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耶普战役,一个在二战历史上留下的沉重印记,也常常伴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说法:英国人是如何将加拿大人当作“小白鼠”来试验两栖登陆战的?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战役本身惨痛的失败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质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战役的背景、计划、执行以及随后的评估,才能看到这背后复杂而令人揪心的现实。
背景:开辟第二战场的需求与经验的缺失
到了1942年,欧洲大陆已经被纳粹德国牢牢控制,盟军亟需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在东线的巨大压力。然而,直接从英国本土发动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对于此时盟军来说仍然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盟军在诺曼底登陆(DDay)之前的两栖作战经验非常有限。最接近的规模较大的一次登陆行动,便是1940年英国在挪威的“丁香行动”(Operation Dynamo),虽然成功撤离了大量英军,但那是一次撤退而非进攻。
在这种背景下,盟军指挥部渴望获得一次实战检验,以验证和完善两栖登陆的战术、技术和装备。同时,这也可能是向苏联展示盟军正在积极准备反攻的一种姿态。
迪耶普战役的设想与计划的演变
最初,英国参谋部对在法国北部海岸发动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兴趣并不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方压力的存在,一项名为“Rutter行动”(Operation Rutter)的计划被提上日程。这个计划最初设想的是一次针对法国法兰西岛(Isle of Wight)附近目标进行“突袭”,以测试登陆艇和部队。然而,这个计划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大胆的“海狮行动”(Operation Jubilee),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迪耶普战役。这个行动的目标是直插迪耶普港口,摧毁德军在该地的军事设施,并可能借此机会建立一个立足点,为日后大规模登陆积累经验。
然而,在“海狮行动”的计划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情报的不足与轻视: 虽然盟军掌握了一些关于迪耶普地区德军防御的情报,但显然这些情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存在问题。对德军火力密度、防御工事的强大程度,以及海滩地形的复杂性,都存在低估。许多报告曾警告过登陆的危险性,但这些声音似乎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频繁的修改与妥协: 最初的计划并不包括在迪耶普港口本身登陆,而是计划在周边区域登陆,然后向港口推进。但为了满足政治上的需求,以及在行动时间上的压力,最终计划被修改为直接在迪耶普港口两侧的海滩登陆。这种妥协削弱了原有的计划,增加了直接面对港口守军火力打击的风险。
登陆部队的构成: 在兵力构成上,英国方面投入了相当数量的加拿大部队。加拿大作为自治领,其军队在此前已经承担了包括在香港保卫战中的残酷作战。然而,迪耶普战役被安排为由加拿大军队承担登陆作战的主力。这一点,正是引发“小白鼠”说法的核心原因之一。
为什么选择加拿大人?
这个问题,牵涉到战役中最具争议的层面。
首先, 经验的积累和试错的机会。 英国陆军在经历了法国战役的撤退后,虽然吸取了一些教训,但缺乏大规模进攻性两栖登陆的实战经验。而加拿大军队,虽然也是盟军的一份子,但相对而言,英国在战役的指挥和资源分配上,有更大的决定权。将加拿大人作为主要登陆部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英国可以将部分试错的风险转移出去。
其次, 战术和装备的测试。 迪耶普战役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测试新研发的两栖登陆装备,例如登陆艇(Landing Craft)的设计、海岸炮兵的支援模式,以及步坦协同等。这些新装备和新战术的首次大规模运用,其风险是巨大的。将这些未经充分实战检验的战术和装备交由加拿大部队来执行,虽然并非有意造成人员损失,但在结果上,确是他们承担了最大的试验风险。
第三, 政治和战略的考量。 有一种说法认为,英国方面也希望通过让加拿大人在迪耶普浴血奋战,来向加拿大国内展示英国正在积极反攻,并以此来强化联邦内部的联系。尽管这种说法更具推测性,但也反映了战役背后复杂的政治意图。
悲剧的执行与惨痛的代价
1942年8月19日凌晨,迪耶普战役拉开了序幕。然而,从登陆开始,整个行动就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之下。
混乱的登陆过程: 由于前期情报的不足以及计划上的失误,登陆部队在抵达海滩时遭遇了预料之外的德军火力。在加拿大萨默塞特轻步兵团(Royal Regiment of Canada)登陆时,他们在黑暗中遭遇了德军的突袭,伤亡惨重。后续的登陆部队也同样面临着密集的地毯式炮击和机枪扫射。
登陆艇的暴露: 本应在登陆前摧毁海滩附近德军炮兵阵地的英军突击队行动未能成功,导致登陆艇在接近海滩时就暴露在火力之下。而且,部分登陆艇由于装备了重型坦克,航速缓慢,在广阔的海面上成为了德军炮兵的活靶子。
登陆点的失败: 主要的登陆点,即迪耶普港口两侧的鹅卵石海滩,坡度陡峭,且在登陆时被水淹没了一部分,这使得坦克难以通行,步兵也失去了有效的掩护。两侧的登陆部队未能有效摧毁德军的海岸炮兵,反而在港口中央的海滩上,加拿大南安普顿步兵团(South Saskatchewan Regiment)和卡尔加里高地步兵团(Calgary Highlanders)面临着直接的火力打击。
空中支援的不足: 虽然皇家空军投入了大量飞机进行支援,但与德军空军相比,盟军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占优势,未能有效压制德军的空中力量和地面火力。
撤退的混乱: 当登陆部队意识到战役的失败,试图撤退时,也同样困难重重。虽然皇家海军尽力进行撤离,但德军的炮击和空袭使得撤退过程充满了混乱和牺牲。
最终,迪耶普战役以盟军的惨败告终。超过6,000名盟军士兵登陆,其中约3,6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更令人心痛的是,绝大多数伤亡者来自加拿大军队。加拿大的精锐部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了迪耶普的海滩上。
战役后的反思与“小白鼠”的指责
迪耶普战役的失败,引发了盟军内部以及加拿大国内巨大的质疑和悲痛。
英国的责任: 对英国指挥部,特别是参谋长亚历山大·黑格爵士(Field Marshal Sir Douglas Haig,此处应为英国陆军参谋长艾伦·布鲁克爵士或相关指挥官)的指责甚嚣尘上。许多人认为,英国指挥官未能充分听取警告,轻视了德军的实力,并且在计划上存在致命的缺陷。将加拿大人作为主要登陆部队,在如此高风险的行动中充当“试验品”,也成为了被诟病的核心。
加拿大的损失: 对于加拿大而言,迪耶普战役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这支本应承担更多防御任务的军队,却在一次失败的进攻中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这让加拿大人感到被英国“利用”了。许多历史学家和退伍军人认为,英国将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了加拿大,但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援和保障。
经验的获取: 尽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迪耶普战役也确实为盟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后来的诺曼底登陆(DDay)在许多方面都吸取了迪耶普的教训,例如对海岸防御的更准确的情报评估、更充分的空中和海军火力支援、更谨慎的登陆点选择以及更有效的装备改进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加拿大士兵的牺牲确实为盟军日后更成功的登陆行动铺平了道路。然而,这种“铺路”是以何种代价来衡量,却是永远的痛。
结论:一段复杂且沉痛的历史
将英国在迪耶普战役中将加拿大人视为“小白鼠”来看待,是触及了战役背后最令人不安的道德和政治层面的讨论。
并非有意为之,但结果如此。 说英国指挥官们有意牺牲加拿大人,这可能过于简单化。然而,在战争的残酷逻辑下,在巨大的战略压力和对实战经验的迫切需求下,英国方面将承担最高风险的任务交给加拿大人来执行,这在客观上起到了试验和试错的作用。
牺牲的比例失衡。 加拿大军队承担了战役的主要负担,而其伤亡比例也远高于英国和美国参战部队。这使得“小白鼠”的说法,在情感和结果上,都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经验的代价。 迪耶普战役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宝贵的,但这些经验是通过无数加拿大士兵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令人心安理得。
因此,看待迪耶普战役中加拿大的角色,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之归结为英国的恶意。它更像是战争机器运作下的一个悲剧性案例:在追求战略目标的过程中,经验的缺失、计划的疏漏、政治的考量,以及对潜在牺牲的冷漠判断,共同将一支英勇的军队推向了深渊。加拿大人在那一天所承受的,是第一次大规模两栖进攻的残酷考验,而他们不幸地成为了这场考验中最主要的承担者,其代价之沉重,至今仍是二战历史上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