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换装15寸炮的计划是否更合理?

回答
关于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换装15英寸(380毫米)炮的设想,这是一个在军事史爱好者中颇有争议但也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从纯粹的性能和作战效能角度来审视,这个设想确实包含了一些使其“更合理”的潜在因素。但要将其与历史现实和德国海军当时的战略考量相结合,我们就需要深入剖析一番。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沙恩霍斯特级原本的装备。它们装备的是德国海军为“口袋战列舰”(尽管名称中有“战列舰”,但其设计更接近重巡洋舰的定位)设计,但又在沙恩霍斯特级上有所加强的11英寸(283毫米)炮。这在当时是一种相当独特的口径,介于重巡洋舰的主炮和大型战列舰的主炮之间。其优点在于射速相对较快,弹道也比较平直,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与当时其他主要海军强国主力舰普遍装备的14英寸(356毫米)或15英寸(380毫米)主炮相比,其威力、穿甲能力和射程都存在明显劣势。这意味着在与这些主力舰的正面交火中,沙恩霍斯特级很可能需要依靠其速度和机动性来规避劣势,或者在其射程之外发动攻击,但这往往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

那么,如果换装15英寸炮,情况会怎样?

设想换装15英寸炮,最直接的好处显而易见:火力上的飞跃。德国海军在设计战列舰时,其实是倾向于使用较大口径火炮的,例如俾斯麦级的15英寸(380毫米)炮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沙恩霍斯特级能够装备与俾斯麦级相同的15英寸炮,那么它在火力输出上将与一众主力舰平起平坐。

穿甲能力提升:更大的口径意味着更重的炮弹,而更大的炮弹在同等弹道性能下,其穿甲能力通常也更强。这意味着沙恩霍斯特级在面对同级别的装甲时,能够造成更有效的威胁,甚至可能击穿一些排水量稍小的战列舰的侧舷装甲。
射程和弹道优化:尽管11英寸炮的弹道已经不错,但15英寸炮通常会配合更先进的火炮设计和弹药,可能在射程和精度上进一步提升,使其在远距离交战中更具优势。
战术灵活性增加:拥有了与主力舰相当的火力后,沙恩霍斯特级将不再仅仅是依靠速度和“偷袭”作战的“战场搅局者”。它将有能力在更大范围的战场环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考虑与其他战列舰协同作战,而不会成为明显的短板。

但“更合理”的前提是“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将15英寸炮安装到沙恩霍斯特级上,并非易事,其“合理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舰体结构和承载能力:沙恩霍斯特级的设计排水量,以及舰体结构,是否能够承受15英寸炮塔和相关弹药的重量,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15英寸炮塔比283毫米炮塔要大得多,其重量也成倍增加。这不仅影响舰体的稳定性,还需要对舰体进行大幅度的加强,这可能涉及到重新设计部分船体结构,甚至可能改变舰艇的整体尺寸和重心。

2. 动力系统和航速:更大更重的火炮以及相应的弹药储备,无疑会增加舰艇的整体重量。为了维持原有的高速性能,可能需要升级或重新设计动力系统,以提供更大的功率输出。这不仅耗费巨大的财力和时间,也可能导致舰体内部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3. 弹药储存和供应:15英寸炮弹比283毫米炮弹更大、更重。储存这些炮弹需要更多的空间,并且需要设计更强大的弹药升降和输送系统。这同样对舰体内部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4. 设计理念的冲突:沙恩霍斯特级的初衷,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并创造一种“高速、火力适中”的舰艇,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有效对抗盟军的巡洋舰甚至一些较弱的战列舰。换装15英寸炮,意味着其定位将趋向于传统的战列舰,这与它最初的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德国海军要建造一款拥有15英寸主炮并且速度足够快的战列舰,那么为何不直接建造更大型、更符合战列舰标准的舰艇,例如俾斯麦级?建造沙恩霍斯特级时,似乎更倾向于某种程度的“妥协”和“取巧”。

5. 时间与资源:舰艇的改装涉及到设计、制造、测试等一系列复杂而耗时的工作。在那个战备需求不断增长的年代,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大规模改装一型舰艇,是否比建造新舰艇或升级其他类型舰艇更具优先级?这个问题需要放在德国海军整体的造舰计划和战略目标下进行评估。

历史的视角:为何没有实现?

从历史记录来看,德国海军确实考虑过为沙恩霍斯特级设计更强的火力,但15英寸炮的方案似乎并未被认真推行。更常见的设计思路是尝试增强其283毫米炮的性能,例如研发更强的穿甲弹,或者考虑升级为类似德国战列舰主炮的“连装炮”方案(尽管这在沙恩霍斯特级上安装15英寸炮的设想中,如果采用四座双联装炮塔,弹药供应和后坐力问题会非常突出)。

或许,当时德国海军认为,沙恩霍斯特级在设计上就已经是一种平衡的结果。将它们改造为拥有15英寸炮的战列舰,其成本和难度过高,而且在火力性能和防护能力上,依然无法与吨位更大、装备更强的主力战列舰(如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或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相比。与其投入巨大的精力去改造沙恩霍斯特级,不如集中资源建造更多性能更均衡的战列舰,如俾斯麦级,或者优先发展航母等新兴力量。

结论:

从纯粹的火力性能角度看,沙恩霍斯特级换装15英寸炮无疑是更强大的。它能使其在面对同级别对手时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并能更好地融入大规模的海战体系。然而,从技术可行性、设计初衷、成本效益以及德国海军当时的整体战略资源分配来看,这个设想的“合理性”就打了折扣。它并非一个完全不可能的任务,但其实现的代价可能极其高昂,并且最终可能创造出一艘性能不伦不类、既不像“快速战列舰”那样灵活,又不如传统战列舰那样坚固的舰艇。

因此,可以说,换装15英寸炮的计划,在提升沙恩霍斯特级的火力上是“更合理”的思路,但从整体的舰艇设计、战略定位和资源消耗来看,或许不是一个最“经济”或“最优”的选择。沙恩霍斯特级的历史定位,也许就在于它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奇特”而又“有价值”的折衷产物,而非一艘可以无限强化的传统主力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个问题:合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沙恩霍斯特级口径的选择是一个政治决定,而不是一个军事决定。

"The choice of calibre was a political decision and not a military one." — 《Battleships of the Scharnhorst Class》 - Gerhard Koop & Klaus-Peter Schmolke, P.165

沙恩霍斯特级的炮座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安装更大口径主炮,而安装283mm主炮本质是一种应对《凡尔赛和约》对军备限制的临时解决方案,旨在破除条约后用更大的口径来弥补劣势。

由于沙恩霍斯特级的设计假想敌是针对法国的敦刻尔克级,因此在1934年的设计阶段,搭载33cm、35cm、38cm主炮的设想就已经被提出,但是有两点问题:一是新式火炮的炮塔需要进行设计,这需要时间;二是小胡子在这个时期正在向英国示好,以谋求与英国这个海军强国达成和解(也就是后来的《英德海军协定》),因此大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口径的设计很有可能危及谈判。

但当对德国海军的诸多限制被《英德海军协定》宽松或解除之后,去追求原本设计中的火力配置自然是合理的,更不用说在战时,条约已然成为废纸。

格奈森瑙针对38cm主炮的改装开始于1942年,但由于水面舰艇作战过多的失利,且在海峡冲刺之后德国海军基本被逐出了大西洋,因此小胡子不再信任水面舰艇,并在1943年初叫停了格奈森瑙的维修与改造,此后该舰基本处于废弃状态,换装38cm主炮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个问题:合适。

事实上,作为沙恩霍斯特级的假想敌的 敦刻尔克 与 斯特拉斯堡 的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设计本就是为了应对德国人发射330KG穿甲弹的283mm口径主炮的。

"Dunkerque's inclined belt would have been vulnerable against the 28cm at shorter ranges, but it was unlikely that the German shell would have penetrated her thick 115-125mm armoured deck, which was backed up by a 40mm splinter deck. The citadel of Strasbourg, which had a thicker armoured belt than her sister (283mm against 225mm), should have proved invulnerable to the German 28cm at probable combat ranges." —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 John Jordan, P.231

敦刻尔克的倾斜主装甲带在较近的距离上面对283mm的炮弹可能会比较脆弱,但德军的炮弹不可能击穿她那厚厚的115-125毫米装甲甲板,且她的装甲甲板后面还有40毫米的破片甲板。斯特拉斯堡的主装甲带比它的姊妹舰更厚(283毫米对225毫米),在可能的战斗范围内对于德国的283mm炮弹来说应该是无懈可击的。

"German figures suggested they were confident of penetrating the 225mm armour belt of Dunkerque up to 20,000 metres; however, the same figures show that Strasbourg’s 283mm belt could not be penetrated beyond 15,000 metres. Given that there was little improvement in German AP shells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even these figures may be considered optimistic." —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 John Jordan, P.233

德国人的指标表明,他们有信心在20KM处穿透敦刻尔克的225mm主装甲带,但只能在15KM以内才能穿透斯特拉斯堡的283mm主装甲带。而考虑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穿甲弹几乎没有改进,因此可以认为即使这些数字也是被乐观估计的。

因此,一旦沙恩霍斯特级换装威力更大的38cm主炮,其相对厚重的装甲搭配升级后的火力,应当可以对敦刻尔克级产生更大的威胁,这样就满足了沙恩霍斯特级最初的设计目的,且在对抗皇家海军的“声望”级战巡时也可以在火力上不落下风。毕竟沙恩霍斯特在名义上可是正经战列舰Schlachtschiffe,换装火力更强的主炮自然是合适的。

user avatar

这是格奈森瑙,拍摄日期是1942年8月1日,等待所有15in抵达。在项目终止前,1门15in火炮和2座双联装炮塔已经入库,足可以看到德方态度之坚决。

然而没成。

纵观其生涯,我建议用几个假想场景来考虑:

1,如果在1939年前德法爆发战争(而英美俄并未加入),沙恩霍斯特作为快速分队与敦刻尔克级进行交火,或许是1艘,或许是敦刻尔克和斯特拉斯堡两艘。
2,1940年英德在挪威海岸交火,沙恩霍斯特级与声望和反击遭遇。
3,1941年作为袭击舰使用的沙恩霍斯特,在大西洋西段哈利法克斯以东遭遇了单艘掩护护航编队的老式战列舰,比如复仇,决心,或者马来亚。
4,1943年中,FAA和RAF发动针对舰艇的袭击,在敌机进入挪威空域时得到预警,其中包括一些舰战和梭鱼,或许包括一些兰开斯特或者B-24。
5,1943年,沙恩霍斯特级在挪威以北熊岛以东拦截一支护航舰队,其近距离掩护兵力内包括1支巡洋舰队(郡,城或者威奇塔)和数艘驱逐舰,而远距离掩护兵力无法确定,可能包括1艘主力舰(KGV或者北卡),以及一艘舰队航母。

在以下五种情况中,究竟是9炮11in更好呢?还是6炮15in更好呢?答案其实非常明显,就是“6炮15in在很多情况下更好,9炮11in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勉强一把,但是更好的引擎维护状态或者更高的航速是最好(真袭击舰O级)”。

我其实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是问题···

我讲个笑话,不要打我:

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走进了酒吧,发现敦刻尔克在兴高采烈地和KGV侃大山:
敦刻尔克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新式战列舰,一种是口径超过我的;”
沙恩霍斯特说:“哦,那另一种肯定是口径不如你的咯?”
“不,另一种是我自己。”

大口径火炮自有价值,否则世界上所有的坦克都应该拆掉主炮,安装机枪。既然“防御最完善的坦克也必然有脆弱的环节”,那为什么不用机枪打观察窗呢?之所以用装甲防御,那是因为装甲后面是核心所在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换装15英寸(380毫米)炮的设想,这是一个在军事史爱好者中颇有争议但也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从纯粹的性能和作战效能角度来审视,这个设想确实包含了一些使其“更合理”的潜在因素。但要将其与历史现实和德国海军当时的战略考量相结合,我们就需要深入剖析一番。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沙恩霍斯特级.............
  • 回答
    要评价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我们需要从它的设计理念、性能表现、实战运用以及历史定位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艘战舰在建造时期充满了德国海军的野心,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海军发展的一些矛盾和探索。设计理念与定位:一种模糊但大胆的尝试沙恩霍斯特级的诞生,是德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试图重建力量、挑战既存海军秩序的产物.............
  • 回答
    二战爆发初期,英国和法国海军对于德国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评估,可谓是在一种混合着轻视、担忧和试图将其“框定”进现有认知模式的复杂心态中进行的。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分析,而是深受战略态势、过往经验以及情报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初露峥嵘:来自波罗的海的威胁信号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Scharnh.............
  • 回答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韵味。要理解它为何被冠以“战列巡洋舰”之名,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深入剖析它的设计理念、性能指标以及它在设计初衷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是一款简单的战列舰,也不是纯粹的巡洋舰,而是这两者特点的融合与妥协,是那个时代造舰技术发展下.............
  • 回答
    沙恩霍斯特这艘船嘛,在《战舰世界》里也是一个老面孔了,很多玩家对它都挺好奇的,究竟值不值得掏腰包,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就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AI腔调了,直接聊聊它到底能给你带来点啥,还有啥地方可能让你闹心。首先得明白,沙恩霍斯特是一艘VIII级德国金币船。这俩定语很重要:VIII级意味着它是一.............
  • 回答
    这可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对决!想象一下,如果大和号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及九四式列车炮这四股力量在同一片海域上狭路相逢,那画面简直可以载入史册,或者说是载入某种更加荒诞的传奇。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下这场对轰的“战场”设定。是发生在哪个时代?是二战时期,还是某个平行宇宙?.............
  • 回答
    二战时期,如果德军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和英军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来一场单挑,这无疑是海军史上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假想场景。这两艘战舰都代表了各自国家在战列巡洋舰设计上的顶峰,但它们的设计理念、服役经历和技术特点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这场对决的结果充满变数。我们先来审视一下“胡德”号。作为皇家.............
  • 回答
    沙佩科恩斯(Chapecoense)俱乐部那场改变一切的空难,至今仍是足球界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提起它,人们心中涌起的不仅是震惊和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遗憾,一种被命运残酷截断的希望。这支来自巴西南部城市沙佩科的球队,在2016年11月29日,正站在他们俱乐部历史最辉煌的巅峰之上,即将迎来他们.............
  • 回答
    要详细梳理树斯曼汗(Susman Khan)与树斯坦沙(Shuristan Shah)统治家族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首先明确这两个名字所指的可能历史或虚构的实体。在缺乏具体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我将基于一般性的历史王朝和权力结构来推演这种关系,并尽量以一种自然、非机器生成的方式来呈现。假设“树斯曼汗”和“.............
  • 回答
    .......
  • 回答
    沙皇俄国(18世纪至1917年)和苏联(19221991年)在粮食供应问题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的历史背景、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和国际环境。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两者在粮食供应上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一、沙皇俄国的粮食供应特点1. 农业基础与出口地位 沙皇俄国的农业以封建农奴制为基础,尽管效率低.............
  • 回答
    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石油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举措可能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国际货币体系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1. 突破美元霸权 人民币结算将减少中国与沙特之间石油交易对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能源贸易中的重要结算货币。这可.............
  • 回答
    作为一个《沙丘》的原著粉,我对电影版《沙丘》(特指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2021年和2024年上映的两部电影)的评价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可以说是既有极高的赞誉,也有一些个人的遗憾和期待。总体而言,我认为维伦纽瓦的改编是极其成功且令人振奋的,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原著的核心精髓,并将其转化为震撼人心的视觉和听.............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关于沙俄的衰落与苏联的崛起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为什么一个“二流国家”能够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这其中涉及到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绝非简单的归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将沙俄简单地定义为“二流国家”是一种相对的说法,而且它的“二流”体现在某些方.............
  • 回答
    沙特和阿联酋拒绝接听美国总统拜登的电话,这一事件背后可能包含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和信号,涉及到地缘政治、能源政策、地区安全以及两国对美国领导力及其在地区作用的看法。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核心原因:不满与施压最直接和被广泛解读的原因是沙特和阿联酋对美国当前政策,特别是与能源和地区.............
  • 回答
    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一场彻底的变革与投资新机遇沙特阿拉伯的“2030愿景”(Vision 2030)绝非一份普通的国家发展规划,它是一场深刻的、旨在重塑沙特经济和社会面貌的宏大战略蓝图。在石油经济的主导地位下,沙特决策层清晰地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能源出口的风险,以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因此,.............
  • 回答
    沙皇俄国在一战中是否有可能采取中立政策并从中获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如果”的问题。从历史事实和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来看,沙皇俄国“坐收渔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存在。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沙皇俄国卷入一战的根本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沙皇俄国为什么.............
  • 回答
    沙特阿拉伯石油“心脏”被轰炸,导致“一半石油产量受到影响”,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事件,其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触及全球经济、地缘政治、能源市场,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含义以及可能产生的现实生活影响: “一半石油产量受到影响”意味着什么?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第二大.............
  • 回答
    俄罗斯历史上的沙俄、苏俄和现代俄罗斯,在向北高加索地区(尤其是车臣)移民以巩固边疆的问题上,确实面临着复杂且棘手的局面,并且至今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当地的实际情况、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地缘政治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沙.............
  • 回答
    沙皇俄国,即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其强大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黄金时代”。然而,它的强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并且其强大程度也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要详细了解沙皇俄国的强大,我们需要从其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版图和文化影响力等几个维度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