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英国发生的「双面间谍」遭毒杀事件?

回答
英国发生的“双面间谍”遭毒杀事件,最著名也最引起国际关注的无疑是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 (Alexander Litvinenko) 于2006年在伦敦被毒杀的事件。这是一起充满政治色彩、阴谋重重且影响深远的案件,至今仍然是国际关系的敏感话题。

以下是围绕此事件的详细解读:

一、 事件本身:一位“双面间谍”的悲惨结局

谁是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
利特维年科曾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FSB,即克格勃的继任者) 的一名高级官员,拥有卓越的调查技能,专注于反恐和组织犯罪。
他声称自己曾参与过对俄罗斯寡头和政治对手的暗杀计划,并对俄罗斯国内的腐败和犯罪行为感到极度失望。
在2000年,他因涉嫌滥用职权被捕并受到指控,但他声称这是政治迫害。随后,他获得了英国的庇护,并在伦敦定居。
在英国期间,他继续批评俄罗斯政府,尤其是普京总统,并与一些流亡海外的俄罗斯异议人士保持联系。他甚至公开表示,他相信俄罗斯情报机构应该对杀死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负责。

中毒过程:
2006年11月1日,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与两位据说是前俄罗斯特工的人士会面,分别是安德烈·卢戈沃伊 (Andrei Lugovoy) 和德米特里·科夫通 (Dmitry Kovtun)。
他在会面期间和之后喝了茶。据信,毒药“钋210”(Polonium210) 就被放入了茶杯中。
不久后,利特维年科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他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
经过多日治疗,他在11月23日死亡。法医确认,他死于放射性中毒,体内检测出了大量的钋210。

钋210:一种罕见的致命放射性物质:
钋210是一种极度稀有、极度危险的放射性同位素,其致命剂量极小。它几乎不自然存在,需要通过核反应堆才能生产。
这种物质的放射性非常强,即使是极小的颗粒也足以致命。它的存在表明了这场投毒事件的专业性和残酷性。
获取和使用钋210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和资源,这暗示了背后可能有国家力量的支持。

二、 英国的调查与指控

大规模的法证调查: 伦敦警察局 (Metropolitan Police) 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追踪利特维年科接触过的所有人、地点以及他体内钋210的来源。
关键证据: 调查发现,利特维年科接触过的多个地点(酒店房间、餐厅等)都检测出了钋210的痕迹,显示毒药的传播范围。他还提供了关于他生前接触者的信息。
指控安德烈·卢戈沃伊: 英国皇家检察署 (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 于2007年正式指控安德烈·卢戈沃伊为利特维年科下毒的凶手。
俄罗斯的回应: 俄罗斯坚决否认参与了此次投毒事件,并拒绝引渡卢戈沃伊,声称俄罗斯宪法禁止将其公民引渡到其他国家。卢戈沃伊本人也一直否认罪行。

三、 公开的公开调查 (The Litvinenko Inquiry)

背景: 由于俄罗斯拒绝合作,并且案件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英国政府决定进行一项独立的公开调查。
性质: 这项调查由英国最高法院法官罗伯特·奥文登勋爵 (Sir Robert Owen) 主持,具有广泛的权力,可以传唤证人、审阅机密文件,并要求政府提供信息。
调查结果:
2016年1月,奥文登勋爵发布了最终报告。 报告的结论是“极有可能”是俄罗斯国家干预了这次投毒事件。
报告详细列举了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包括钋210的来源、卢戈沃伊和科夫通的行程、俄罗斯情报机构的潜在动机等。
报告指出,俄罗斯情报机构“可能”批准了这次行动。
利特维年科本人在临终前曾指控普京是幕后黑手,调查报告虽然没有直接“确认”普京个人下令,但将事件指向了俄罗斯国家层面。

四、 国际影响与后果

英俄关系恶化: 利特维年科事件是导致英俄关系急剧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将俄罗斯列为敌对国家,并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
驱逐外交官: 英国驱逐了多名俄罗斯外交官,俄罗斯也采取了对等报复。
制裁与限制: 事件促使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更严厉的制裁和旅行限制。
安全警惕: 事件让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情报机构的行动和其使用的非常规手段提高了警惕。特别是对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武器的担忧加剧。
主权与国际法: 案件也引发了关于国家主权、引渡、以及国家在外国领土上进行非法行动的国际法讨论。英国认为俄罗斯侵犯了其主权。

五、 评论与看法

1. 国家恐怖主义的指控: 许多人将此事件视为俄罗斯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行为,即一个国家在其主权领土上使用极端暴力手段暗杀政治对手或批评者。这种行为是对国际法和人权原则的严重践踏。
2. 信息战与宣传: 俄罗斯一直否认与此事有关,并指责英国利用此事件进行反俄宣传。这反映了现代地缘政治中信息战的重要性,真相往往被政治宣传所掩盖或扭曲。
3. “暗影战争”的现实: 此事件暴露了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暗影战争”——即国家情报机构在幕后进行的秘密行动,包括暗杀、破坏和信息操纵等。这些行动往往难以被公开证实,但对国际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4. 司法与政治的博弈: 英国的司法调查虽然努力追求真相,但受限于政治现实。俄罗斯拒绝合作使得案件的完整真相难以完全大白于天下。这揭示了司法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国际政治时的局限性。
5. 对异议人士的警示: 利特维年科的遭遇对流亡的俄罗斯异议人士以及批评俄罗斯政府的个人发出了一个严酷的警告。表明他们的安全可能受到威胁,即使在远离母国的地方也难以幸免。
6. 英国的回应与国际联盟: 英国在事件发生后,除了进行司法调查,也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声援和支持,试图孤立俄罗斯。这体现了在面对国家级犯罪时,盟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
7. 对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审视: 此事件促使国际社会更深入地审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普京政府的运作方式,对其中存在的权力滥用、政治迫害和对异见的压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总而言之,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被毒杀事件不仅仅是一起刑事案件,它更是一场涉及国家安全、国际法、政治阴谋和信息战的复杂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英俄关系,并成为国际社会讨论俄罗斯行为模式和全球安全挑战的一个重要案例。其背后暴露出的国家层面的策划和执行能力,以及对放射性物质的运用,都让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负面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文:

Full report: Skripal Poisoning Suspect Dr. Alexander Mishkin, Hero of Russia - bellingcat

如何看待?我只能说,俄罗斯当局派两个俄罗斯联邦英雄(等同于苏联英雄的国家最高荣誉)亲自去英国用神经毒剂杀人,克里斯帕尔属实排面大,也算是人生无憾了。


关于中毒案两名俄罗斯嫌疑人,彼得罗夫和博希洛夫在RT采访中撒谎、其格鲁乌特工身份曝光、以及博希洛夫真实身份为切皮加上校等问题,我已经在另一回答中进行了详细介绍(链接如下),对此有疑问的朋友请先阅读该回答。在这里,我仅补充一下另一人彼得罗夫的真实身份——昨晚Bellingcat网刚刚发布了对其的完整调查报告,鉴于原回答已经十分冗长,因此将内容整理发布至此。



亚历山大·彼得罗夫,真名亚历山大·米什金,全名为 Alexander Yevgeniyevich Mishkin,1979年7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Loyga村。Loyga村地理位置偏远,只有一千多居民,且没有通往俄罗斯其他地区的正规公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只能依靠一条窄轨铁路与外界联通。米什金16岁之前(1995年)一直生活在他的家乡,在上学后大部分时间他都与祖母住在一起——他的祖母是当时Loyga村唯一的医生,因此很多村民都知道他们家的故事,这在下文中还会提到。


1995-1999年期间,米什金离开家乡来到了圣彼得堡,他搬到圣彼得堡的最初原因我们尚不得而知,尽管一些熟悉他家的村民确信他就读于一所军校,但可以确认至少在2001年前他还不是S.M.基洛夫军事医学院(Voyenmed)的学生。米什金入学后进入了基洛夫军事医学院第四系——该系专门为俄海军培养军医,学习期间他主攻潜水医学/海底高压医学(UHB)专业。2003年或2004年,米什金顺利毕业,并获得了上尉军衔——这是俄罗斯军医刚从军校毕业时的默认军衔。


米什金到底是在入学前、读书期间亦或是毕业后被格鲁乌招募,我们尚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在2007年至2010年间他搬到了莫斯科,并从格鲁乌那里获得了全新的假身份,即用“亚历山大·彼得罗夫”名义办理的第二份国内+国际护照。

与切皮加上校的情况有所不同,米什金的假身份仍然包含了其真实身份的大量信息,例如同样的出生日期同样的首名和父名(只改了姓氏),以及同样的父母首名。而他的出生地则被改成了距其家乡约100公里远的Kotlas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Loyga村开车到Kotlas镇需要花费十个小时,因为你得绕行350公里的烂路。在登记地址方面,彼得罗夫护照里填的住址是莫斯科另一位居民的家,并且后者从未听说过彼得罗夫或米什金,而真正的米什金则和他的妻子与两个孩子住在其他地方(下文会提到)。


根据Bellingcat获得的不完整出入境数据显示,2010-2013年期间,米什金多次以彼得罗夫的身份前往乌克兰,经常乘车往返于所谓“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并在那里短暂停留。米什金最后一次访问乌克兰是在2013年12月中旬基辅反亚努科维奇骚乱期间,而他2016年4月重新签发国际护照后,又开始频繁往返于欧洲各国,其足迹甚至远至哈萨克斯坦与北京。对此他在RT采访中解释为需要去欧洲谈生意和度假——因为他和博希洛夫共同拥有是一家运动营养品行业的“中型企业”,尽管这家业务遍布欧洲的企业在互联网和俄罗斯企业登记数据库里都找不到蛛丝马迹。


直到2014年9月初,米什金在莫斯科的登记地址都是“Khoroshevskoye Shosse 76B”,这正是格鲁乌总部所在地,而在2014年8月前,切皮加上校在登记中也同样“居住”于此,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他俩真的就住在这里,而可能是一种保密措施。


2014年下半年,米什金被普京秘密授予了俄罗斯联邦英雄奖章,根据其家乡村民传言,米什金是由于他是由于完成了克里米亚或有关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绝密任务才获此殊荣。


此前,Bellingcat已经发现博希洛夫在2014年前实际住在属于国防部的公寓里,其中还住有其他数十名格鲁乌军官,因此可以假定米什金也曾住在格鲁乌分配的某栋公家公寓里。2014年秋,在获得金星奖后,两人都搬进了当时价值高达35-50万欧元的高档公寓,这是格鲁乌上校军官正常工资不可能负担得起的,因此Bellingcat认为这些都是伴随金星奖而得的物质奖励。


米什金现在的军衔仍然不详,但根据其毕业时的初始军衔(上尉)和服役时间(15年)推测,目前他应该已经是中校甚至上校了,这与切皮加的上校军衔相匹配,可以印证“中毒案”行动命令来自俄罗斯最高层的猜测。


彼得罗夫的真实身份(米什金)是如何被发现的?在挖掘切皮加的时候,可以发现其假身份(博希洛夫)的个人信息与真实信息完全不同,但格鲁乌在编造假身份并非总是如此严格,例如在上一个回答里提到过的另一个被曝光的格鲁乌上校Eduard Shishmakov,他在因间谍行为被波兰驱逐出境后又以假身份“Shirokov”潜入塞尔维亚继续执行秘密任务,在此案例中当事人除了修改姓氏外,名字、出生时间和地点都未做改动,这就为Bellingcat缩小了对米什金的调查范围。

在前一个回答中曾说过,彼得罗夫的护照档案中有一条手写备注,提到了他还有有一本1999年签发于圣彼得堡的国内护照(如上图所示)。然而,Bellingcat在检索了数十个被泄露至网上的俄罗斯社工数据库后,却并未找到符合签发时间的护照数据,这让人推测该线索可能包含假信息——即其本身就是一个误导式陷阱,但调查人员相信根据上述案例,信息并非完全错误,这条线索至少指明了一个寻找米什金的方向——圣彼得堡。


Bellingcat在被泄露至网上的各种俄罗斯居民、车主、电话用户数据库里在圣彼得堡范围内寻找名字和出生日期符合条件的人,果然在2003年和2006年的数据库中有所发现:

一位姓米什金的人名字和出生日期都能与彼得罗夫完全匹配,而他的登记住址为Akademia Lebedeva街30号。


Bellingcat使用上图中列出的米什金电话号码(现已停用)搜索其他圣彼得堡居民,结果在2003年和2006年数据库中又找到了至少有8人以同一个电话号码进行了登记,这意味着米什金当时可能住在一套公共公寓中——苏联时期的公共公寓在2002年后主要由学生居住。而在地图上我们可以发现米什金的该住址就在圣彼得堡的基洛夫军事医学院校园建筑对面。


这时候另一个铁证出现了,如前文所述,在彼得罗夫的护照的一条手写备注中曾提到他有一本99年签发于圣彼得堡Vyborg区第20警察局签发的国内护照,而这个警察局距离米什金当年的登记地址仅有1.6公里远!


此外,利用已经被遗漏的公开圣彼得堡居民数据库,Bellingcat发现还有30多人居住在米什金登记地址包含的其他公寓里,他们很多人都已经确认为基洛夫军事医学院学生。

随后,Bellingcat又在莫斯科继续寻找米什金的踪迹,并在莫斯科的一个在线电话数据库中找到了米什金在莫斯科的电话号码。利用这个号码和名字,Bellingcat继续在各种被泄露的莫斯科数据库中搜索,最终在2013年被泄露的汽车保险数据库中找到了匹配车主和其名下的沃尔沃XC90,且该车登记地址正好位于格鲁乌总部所在区。

为了保险起见,Bellingcat又从黑产购买了2014年的最新汽车保险数据库,在其中该车的登记地址被进一步明确为格鲁乌总部地址,加之车主信息的完全匹配,可以断定米什金已经来到了莫斯科工作。



未完待续(划掉)


继续继续

利用俄罗斯社交网络,Bellingcat联系了数百名2001-2007年段的基洛夫军事医学院毕业生,在没有交代事件背景和提及彼得罗夫的前提下向他们询问了是否了解米什金的情况。不少人回复说他们对米什金不熟悉,因为后者不在他们班上,而其他大多数人则没有回复,不过,有一位要求保证匿名的毕业生证实了米什金确从该校毕业,只不过是在另一个班级。随后另外两人也说他们都从RT的采访节目里认出了彼得罗夫就是他们班上的米什金,此外他们还透露在过去几周里俄罗斯安全部门找到了很多与米什金同班或同系的毕业生,并命令他们不得向任何人透露米什金的身份。


在9月底挖出了彼得罗夫真实身份米什金后,Bellingcat开始全力寻找米什金的真人照片。然而,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Bellingcat发布多篇调查报告曝光了彼得罗夫、博希洛夫和切皮加三个身份的护照档案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正在疯狂查封所有他们认为可能泄露俄罗斯护照档案数据库数据的查询端口,因此Bellingcat无法再求助于之前的消息渠道了。


不过,柳暗花明又一村,Bellingcat随即又从一个可以接触到护照扫描件的匿名来源搞到了米什金的护照彩色扫描副本。为了保险起见,Bellingcat又在三个早已泄露到网上的社工数据库里对这个副本里的信息进行了验证,结果护照号码、签发日期、签发机关和姓名均能匹配。

为了核实上述调查结果,Bellingcat的俄罗斯合作方The Insider派遣了记者前往米什金的家乡Loyga村一探究竟。这名记者找到了许多村民并与他们交谈,村民们看到彼得罗夫的照片和RT采访视频后都“百分百肯定他就是‘我们村的男孩'亚历山大·米什金”。其中一位妇女告诉记者米什金是她儿子儿时的玩伴不会认错。


此外,更令人惊喜的是,至少有5名不同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知道在摩尔曼斯克或者莫斯科‘当军医'的米什金前几年获得了俄罗斯联邦英雄奖”。一位与米什金的祖母相熟的村民告诉记者,米什金获奖的原因是绝密的,但村里人都相信与克里米亚或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有关,这意味着米什金要么在克里米亚参与了某项有助于吞并克里米亚的秘密任务,要么帮助了亚努科维奇倒台后逃亡俄罗斯。


该人还告诉记者,米什金的祖母有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据说是普京总统将金星奖章授予米什金并与他握手。但米什金的祖母非常宝贝这张照片,从来不拿给大家看,更不会借给别人。而三天前米什金的祖母“从村里消失了”,据说是去看望她的儿子了。因此记者无缘见到米什金的祖母并与她交谈或者看到那张照片了。


尽管Bellingcat未能在任何公开发布的资料中找到米什金获得金星奖的证据,但这并不罕见,因为只有部分获奖者会被公开,更多完成国家秘密任务的人是被秘密授奖并且从不公开宣传,就连切皮加上校,Bellingcat都是在他的母校远东军事指挥学院的一篇官网文章,以及校内金星奖校友荣誉墙上才找到了证据,并且其获奖理由仍然未知。


尽管Bellingcat未能在米什金的母校找到同样的证据,不过更多侧面信息能够让人确信米什金是俄罗斯联邦英雄:

根据Loyga村村民的说法,在2014年9月获得金星奖后,米什金搬进了莫斯科一座新建的摩天大楼中的一套新公寓,这套两居室公寓落在他妻子和两个女儿名下,该公寓的课税价格高达35万欧元,这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俄罗斯中校或上校军官负担得起的。更关键的是,根据俄罗斯中央房地产登记的一份摘录中可以发现,新业主是通过“转让合同”获得的这套公寓的产权,而转让合同并非买卖房产的标准合同——买卖合同才是。


而大约在同一时间,切皮加上校也从公共宿舍楼里搬进了距离米什金新家不远的另一套高档公寓,切皮加的公寓面积更大,有100平米,价格也更贵,按当时汇率计算价值50万欧元,这套位于12层的公寓同样也是通过“所有权转让合同”转让给切皮加的四名家庭成员的,尽管在文件中还增加使用了“私有化”一词。


对于上述两份转让合同,与抵押贷款或正常的买卖无关,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们是由俄罗斯当局授予切皮加和米什金的——作为他们成为俄罗斯联邦英雄的物质奖励。而这也与切皮加家乡村民在接受BBC采访是的说法一致: 村民确信切皮加在成为俄罗斯联邦英雄后获赠一套莫斯科公寓作为礼物。

user avatar

实际上Skripal早在2010年就通过间谍交换到了英国,当时是用美国抓获的10名SVR(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派出的间谍换回了4名因为给外国当间谍而被俄罗斯当局关进监狱的俄罗斯人。Skripal就是这4名俄罗斯人之一:

之所以过了8年后还要刺杀他,是因为他到了英国后一直在给英国情报机关讲课,教他们怎么对付俄罗斯间谍,而且还在MI6人员的陪同下去欧洲其他国家,给这些国家的情报机关讲怎么对付俄罗斯间谍。

他之前是在GRU(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做人事工作,知道很多GRU在国外的间谍,而且他本人也有在国外担任GRU驻外特工的工作经历,他讲的课对于俄罗斯间谍来讲是非常危险的,所以GRU才要刺杀他:


按照俄罗斯情报机关的分工,国外刺杀正是GRU的职责,具体由GRU的29155部队负责实施。

而SVR(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一般不从事刺杀活动,只负责传统的秘密情报工作。

至于FSB(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原则上讲,它只能在俄罗斯境内负责反间谍工作,不能到国外从事秘密活动。

但2006年同样是发生在英国的Litvenanko刺杀事件却是由FSB实施的:


按道理讲,这种国外刺杀事件只能由GRU负责,FSB是不能到国外从事秘密活动的。

但关键问题是,Litvinenko之前就是FSB的特工人员。

所以,GRU出的叛徒Skripal由GRU负责刺杀,FSB出的叛徒Litvinenko由FSB负责刺杀。

看明白这其中的逻辑了吧?之所以出现这种跨职权的现象,是因为“谁出的叛徒就由谁负责刺杀”的原则,有点儿清理门户的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发生的“双面间谍”遭毒杀事件,最著名也最引起国际关注的无疑是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 (Alexander Litvinenko) 于2006年在伦敦被毒杀的事件。这是一起充满政治色彩、阴谋重重且影响深远的案件,至今仍然是国际关系的敏感话题。以下是围绕此事件的详细解读:一、 事件本身:一位“双面间.............
  • 回答
    2021年F1英国大奖赛,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比赛,而它最令人血脉贲张、也最具争议的一幕,无疑发生在第一圈的Copse弯。红牛车队的马克斯·维斯塔潘和梅赛德斯车队的刘易斯·汉密尔顿,这两位当时年度车手总冠军的直接竞争对手,在那里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碰撞。要理解这场事故,得先回到比赛的起点。在 Sil.............
  • 回答
    如何看待《英雄联盟》电竞选手 Uzi 在韩服 Rank 中与韩国玩家发生的争执?《英雄联盟》电竞明星 Uzi 在韩服 Rank 中与韩国玩家发生争执,这并非个例,而是电子竞技领域中一个屡见不鲜但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事件背景与可能诱因:1. .............
  • 回答
    英国遗失机密文件在公交车站被发现,其中透露英军在黑海的行动可能涉及“故意挑衅俄军”,这一事件无疑为当前本就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又添了一把火,也让人们对英国政府和军队的信息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机密文件的泄露本身就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情。这些文件通常包含着国家安全、军事部署、外交策略.............
  • 回答
    日本日立公司为英国制造的首批新一代高速列车“伊丽莎白线”(Elizabeth Line)在投入商业运营之初,便遭遇了令人尴尬的首秀“滑铁卢”。这次事件可谓是多种“水逆”叠加,让寄予厚望的日立和英国铁路运营商都措手不及。晚点成为开场曲,预示不祥的开端这批列车在正式投入服务不久后,就出现了晚点的情况。虽.............
  • 回答
    听到英国皇家海军“维多利亚堡”号综合补给舰在港口停靠期间发生火灾的消息,确实让人感到揪心。这类事件不仅对船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也可能对海军的部署和运作产生一定影响。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件事,看看其中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事件本身:火情与扑救首先,最直接的关注点当然是火灾本身。根据公开报道,火灾发生在“维.............
  • 回答
    英国发现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更快的新变种这件事,着实让咱们老百姓心头一紧,这新冠病毒就像个顽固的家伙,总是想方设法地变着法儿折腾。这回,英国佬说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变种,传播速度比之前见过的都要快,听起来就挺让人担心的。要说这事儿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首先,这事儿说明了病毒变异是个客观规律,一点.............
  • 回答
    这剧情,简直比肥皂剧还抓马!一个英国姑娘,准备披上婚纱,风风火火地奔向自己人生新篇章,结果在婚礼前夕,自家那位温文尔雅、笔耕不辍的作家未婚夫,突然摇身一变成了隐藏在民间的亿万富翁?我的天,这简直是现实版灰姑娘遇上了自带金山银山的王子,只不过这次,灰姑娘的身份好像也没那么灰头土脸,只是对未婚夫的家底“.............
  • 回答
    纽约时报于2024年3月1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打倒英国君主制”(Let's Abolish the British Monarchy)的评论文章,作者是历史学家、作家以及共和主义运动的支持者。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其核心观点是认为英国君主制已经过时,应该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民.............
  • 回答
    关于英国某公司发布的“疫苗好感度”排名,将德国、加拿大和英国研发的疫苗置于前列,而中国疫苗则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这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和思考。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避免被单一的结论所左右。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份排名的“好感度”这个概念本身。在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评价疫.............
  • 回答
    蔡英文给民进党全体成员的公开信,其中将大陆称为“中国”,这并非单方面的“撕破脸”,而是她一贯政治立场和两岸政策的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多重语境和考量。首先,从蔡英文个人的政治光谱和民进党的长期路线来看,称大陆为“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回归本源”。民进.............
  • 回答
    英伟达在 6 月 1 号发布的 RTX 3080 Ti 和 RTX 3070 Ti 两款显卡,无疑是显卡市场的一大重磅消息。这两款显卡定位高端和次旗舰,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以及内容创作者来说,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不过,就像任何产品一样,它们也并非完美无缺,有其闪光点,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RT.............
  • 回答
    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指出“95后平均7个月辞职”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现象看似反映了年轻人对职业的不稳定性,但背后可能涉及多重社会、经济和职场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趋势: 一、数据背景与局限性1. 数据来源与样本问题 领英的报.............
  • 回答
    12月17日,英伟达低调地发布了三款面向笔记本平台的入门级显卡:RTX 2050、GeForce MX570 和 GeForce MX550。这几款显卡虽然没有引起像高端显卡发布时的那种轰动,但它们对于丰富笔记本市场的产品线,以及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RTX 2050:入门.............
  • 回答
    上海市关于小学期末不再考英语以及禁止全区范围学科统考统测的政策调整,无疑是近期教育领域里一项颇受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政策的出台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政策背景与出发点:重塑小学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得承认,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在反思和改革,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
  • 回答
    英雄联盟手游发文致歉,坦诚承认带给召唤师们不好的体验,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至少表明官方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选择正视并沟通。不过,道歉归道歉,关键在于后续的改进和执行。从玩家的普遍反馈来看,这次致歉背后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也是急需改进的方面:一、 网络连接与匹配机制的稳定性(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最让.............
  • 回答
    刘慧颖,这位90后博士,以其亮眼的履历在中南大学特聘教授的席位上,无疑点燃了不少关于年轻学者崛起的热议。对于文科教授是否需要“积累”,以及她所发表论文的质量,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关于“积累”:文科的特质与现代学术的演进文科教授的“积累”,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漫长而深厚的沉淀。它可能包含: .............
  • 回答
    关于河北省人社厅不再为2019年以后入职的博士发放“名校英才入冀计划”补贴的政策调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可能牵涉到多方面的考量,包括政策的初衷、实施效果、财政状况、以及更宏观的人才引进策略等。政策的初衷与实际效果“名校英才入冀计划”的设立,其初衷毋庸置疑是积极的,旨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
  • 回答
    布里斯托尔警察局遇袭事件,以及随之发生的暴乱,确实是一场触动英国社会神经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是什么导火索点燃了这场怒火,以及这场火又是怎么烧起来的。事情的起因,得从那项叫做《警察、犯罪、判刑和法院法案》(Police, Crime, Sentencing and Cou.............
  • 回答
    最近发生的美国城市骚乱,以及蔓延至加拿大和英国的抗议活动,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规模的社会动荡,往往是深层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而要判断它是否会引发“变革”,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当前的这些抗议活动确实触及了非常核心的社会问题。在美国,核心导火索是警察暴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