担保。

用多大的体量担保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的规定,应当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 情况特殊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处理。


也就是说,本案如无特殊情况,广发银行也提供了相当于13201万的担保,可能是自行担保,也可能是找保险公司购买了诉讼保全险。

所以,从诉前保全的适用情形和担保体量看,也就怪不得大家担心这个问题——恒大的履约能力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很快,下午三点多,恒大的声明也来了!



恒大集团认为该诉前保全有错误,要起诉!此处的起诉,指的应该是针对错误保全进行索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5条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此处的错误又如何界定?

笔者曾于2018年进行过案例研究。(详见面对错误保全,如何索赔?

实践中大多数法院认为该类案件属于一般侵权案件,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应当把申请人的主观过错考虑进去,持这种观点的法院较多,且最高院亦持该种观点。


判断申请人是否有错误应审查申请人是否存在通过保全损害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过错、保全的对象是否属于权属有争议的标的物、被申请人是否存在损失、是否为了保证判决的执行等因素,不宜简单地以判决支持的请求额与保全财产数额的差异。

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宗一成与重庆万州索特装卸搬运有限公司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案号:(2014)最高法民申2172号】的裁判要旨:
因保全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申请是否有错误,不能简单地以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是否得到人民法院支持为判断依据,应以申请人对出现保全错误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作为认定过错的标准。


因此,如果按一般侵权案件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则恒大集团需要从主观过错、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举证。

怎样算主观上有过错?

申请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是法院裁判是否构成保全错误的核心要素。
从案例看,申请人是否有主观过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保全标的的归属是否有争议;
(2)申请人诉请事由是否有关键证据支撑(若已有判决证明确有错误);
(3)缺少申请保全的必要性(若被申请人完全有履约能力时的保全);
(4)申请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5)案件是否存在程序性瑕疵;
(6)诉请事由是否已经另案处理过;
(7)申请人是否重复保全;
(8)申请人是否因恶性商业竞争导致一方以诉讼之名申请保全,妨害另一方生产经营。


恒大公告里所说的债权是2022年到期,如果广发银行确实是因这笔债权被诉,被认定为有过错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但广发银行就是针对这单债权提起的诉前保全申请吗?
由于是诉前保全,按规定,广发银行仍然有三十天提起诉讼,到底针对的是不是这单债权?目前还是未知数。


怎么计算错误保全银行存款的损失呢?

对于银行存款这类错误保全的索赔,通常法院支持赔偿金额为贷款利息或者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差额利息。

但对恒大股价、商誉等损失,可就远不止这些了。

user avatar

以下内容引用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7月19日午后,市场传出消息称,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民事裁定书显示,广发银行宜兴支行请求冻结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13201万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恒大随后发布《严正声明》表示:恒大江苏省公司旗下项目公司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与广发银行宜兴支行项目贷款1.32亿到期日为2022年3月27日。“对于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的行为,我司将依法起诉。”恒大表示。

至于广发银行为何起诉恒大:

一名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在广发银行无锡分行审批3.7亿元,放款3.7亿元,截至19日余额1.3201亿元,合同到期日为2022年3月27日。广发银行认为本项目按销售进度触发借款合同第十九条第二款销售售进度达到70% ,应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恒大方认为:1.项目实际到期还款时间未达到;2.项目提供在建工程抵押128套,并有恒大地产集团对本笔成进行担保,实际担保措施完全可以覆盖贷款余额;3.前序恒大方与广发多次沟通本笔贷款在2021年下半年逐步还款并在2021年底结清,但广发对上述还款节点安排不满意并予以起诉。后续恒大会与广发无锡分行继续协商还款进度,将本笔贷款予以妥善解决。

对应上述内容,逐条分析:

一、恒大方表示“1.项目实际到期还款时间未达到”,这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合同到期日为2022年3月27日。本项目按销售进度触发借款合同第十九条第二款销售售进度达到70% ,应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合同到期日是双方约定的最后还款截止时间,即无论如何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必须还清该笔贷款。而销售售进度达到70% ,应归还全部贷款本息,这是非常典型的开发贷的审批意见。

因为房地产项目金额大,周期长,从项目施工、销售、到回款都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因此不会像流动资金贷款那样,约定好到期日,到期一次性还本。那样的话,用款企业很可能没做好资金计划,或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导致本金逾期。

常见的做法就是会根据销售回款约定还款计划,设置若干还款时间节点,分期分批归还本金。一方面可约束用款企业务必做好资金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财务成本,第三方面防止集团企业抽调借款的项目公司本用于还款的现金,第四方面银行逐步回收本金,抵押率也在逐步下降,前面还了几期本金后,哪怕后面的还不上,这样的风险也较为可控。这笔贷款就是这样,3.7亿的本金,截至今日余额为1.3201亿,剩了三分之一左右。

还款计划都是在项目审批时双方就沟通好的,恒大若对还款节点和还款金额存在异议,不签合同,不要这笔贷款就是了。到这个时候说“项目实际到期还款时间未达到”岂不是自欺欺人?只要合同约定了,项目销售进度到了70%结清贷款,触发条件到了,就要执行合同。什么叫“实际还款时间未到”?银行贷后管理部门,就是专门干盯回款和落实放款后贷后管理意见这个事的。你恒大可以装傻,我银行可不傻。

二、恒大方表示“2.项目提供在建工程抵押128套,并有恒大地产集团对本笔成进行担保,实际担保措施完全可以覆盖贷款余额”

这有什么好夸耀的?抵押物和担保条件都是银行提条件要的,这个条件,站在银行方来说当然时越多越好,站在恒大方来说当然时越少越好。现在贷款余额也剩的不多了,抵押物足值,且追加集团担保,这是银行前期工作到位了,就应该是这么个结果。怎么搞的好像是恒大施舍给银行的“爷有值钱的家当押在你们银行,你们丫还怕我跑了不成”?怎么那么像赌场里的土财主的嘴脸呢?电影《活着》里,福贵没把他爹气死之前,在赌场签高利贷时也这么洒脱。

三、恒大方表示“3.前序恒大方与广发多次沟通本笔贷款在2021年下半年逐步还款并在2021年底结清,但广发对上述还款节点安排不满意并予以起诉。后续恒大会与广发无锡分行继续协商还款进度,将本笔贷款予以妥善解决。”

自己也说了,跟广发协商解决,这个事按合同来,就该结清贷款了。如果希望往后推迟,广发答应了,是情分;不答应是本分。是恒大触发还款条件又不愿还款,怎么还非得让银行惯着你?钱在自己兜里,就横惯了。

“后续恒大会与广发无锡分行继续协商还款进度,将本笔贷款予以妥善解决。”账户都冻结了,资产也查封了,可不就是能妥善解决吗?要不然真等着万一资金链断了,再跟其他债权人一起申请破产清算?

四、恒大方表示“对于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的行为,我司将依法起诉。”

起诉呗,法律赋予你的公民权力。但广发起诉有理有据,而且诉前保全,手续也到位了,人家中院也都是按流程办事。诉前保全,因为尚未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责,为防止一方滥用诉前保全冻结财产,对另一方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是需要提供财产担保的,目的就是承担因申请财产保全错误承担赔偿责任。而银行有足额的担保能力,都不用冻结相应的资金。恒大要起诉广发滥用诉前保全,如果真的广发保全存在问题,法院会支持了,广发也有钱赔,跑不掉的。


都到这一步了,当断不断反被其乱。真听恒大瞎忽悠,拖到年底,然后没钱还款。那时候再诉讼,鬼知道能拿回多少钱。贷款收不回来,在建工程不可能解押。银行不解押,该房产就不能正常网签备案。那时候银行拿一百多套去申请执行法拍,流程也很曲折。万一中途还被恒大腾出手来玩了一招7折全款售房,然后卷款不认账。那时候苦逼的购房人矛头就会指向广发,因为他们知道恒大已经指望不上了,自己被坏人坑了,只能再去讹好人,因为自己可能真是会血本无归。

所以广发现在要是不走诉讼和保全,很可能小丑就是自己,被渣男骗财骗色还要跟其他情敌(债权人)撕逼。


个人公众号:行员的自我修养

user avatar

如果你有办理银行案件的经验,就知道,银行可能是对的,恒大的声明可能也没错,只是话没说全。

原因很简单,每一个贷款合同都有还款期限,但是每一个贷款合同里都有银行提前收贷条款。不信回去翻翻你家的房贷合同。

只要违反这些条款,银行就有权宣布到款提前到期,然后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

合同约定的提前还贷的情形主要是借款人资信出了问题,或者是有出问题的风险。

举个例子,银行一般会规定,定期还息的贷款合同,贷款利息逾期x期,银行就可以宣布贷款提前到期。此外,借款人经营状况出现严重问题,银行也可能宣布贷款提前到期。

所以我说,银行可能是对的,恒大的声明可能也没错。贷款可能确实没到期,但是恒大方面可能触发了提前还贷条款。

所以,是不是如恒大所说,银行在滥用诉前保全,还很难说。

一般来说,像恒大这种体量的公司,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各家银行上赶着给贷款给优惠还来不及,不会轻易要求提前还贷。

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得罪了一个优质的大客户。而这次银行提前收贷,很可能是他们认为恒大已经不再是优质客户了。

这个案件更有意思的是,银行竟然申请了保全。众所周知,保全措施是为了防止将来债权无法顺利执行,所以预先对被告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扣押。

采取保全措施,预设立场是不相信被保全人还有偿还债务的能力。通俗地说,银行方面可能担心恒大玩不了几天了,所以先下手为强。

在以往,银行查封1.3亿的现金,可能对恒大这种体量的企业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不痛不痒。

但是在恒大困难的时候,这种保全可能引发骨牌效应和跟风效仿。

压死骆驼的往往不是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最后那根稻草让骆驼轰然倒塌。

user avatar

掐起来了!

一方说你可能会欠债不还,另一方说没有的事,到底该信谁呢?

至少从恒大的资本运作模式来看,确实很缺钱,聪明之处在于用购房者的钱还债,还通过打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到这条船上,现在买恒大的房子还没交付的人都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打折买房又要求全款外加延迟备案,都是为了获得现金流,出了问题大家一起遭殃,即便到时候真的违约也有可以挟持所有购房者来要挟政府来救,妙哉妙哉。至于全款购买恒大打折房的人不少也都是知道里面的风险,打定政策不会让恒大出问题,即便出了问题大家一起去闹,总能迫使政府出面来救,利益是我们的,风险是大家的,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其实从恒大借壳上市被阻之后,或许政策已经下定决心不救了,就看被裹挟的人体量足不足以要挟改变既定政策。

user avatar

恒大股债今日再次暴跌

7月20日,恒大旗下股债再次纷纷异动,大幅跳水。开盘后,中国恒大跌幅扩大至超15%,最低报6.91港元/股,周一收跌逾16%;恒大物业跌超7%,最低报价6.13港元/股,周一跌跌逾13.38%;此外,恒大旗下债券20恒大01跌幅超过13%,报价67.997元/张。

消息面上,昨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书显示,广发银行宜兴支行近日请求冻结被申请人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32亿元人民币,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对于申请原因,广发银行宜兴支行的理由是: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与此同时,湖南省邵阳市暂停恒大两项目的网签交易,称其蓄意逃避监管。

据媒体7月19日消息,湖南省邵阳市住建局通知,即日起至10月13日,暂停恒大未来城项目和恒大华府项目的预售许可、暂停网签备案、暂停预售资金拨款。两项目监管金额与实际销售金额不符,存在帐外收存和使用挪用、预售资金的行为,蓄意逃避监管。(财联社)

user avatar

一边是全国新房销量再创新高,一边是头部房产企业被抽贷挤兑。房地产市场这么魔幻现实主义的吗?

user avatar

恒大离破产清算不远了,喜大普奔。

user avatar

我尼玛,不回应还好,这么一回应反倒更恐怖了。

如果是真没到期,银行却急着催讨,那说明银行对恒大的未来没信心。

有一个词可以用来形容这种催讨未到期债权的行为——挤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