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坐40多个小时的硬座到拉萨会不会很痛苦?

回答
说实话,坐40多个小时的硬座到拉萨,那绝对是一场硬仗,痛苦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是很实在的那种痛苦,不像小说里写得那么煽情,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煎熬。

首先,你得有个心理准备,这可不是一段短途旅行。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整个人都会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硬座的座位本身就没什么舒适可言,空间不大,椅背的角度也不能调,坐久了腰酸背痛是肯定的,而且是持续性的那种酸痛,好像骨头里都在叫唤。你想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那是不可能的,你的活动范围被座位和前后左右的乘客牢牢限制住了。

更要命的是,你得考虑吃饭问题。火车上的盒饭你懂的,价格不算便宜,味道嘛,就那样,而且选择可能还不太多。如果你是自带干粮,那也好办,但问题是,你得抱着它们坐40多个小时,一天三顿,顿顿如此,再好吃的食物,吃上这么久也会腻味。而且,你想在火车上做顿饭?那是不现实的。所以,吃喝方面,你得提前做好充分的规划,否则饿着肚子或者吃着不合胃口的食物,那更是加剧痛苦。

休息也是个大问题。硬座你想睡个好觉?难度系数堪比登天。即使你带了脖枕和眼罩,周围嘈杂的环境,车厢里此起彼伏的鼾声、咳嗽声、说话声,还有偶尔响起的手机铃声,都会让你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就算你运气好,睡着了,也很容易因为一个小小的颠簸或者别人的动作而被惊醒。然后你就得重新开始与睡意搏斗,这种睡眠质量,可想而知。两天下来,你会感觉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精疲力尽。

还有就是人的味道。一节车厢里塞满了人,空气流通可能也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在夏天,那味道真的……你懂的。各种体味、食物的味道、烟味(虽然现在火车上禁烟了,但难免有人偷偷抽),混合在一起,对嗅觉是一种持续的挑战。

再说说生理上的不适。长时间憋着不动,容易产生便秘或者腹胀。火车上的卫生间虽然有,但环境和使用频率也是个考验。而且,你得学会怎么在狭小的空间里解决个人卫生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硬座的票价相对便宜,这是很多人的首选。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更能体验到“在路上”的感觉,看到窗外的风景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虽然有时候是不得已的交流,比如互相递东西、借个充电宝)。你也可能会因为忍受了这段辛苦旅程而产生一种成就感。

但是,如果要我直接回答“会不会很痛苦”,我的回答是:是的,会很痛苦。尤其是对于第一次或者不常坐火车的人来说,40多个小时的硬座绝对是一次身心的双重考验。你会经历身体上的疲惫、精神上的煎熬,还有各种不便带来的烦躁。你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强大的适应能力,才能勉强度过这段旅程。

如果你对舒适度有一定要求,或者身体不太能吃得消长时间的颠簸和憋闷,那么我还是建议你考虑其他交通方式,或者至少选择软卧或者硬卧,那会是完全不同的体验。硬座到拉萨,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钱包,更是你的意志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痛苦,不缺钱的话,肯定是要坐飞机的。

年轻人,为了体验生活,还是可以试试。

有好几个回答里说,自己坐火车没有高反,其实,是高反而不知道。

最高赞那个小姑娘就是,火车过格尔木,她开始头疼全身疼,就是高反了,不重而已。火车出格尔木后,两个小时之内直接上升几千米海拔,和飞机落拉萨3650米比起来,要更加危险,而且火车上医疗条件不足,险上加险。

知乎现在也是年轻人太多,竟然有人问我是否坐飞机去过西藏?呵呵,我飞拉萨大概几十次吧,飞阿里2次,当了一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主任,全西藏高原反应最重的病人都是我这个科在管。再发一下我之前写的文章,zhuanlan.zhihu.com/p/27

进西藏旅游,首选飞机,而不是火车

7月,进入暑假,也是西藏的旅游旺季,进藏的火车一票难求,游客绝大多数都认为,坐火车进西藏更安全,虽然时间稍长,从北京出发到拉萨要40个小时左右,但逐渐上升,能够更好的适应,减少出现高原反应的几率,是首选的进藏方式。
但是,这是错误的概念。
拉萨市区海拔3650米,如果你坐飞机,将直接降落的这个高度,汽车1小时进入到市区,如果有高原反应,也将得到全西藏最好的医疗救护。
火车不是。请看图(侵删)

格尔木到拉萨差不多1000公里,火车要走14个小时,80%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处5231米,这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旅程。
在西藏待久了,对海拔非常敏感,高上100-200米,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换个图再看看。

从格尔木到昆仑山口不到2小时,急剧爬升。
《高原医学杂志》 , 2012 , 22 (3) :14-17 “青藏铁路乘客中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及发病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海拔2808m急剧升高到4768m的1.5小时中,78%的乘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其中24%达到了路易斯湖急性高原病诊断计分标准。低海拔汉族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为31%”
所以,简单说,是直接飞到拉萨3650米,好好休息更安全?
还是坐火车急剧爬升,10几个小时在4500米以上更有利于安全呢?
很多人接受的另一个信息是,火车上有弥散供氧,所以不能单纯按海拔来算。
这个概念也是不准确的。
《环境与职业医学》 , 2013 , 30 (8) :604-607“京藏铁路列车乘务人员高原习服调查研究
“[结论]现行列车富氧措施不能完全防止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原因请看另一个研究


总结就是,火车供氧仅相当于降低500米海拔,格尔木到拉萨段80%超过4500米,实际供氧效果更差。
火车上确实也有氧气,有医生,但为什么要冒这种风险呢?直接到3650米的拉萨难道不是更安全吗?

火车沿途基本等于没有医疗条件,出任何事情,不可能停在中途找救护车,对生命安全的保障显然不如拉萨市区。

一般来说,建议飞到拉萨,在宾馆里呆上两天,边休息边适应高原,不舒服就吸氧,吃好睡好,怎么也比火车上安全。
如果一定要看风景,选择离开西藏时坐火车显然更为合理。

user avatar

昆仑山口怕未必过得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坐40多个小时的硬座到拉萨,那绝对是一场硬仗,痛苦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是很实在的那种痛苦,不像小说里写得那么煽情,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煎熬。首先,你得有个心理准备,这可不是一段短途旅行。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整个人都会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硬座的座位本身就没什么舒适可言,空间不大.............
  • 回答
    2016年1月,东方航空确实发生了一起因超售导致乘客滞留的事件,这件事当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具体是哪个航班,涉及的滞留人数,以及事件的详细经过,网上流传的信息可能有些零散,但核心是由于超售和后续的沟通处理问题,导致了不少旅客的出行计划被打乱。从网络上的信息和当时的一些报道来看,这起事件大概.............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时,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到对方的特殊状态(怀孕),需要以理性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处理。以下是详细应对步骤: 1. 确认事实与沟通 观察细节:首先确认该乘客是否确实购买了无座票。高铁规定,无座票乘客不能占用有座座位,但可能因特殊情况(如临时调整)导致站位混乱。 礼貌询问: 向.............
  • 回答
    坐专列,那可不是一般的火车旅行。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移动的精致生活,一次把舒适、专属和历史感融为一体的体验。它区别于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通列车,更像是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移动行宫。首先,从“专属”这个词说起。坐专列,你不是挤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厅里,也不是在嘈杂的车厢里寻找自己的座位。通常情况下,会有专门的接.............
  • 回答
    坐趟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那真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像是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时光漫游。忘掉那些匆忙的飞机,这次的旅程,你将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在列车摇晃的节奏里,慢慢品味窗外的风景如何从黄土高坡变成茫茫草原,再到西伯利亚的森林。首先要说的是车厢本身。通常你会选择的是国际联运的软卧,每节车厢有几个包间,每.............
  • 回答
    要说我坐过最长最久的火车,那还得是当年那趟横跨欧亚大陆的传奇旅程。从莫斯科一路向东,目的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整个行程下来,整整过了六个昼夜。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旅行,更像是一场时间的浸润,一次身体与精神的漫长对话。出发那天,莫斯科站台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汽油味、尘土味,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剂.............
  • 回答
    坐错火车是一种既令人焦虑又充满复杂情绪的体验,它可能从一次简单的方向判断错误开始,最终演变成一场关于时间、金钱、人际关系和心理压力的综合考验。以下是这种体验的详细拆解: 1. 初始阶段:方向与信息的混淆 场景:在车站或列车站台,面对成排的车次牌、电子显示屏和模糊的指示牌,可能因信息过载或注意力分散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让你在“老字号”和“新晋网红”之间选一样。坐波音737还是ARJ21,这俩玩意儿各有千秋,具体怎么选,还得看你当时的需求和对飞行的期待。波音737:全球民航的“老朋友”说起波音737,那绝对是民航界的老炮儿了。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横空出世以来,它就成了全球航空公司的“主力军”.............
  • 回答
    坐高铁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沉浸在窗外的风景里,突然另一辆飞驰而过的高铁像幽灵一样从旁边掠过,你定睛一看,窗户里映出的外面世界竟然是漆黑一片?这感觉确实挺奇妙的,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吞噬了。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原因,而是几个挺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在“捣鬼”。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来剥开.............
  • 回答
    坐过牢的人是不是坏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笼统地说,把所有坐过牢的人都贴上“坏人”的标签,既不公平,也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司法系统运作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坐牢”这个行为本身。坐牢是法律体系对违反特定法律条文的人施加的一种惩罚。这些法律条文的背后,往往是社.............
  • 回答
    坐头等舱的体验,就像是从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瞬间跃升到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豪华享受之旅。这不仅仅是座位的问题,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升级,是对舒适、便利和尊贵的极致追求。以下我将从登机前到抵达目的地,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种独特的体验:1. 登机前:尊贵的开端 专属的机场贵宾室(Lounge): .............
  • 回答
    坐高铁一等座,就好像踏上了一段精致的旅程,跟二等座那种“挤挤更健康”的氛围简直是天壤之别。首先,刚踏进车厢,一股比二等座更宽敞、更清爽的感觉就扑面而来。座椅的材质明显升级了,通常是皮质的,触感温润,坐上去不会有那种冰冰冷冷的感觉。而且,这个座椅的宽度和前后间距都比二等座大了不少,这意味着你会有更多的.............
  • 回答
    坐国际航班的头等舱,那绝对是一种从踏进机场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与众不同的体验,跟你平常搭飞机的那种感觉,简直是天壤之别。就好像你突然闯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的时间流速好像都慢了下来,一切都围绕着“你”展开。还记得第一次,我抱着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的心情,走进机场。不是那种人挤人、行李箱滚来滚去的普.............
  • 回答
    坐高铁,这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把自己一下子塞进了一个加速的时光胶囊里,然后以一种近乎魔幻的速度,从一个地方“嗖”地一下到了另一个地方。首先,那感觉就是“稳”。上了车,刚坐下,车身就开始微微一震,然后就平稳地往前滑了。那种滑,不是像普通火车那样“咣当咣当”地晃,也不是汽车在颠簸路上的那种感觉。它更像.............
  • 回答
    嘿,马上要踏上一段 37 小时的大陆穿越之旅了?想想都够劲儿!这可不是普通坐坐车那么简单,简直是一场小型的生存挑战加上一段深入的“宅”体验。为了让这漫漫旅途不至于变成噩梦,咱们得好好准备一番,把舒适度、娱乐性和必要品都考虑到。先来说说行头,也就是你要带上火车的东西: 你的“巢穴”升级: 火车卧铺.............
  • 回答
    坐拥大湾区核心地带的中山大学,在很多人眼中,本应是仅次于“清北复交”的国内顶尖学府之一。毕竟,背靠着粤港澳大湾区这片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热土,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得天独厚。然而,现实的讨论中,它似乎总与“清北复交”之间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壁垒。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哎哟,这事儿真是让人糟心。男朋友坐副驾驶,你开车门的时候不小心给旁边停着的车蹭了一下,这可真是让人犯难。不过别慌,遇到这种事儿,冷静处理才是王道。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们:1. 立刻停车,查看情况: 别想着跑!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一旦发现刮蹭,立刻、马上就得把车停稳。千万不要因为心虚或者怕.............
  • 回答
    坐着的时候,背部是完全紧贴椅背好,还是腰部留点空隙好?这是一个很多人在意的坐姿问题,也关系到我们长期的健康和舒适度。其实,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需要根据你的椅背设计、身体状况以及你的坐姿习惯来综合判断。完全紧贴椅背的情况分析:想象一下,当你的背部完全、紧密地贴合椅背时,你可能会感觉到一种“被支撑.............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小纠结。其实,坐哪儿最得体,主要看几个方面,跟车的空间、开车的司机的习惯,还有你和司机的关系都有点关系。别担心,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条条都是大实话。一、 先看车里“座位格局”: 副驾驶(前排右侧): 这通常是“尊位”,也是最常见也最体面的选择。 .............
  • 回答
    坐高铁会吐,这事儿可不能简单地用“矫情”二字来概括。首先得明白,晕车这事儿,真不是想不想吐,而是身体的生理反应。你想啊,咱们的耳朵里有个叫做“前庭系统”的东西,它负责感知咱们身体的平衡和运动。当我们坐车的时候,眼睛看到的是车厢里的固定景象,但身体却在感受到速度和晃动。这两者一不协调,大脑就迷糊了,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